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一、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彭雪茹[1](2021)在《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2016年更新的JBI循证保健模式为指导,在综合最佳文献证据、临床情景访谈资料、多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情形、贴近临床的跌倒预防方案,为老年精神科工作者提供最佳的患者跌倒预防策略。研究方法:在2016年JBI循证理论指导下,通过全面地检索和评价主题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文献证据;通过选取临床一线医护、后勤人员进行焦点访谈,获取临床现行的跌倒预防有效措施,补充并完善跌倒方案条目;通过选取省内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初步构建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方案。研究结果:对63篇英文文献和29篇中文文献进行了证据综合,32名临床医护及后勤人员开展了焦点访谈,20名老年精神专科护理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最终构建了方案包括一级条目4项: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管理、环境管理、文化与制度管理;二级条目13项:入院评估、住院动态评估、制定个性化策略、多学科多部门合作、药物管理、病房环境评估与改进、恰当的医护配比、合理保护性约束、使用辅助设备、质量改善等;三级条目57项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研究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方案是结合了最佳文献证据、临床情景、专家论证与判断的护理实践成果,方案内容全面具体,不仅可为老年精神科跌倒评估工作提供指导、为管理者制定本土化的跌倒管理方案提供参考,还能为临床建立更优效的跌倒防控体系提供借鉴。具备科学性、可靠性与可行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周燕茹[2](2021)在《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长期护理机构养老模式下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家庭及社区养老模式。既往系统回顾研究指出,与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躯体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等因素相比,服用潜在有害药物,即潜在不适当药物(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和药物负荷指数(Drug Burden Index,DBI)类药物可能对生活在长期护理机构中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更为突出的负面影响,然而潜在有害药物对该类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研究。研究目的:描述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揭示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的服用特征;探讨潜在有害药物服用情况对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明确PIM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程度;(2)明确DBI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程度;同时比较轻度、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情况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期护理机构中轻中度痴呆患者271例,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功能性共病指数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Barthel指数、简明神经精神问卷、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比尔斯标准、药物负荷指数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优化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潜在有害药物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量。研究结果:1.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1)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PIM发生率较高,为62.7%,最常服用的PIM为艾司唑仑、硝苯地平和胰岛素等;该人群生活质量在PIM变量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服用PIM者生活质量得分低于不服用PIM者。(2)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DBI暴露率较高,为72.7%,最常服用的DBI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艾司唑仑和硝苯地平等;该人群生活质量在DBI变量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DBI得分为高者生活质量得分较低。2.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96.58±14.49分;(1)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疾病数量层面,合并有0-3种疾病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视力状态层面,视力正常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视力受损组;营养状况层面,营养正常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营养不良组;日常生活能力层面,无依赖组生活质量得分更高。(2)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痴呆严重程度方面,轻度痴呆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中度痴呆组;精神行为症状方面,无精神行为症状组生活质量得分最高。(3)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社交活动方面,每天进行社交活动者生活质量得分最高;体育锻炼方面,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者生活质量得分最高。(4)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机构因素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房间类型层面,房间类型为单人间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其他房间类型者。3.潜在有害药物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疾病数量、视力状态、营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房间类型等因素下,PIM数量对生活质量的贡献度β=-0.395(P<0.001),R2变化量为14.7%;当进一步控制PIM数量时,DBI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度β=-0.296(P<0.001),R2变化量为4.2%。4.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对于轻度痴呆患者,PIM数量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20.2%,DBI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4.1%;对于中度痴呆患者,PIM数量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10.5%,DBI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2.4%。研究结论: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为中等水平,并且该类人群PIM发生率较为普遍,DBI暴露率较高。除了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外,PIM数量和DBI是影响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潜在有害药物对轻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在长期护理机构中,从药物管理的角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质量干预策略,可以为提升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达到改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杨易娜[3](2021)在《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21世纪初,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各个国家中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约有70%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而且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群,其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精神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有着有效缓解精神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而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治疗受到精神疾病污名、社会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阻碍,精神疾病服药依从成为难题。轻症精神障碍患者大多就诊于各综合医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这个群体服药依从性值得大家关注。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更有效地促进病情转归及预后,并探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服药依从性方面差异。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选取广州市某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MAS-8)、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简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服药信念量表(BM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调查,共有175例入组。使用SPSS 2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1.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总均分为(5.93±1.41)分;2.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家庭氛围、认知功能、慢性躯体疾病病程、有无定期身体检查、精神疾病诊断、精神疾病家族史、疾病了解程度、复诊间隔时间、复诊是否本人面诊、睡眠质量、医疗费用承受度及是否本人监管药物与服药依从性有显着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服药必要性维度(r=0.598,P<0.01)呈正相关,与服药顾虑维度(r=-0.193,P<0.05)呈负相关,与服药信念总分(r=0.314,P<0.01)呈正相关、与EQ-5D-3L(r=0.368,P<0.01)呈正相关、与EQ-VAS(r=0.630,P<0.01)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影响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医疗费用的承受度(β=0.538)、复诊间隔时间(β=-0.182)、服药必要性维度(β=0.430)、疾病了解程度(β=0.296)、文化程度(β=0.271)、慢性躯体疾病病程(β=0.227)、服药顾虑维度(β=-0.201)、EQ-5D-3L(β=0.189)、睡眠质量(β=0.187)、EQ-VAS(β=0.174)。结论1.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偏低;2.我们需要关注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承受度、复诊间隔时间、服药信念、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慢性躯体疾病病程、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从而以此综合评估服药依从性;3.精神科医师可从增加医患间有效沟通交流、精神科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普及、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来提高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家庭方面可从关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户外活动、饮食调整以及增加经济支持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使精神科医师—社会—家庭成为一体化支持系统。

张欢[4](2020)在《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精神疾病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后称调查单位)精神专科门诊就诊患者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s)的使用现况及长期使用情况,从一般人口学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及合并用药等方面了解与其长期使用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苯二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带来某些有益启示,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以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样本。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为抽样总体,每三个月为一层,分为四层;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在各层内各抽取连续3天门诊就诊患者为调查样本。对当日门诊就诊的精神病人从电脑端逐项填写自编的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过程中如有重复统计的患者,则清除前一条记录,保留调查时间最靠近现在的调查数据。设定入组标准为:(1)门诊就诊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2)调查时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统计学部分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调查患者中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率为34.8%,与该院2000年门诊患者BZDs使用率50%及2007年BZDs门诊患者使用比例48.85%相比,使用率逐渐降低。苯二氮?类药物长期使用率为16.4%,两种BZDs联用的比率为2.3%。在服用BZDs治疗的门诊患者中,长期使用率为47.1%。2.不同年龄段相比,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BZDs使用率(12.3%)及长期使用率(1.8%)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率及长期使用率均逐渐升高,≥75岁的患者使用率(55.7%)及长期使用率(32.8%)均最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女性BZDs使用率及长期使用率均高于男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精神科诊断的患者中,诊断为睡眠障碍的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率及长期使用率最高。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患者使用较少。3.调查中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在4-2900天之间,中位数为10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240天。BZDs使用时长在性别方面上无明显差别,P=0.36。在精神疾病诊断方面,诊断为睡眠障碍的患者用药时间最长,使用时间的中位数为22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710天;其次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使用时间的中位数为10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365天。用药时间最短的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患者,使用时间的中位数为3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35天。不同精神科诊断的患者在BZDs使用时长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ZDs使用者平均日用剂量为2.7地西泮5mg当量,低于BZDs长期使用者平均日用剂量3.4地西泮5mg当量。4.在各种BZDs中,使用者处方中最常见的BZDs是阿普唑仑(n=152;37.2%),其后依次为氯硝西泮(n=88;21.5%)。在长期使用者中,氯硝西泮使用的频率也仅次于阿普唑仑,且氯硝西泮转为长期使用的患者比例更高。5.调查单位BZDs长期使用者与非长期使用者相比,在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ZDs长期使用者年龄更大,女性占比更多,婚姻状况大多已婚,职业以农民为主,受教育程度大多为初中及以下。在疾病相关信息方面,两组患者在精神疾病的起病形式及既往精神科住院次数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别。BZDs长期使用者的精神疾病病程长于非BZDs长期使用者。精神科诊断以心境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躯体形式及分离(转换)性障碍为主。在药物治疗方面,两组在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情感稳定剂使用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回示:女性、高龄是苯二氮?类药物长期使用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诊断后,患者的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均与苯二氮?类药物的长期使用无明显关联;应用抗抑郁药与长期服用BZDs呈负相关;在具体的药物方面,使用奥氮平与长期服用BZDs呈负相关,阿戈美拉汀的使用也与长期服用BZDs呈负相关,而喹硫平与长期服用BZDs有关。结论:1.该院精神科门诊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率及长期使用率均较高,分别为34.8%及16.4%。2000年、2007年及2018年相比使用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率及长期使用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女性高于男性。诊断为睡眠障碍的患者BZDs使用及长期使用最常见。2.BZDs的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0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240天。BZDs使用者平均日用剂量为2.7地西泮5mg当量。在各种BZDs中,在长期使用者处方中最常见的BZDs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使用的频率仅次于阿普唑仑且转为长期使用的患者比例更高。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是苯二氮?类药物长期使用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诊断后,应用抗抑郁药与长期服用BZDs呈负相关;在具体的药物方面,使用奥氮平、阿戈美拉汀与长期服用BZDs呈负相关,而喹硫平则与长期服用BZDs呈正相关。4.BZDs长期使用比例仍较高,就像任何其他药物一样,BZDs需要小心开处方;关于其是否应该长期使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唐瑭[5](2020)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着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着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着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

武孟丽[6](2019)在《907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调查》文中认为背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药物的一些说明书外的新用法被慢慢的发掘,而药品临床注册试验周期长,药物说明书更新滞后,使得超说明书用药在药品使用中广泛存在。相关文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国外,有研究表明,抗惊厥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在我国也有研究表明,抗变态反应药、消化系统用药、外用药、中成药及神经系统用药普遍存在着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当前,我国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信息少,很不全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批准的抗精神病药说明书适应证较少,某些药物批准的治疗剂量范围也存在差异,抗精神病药的超说明书用药尚未有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状况及其模式,为制定我国《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07例2017年出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编《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表》收集研究样本抗精神病药物超说明书相关信息。所有调查数据均在SPSS20.0统计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筛查病例1362例,入组1068例,排除294例,共涉及51种精神药物,抗精神病药14种。住院期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共907例(84.9%),其中超说明书用药者454例,超说明书使用率为50.1%,其中超适应证用药率48.3%(438例),超人群用药率0.2%(2例),超剂量用药率2.1%(19例),抗精神病药使用前六位的分别是奥氮平(533例)、氟哌啶醇(290例)、利培酮(255例)喹硫平(172例)、氯氮平(88例)、阿立哌唑(73例)。精神科诊断在使用抗精神病药超说明书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抑郁障碍、分离和转换障碍、脑器质性障碍。我院超适应证的主要用药方式是单一用药341例(77.9%),2种抗精神病药联和用药86例,占超适应证的19.6%,最主要的联合用药超适应证诊断是分离(转换)障碍(34例,7.8%)。结论:研究单位抗精神病药的超说明书用药是普遍存在的,提示国家亟需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药品说明书符合临床实践。

李晨[7](2019)在《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现有药学干预手段对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临床及药学结局的影响,确定药学干预核心要素。对我院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分布特征、用药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三种标准评估患者不适当用药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原则,结合老年病房多重用药患者不适当用药特点构建不适当用药干预体系的结构化流程。研究方法1、系统检索自建库至 2018 年 4 月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有关药学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2、问卷调查与回顾性分析:对2017.05-2018.10我院老年病区住院多重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不适当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共纳入20篇文献,有12篇随机对照试验。多学科协作药学干预不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7篇,OR 0.93(0.71-1.20)),但显着提高用药适宜性(5篇,MD 4.65(-5.50,-3.81)),降低不适当用药数目(4 篇,MD-0.09(-0.10-0.07))。2、对纳入398例患者进行不适当用药分析发现,经2015Beers、2014 STOPP/START、国内不适当用药目录筛选PIM发生率分别为72.36%、48.74%、80.65%,且筛选出现PIM频次最高分别为中长效苯二氮卓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氯吡格雷;国内筛选标准相较其他两种标准具有较高检出率,国内标准和2015年Beers标准具有适度一致性,STOPP/START分别与Beers或国内标准具有不显着一致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三组标准使用PIM相关的共同因素是失眠症状;住院时长、房颤、长期用药种类数均是Beers筛选PIM的影响因素;住院时长、高血压、年龄≥75岁均是STOPP/START筛选PIM的危险因素;长期用药种类数、高血压、COPD是国内标准筛选PIM的高危因素。使用Beers或国内标准预测PIM的长期用药数量最佳截点为13,协变量调整后,使用Beers或国内标准确定使用>13种药物治疗患者PIM风险明显升高。使用Beers或STOPP/START预测PIM的住院时长最佳截点为37天,协变量调整后,使用Beers或STOPP/START标准确定住院时长≥ 37,PIM发生风险更高。3.基于第一部分确定不适当用药干预方式、结局评价指标及随访时间,基于第二部分确定用药干预对象特点,构建不适当用药干预体系的结构化流程。结论现有证据不支持多学科协作干预可降低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全因死亡率,但证据支持降低药物适宜性分数提高用药适宜性,减少不适当药物数目。我院老年病区多重用药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国内标准相较国外标准具有更高的PIM检出率,分别与Beers、STOPP/START具有适度和不显着的一致性,建议互补使用。确定患者发生PIM高危风险因子,基于Beers或国内标准构建长期用药种类数>13的预测模型,基于Beers或STOPP/START构建住院时长>37的预测模型,均具有适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张荻娅[8](2019)在《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自拟珠母导痰汤切入探究中药方剂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目前精神分裂症没有理想治法的条件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1)观察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珠母导痰汤各味药物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产生作用的靶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珠母导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最迟入院时间2018年9月)在院的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主管医师中医和西医执业类别的不同,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观察组40例,西医执业医师对照组40例,在同一病房住院治疗观察。观察组予以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SGAs口服。患者入院时间有先后差异,但住院治疗观察均满20周。采用权威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疗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使用国际认可并普通应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估工具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BPRS评分、血脂四项水平的变化。统计相关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综合检索TCMSP、Pub Chem等在线数据库系统,收集珠母导痰汤10味中药对应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收集到的有效化学成分找出对应的作用靶标,构建多成分-多靶标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OMIM、CTD数据库中利用精神分裂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评分较高的基因数据。运用Cytoscape3.2.1软件,将疾病基因与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得到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核心作用靶点。结果:(1)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2.5%,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总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总评分35.21±5.718,20周后总评分28.54±5.758;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35.13±5.832,20周后总评分30.79±5.639),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评分,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BPRS分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分类评分进行比较,在敌对性指标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当;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四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四项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仅观察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珠母导痰汤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2)珠母导痰汤共计包含珍珠母、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等10味中药材,收集到520种化学成分,可作用于8257个靶标,包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炎症反应因子IL6、IL13、IL8、IL2、多巴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谷氨酸受体等653种不同类型的靶点;对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取degree值大于30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核心靶点;成分靶标与疾病基因映射,得到98个相关靶点基因。结论:(1)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提高BPRS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证候,减轻脂代谢异常。(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报道内容基本一致,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靶点以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最多,其次为5-HT2受体拮抗剂、钠离子通道(SLC6A4)、肾上腺素受体、GABA受体、NMDA受体等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标。本研究选取珠母导痰汤各种有效化学成分作为物质基础,拟阐明其通过作用相应的靶点通路,从而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为后续进行探索性研究提供基础。(3)目前本病诊断及评估尚无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的公认指标,本研究在各项检验报告中亦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除BPRS量表外客观指标的特异性改变。

彭晓晔[9](2019)在《精神科医院用药风险调查及全面触发工具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全面系统地开展用药风险认知度调查和分析;后期采用改良的全面触发工具(GTT)建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s)的主动监测方法,评价ADEs发生情况,并验证GTT用于监测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事件的可行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本次调研在13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中采用现场问卷和移动端调研的方式,综合测量参与对象的用药风险认知和态度,并运用Cronbach’sα系数和信效度KMO统计量对量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检验。GTT法参考IHI精神健康机构ADE触发工具和相关文献中列出的触发初始条目,结合本专科医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建立触发项,对2017年度符合要求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Excel2007和SPSS 22.0软件。结果问卷的回收率99.2%。97.54%的调查对象认可用药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选择调配/发药环节和转科时段用药风险的最高,分别占82%和72.5%;运动障碍和代谢综合征是最为熟知的抗精神病药相关ADEs(70.5%和61.9%)。其他医务人员组、三级医院组在用药风险认知程度上的比重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的信度高于0.8,效度检验P值<0.001。全面触发器的阳性触发频率为57.5%,触发器阳性预测值(PPV)为17.91%。所有病历中,GTT法ADE检出率为11.79%。同年度医院住院患者ADE自愿上报率为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问卷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和现实性,结果较全面地体现了精神专科医务人员对用药风险的认知程度和态度。GTT法对精神科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某些触发项目尚需继续改进。

YathamLakshmiN;KennedySidneyH;ParikhSagarV;SchafferAyal;BondDavidJ;FreyBenicioN;SharmaVerinder;GoldsteinBenjaminI;RejSoham;BeaulieuSerge;AldaMartin;MacQueenGlenda;MilevRoumenV;RavindranArun;O′DonovanClaire;McIntoshDiane;LamRaymondW;VazquezGustavo;KapczinskiFlavio;McIntyreRogerS;KozickyJan;KanbaShigenobu;LaferBeny;SuppesTrisha;CalabreseJosephR;VietaEduard;MalhiGin;PostRobertM;BerkMichael[10](2019)在《2018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国际双相障碍学会指南:双相障碍的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CANMAT)曾于2005年发布了第1版双相障碍管理指南,并分别于2007、2009和2013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其中最近的2次更新是与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polar Disorders,ISBD)合作完成。2018版CANMAT/ISBD双相障碍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反映了自2005年首版指南发表以来本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疾病诊断与疾病管理的更新以及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近期研究进展。这些前沿进展中综合考虑了循证证据的级别,并基于治疗疗效、临床实践经验、安全性、耐受性和药物导致的转相风险等,对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方案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推荐。本指南中新增内容涵盖了双相Ⅰ型障碍(BD-Ⅰ)的躁狂发作急性期、抑郁发作急性期和双相障碍维持期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推荐等级划分。这种对治疗推荐等级的划分综合考虑了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不同时相的影响,将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治疗决策。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阿塞那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利培酮和卡利拉嗪单药或联合使用被推荐为躁狂发作急性期的一线治疗选择。BD-Ⅰ抑郁期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喹硫平、鲁拉西酮、锂盐、拉莫三嗪单药,鲁拉西酮联合锂盐或双丙戊酸盐或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尽管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通常应继续用于BD-Ⅰ的维持期治疗,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抗抑郁药)。现有数据表明,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拉莫三嗪、阿塞那平和阿立哌唑单药或联合治疗应被视为维持治疗的初始或更换治疗方案时的一线选择。除了探讨BD-Ⅰ的相关问题外,本指南中还对双相Ⅱ型障碍(BD-Ⅱ)的临床管理进行了系统回顾并给予治疗推荐,同时针对特殊人群也有相关推荐,如处于各个生殖周期的女性、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此外,本指南中还讨论了特定精神疾病及共病(如物质滥用、焦虑障碍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最后,本指南中概述了安全性和药物监测的相关问题。CANMAT/ISBD工作组希望本指南能够成为全球临床医生的实用工具。

二、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
        2.1.1 确立循证问题
        2.1.2 制定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
        2.1.4 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等级分级
        2.1.5 文献证据综合
    2.2 焦点访谈
        2.2.1 纳入访谈对象
        2.2.2 制定访谈提纲
        2.2.3 访谈步骤
        2.2.4 资料转录与分析
    2.3 专家咨询
        2.3.1 拟定两轮专家咨询表
        2.3.2 选定咨询专家
        2.3.3 咨询时间与方式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结果
        3.1.1 文献检索结果
        3.1.2 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预分级结果
        3.1.3 文献证据综合结果
    3.2 焦点访谈与初版方案构建结果
        3.2.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3.2.2 访谈详情
        3.2.3 主题分析结果
        3.2.4 访谈析出条目
        3.2.5 初版方案构建结果
    3.3 专家咨询结果
        3.3.1 专家基本信息
        3.3.2 专家积极系数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专家协调程度
        3.3.5 专家意见修改结果
    3.4 构建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
4 讨论
    4.1 本方案构建的必要性与本方案优势
    4.2 本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4.3 本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及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痴呆患者的健康照护具有迫切性
        1.1.2 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且归因复杂
        1.1.3 老年人潜在有害药物服用与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的关联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概念
        1.2.2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
        1.2.3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归因研究的现状
        1.2.4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归因中潜在有害药物因素的研究现状
        1.2.5 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构想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依托的理论框架
    1.7 相关概念操作性定义
        1.7.1 长期护理机构
        1.7.2 痴呆
        1.7.3 潜在有害药物
        1.7.4 生活质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2.5 研究指标及评价工具
    2.6 预调查
    2.7 收集资料
    2.8 统计分析
    2.9 质量控制
    2.10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基本情况
        3.1.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1.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
        3.1.3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
        3.1.4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
        3.1.5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居住的机构环境特征情况
    3.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
        3.2.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PIM暴露情况
        3.2.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DBI暴露情况
    3.3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3.4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人口学特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2 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3 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4 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5 机构特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6 PIM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7 DBI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5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5.1 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3.5.2 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6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
        3.6.1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轻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6.2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潜在有害药物服用较为普遍
        4.1.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PIM暴露情况
        4.1.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DBI暴露情况
    4.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4.3 日常生活能力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消极影响
    4.4 精神行为症状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负性作用
    4.5 潜在有害药物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良影响
        4.5.1 PIM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5.2 DBI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6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呈现差异性
    4.7 潜在有害药物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护理实践意义
        4.7.1 潜在有害药物可用于预测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4.7.2 潜在有害药物可作为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线索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5.3.1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2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及服药依从现况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心理科门诊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
致谢

(4)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精神疾病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品管圈干预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第4章 讨论
    4.1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4.2 本品管圈对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意义
    4.3 本品管圈对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意义
    4.4 本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
第5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因素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907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药学干预临床及药学结局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和文献基本情况
        2.2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
        2.3 主要结果
        2.3.1 全因死亡率
        2.3.2 药物适宜性分数
        2.3.3 不适当药物数目
        2.4 次要结局
        2.4.1 再次入院率
        2.4.2 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398例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不适当用药流行特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3 预实验调查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特征
        2.2 慢性疾病及用药特征分析
        2.3 ADR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4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5 三种筛选标准分析PIM对比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分析
        3.2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3.3 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不适当用药特征的药学干预体系构建
    1 老年住院患者药学干预核心要素及干预流程构建
    2 开展药学干预应具备的条件
    3 不适当用药干预局限性
    4 小结
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学位成果
致谢

(8)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网络药理学数据收集方法
    4.3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6 临床资料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中医证候标准有效率比较
    7.2 BPRS量表总分评分比较
    7.3 BPRS量表分类评分比较
    7.4 两组血脂四项治疗前比较
    7.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7.6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
    7.7 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作用靶点
8 讨论
    8.1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治
    8.2 自拟珠母导痰汤药物组成分析
    8.3 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
    8.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分析
    8.5 服药依从性分析
    8.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标准(北京海斯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制)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相关检查报告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精神科医院用药风险调查及全面触发工具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国内外用药风险现状
    1.1 用药风险及其概念
        1.1.1 用药错误
        1.1.2 药物不良事件
    1.2 国外用药风险现状
    1.3 国内用药风险现状
        1.3.1 我国用药风险管理
        1.3.2 精神专科医院用药风险现状
第二部分 精神专科医院用药风险调查
    2.1 前言
    2.2 调查研究设计
        2.2.1 调查问卷设计
        2.2.2 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2.2.3 问卷内容
    2.3 数据收集
    2.4 数据处理
        2.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2.4.2 统计学分析结果
    2.5 总结与建议
        2.5.1 总结
        2.5.2 建议
第三部分 全面触发工具的应用在精神专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国内外触发工具的应用
        3.2.1 国外GTT的应用研究
        3.2.2 国内GTT的应用研究
    3.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4 研究内容
        3.4.1 研究路线
        3.4.2 触发器的选择和有效性分析方法
        3.4.3 研究对象
        3.4.4 病例审查
        3.4.5 统计学方法
    3.5 结果
        3.5.1 患者基本情况
        3.5.2 触发器阳性检出情况
        3.5.3 ADE检出结果
        3.5.4 GTT法相关结果与ADE自愿上报结果的比较
        3.5.5 相关ADE举例
        3.5.6 患者危险因素与ADE相关性分析的Logistic回归结果
    3.6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四、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D]. 彭雪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D]. 周燕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3]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杨易娜.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精神疾病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D]. 张欢. 济宁医学院, 2020(01)
  • [5]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D]. 唐瑭. 长江大学, 2020(04)
  • [6]907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调查[D]. 武孟丽. 济宁医学院, 2019(01)
  • [7]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D]. 李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8]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D]. 张荻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精神科医院用药风险调查及全面触发工具应用[D]. 彭晓晔.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2018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国际双相障碍学会指南:双相障碍的管理[J]. YathamLakshmiN;KennedySidneyH;ParikhSagarV;SchafferAyal;BondDavidJ;FreyBenicioN;SharmaVerinder;GoldsteinBenjaminI;RejSoham;BeaulieuSerge;AldaMartin;MacQueenGlenda;MilevRoumenV;RavindranArun;O′DonovanClaire;McIntoshDiane;LamRaymondW;VazquezGustavo;KapczinskiFlavio;McIntyreRogerS;KozickyJan;KanbaShigenobu;LaferBeny;SuppesTrisha;CalabreseJosephR;VietaEduard;MalhiGin;PostRobertM;BerkMichael.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01)

标签:;  ;  ;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