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1](2021)在《PI3K/Akt/mTOR通路和萝卜硫烷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疼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PI3K/Akt/mTOR通路促痛机制的研究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期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了约5-10%的育龄妇女[1],主要特征是宫腔外存在子宫内膜间质或腺细胞,其好发部位为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周围韧带组织,少数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位[2],如胸膜、心包膜甚至大脑。疼痛是EM的主要症状之一[3],疼痛的表现多种多样,如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甚至出现排尿困难等。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激素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5年复发率约为50%,其中疼痛的复发早于病灶的发现。而药物对疼痛的疗效并不可靠,随着疼痛的逐渐加重,多数药物会失去作用。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特殊的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4],主要表现除疼痛外,还伴随患侧肢体的功能障碍。因发病率低,对其治疗认识不足。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参照普通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择口服避孕药、GnRH-a、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一些中药治疗[5]。一些合适的轻柔运动也可以提供帮助,如散步、瑜伽、游泳和理疗等。当上述治疗方法无效时,可以通过手术将异位的子宫内膜切除,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目的[6]。但是常规的治疗手段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存在不足。如口服避孕药虽有助于减轻疼痛,但口服避孕药对年龄大于40岁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栓史)的患者,有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GnRH-a虽能有效缓解疼痛,长期应用会引起低雌症状及钙质流失等围绝经症状;非甾体抗炎药往往是短期有效,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止痛效果下降甚至失去作用;如果选择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外科医生经验丰富,更需要对于坐骨神经及周围盆骨区域血管及分支较为清楚,才能准确判断异位的子宫内膜,同时常伴随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到达坐骨神经孔或是沿神经和血管至盆骨开口处,此时腹腔镜尚难以到达,需通过臀部到达盆骨背面进行手术,风险都会大大升高。疼痛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内异症疼痛是中枢和外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同样如此,对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我们找到有效的治疗内异症疼痛的方法。目前,对内异症疼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周机制,对中枢机制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因其自身的特点较适合研究内异症疼痛的中枢机制。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内异症模型,模拟临床患者坐骨神经内异症的疼痛症状,从而探查内异症特别是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枢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寻找治疗内异症,特别是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药物,以期在内异症疼痛治疗中带来新的突破。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神经病理痛、炎性痛的发生。而内异症因其病灶神经末梢形成以及种类的分布被重新定义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通路活化后能够诱导和维持痛敏反应,在中枢参与突触可塑性,在外周参与组织损伤后的痛觉易化过程。PI3K/Akt/mTOR通路在神经性疼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一信号通路直接参与了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中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过程[29]。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作用。LY294002是PI3K/Akt/mTOR通路的一种抑制剂,本研究尝试通过LY294002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来探究脊髓背角浅层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其释放的与痛觉相关的神经递质,即P物质(p substance,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建立大鼠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基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在疼痛反应及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两方面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影响和潜在的促痛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对照组(ENDO+DMSO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给药组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LY294002治疗组(ENDO+LY294002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蛛网膜下给药方式,通过哈密尔顿微量注射器连接导管,按照适宜计量浓度进行局部微量给药。其后进行如下检测:1.冯·费雷纤维测试和热痛觉敏感度测试,检测三组动物的疼痛水平。2.q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Sham 组、ENDO+DMSO 组和 ENDO+LY294002组病灶侧脊髓背侧角浅层位置组织中PI3K、Akt、mTOR的mRNA水平和蛋白磷酸化水平。3.q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Sham 组、ENDO+DMSO组和 ENDO+LY294002组病灶侧脊髓背侧角浅层位置组织中SP、CGRP和N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4.使用GraphPad Prism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包括:ST检验、单变量方差分析、双变量方差分析以及Tukey’s事后检测。研究结果:1.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伴随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ENDO组病灶侧脊髓背角浅层位置组织中,PI3K(2.86±0.59vs1,p<0.01)、Akt(3.14±0.69vs1,p<0.01)、mTOR(3.72±0.89vs1,p<0.01)的 mRNA 水平较 Sham 组表达上调,ENDO+LY294002 组 PI3K、Akt、mTOR 的 mRNA 水平明显低于 ENDO 组(PI3K ENDO+LY294002 vs ENDO:1.33±0.47 vs 2.86±0.59,p<0.05;Akt ENDO+LY294002 vs ENDO:2.02±0.52 vs 3.14±0.69,p<0.05;mTOR ENDO+LY294002 vs ENDO:1.64±0.49 vs 3.72±0.89,p<0.01);ENDO+LY294002组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ENDO组(PI3K ENDO+LY294002 vs ENDO:1.24±0.41 vs 2.72±0.54,p<0.05;Akt ENDO+LY294002 vs ENDO:1.72±0.46 vs 3.41±0.67,p<0.05;mTOR ENDO+LY294002 vs ENDO:2.01±0.43 vs 3.13±0.59,p<0.05),变化同mRNA变化一致。2.PI3K/Akt/mTOR抑制剂改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过敏向ENDO+LY294002组动物鞘内注射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的第2、3、4、5、6小时使ENDO+LY294002组大鼠对于外界机械刺激导致的疼痛耐受性较ENDO组显着增加(2小时ENDO+LY294002 vs ENDO:7.0±1.1 vs 3.9±0.9;3 小时 ENDO+LY294002 vs ENDO:8.2±1.6 vs 3.5±1.0,4 小时ENDO+LY294002 vs ENDO:9.0±1.6 vs 3.7±0.9;5 小时 ENDO+LY294002 vs ENDO:7.9±2.2 vs 4.0±1.0,6小时ENDO+LY294002 vs ENDO:7.0±1.9 vs 3.7±0.8,p<0.05);持续给药后3周内,每3天测量痛域值,自第3天开始,ENDO+LY294002组较ENDO组机械性痛觉过敏明显改善(ENDO+LY294002 vs ENDO:8.4±1.9vs 3.9±1.0,p<0.01),持续至 21 天均明显高于 ENDO 组和ENDO+DSMO 组(ENDO+LY294002 vs ENDO:12.3±2.5 vs 6.9±2.0,p<0.01;ENDO+LY294002 vs ENDO+DSMO:12.3±2.5 vs 6.6±1.9,p<0.01),ENDO 组和ENDO+DSMO组大鼠手术侧后肢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在任何时间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Y294002组在用药后3、4、5、6、7小时使模型动物后肢的热刺激耐受性较 ENDO 组显着增加(3 小时 ENDO+LY294002 vs ENDO:8.2±1.6 vs 3.5±1.0;4 小时 ENDO+LY294002 vs ENDO:9.0±1.6 vs 3.7±0.9;5 小时ENDO+LY294002 vs ENDO:7.9±2.2 vs 4.0±1.0;6 小时 ENDO+LY294002 vs ENDO:7.0±1.9 vs 3.7±0.8,7 小时 ENDO+LY294002vs ENDO:5.7±1.4 vs 3.9±1.0,p<0.05)。持续给药3周内,每3天测量痛域值,自第3天开始,ENDO+LY294002组机热痛觉过敏较ENDO组明显改善(ENDO+LY294002 vs ENDO:5.98±1.87 vs 2.75±1.06,p<0.01),持续至 21 天均明显高于 ENDO 组和ENDO+DSMO 组(ENDO+LY294002 vs ENDO:10.37±2.53 vs 5.63±2.01,p<0.01;ENDO+LY294002 vs ENDO+DSMO:10.37±2.53 vs 5.52±1.88,p<0.01),ENDO组和ENDO+DSMO组大鼠手术侧后肢的热痛觉过敏在任何时间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PI3K/Akt抑制剂改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过敏的剂量效应关系模型给药组动物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LY294002药物干预(5、10、30、50 mg/kg),结果发现当给药浓度为10mg/kg时,相对Sham组,升高了内异症大鼠对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的痛阈值,改善了内异症大鼠的机械性超敏反应和热痛觉过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浓度在10-30mg/kg范围内,治疗效果与给药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而给药浓度分别为30mg/kg和5mg/kg的两组动物,其疼痛耐受性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本项目以下的研究中LY294002药物干预设置为30mg/kg。4.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到SP和CGRP表达检测各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动物病灶侧脊髓背角浅层位置组织中的P物质和CGRP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和Sham组相比,ENDO+DMSO组P物质和CGRP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升高(SP ENDO+DMSO vs Sham:297.2±30 vs 176.7±22.3pg/ml;CGRP NDO+DMSO vs Sham:444.8±36.1 vs 269.4±26.3pg/ml,p<0.01),ENDO+LY294002 组 SP 和 CGRP 蛋白表达量较ENDO+DMSO 组下降(SP ENDO+LY294002 vs ENDO+DMSO:297.2±30 vs 231.1±27.3pg/ml,p<0.01;CGRP ENDO+LY294002 vs ENDO+DMSO:304.8±31.2 vs 444.8±36.1pg/ml,p<0.05)。ENDO+DMSO 组较 Sham 组 SP mRNA 表达升高(2.46±0.49vs1,p<0.01),ENDO+LY294002 组 SP mRNA 表达较 ENDO+DMSO 组下降(ENDO+LY294002 vs ENDO+DMSO:1.74±0.43 vs 2.46±0.49,p<0.05),ENDO+DMSO 组较 Sham组 CGRP mRNA 表达升高(3.05±0.62vs1,p<0.001),ENDO+LY294002 组 CGRP mRNA 表达较 ENDO+DMSO 组下降(ENDO+LY294002 vs ENDO+DMSO:2.11±0.49 vs 3.05±0.62,p<0.05)。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目标区域SP和CGRP的蛋白水平,发现ENDO组SP和CGRP的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显着升高(SP ENDO vs Sham:3.27±0.61vs1;CGRP ENDO vs Sham:3.61±0.72vs1,p<0.001),而予以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ENDO+LY294002组SP和CGRP的蛋白表达量均较ENDO组下调(SP ENDO+DMSO vs ENDO:1.98±0.49 vs 3.27±0.61,p<0.05;CGRP ENDO+DMSO vs ENDO:2.33±0.52 vs 3.61±0.72,p<0.05),但下调后的水平仍然显着高于 Sham组水平。5.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NGF表达检测NGF mRNA表达水平,ENDO+DMSO组NGF的mRNA水平较Sham组显着性升高(2.05±0.33vs1,p<0.05),达到Sham组的2倍,而予以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 LY294002 处理后,ENDO+LY294002 组 NGF的 mRNA 水平较 ENDO+DMSO 显着性降低(ENDO+LY294002 vs ENDO+DMSO:1.53±0.23 vs 2.05±0.33,p<0.05),但是仍然明显的高于Sham组。检测NGF的蛋白表达水平,ENDO+DMSO组NGF的蛋白水平较Sham组显着性升高(ENDO+DMSO vs Sham:2.95±0.51vs1,p<0.01),达到 Sham 组的近3倍,而予以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ENDO+LY294002组NGF的蛋白水平较ENDO+DMSO显着性降低(ENDO+LY294002 vs ENDO+DMSO:1.83±0.36 vs 2.95±0.51,p<0.05),但是仍然明显的高于Sham组。研究结论:1.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坐骨神经内异症疼痛发生发展过程。2.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上调下游的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敏感性。3.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以改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过敏。第二部分: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萝卜硫烷镇痛机制的研究研究背景: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的炎性疾病[4]。坐骨神经内异症患者中,发现异位病灶多位于坐骨神经的周围、坐骨神经鞘膜内或者坐骨结节附近。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症状是坐骨神经痛和运动障碍。因为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患者诊断延迟、病情延误[7]。对于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下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言,原本子宫内膜生长的正常环境位于子宫内,一旦异位内膜生长在坐骨神经周围,则会被机体认定为外源性物质,从而产生免疫炎症和免疫攻击,尝试将其清除。其治疗以手术和药物为主。手术需要外科医生经验丰富,并熟悉坐骨神经周围血管及其分支,手术风险较大。药物治疗可选择口服避孕药、GnRH-a、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中药[5],但这些治疗都存在不足。寻找一种既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又能抑制病灶生长的天然药物,可能会对内异症特别是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萝卜硫烷(sulforaphane,SFN)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天然存在的异硫氰酸盐[8],已经被证明了具有抗糖尿病、抗癌和抗菌的功效。最近,还发现萝卜硫烷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例如,萝卜硫烷被证明可以抑制细菌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其特征在于降低TNF-α,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并激活Nrf2,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萝卜硫烷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来防止肾脏纤维化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萝卜硫烷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减轻疼痛。然而,尽管萝卜硫烷在减轻炎症和疼痛方面具有潜力,但至今尚未有萝卜硫烷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建立大鼠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病灶体积、疼痛反应及炎症反应三方面观察萝卜硫烷对大鼠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萝卜硫烷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镇痛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对照组(ENDO组)、萝卜硫烷给药组(ENDO+SFN组),每组动物各6只。同第一部分研究中构建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检测不同浓度萝卜硫烷(5、15、30、60mg/kg)给药对坐骨神经内异症大鼠机械刺激疼痛阈值(PWT)和对热刺激疼痛阈值(PWL)的改变,筛选最佳给药浓度,并进行进一步研究,随后在Sham组、ENDO组、ENDO+SFN组三组中进行如下检测:1.冯·费雷纤维测试和热痛觉敏感度测试,测定PWT和PWL。2.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ham组、ENDO组、ENDO+SFN组大鼠病灶区及血清VEGF表达水平。3.ELISA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Sham组、ENDO组、ENDO+SFN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蛋白及mRNA表达。4.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ham组、ENDO组、ENDO+SFN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iNOS、COX-2mRNA及蛋白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Sham组、ENDO组、ENDO+SFN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萝卜硫烷可以显着改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过敏造模前,三组大鼠的疼痛基线水平一致,无显着性差异(P>0.05);ENDO+SFN组在第7天测试机械性刺激引起痛觉过敏和热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较ENDO组改善(机械性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11.4±2.1 vs 7.2±1.7,p<0.01;热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6.4±1.1 vs 3.2±1.7,p<0.01),ENDO+SFN 组在第14天测试机械性刺激引起痛觉过敏和热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较ENDO组改善(机械性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10.8±2.0 vs 5.7±1.9,p<0.01;热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6.8±1.3 vs 2.7±1.9,p<0.01);ENDO+SFN 组在第21天测试机械性刺激引起痛觉过敏和热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较ENDO组改善(机械性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14.7±2.1 vs 6.4±1.6,p<0.01;热痛觉过敏ENDO+SFN vs ENDO:9.7±1.7 vs 4.6±1.4,p<0.01);持续至术后28天,随着药物的持续注射,这种效果改善不断增强,与ENDO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机械性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16.2±2.3 vs 6.6±1.4,p<0.01;热痛觉过敏 ENDO+SFN vs ENDO:1 1.2±2.0 vs 4.6±1.4,p<0.01)。2.萝卜硫烷改善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觉过敏的剂量效应关系模型组动物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萝卜硫烷干预(5、15、30、60mg/kg),结果发现15mg/kg、30mg/kg、60mg/kg给药,在第7、14、21、28天对模型动物进行机械刺激和热刺激检测,发现与未用药组对机械性超敏反应和热痛觉过敏有显着改善,p<0.05;在15-30mg/kg范围内,治疗效果与给药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而给药浓度分别为30mg/kg和50mg/kg的两组动物,其疼痛耐受性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因此本项目以下的研究中萝卜硫烷干预浓度设置为30mg/kg。3.萝卜硫烷通过VEGF抑制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动物中,ENDO组坐骨神经周围的子宫内膜组织体积增大,ENDO+SFN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Sham组(ENDO+SFN 组 vs Sham 组:42.6±20 vs 140.2±30 mm3,p<0.001),体积减少超过2/3。同时,ENDO组大鼠血清及病灶区VEGF蛋白水平显着上调,ENDO组较Sham组血清中VEGF蛋白水平提高了 8倍(ENDO vs Sham:185.3±42.0 vs 23.6±12.8 pg/ml,p<0.001),ENDO+SFN 组血清中 VEGF 蛋白水平较 ENDO 组表达下降(ENDO+SFN vs ENDO:185.3±42.0 vs 69.8±33.0 pg/ml,p<0.01),恢复到了 Sham组3倍的水平,相对于ENDO组降低了 2/3。病灶区域内的VEGF蛋白的表达也有着类似的变化,ENDO组相对于Sham组提高了 5倍(ENDO vs Sham:347.6±67.9vs58.9±27.4pg/ml,p<0.001),ENDO+SFN 组病灶区域内的VEGF 蛋白水平较 ENDO 组降低(ENDO+SFN vs ENDO:156.3±49 vs 347.6±67.9pg/ml,p<0.001),恢复到了 Sham 组 2.5 倍的水平,相对于 ENDO 组降低了超过50%。3.萝卜硫烷抑制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炎症反应病灶侧坐骨神经附近的脊髓(L4-6)背角浅层组织中,ENDO组脊髓背侧角浅层区域内IL-6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升高(ENDO vs Sham:243.7±46.8 vs 74.7± 17.9 pg/mg,P<0.01),ENDO+SFN 组较 ENDO 组 IL-6 蛋白表达量下降(ENDO+SFN vs ENDO:138.3±37vs 243.7±46.8 pg/mg,P<0.05)。ENDO 组脊髓背角浅层区域内IL-1β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升高(ENDO vs Sham:154.7±34.1 vs46.3±12.9 pg/mg,P<0.01),ENDO+SFN组较ENDO组IL-1β蛋白表达量下降(ENDO+SFN vs ENDO:71.3±21.2 vs 154.7±34.1 pg/mg,P<0.01)。ENDO 组脊髓背侧角浅层区域内TNF-α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升高(ENDO vs Sham:97.4±38.3vs 86.9±19.9 pg/mg,P<0.01),ENDO+SFN 组较 ENDO组 TNF-α 蛋白表达量下降(ENDO+SFN vs ENDO:141.1±28.4 vs 197.4±38.3 pg/mg,P<0.05)。ENDO 组 IL-6、IL-1β、TNF-amRNA 较 Sham 组明显升高,与 ELISA 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相一致。IL-6高了 3.24倍,p<0.001;IL-1β升高了 2.68倍,p<0.01;TNF-α升高了 3.26倍,p<0.001。ENDO+SFN组炎性因子较ENDO组表达下降(IL-6 ENDO+SFN vs ENDO组:1.78±0.5 vs 3.24±0.69,p<0.01;IL-1βENDO+SFN vs ENDO:1.53±0.47 vs 2.68±0.62,p<0.01;TNF-α ENDO+SFN vs ENDO:2.23±0.45 vs 3.26±0.64,p<0.05)。4.萝卜硫烷可以抑制COX2、iNOS的表达病灶侧坐骨神经附近的脊髓(L4-6)背角浅层组织中,ENDO组COX-2的mRNA水平显着性的升高(ENDO vs Sham:3.64±0.76vs1±0.23,p<0.01),达到Sham组的3.6倍,ENDO+SFN组COX-2的mRNA表达水平较ENDO组显着性下调(ENDO+SFN vs ENDO:1.97±0.44 vs 3.64±0.76,p<0.01),下降至 ENDO组约50%;COX-2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变化类似,即ENDO组COX-2蛋白水平较 Sham 组显着性升高超过 3 倍(ENDO vs Sham:3.23±0.63vs1±0.24pg/m,p<0.001),ENDO+SFN 组 COX-2 蛋白量较 ENDO 组下调(ENDO+SFN vs ENDO:1.79±0.4 vs 3.23±0.63pg/ml,p<0.01)。ENDO组i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Sham组升高2.5倍以上,p<0.01,ENDO+SFN组iNOS mRNA和蛋白水平较ENDO组表达下调(mRNA ENDO+SFN vs ENDO:1.84±0.39 vs 2.53±0.54,p<0.05;蛋白 ENDO+SFN vs ENDO:1.98±0.42 vs 2.86±0.57pg/ml,p<0.05),下调幅度约为ENDO组1/3水平。5.Keap1/Nrf2信号通路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被抑制并可以被萝卜硫烷显着性激活病灶侧坐骨神经附近的脊髓(L4-6)背角浅层组织中,ENDO组Keap1蛋白水平较 Sham 组显着性降低(ENDO vs Sham:0.32±0.16 vs 1±0.18pg/ml,p<0.01),约为对照组的30%水平,ENDO+SFN组Keap1蛋白水平较ENDO组显着升高(ENDO+SFN vs ENDO:0.58±0.19 vs 0.32±0.16pg/ml,p<0.05),表达量比ENDO组增加1倍,达到Sham组的60%水平;ENDO组Nrf2蛋白水平较Sham 组显着性降低(ENDO vs Sham:0.42±0.17 vs1±0.2pg/ml,p<0.01),约为 Sham组的40%水平,ENDO+SFN组Nrf2蛋白水平较ENDO组显着升高(ENDO+SFN vs ENDO:1.67±0.3 vs 0.42±0.17pg/ml,p<0.001),表达量比 ENDO 组增加 3 倍,达到Sham组的1.6倍。研究结论:1.萝卜硫烷可以改善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动物痛觉过敏。2.萝卜硫烷可以通过抑制VEGF降低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速度。3.萝卜硫烷可以有效抑制IL-6、IL-1β、TNF-α、COX2、iNOS表达,减轻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4.在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下调,萝卜硫烷可以上调该信号通路。

孙新慧[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筛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中医证型。(2)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3)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验证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蛋白相互作用的可靠性,探讨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从而明确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研究文献,均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筛选出用药频率居于前十位的高频药物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分析和评价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现状。(2)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方法对琥珀散中10味中药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采用Pubchem、HIT、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用DisGeNET、Drugbank、TTD、GSE6364、GSE7305数据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靶点预测。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用Cytoscape 3.7.2软件分别绘制中药-成分网络、成分-靶点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琥珀散“有效成分-药物靶点-疾病靶点-信号通路”拓扑网络,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主要通路。(3)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进一步筛选,明确靶点与主要化合物单体的结合度,进一步确认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关键的靶点与化合物成分信息,从而明确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1)纳入研究的254篇文献,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莪术、三棱、延胡索、赤芍、桃仁、川芎、丹参、香附、五灵脂;常见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血瘀等。(2)从琥珀散中筛选出190个化合物成分,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成分有(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tigmasterol)豆固醇、(quercetin)槲皮素、(paeoniflorin)芍药苷、(baicalein)黄芩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联最强的11个核心靶点,主要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白细胞介素6(IL6),AL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RC),MAPK1,EGF。同时筛选出与琥珀散关键成分相关的主要生物学过程有脂质糖精介导的信号通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正向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神经元凋亡过程负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分化等,主要信号通路有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酶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琥珀散的成分-靶点、成分-子宫内膜异位症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共同表达网络,发现琥珀散可能通过抗黏附、侵袭、种植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琥珀散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大部分大于蛋白自身的小分子配体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验证了靶点蛋白受体及配体选择的合理性。槲皮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黄芩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及槲皮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最好。结论(1)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现代文献,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进行筛选,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莪术、三棱、延胡索、赤芍、桃仁、川芎、丹参、香附、五灵脂。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血瘀等。目前关于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初具规模,研究总体质量偏低。(2)从多角度探索了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β-谷甾醇、豆固醇、槲皮素、芍药苷和黄芩素为本方发挥作用的主要代表性成分。AKT1、TP53、IL6、ALB、VEGFA、MAPK3、EGFR、TNF、SRC、MAPK1、EGF是发挥作用的1 1个重要核心靶点。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琥珀散发挥作用最重要的通路。(3)槲皮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黄芩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及槲皮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最好,为其后续的实验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了方向。

张成玲[3](2021)在《Notch通路介导的“内异消”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样组织附着并生长在宫腔以外的良性妇科疾病,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6-10%。虽然EMS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但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由Sampson在1920年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该学说认为子宫内膜组织通过输卵管逆行输送到子宫腔以外部位(如盆腔、卵巢、腹膜等),黏附并建立血液供应,内膜细胞增殖,进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这一学说表明EMS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研究发现,Notch通路在EMS中起关键作用,并参与细胞的增殖,激活Notch通路可以促进增殖的发生,失活时抑制其发生,进一步提示了Notch通路可能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来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内异消是本课题组创制的治疗EMS的新中药单体复方,来源于妇科名方“佛手散”中当归、川芎的主要成分川芎嗪、阿魏酸,加上延胡索乙素组成。前期研究发现其可有效抑制EMS的发生,但是,内异消是否对异位内膜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此作用是否与Notch通路相关,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探究Notch通路介导的内异消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机制,为内异消治疗EMS提供依据。目的进一步验证内异消对EMS增殖的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否与下调Notch通路,进而抑制Ki67、PCNA有关,探究Notch通路能否通过作用于Ki67、PCNA去影响EMS增殖,这将为内异消治疗EM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大鼠自体移植EMS模型的复制及分组选取动情期SD大鼠,采取自体移植法建立EMS模型。造模28天后,观察异位内膜生长情况和体积,移植物体积增大,内有高度不小于2 mm的积液,体积不小于8 mm3。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5、90、180 mg·Kg-1内异消组,另设6只正常雌性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8天后,观察异位内膜体积变化。2.裸鼠异体移植EMS模型的复制及分组选取动情期C3H小鼠,摘取双侧子宫并剪成4 mm2的组织块,将子宫段移植到裸鼠腹部皮下,建立EMS模型。造模28天后,观察异位组织生长情况。裸鼠腹部出现结节状凸起,内有高度不小于1 mm的积液,体积不小于4 mm3。选取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0、180、360 mg·Kg-1内异消组,另设6只正常雌性C3H小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8天后,观察异位组织体积变化。3.内异消体内对异位内膜增殖的影响在自体和异体移植模型中,分别取空白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模型组和内异消组的异位组织,提取总RNA和总蛋白,用RT-q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增殖基因蛋白Ki67、PCNA的变化。4.内异消体外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人永生化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和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首先用平板克隆和MTT法,检测内异消对hEM15A、HEC1-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然后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内异消对增殖基因蛋白Ki67、PCNA的影响。5.Notch通路在内异消抑制增殖中的作用在自体、异体移植模型和hEM15A、HEC1-B细胞中,用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内异消对Notch通路中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的影响。运用Notch通路激动剂Jagged1或抑制剂DAPT,分别联合内异消后,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M15A、HEC1-B细胞中Notch通路以及增殖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运用平板克隆和MTT法,检测对hEM15A、HEC1-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内异消体内能显着抑制异位内膜的体积(1)大鼠自体移植EMS模型中,给药前各组异位内膜体积无显着差异(P>0.05)。连续给药28天后,开腹发现内异消组的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血管减少,粘连减少。与给药前相比,45 mg·Kg-1内异消组异位内膜体积显着减小为83.40±6.99 mm3(P<0.05)。与给药前相比,90和180 mg·Kg-1内异消组异位内膜体积分别显着减小为41.10±20.99、16.33±10.40 mm3(P<0.01)。(2)在裸鼠异体移植模型中,给药前各组异位内膜体积无显着差异(P>0.05)。给药28天后,肉眼发现内异消组腹部凸起明显缩小,粘连减少,表面血管数量减少。与给药前相比,90和360 mg·Kg-1内异消组异位内膜体积分别显着减小为10.01±5.97、12.56±7.65 mm3(P<0.05)。与给药前相比,180 mg·Kg-1内异消组异位内膜体积显着减小为12.56±7.65 mm3(P<0.01)。2.内异消体内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大鼠自体移植和裸鼠异体移植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Ki67、PCNA mRNA水平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内异消各组Ki67和PCNA mRNA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自体移植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45、90 mg·Kg-1内异消组Ki67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在异体移植模型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Ki67、PCNA蛋白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内异消各组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3.内异消体外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作用平板克隆结果表明,在hEM15A和HEC1-B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内异消各组所形成的克隆体积更小,数量更少(P<0.05)。MTT结果表明,第6天时,960μg·m L-1内异消组能明显抑制hEM15A细胞数(P<0.05),而625、1250μg·m L-1内异消对HEC1-B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显着(P<0.05)。RT-qPCR结果表明,内异消作用于hEM15A、HEC1-B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内异消能显着下调子宫内膜细胞中Ki67和PCNA基因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内异消显着下调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P<0.05)。4.内异消下调Notch通路(1)内异消体内抑制Notch通路的活性RT-qPCR结果表明,在自体和异体移植模型中,模型组Notch1、Notch2、Hes1和Hey1 mRNA水平显着增加(P<0.05)。相较于模型组,内异消显着降低Notch1、Notch2、Hes1和Hey1 mRNA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自体和异体移植模型中,模型组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而内异消显着下调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蛋白表达水平(P<0.05)。(2)内异消体外抑制Notch通路的活性RT-qPCR结果表明,在hEM15A和HEC1-B细胞中,内异消显着下调Notch1、Notch2、Hes1和Hey1 mRNA水平(P<0.05)。但是,低浓度内异消能够在hEM15A细胞中上调Notch2和Hey1 mRNA水平(P<0.05),在HEC1-B细胞中上调Notch1mRNA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内异消作用于hEM15A、HEC1-B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比,内异消显着下调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蛋白表达水平(P<0.05)。(3)Notch通路介导的内异消抑制增殖运用Notch通路激动剂Jagged1,通过上调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增加Ki67和PCNA,促进细胞增殖。内异消联用Jagged1,与Jagged1组比,Notch通路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蛋白表达减少,增殖Ki67和PCNA蛋白随之下降,表明内异消拮抗Jagged1对Notch通路的激活作用,削弱Jagged1促进增殖的作用。运用Notch通路抑制剂DAPT,通过下调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的表达,使Notch通路失活,降低Ki67和PCNA,抑制细胞增殖。内异消联用DAPT,与DAPT组比,Notch通路Notch1、NICD1、Notch2、NICD2、Hes1和Hey1的蛋白表达下调,增殖Ki67和PCNA蛋白随之下调,表明内异消协同DAPT对Notch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强DAPT抑制增殖的作用。结论综上所述,内异消能从体内和体外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otch通路实现的。

张平芳[4](2021)在《从心肝论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从心肝论治,运用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提供临床依据与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瘀解郁方,对照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连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SAS评分、VAS疼痛评分、子宫大小、卵巢体积超声及CA125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2)经治疗,两组患者SAS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降低,表明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经治疗,两组患者卵巢体积、CA-125数值均较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经治疗,对照组子宫大小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大小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心肝论治,运用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相关伴随临床症状发生频率及强度,改善中医证候。(2)从心肝论治,运用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缩小子宫大小,卵巢体积,降低CA125值。(3)从心肝论治,运用化瘀解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无明显副反应,安全可靠。

牛玉洁[5](2021)在《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术后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的个体化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患者保守性手术后,不同时机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反向添加治疗,对患者激素水平、低雌激素症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不同时机开展反向添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0至2020-10,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于我院,行经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术中均保留双侧卵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天腹部皮下注射GnRH-a类药物,28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注射6个周期。A组为对照组:单独GnRH-a类药物治疗;B组为早期添加组:第一次GnRH-a治疗后4周开始口服雌激素1.0 mg/d,直至治疗结束时停药;C组为晚期添加组:第一次GnRH-a治疗后8周开始口服雌激素1.0mg/d,直至治疗结束时停药。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后续每次GnRH-a治疗前测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治疗过程中随访并记录患者是否有低雌激素症状,并对患者进行低雌激素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1)A、B、C三组患者治疗前的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时,B、C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明显低于A组,但E2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时,A、B、C三组患者低雌激素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6.7%、33.3%,60.0%,中重度低雌激素症状发生率分别为92.3%、20.0%、66.7%,结果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所有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当E2<110 pmol/L时,无低雌激素症状的患者累计人数为61人,E2水平集中所在范围为:25≤E2<76 pmol/L;当E2≥110 pmol/L时,有低雌激素症状的患者累计人数为12人,E2水平集中所在范围为:110≤E2<140 pmol/L。(5)治疗结束时,B组和C组低雌激素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组较治疗前增加,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后B、C组E2值与低雌激素症状呈负相关:GnRH-a治疗后12、16周有相关性(P<0.05),20周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后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E2水平。第一次GnRH-a治疗后4周开始反向添加治疗能更好的降低低雌激素症状的发生率并降低其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患者的E2水平与临床表现出来的的低雌激素症状并不完全一致,反向添加需要个体化。

周燕玲[6](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HIFU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痛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量评分的变化,统计HIFU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有效性:患者经HIFU治疗后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着减小(P<0.05)。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在1-2小时内结束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安返病房。其中32例患者有下腹部不适感或疼痛,占80%(32/40);28例患者有皮肤烧灼感,占70%(28/40);26例患者有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占65%(26/40);2例患者有皮肤轻度灼伤,占5%(2/40),以上均为SIR A~B类(轻微不良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或简单处理后即可痊愈,本研究中未见C~F类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明确,使患者痛经减轻,经量明显减少,安全性高,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何晓霞[7](2020)在《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患者血清CA125,前列腺素PGF2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鄞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门诊,被确诊为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20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内异方组40例予以导师叶利群老师自拟经验方内异方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月经周期连服21天;优思明组40例给予优思明治疗,月经第3天开始每天1片,一个月经周期服用21天;内异方+优思明组40例在内异方的基础上加用优思明。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CA125,前列腺素PGF2a测定,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并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A125,前列腺素PGF2a的影响。结果1.临床入组120例患者,脱落7例,完成试验者113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CA125水平、PGF2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内异方组中37例患者,痊愈4例,有效7例,显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优思明组中39例患者,痊愈3例,有效8例,显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4.10%;内异方+优思明组37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4例,显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内异方组总有效率(89.19%)优于优思明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方+优思明组总有效率(94.59%)优于内异方组(8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内异方组,治疗前6.59±1.11,治疗后为2.59±1.44;优思明组,治疗前6.21±1.44,治疗后为3.82±1.64;内异方+优思明组,治疗前6.57±1.09,治疗后为1.78±1.23,三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异方组优于优思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方+优思明组VAS评分优于内异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疗效:内异方组,治疗前10.70±2.17,治疗后为3.57±1.51;优思明组,治疗前10.31±1.98,治疗后为6.36±1.58;内异方+优思明组,治疗前10.49±2.33,治疗后为3.03±1.21,三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异方组和内异方+优思明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显着优于优思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方组中医症候疗效和内异方+优思明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CA125(U/ml):内异方组,治疗前57.93±12.49,治疗后为36.36±10.09;优思明组,治疗前56.87±11.99,治疗后为47.47±8.58;内异方+优思明组治疗前56.16±12.54,治疗后为33.45±6.23,三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且内异方组和内异方+优思明组CA125下降水平明显优于优思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方+优思明组CA125下降水平优于内异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前列腺素PGF2a(pg/ml):内异方组,治疗前327.43±71.49,治疗后为202.56±66.42;优思明组,治疗前332.70±66.76,治疗后为247.97±52.16;内异方+优思明组治疗前332.80±65.76,治疗后为166.85±58.03,三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异方组PGF2a下降水平优于优思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方+优思明组PGF2a下降水平优于内异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方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值、CA125水平、前列腺素PGF2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优思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累积分值和CA125下降水平与内异方+优思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说明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蒋雅菲[8](2020)在《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疗程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它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腹腔镜手术,其手术后易复发,故术后需药物辅助治疗以降低其复发。本研究通过对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及5-6个疗程的复发、疼痛缓解、妊娠、围绝经期症状及反向添加情况,分析术后不同GnRH-a使用疗程的疗效及副反应,探讨术后行GnRH-a治疗的最佳疗程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访2-3年,183例患者顺利完成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天或术后首次月经来潮1-3天使用GnRH-a皮下注射,每28天1次,1次为1个疗程。分组:(1)根据患者术后实际用药疗程分为2个疗程组、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2)根据患者术后用药疗程长短不同分为短疗程组(GnRH-a治疗1-3个疗程)和长疗程组(GnRH-a治疗4-6个疗程)。通过进行临床基本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比较各组复发率、疼痛缓解率、妊娠率、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反向添加率。结果:(1)所有患者总体各疗效情况:a.复发情况:38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20.8%,其中术后半年内复发3例(1.6%),术后半年-1年间复发6例(3.3%),术后1年-2年间复发12例(6.6%),术后2年后复发17例(9.3%);术后2年后的复发人数占比最高。b.疼痛缓解情况:术前有疼痛患者共137例,其中104例治疗后疼痛缓解,总疼痛缓解率为75.9%。c.妊娠情况:术前有不孕病史且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74例,9例患者治疗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orm,IVF-ET)妊娠,39例患者自然妊娠,总自然妊娠率52.7%,术后半年内、术后半年-1年间、术后1年-2年间及术后2年后的自然妊娠人数分别为8例(10.8%)、21例(28.4%)、10例(13.5%)、0例。4组患者受孕时间多数分布在术后半年-1年间。自然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为流产6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24例。d.副反应情况:6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出现围绝经症状的患者中,潮热出汗、情绪波动、性生活质量下降是较为常见的副反应,骨关节痛、抑郁、凝心、失眠较少发生,总副反应发生率为36.1%。e.反向添加情况:26例患者在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后进行反向添加药物治疗。(2)根据其术后实际用药疗程不同分为2个疗程组、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a.复发情况:比较4组不同用药疗程组术后2-3年的累计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4组进行组间两两对比:2个疗程组分别与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相比,累计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组累计复发率高于4个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组累计复发率高于4个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组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与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疼痛缓解情况:比较4组不同用药疗程组的疼痛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进行组间两两对比:2个疗程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与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及>4个疗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各自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3个疗程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组与4个疗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妊娠情况:比较4种不同用药疗程的累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疗程组间两两相比,组间术后2-3年累计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患者术后用药疗程长短不同分为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a.复发情况:比较长、短疗程组的治疗后复发率,长疗程组的复发率低于短疗程组,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疼痛缓解情况:比较长、短疗程组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长疗程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短疗程组,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妊娠情况:比较长、短疗程组的治疗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其术后实际用药疗程不同分为4组(同上述分组):比较4个不同疗程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用药疗程患者进行组间两两对比:2个疗程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与3个疗程组和4个疗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4个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组、4个疗程组及>4个疗程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之间两两相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4组的反向添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组不同疗程组间两两相比,组间反向添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接受GnRH-a治疗4个疗程与3个疗程相比,疼痛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长疗程GnRH-a治疗(4-6个疗程)相比短疗程GnRH-a治疗(1-3个疗程),疼痛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腹腔镜术后行GnRH-a治疗4个疗程可能更加经济有效,副反应少,依从性好。(2)GnRH-a的4种不同用药疗程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在改善妊娠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术后妊娠人数随术后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最佳妊娠时间在术后半年-1年间,术后4个疗程的GnRH-a治疗时间长度适中,不易错过最佳妊娠时间。(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接受GnRH-a治疗5-6个疗程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疗程,用药疗程越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越高。

庞茹月[9](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2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1.对两组治疗前年龄、病程、痛经症状积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痛经持续时间、血清CA125水平及卵巢囊肿平均径线进行基线方面的分析,P值均>0.05,证明随机分组的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2.两组组内对比:对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痛经持续时间、血清CA125水平及卵巢囊肿平均径线,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较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痛经持续时间、血清CA125水平以及卵巢囊肿平均径线均明显降低。3.两组组间对比:两组间治疗后的痛经症状积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痛经持续时间、血清CA125水平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着性差异,而治疗后卵巢囊肿平均径线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中医症状、缩短痛经持续时间、降低体征积分及CA125水平,缩小卵巢囊肿径线,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

王素珍[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整理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得出目前中医对内异症的辩证治疗思路,为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以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排纳标准筛选出所需文献,然后摘取文献中的完整医案信息,对其症状方药等进行规范,建立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文献的Excel文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输入规范后的医案信息,应用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系统,对四诊信息、中医证型、治则治法、方药等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本文纳入文献103篇,共131位患者,271例医案。将数据录入后,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发病年龄:131位患者,年龄分布在21~48岁,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2.四诊信息:归纳出167类症状,频次较高的症状为经行腹痛、有血块、腰酸、经量中、神疲乏力、渐进性加重;31种舌象,频次较高的为苔薄白、舌红、舌暗淡、边有瘀点瘀斑、舌暗红;32种脉象,频次较高的为脉细弦、脉沉细、脉细、脉弦滑、脉弦。3.证型治则证素:271例医案,表现五类中医疾病,分别为痛经、症瘕、不孕症、经行吐衄和崩漏。含37种证型,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肾虚血瘀证及气滞血瘀证。含62种治则,频次较高的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补肾活血化瘀止痛。归纳出7种病位证素,频次较高的为胞宫、肾、肝;10种病性证素,频次较高的为血瘀、气滞、气虚、寒、热。4.药物分析:⑴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归纳出253味中药,频次较高的为当归、赤芍、丹参、川芎、白芍、蒲黄、延胡索、香附等。此外,还有部分虽频次较低,但疗效较佳的药物,例如水蛭、鬼见羽、马鞭草、全蝎、葫芦巴、石打穿等。按功效分为19类,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中药性能分析:四气占比依次为温、寒、平、凉、热;五味占比依次为苦、甘、辛、咸、酸、涩;归经占比较高的为肝、心、脾、肾。⑵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2组常用药对,含14味中药;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36组核心药对,18个新生处方。结论:1.内异症表现为五类中医疾病,分别为痛经、症瘕、不孕症、经行吐衄和崩漏。高发年龄为30-39岁,以经行腹痛、有血块、渐进性加重、腰酸等不适为主。2.内异症主要病位证素有胞宫、肾、肝;病性证素有血瘀、气滞、气虚、寒、热。3.内异症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及寒凝血瘀证。4.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常用药50味,其中核心用药14味:当归、赤芍、丹参、川芎、白芍、蒲黄、延胡索、香附、甘草、五灵脂、莪术、茯苓、三棱、牛膝。5.用药特点为:多用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四气多为温性及寒性,药味多为苦甘辛,归经多为肝心脾肾,反映了医家治疗本病时以补虚化瘀为主的学术思想。6.核心药对及新生处方,是药物之间的隐性发现。而临床上药物的使用需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所以上述药物组合及新生处方只能起到一定参考价值,其具体效果还有待验证。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PI3K/Akt/mTOR通路和萝卜硫烷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疼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I3k/Akt/mTOR促痛机制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萝卜硫烷对于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镇痛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ARTICHAL ARTICHAL 1
ARTICAL 2
综述 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策略
    参考文献

(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 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4 讨论与总结
研究三 基于分子对接的琥珀散作用机制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Notch通路介导的“内异消”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内异消体内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及小鼠性周期检测
        3.2 大鼠自体移植模型及裸鼠异体移植模型造模结果
        3.3 内异消能显着抑制异位内膜的体积
        3.4 内异消显着抑制异位内膜增殖
    4 小结
第二章 内异消体外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内异消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
        3.2 内异消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能力
        3.3 内异消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作用
    4 小结
第三章 Notch通路在内异消抑制增殖中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内异消体内下调Notch通路
        3.2 内异消体外抑制Notch通路
        3.3 内异消拮抗Notch通路激活剂促进增殖
        3.4 内异消协同Notch通路抑制剂抑制增殖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与意义
思考与展望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附图

(4)从心肝论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讨论
    1 化瘀解郁法治疗气滞血瘀型 EMs 痛经的理论探讨
        1.1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认识及治疗
        1.2 传统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认识
        1.3 心肝同治、化瘀解郁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理论探讨
        1.4 化瘀解郁法的应用
        1.5 化瘀解郁方的组成及分析
        1.6 现代药理研究
        1.7 散结镇痛胶囊作为对照的依据
        1.8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结论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表1:受试者就诊基本情况记录表
    附表2: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表
    附表3:血清检测记录表
    附表4:疼痛程度VAS评分
    附表5:经阴道超声检查记录单
    附表6:焦虑量表
    附表7:安全性指标检测记录表
    附表8:依从性情况
附录2 病历研究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心肝同调在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的临床应用
    1 祖国医学对EM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西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1 在校期间发表主要论文

(5)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术后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的个体化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样本来源
        1.2 纳入标准(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满足一项即可)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式
        2.3 药物治疗
        2.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2 三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E_2(pmol/L)值测定
    3 三组患者GnRH-a治疗前后FSH(U/L)、LH(U/L)值测定
    4 三组患者低雌激素症状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比较
    5 治疗期间低雌激素症状与E_2(pmol/L)值的关系
讨论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的概述
    2 GnRH-a的治疗原理
    3 反向添加疗法的提出及有效性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术后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的安全性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6 本研究的不足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GnRH-a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治疗仪器
        2.2 治疗前准备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统计学方法
        2.6 随访情况
        2.7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个体化治疗及长期管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病例的选择和分组
        2. 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诊断标准
        3. 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和脱落标准
        7. 伦理审查
    (二) 评分标准
        1. 痛经程度评分标准
        2. 中医症状评分
    (三) 实验方案
        1. 内异方组
        2. 优思明组
        3. 内异方+优思明组
    (四) 观察指标
    (五) 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六) 相关信息的统计整理
二、结果
    (一) 病例入选情况
    (二) 治疗前基本资料
        1. 年龄(岁)
        2. 病程(年)
        3. 痛经持续时间(天)
    (三)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四) VAS评分的比较分析
    (五) 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六) CA125比较分析
    (七) 前列腺素PGF2a比较分析
    (八) 不良反应观察
三、讨论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中医学认识
        1. 病因病机
        2. 中医的治疗方法
    (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西医学认识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及病理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的机制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现代医学治疗
    (三) 立题依据
        1. 肾虚血瘀型EMs痛经病机依据
        2. 补肾活血化瘀止痛论治本病的依据
    (四) 导师自拟内异方的组方意义、诸药物的中医论述及现代药理研究
        1. 导师自拟内异方中主要药物的中医论述
        2. 诸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五) CA125、PGF2a与EMs痛经的相关性
    (六) 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EMs痛经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1. 临床疗效
        2. VAS评分
        3. 中医证候积分
        4. CA125(U/ml)
        5. 前列腺素PGF2α
    (七) 安全性评价
    (八)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九)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疗程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相关评定标准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
    2.2 各治疗方案及分组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3 各治疗方案及分组的疗效分析
    2.4 治疗后围绝经期症状及反向添加治疗分析
3 讨论
    3.1 OE腹腔镜手术治疗
    3.2 OE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
    3.3 OE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治疗的国内外争议
    3.4 OE术后联合不同疗程GnRH-a治疗疗效对比
    3.5 OE术后GnRH-a治疗导致围绝经期症状及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9)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基线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方药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 散结镇痛胶囊作为对照的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1 痛经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表2 中医症候评分表
    附表3 体征评分表
    附表4 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图 6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PI3K/Akt/mTOR通路和萝卜硫烷对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疼痛机制研究[D]. 刘燕. 山东大学, 2021(1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D]. 孙新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Notch通路介导的“内异消”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成玲. 西南大学, 2021(01)
  • [4]从心肝论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D]. 张平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术后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的个体化临床分析[D]. 牛玉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周燕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内异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D]. 何晓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疗程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D]. 蒋雅菲.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9]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D]. 庞茹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D]. 王素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