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创伤性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一、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俞璐[3](2020)在《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统计ICU病房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证型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为探讨MOD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死率之间关系提供参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MO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9月01日至2020年01月31日入住ICU病房、诊断为MODS的患者11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整理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影响因素,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1.116例MO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7:1;年龄以≥60岁为主,占比82.8%;住ICU病房天数以<7天为主,占比55.2%;既往伴有慢性疾病的MODS患者(65.5%)多于既往体健的MODS患者(34.5%);总病死率为58.6%。2.中医证型分为四型,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32.8%)。在性别、年龄、病因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性别、住ICU病房天数中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中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116例MODS患者总病死率为58.6%,与多数文献报道大致相符。2.中医证型以血癖证所占比例最高,证型的分布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有关。3.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有关。4.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本极[4](2020)在《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列线图的建立、验证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源性休克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的特点,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又较我国其他地区高发,因此寻找反映心源性休克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构建预测模型,以及在新疆地区人群进行验证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拟通过美国的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III(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 III)筛选出反映心源性休克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反映心源性休克预后的预测模型,并对新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将基于MIMIC III获得的新模型带入新疆地区人群进行验证预测能力,并且寻找新的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模型进行优化。方法:1)申请获得MIMIC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总共提取了1131名心源性休克患者信息,其中男662人,女性469人;2)提取纳入研究患者的人口学参数、生命体征、实验室参数、合并症、疾病危重评分等。具体提取的指标包括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疾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碳酸氢盐、阴离子间隙等化验指标,还有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Ⅱ。本研究中主要临床终点是30天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90天和365天的全因死亡;3)采用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出心源性休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绘制每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对心源性休克预后的预测能力。此外还使用广义相加模型来识别各个危险因素与不良预后的关系;4)将MIMIC数据库内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显着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构建30天、90天、365天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优劣性,用校准曲线判断其预测符合度,此外采用“Delong”法比较新模型与现有模型的优劣性;5)将MIMIC III中构建的新模型在新疆人群中进行验证,计算AUC值来评估模型的优劣性,使用AIC值进行变量选择,对新模型进行了优化,同样计算AUC值评估优化后模型优化后模型(optimal model for the prognosis of cardiogenic shock,OMPCS)的优劣性,用校准曲线判断其预测符合度,采用“Delong”法比较OMPCS与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预测能力的优劣。结果:1)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得到年龄、尿素氮、RDW、乳酸、血糖、阴离子间隙是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90天,365天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尿素氮、RDW、乳酸、血糖、阴离子间隙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单独预测能力不强,对应的AUC值:0.639、0.634、0.600、0.686、0.588、0.675。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年龄、血糖、阴离子间隙与30天全因死亡风险呈近似U型的关系,而尿素氮、RDW、乳酸与30天全因死亡风险呈近似正向线性关系;2)根据AIC值进行建模变量选择构建模型,新模型=-6.27856+0.00492*血糖+0.14570*乳酸+0.01282*尿素氮+0.03167*年龄+0.09829*RDW,并建立了相应的列线图,列线图的AUC=0.7302。校准图显示,预测概率对比线接近理想的完全一致线,平均绝对误差=0.038,类似的方法获得了90天,365天全因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新模型、SOFA评分、SAPSⅡ评分绘制ROC曲线来评估预测能力,对应的AUC分别为新模型:0.73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9360.7688],SOFA评分:0.6773(95%,CI:0.63790.7166),SAPSⅡ评分:0.7226(95%,CI:0.68520.7600)。新模型的AUC大于SOFA评分(P=0.0193),同样大于SAPSⅡ评分,但与SAPSⅡ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6753);3)将MIMIC III中反映心源性休克30天死亡风险概率的新模型带入新疆本地区心源性休克人群进行验证,对应的AUC=0.7515(95%,CI:0.68780.8152)。将MIMIC中获得新模型内的危险因素年龄、尿素氮、RDW、乳酸、血糖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l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根据AIC值进行变量选择,优化模型,优化后模型OMPCS=-5.27820+0.39690*乳酸+0.20704*RDW+0.10486*cTnI+0.00014*NT-proBNP,OMPCS的AUC=0.8525,校准图显示,预测概率对比线接近理想的完全一致线,平均绝对误差=0.045。对OMPCS、新模型、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绘制ROC曲线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AUC分别为OMPCS:0.8525(95%,CI:0.79430.9116),新模型:0.7515(95%,CI:0.68780.8152),SOFA评分:0.7308(95%,CI:0.65110.8104),APACHEⅡ评分:0.8187(95%,CI:0.75400.8834);可以得到OMPCS的AUC值大于新模型(P=0.0144)与SOFA评分(P=0.0164),也大于APACHEⅡ评分,但两者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4170)。结论:1)基于美国MIMIC数据库分析显示,年龄、尿素氮、RDW、乳酸、血糖、阴离子间隙是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90天,365天全因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MIMIC数据库构建的新模型预后列线图,能较好的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不良预后,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SOFA评分,与SAPSⅡ评分一致;3)MIMIC数据库的新模型同样可以较好的预测新疆地区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不良预后,揭示新模型在美国与新疆地区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优化后模型OMPCS对新疆地区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预测能力强于基于MIMIC数据构建的新模型,同时优于SOFA评分,而与APACHEⅡ评分预测能力一致,但OMPCS纳入的参数简单易获取,揭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去验证上述结论。

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LaboratoryMedicineBranch;ChinesePhysicianAssociationEmergencyPhysicianBranch;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EmergencyMedicineProfessionalCommittee[5](2020)在《急诊检验能力建设与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增进检验和临床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急诊检验和临床管理,推动急诊检验和临床发展,提高医疗机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能力,实现分级诊疗下的急诊规范化建设。急诊临床专家与检验专家共同组成制定小组,通过多次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讨论如何了解临床医师的需求,规范急诊检验建设,提高急诊救治能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应有效沟通,依据急诊医师工作中常见疾病或急危重症,共同制定急诊检验项目种类,选择急诊检验危急值项目,确定危急值通报界限值。急诊检验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急诊医师与检验人员共同努力,规范急诊检验建设,改善急诊检验服务能力,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张吉丹[6](2019)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监测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功能相关评分及炎症指标等,初步探索健脾消胀方脐部贴敷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消胀方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完善基本信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记录入组时及疗后第7日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D-Lactate,D-LAC)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肠鸣音。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是否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感染灶、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AP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健脾消胀方对各项指标的干预情况2.1腹围、肠鸣音、IAP干预后两组间腹围、肠鸣音、I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围、肠鸣音、IAP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腹围缩小、IAP降低、肠鸣音活跃。2.2 IFABP、D-LAC干预后两组间I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前后血清IFABP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D-L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D-LA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干预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4综合疗效干预后治疗组有效患者32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患者22例,无效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中医症候积分与疗效评价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2.5%;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预后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ICU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腹胀腹痛、神疲乏力、大便秘结等气虚腑实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降低了血清IFABP、D-LAC水平,胃肠屏障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了改善,增强了胃肠动力。且脐部贴敷在临床的可操作性强、适应症广泛。

邓兆岿[7](2019)在《脓毒症中医证型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基础疾病分布,了解虚实证型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的关系,探讨证型与基础疾病及WIC评分的相关性,以WIC评分量化评估基础疾病、协助中医辨证分型,并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13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及WIC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WBC、N%、CRP、PCT、ALB,中医证型证素等,建立病历数据库,以虚实证型和28天预后进行分组,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脓毒症患者中男性92例(68.7%),女性42例(31.3%)。患者平均年龄 74.51±13.38 岁。2.脓毒症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计有115例(85%),尿路感染8例(6%)、均并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10例(8%),睾丸感染1例(1%)。3.常见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73例、高血压病68、慢性肺部疾病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49例、糖尿病46例。4.研究病例中常见虚证证素有:气虚证56例、阴虚证32例、阳虚证19例,常见实证证素有:痰证79例、热证51例、血瘀证32例;常见证型为:痰热证、热毒证、痰热腑实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5.病例中虚证16例(12%),实证41例(31%),虚实夹杂77例(57%)。三组证型之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WIC评分方面,评分上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虚实证型之间的WBC与N%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RP、PCT与ALB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RP、PCT数值上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ALB数值上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6.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ALB、SOFA评分、APACHE Ⅱ、WIC评分、证型中的虚证、实证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IC评分和ALB是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WIC评分是危险因素(OR=1.356),而 ALB 水平为保护因素(OR=0.858)。结论:1.脓毒症患者虚实证型以虚实夹杂证居多,实证次之,虚证较少。治疗应贯穿扶正理念,适时予以祛邪。2.虚实证型之间危重症评分具有明显差异,虚证、虚实夹杂证一般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较高,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不仅可以对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还可以指导辨证。3.虚实证型和CRP、PCT指标相关,数值越高,提示正气虚弱、抗邪能力不足。脓毒症患者预后与ALB水平呈负相关,高白蛋白水平是脓毒症的保护因素。要及时评估患者白蛋白水平,适时改善低蛋白血症。4.WIC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相比更简洁高效,可结合使用。WIC评分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总分越高,提示偏向虚证,即对基础疾病较多较重的病人重视益气补虚,为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蔡芳芳[8](2019)在《T淋巴细胞PD-1、单核细胞PD-L1表达率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各类创伤是造成日常工作生活中青壮年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导致创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临床可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pe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性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拟观察总结创伤患者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和单核细胞PD-L1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炎症介质浓度、创伤严重程度和28天内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60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创伤患者(根据入院时AIS-ISS评分,将不同创伤严重程度患者分为三组:轻/中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和严重创伤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创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0天、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采集抗凝全血2ml和血清1ml,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和单核细胞中PD-L1的表达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计算TNF-α/IL-10比值,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浓度。分析比较各组创伤患者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14+单核细胞PD-L1表达率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创伤患者合并休克、28天内并发脓毒症和28天内死亡亚组之间的PD-1/PD-L1表达率的异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创伤患者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和单核细胞PD-L1的动态表达与AIS-IS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炎症介质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si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患者28天内并发脓毒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诊断折点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轻/中度创伤组(MT,AIS-ISS<16)、重度创伤组(ST,16≤AIS-ISS<25)、严重创伤组(VST,AIS-ISS≥25)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14+单核细胞PD-L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伤情越重,CD4+/CD8+T淋巴细胞PD-1%、CD14+单核细胞PD-L1%、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10)浓度越高,而TNF-α/IL-10比率越低。在创伤患者的亚组比较中,在休克组、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14+单核细胞PD-L1%表达水平更高。AIS-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与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14+单核细胞PD-L1%均呈正相关(p<0.05)。部分时间点的PCT、CRP、TNF-α、IL-6和IL-10浓度与PD-1/PD-L1表达率呈正相关,创伤后72小时内TNF-α/IL-10比值与PD-1/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提示CD14+单核细胞PD-L1%Day1和创伤严重程度是创伤患者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14+单核细胞PD-L1%Day1预测28天内死亡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7(P<0.05),创伤后第1天CD14+单核细胞PD-L1%诊断折点为32.60%。根据创伤严重程度及CD14+单核细胞PD-L1%Day1折点值绘制创伤患者28天生存曲线,且对数秩Log-rank检验提示CD14+单核细胞PD-L1%Day 1<32.6%和≥32.6%两组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存在显着性差异(χ2=35.434,P<0.05)。另外,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是创伤患者28天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14+单核细胞PD-L1%与预测28天内并发脓毒症无关。结论创伤患者早期可出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和单核细胞的PD-L1的过度表达,其升高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是否合并休克和脓毒症有关,也与AIS-IS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炎症介质的浓度水平相关。伤后第1天单核细胞PD-L1升高是预测28天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但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PD-1/PD-L1均与预测28天内并发脓毒症无关。

虎磐[9](2019)在《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在器官存在老化和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器官机能减退处于功能不全的临界状态,由某种可能并不严重的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极高,是导致老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早期诊断和预测转归并及时进行相关集束化综合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临床上,常用的器官功能不全的评分,如Marshall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但这些评分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人,MODSE具有其不同于普通成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特点,常用的器官功能不全的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转归的预测存在局限性。鉴于老年重症患者和ICU处置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变量的易变性,收录监测全方位、多维度的指标,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MR)的创建和发展为这方面研究创造了可能性。目的:1)针对MODSE人群,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MODSE早期死亡相关风险因素;2)利用集成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等构建评估MODSE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法:1)利用公开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大型数据库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 MODSE患者16014人,其中院内死亡2360人(14.73%),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360人)和存活组(13654人),采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入ICU第一天的生命体征、临床干预措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等122个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采用XGBoost模型算法进行死亡相关特征重要性排名;2)根据MODSE纳入标准,在MIMIC-Ⅲ数据库、eICU协作研究数据库和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中生成三个MODSE患者数据集。随机抽取80%作为训练集,剩余20%为测试集,将122个特征作为模型参数,采用集成机器学习模型:SVM(支持向量机模型),KNN(K近邻模型),RF(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模型),XGboost模型于训练集中建立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对MODSE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与临床现有模型如SOFA、APACHE-Ⅲ、MODS、SAPS等评分的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将性能最好的模型于三个数据库中进行交叉验证。结果: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GCS均值、年龄均值、心率最大值等升高,BMI、收缩压最小值等下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XGBoost算法特征排名前10的指标为:呼吸频率、APTT、年龄、体温、BMI、收缩压、血小板、血糖、休克指数、白细胞计数;2)XGboost模型预测MODSE患者死亡的性能最好,AUC为0.853,敏感性为0.826,特异性为0.729,准确率为0.874,较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及传统临床评分优异。交叉验证对比中,MIMIC-Ⅲ数据库构建的模型在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中验证效果最好,AUC为0.882。结论:与传统的评分相比,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加优越,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钟莹[10](2019)在《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ff-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晚期死亡率高,救治困难,是严重烧(烫)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创伤感染炎症、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在MOD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确认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在治疗严重烫伤MODS大鼠模型中的效果,观测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单独或联合治疗对内毒素(LPS)、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感染炎症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空腹血糖(GLU)、乳酸(LA)、乳酸和丙酮酸比值(LA/PA)等糖代谢障碍指标的影响,确立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成为防治严重烧(烫)伤MODS重要措施,提供实验室依据。实验方案:1)动物模型的制作:制备严重烫伤MODS大鼠。选取成年SD大鼠80只,麻醉后行背部皮肤III度烫伤,然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2)动物模型分组:将严重烫伤MODS大鼠随机分为四组:GIK组、SP组、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组(GIK+SP)以及对照组。3)标本采集:测定四组大鼠在伤前和伤后1、3、5和7d的ALT,CRE,CK水平,确立烧伤MODS模型制作成功4)实验数据检测:1)观测并记录四组大鼠1、3、5和7d存活率。2)测定四组大鼠伤前和伤后1、3、5和7d血浆LPS、sTREM-1和HMGB-1感染炎症指标,MDA和SOD氧化应激指标以及GLU、LA、LA/PA比值等糖代谢障碍指标结果。5)实验结果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分析实验数据,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来比较四组大鼠存活率、空腹GLU、血浆LPS、sTREM-1、HMGB-1、MDA、SOD、LA和LA/PA数据之间的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对照组大鼠伤后1、3、5和7d GLU、ALT、CRE和CK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伤前(P<0.01),提示本实验大鼠模型存在肝功能高,肾功能和心肌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模型制作成功。2)对照组大鼠伤后1,3,5和7d的血浆LPS、sTREM-1、HMGB-1、MDA,GLU、LA和LA/PA指标均明显高于伤前(P<0.01),SOD水平明显低于伤前(P<0.01)。严重烫伤MODS大鼠存在过度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等症状。3)GIK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1,3,5和7d GLU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SP组大鼠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P>0.05),极化液具有控制高血糖作用,但丙酮酸钠控制高血糖作用不明显(P>0.05)。4)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1,3,5和7d血浆LPS、sTREM-1、HMGB-1、MDA、LA和LA/PA指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低于单独GIK组和SP组(P<0.01),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高于单独GIK组和SP组,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均具有抗感染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以及纠正高乳酸和糖代谢障碍等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5)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伤后不同时相点血ALT,CRE和C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GIK+SP组大鼠明显低于GIK组和SP组(P<0.01),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均具有保护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机功能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6)GIK组、SP组和GIK+SP组大鼠7d死亡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2)丙酮酸钠尽管不能有效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高血糖,但有效降低高乳酸血症以及乳酸和丙酮酸比值等糖代谢障碍指标。3)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均可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相关指标,提示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均可作为防治严重创伤MODS有效措施。4)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降低严重烫伤MODS大鼠感染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高乳酸血症和糖代谢障碍相关指标,优于单纯极化液和丙酮酸钠治疗,提示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防治严重创伤MODS效果更好。5)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肝、肾和心肌功能不全,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作用优于单独治疗。

二、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实验室指标
        5 临床疗效指标
        6 治疗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2 SAGI的中医认识
        3 SAGI的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3.2 结果讨论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3.4 证据质量
    4 结论
        4.1 对实践的意义
        4.2 对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方案分析
        4.3 疗效指标选择
        4.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MODS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命名演变
        1.2 发病机制
        1.3 诊断评分标准
        1.4 临床治疗
        1.5 预后
    2 MODS的祖国医学研究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2.4 相关汤剂研究
        2.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内容
        2.2 治疗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中医证型
        3.3 病死率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中医证型
        4.3 MODS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4.4 病死率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列线图的建立、验证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MIMIC数据库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估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1.3 列线图模型的评估
        1.4 模型之间的优劣性比较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心源性休克预后列线图的验证及基于新疆地区人群的优化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不良事件监测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资料收集
    2.3 治疗方案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3.2 胃肠功能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
    3.4 预后的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分析与讨论
    4.1 疗效分析
    4.2 健脾消胀方组方分析
    4.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4.4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进展
    4.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4.6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指标与评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APACHE II评分表
附录4 --SOFA评分表
附录5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7)脓毒症中医证型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病例剔除标准
        1.1.5 诊断标准
        1.2 研究流程
        1.2.1 收集数据
        1.2.2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性别、年龄
        2.1.2 评分及实验室指标
        2.1.3 感染部位
        2.2 基础疾病
        2.3 证型证素
        2.3.1 虚实证素分布
        2.3.2 虚实证型分布
        2.3.3 常见证型分布
        2.4 虚实证型比较
        2.4.1 虚实证型的性别、年龄
        2.4.2 虚实证型的评分
        2.4.3 虚实证型的实验室指标
        2.4.4 虚实证型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及28天预后
        2.5 28天预后的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
        2.5.1 不同预后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2.5.2 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2.5.3 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
        1.2 感染部位
    2 基础疾病
    3 证素
    4 虚实证型
        4.1 虚实证型病机
        4.2 实验室指标
        4.3 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
        4.4 感染性休克
    5 28天预后
        5.1 证型、年龄与炎症指标
        5.2 白蛋白
        5.3 WIC评分
        5.4 预后与先防
    6 展望
    7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脓毒症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T淋巴细胞PD-1、单核细胞PD-L1表达率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
        2.1 入选标准
        2.2 排除标准
    3.诊断标准
        3.1 创伤性脓毒症和MODS的诊断标准
        3.2 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4.分组标准
    5.资料收集
        5.1.基本资料
        5.2.临床资料
        5.3.临床结局
    6.标本采集
    7.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PD-1和PD-L1 表达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步骤
        7.3 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
    8.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 的测定
        8.1 实验材料
        8.2 实验步骤
        8.3 数据处理
    9.血细胞计数、CRP、PCT等实验室指标的测定
    10.统计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一.PD-1/PD-L1 与创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患者特征
        1.1 基线数据分析
        1.2 实验室检查分析比较
        1.3 临床结局分析比较
        2.MT、ST、VST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 水平的动态变化
        3.分析创伤严重程度与TNF-α/IL-10 比值关系
        4.MT,ST,VST组中PD-1和PD-L1 的动态表达
        5.休克和非休克创伤患者 PD-1 和 PD-L1 的亚组间比较
        6.AIS-IS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0及TNF-α/IL-10 比值与PD-1和PD-L1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二.PD-1/PD-L1 与创伤患者28 天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8天内存活和死亡创伤患者PD-1和PD-L1 的亚组间比较
        2.创伤患者28天内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创伤患者28 天内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4.创伤患者28 天内死亡ROC曲线及Kaplan-Meier存活曲线
        5.28天内合并脓毒症与无合并脓毒症创伤患者 PD-1 和 PD-L1 的亚组间比较
        6.创伤患者28天内并发脓毒症的单因素分析
        7.创伤患者28 天内并发脓毒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不足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严重创伤后免疫细胞功能变化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子病历数据库的介绍及模型的选择
    1. 数据库介绍及架构分析
        1.1 MIMIC-Ⅲ数据库
        1.2 eICU协作研究数据库
        1.3 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
    2. 集成机器学习常用模型
        2.1 支持向量机
        2.2 K最近邻算法
        2.3 随机森林
        2.4 梯度提升树
        2.5 XGboost算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因素分析
    1. MODSE患者数据集定义
        1.1 研究人群
        1.2 纳入排除标准
    2. 纳入特征
    3. 单因素分析
        3.1 基于MIMIC-Ⅲ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构建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预测模型
    1. 数据处理
    2. 构建模型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剂与药品
第3章 建立烫伤MODS大鼠模型
第4章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严重烫伤MODA大鼠的治疗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动物分组
        4.1.2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表3)
    4.2 实验数据的采集,检测原理,检测方法
        4.2.1 实验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指标
        4.2.2 实验数据检测原理和方法
        4.2.3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四组大鼠血浆sTREM-1 指标变化
        4.3.2 四组大鼠血浆HMGB1 指标变化
        4.3.3 四组大鼠血浆LPS指标变化
        4.3.4 四组大鼠血浆MDA指标变化
        4.3.5 四组大鼠血浆SOD指标变化
        4.3.6 四组大鼠血浆LA指标变化
        4.3.7 四组大鼠血浆LA/PA指标变化
        4.3.8 四组大鼠血浆ALT、CRE和 CK指标变化
第5章 讨论
    5.1 概述
    5.2 严重创伤MODS大鼠模型制备
    5.3 严重烫伤MODS大鼠涉及感染炎症、氧化应激和糖代谢障碍及其治疗方案选择
    5.4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LPS,sTREM-1和HMGB-1浓度影响
    5.5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MDA和 SOD浓度影响
    5.6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糖、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指标影响
    5.7 极化液和丙酮酸钠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肝、肾和心肌保护作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D]. 俞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列线图的建立、验证与优化[D]. 王本极.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急诊检验能力建设与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 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LaboratoryMedicineBranch;ChinesePhysicianAssociationEmergencyPhysicianBranch;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EmergencyMedicineProfessionalCommittee.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01)
  • [6]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D]. 张吉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脓毒症中医证型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D]. 邓兆岿.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T淋巴细胞PD-1、单核细胞PD-L1表达率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蔡芳芳. 暨南大学, 2019(02)
  • [9]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D]. 虎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极化液和丙酮酸钠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血sTREM-1、HMGB-1、LPS、MDA、SOD、LA和LA/PA水平影响[D]. 钟莹.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创伤性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