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逆行袖带脱离吻合静脉原位再植疗效观察与分析

前臂逆行袖带脱离吻合静脉原位再植疗效观察与分析

一、吻合静脉的前臂逆行套脱皮肤原位回植的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胡军,罗俊,谌文君[1](2021)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肤原位回植技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疗效探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原位回植技术对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疗效与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8例)和VSD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皮肤原位回植技术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联合传统打包加压技术治疗,VSD组患者联合VSD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植皮成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术前与术后7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SD组患者的植皮成活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水平均降低,且VSD组低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在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VSD联合皮肤原位回植技术,可显着提高患者植皮成活有效率,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周荣,巨积辉,柳志锦,刘胜哲,郭礼平,刘跃飞,胡昌庆,杨亮[2](2021)在《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环形创面》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在足踝部环形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修复的13例足踝部环形创面病例资料。术前彩超定位穿支, 根据创面大小切取股前外侧皮瓣, 保护好进入皮瓣的每一条穿支血管以及进入皮瓣的股外侧皮神经。皮瓣内各皮穿支同源共干时, 保留2条及以上皮穿支, 皮瓣切取后直接修复创面;皮瓣内皮穿支来源不同不共干时, 游离后将不同源的皮穿支通过内增压处理, 保证有2条及以上皮穿支营养皮瓣, 再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 均伴骨肌腱外露, 男8例, 女5例;年龄21~65岁, 平均39岁, 创面面积21.0 cm×6.0 cm~35.0 cm×18.0 cm。12例采用多穿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1例创面巨大, 采用双侧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串联并内增压处理后修复, 皮瓣面积21.0 cm×7.0 cm~35.0 cm×10.0 cm。术中顺利切取14块皮瓣, 9块为2条皮穿支供血, 4块为3条皮穿支供血, 1块为4条皮穿支供血, 每块皮瓣平均2.4条穿支供血。14块皮瓣中皮瓣内穿支同源5块, 非同源9块, 非同源穿支的皮瓣切取后通过内增压处理再移至受区。14块股前外侧皮瓣全部存活, 1块皮瓣于术后24 h发生静脉危象, 清除血栓后重新吻合血管, 皮瓣顺利存活。均于2~3周伤口愈合后拆线。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9块皮瓣因外形臃肿于皮瓣修复术后6~10个月行内固定取出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随访6~18个月, 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受区, 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级。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72~98分, 平均92分。供区均遗留线性瘢痕。结论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 供区损伤小, 是修复足踝部环形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李艳军,张锡平,徐红,黄美全[3](2021)在《打薄回植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打薄回植联合创面负压引流(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2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进入本研究, 均行自体逆行撕脱皮肤打薄回植手术并于术后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观察患者创面成活率、成活面积、创面感染情况、回植皮肤性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8~50(23.56±3.56)个月, 术后有35例患者1期植皮区成活, 皮瓣皮肤存活且创面无明显皮肤缺损, 积极换药后其创面已愈合良好, 不需进行二次手术;7例患者因皮肤大面积缺损术后一期创面出现小面积坏死, 经2期手术移植、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良好。26例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达80~95(87.96±3.21)分, 22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达80~96(88.79±3.41)分。无感染、截肢情况。所有患者回植皮肤感觉、弹性、耐压性、耐磨性及颜色等各方面良好, 关节活动性良好, 未见明显活动受限。结论打薄回植联合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明显促进创面与皮片贴敷, 有利于将引流液引流出体外, 降低创面感染率, 提高植皮成活率, 改善关节功能。

殷强[4](2021)在《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普及,每年创伤发生例数居高不下,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皮肤撕脱伤的发生也较为常见。皮肤撕脱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皮肤,导致皮肤软组织失去原本的解剖位置。从浅筋膜或深筋膜剥脱,常常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肉、血管等的损伤和暴露。尤其是大面积撕脱伤患者,往往伴随出血量较大,且个别患者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情况。这就要求必须依照最快、就近原则进行治疗,但关于撕脱伤的具体诊疗方式,到目前为止未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指南。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撕脱伤的受伤原因、受伤机制、撕脱类型及手术方式、从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症,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治疗各种部位、类型的皮肤撕脱伤。方法:系统性回顾山东省立医院2015-2020年此6年间收治的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将本次研究分为手部组和非手部四肢组,分别比较不同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解剖特性,分析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常见受伤原因,了解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撕脱机制及受伤特点,进一步比较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原位缝合、反取皮削薄皮片再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皮瓣修复术、一期清创+VSD+二期植皮等。我们可以从收集的病例里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一期创面愈合率、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来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及优缺点,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结果:本次研究收纳四肢撕脱伤患者107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1岁,平均38.06±17.36岁;面积最大15%(体表面积),最小不足1x2cm;其中手指32例,手掌及手背35例,前臂及上臂10例,下肢(含足)30例;手撕脱伤最常见受伤原因为挤压伤,其余为锐器切割伤、机器皮带绞伤。双上肢皮肤撕脱伤最常见原因为机器皮带绞伤,其余为车祸伤;双下肢皮肤撕脱伤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原位缝合、皮瓣修复及反取皮回植相较于传统一期清创、二期修复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次数等方面均有较显着的优势,且一期有效的封闭创面的成功率更高,且手部(小面积)撕脱伤患者采取原位缝合手术成功率高;在非手部四肢撕脱伤的治疗中,原位缝合和反取皮回植相较于传统一期清创、二期修复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次数等方面也均有较显着的优势,且一期有效的封闭创面的成功率更高,反取皮植皮法,撕脱皮瓣可“废物”利用,减少手术带来的二次供区损伤。结论:皮肤撕脱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创面的污染程度、早期彻底清创、撕脱皮肤的完整性、撕脱皮片的血运等。手部撕脱伤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原位缝合+皮瓣修复术,术后手指感觉、运动功能较植皮手术方式更具优势;双上肢(不包含手)及下肢(包含足)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反取皮削薄回植+二期植皮+VSD;较传统的“一期清创,二期植皮”方式,不同部位采取适应的手术方式,一期创面愈合率更高,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次数更少,不仅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各方面压力。

巨积辉[5](2019)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指出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多因为脱套的皮肤缺损或毁损,很难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原位再植术,根据手术的复杂、难易程度,其治疗大致分为残端修整、再植、皮瓣修复、再造四个时期。要完全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又要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的确非常困难,目前患者对于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仍是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法,如果不考虑对供区损伤导致的不足,其方案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修复水平,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但是由于切取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造成足趾个数的缺失,加重了供区的损伤,逐步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难题。为了减少供区的损伤问题,我们将脱套伤的拇指或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修复,提出分区修复的概念,即将拇手指的创面分为背侧和掌侧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修复。针对拇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除了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脱套指的指腹及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针对手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第二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覆盖创面和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趾腓侧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指腹、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我们于2012年开始临床上应用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开展了多种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的术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在保留甲瓣和第二趾甲皮瓣可以恢复伤指完美外形的基础上,避免了供区足趾个数缺失的问题,获得了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脱套伤伤情的判断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确定缺损的面积、几何形状以及术中的组织瓣的设计,单靠术者的经验或者简单的一些测量工具,不能做到精确的术前设计,有时在手术中间已经切开供区皮肤时发现血管变异,被迫改变手术方案,造成了新的损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临床迫切的需要能够显示术前伤情、供区血管结构、术中可视化的设计等三维图像系统,改变传统的临床医生培训模式,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术前设计、手术过程的虚拟仿真,并在实际皮瓣切取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脱套伤情,建立三维的伤情数字化显示,做到精准化的手术设计、达到减轻供区损伤的目的。本研究结合了临床影像学技术、计算机医学技术、解剖学、皮瓣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建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分区重建,精确测量需要的组织量及几何形状;利用3D-DSA动脉造影技术明确足部供区组织瓣的血供类型、是否存在变异等,为精确的手术设计切取提供依据;并在临床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重建:探讨利用CT扫描图像数据采集,Arigin 3D Pro,Materialise Magics软件制作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重建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采用分区修复的理念将脱套指的皮肤重建为掌侧、背侧两部分,为精准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可视化的前提。选取一侧新鲜上肢标本,行CT扫描结合软件完成未损伤的手部数字化重建。制作拇指掌指关节平面,示指远指间关节平面,中指近指间关节平面,环指掌指关节平面皮肤脱套伤模型。CT扫描脱套伤模型,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采用医学影像软件Arigin 3D Pro,对脱套手指及脱套皮肤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及脱套皮肤的数字化重建,将其切割为掌侧、背侧两个部分,测量所需要的皮肤面积及形状。将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与软件制作模型的数据导入GraphPad Prims 7进行统计学分析,比照重建数据的准确性。并对三维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手术的皮瓣设计。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1-4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获得了清晰、立体的皮肤脱套伤结构及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模型,脱套伤平面定位准确,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能够有效地显示肌腱及指骨的解剖结构。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分割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尤其是对脱套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为脱套皮肤的分区设计确定提供可视化的前提。获得脱套皮肤的实际数据及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提示软件制作模型的各项数据与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探讨应用3D-DSA造影技术、重建软件对足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足部瓦合皮瓣组合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应用重建的瓦合皮瓣血管数字化模型,结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情模型,术前模拟仿真手术设计、切取,为精准切取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图像。选取3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采用3D-DSA造影,数据导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构建足部血管三维图像。结合前期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根据构建的血管信息分别设计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趾腓侧皮瓣、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足背动脉皮瓣三类方法,数字化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虚拟仿真操作,并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成功获取到足部动脉、静脉血管相关数据及3D图像,获得了清晰的立体的足部血管结构及可视化的、可以360°旋转的图像,准确的构建出本研究所需要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固有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口径、形态分布等,尤其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血管的变异情况,为临床上应用瓦合皮瓣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设计依据。基于DSA造影与设备自带的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重建的瓦合皮瓣,可以根据足部血管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由组合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术前模拟切取,对临床精确手术设计及切取提供便利。第三部分研究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临床应用:对于8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患者,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脱套伤数字化设计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缺损皮肤掌侧、背侧分割,测量所需要的掌背侧皮肤覆盖面积,下肢3D-DSA造影,所得数据传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三维重建足部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设计趾背侧甲皮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瓦合来修复拇指,设计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并在数字化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通过CT扫描重建了拇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应用三维软件对缺损皮肤掌侧、背侧进行分割、测量。8例均行下肢3D-DSA造影,并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重建了足部动脉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分别设计了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修复拇指、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的方法,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手术模拟,术中设计切取瓦合皮瓣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8例均得到精准的瓦合皮瓣修复,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例供区行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随访4~17个月,修复后的拇手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3+,外形逼真,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均属优。足部供区植皮满意,1例轻度色素沉着,其余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通过以上研究,成功构建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能够清晰、动态、立体的显示脱套伤的结构特点。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切割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简单、快捷、直观的进行分区皮瓣设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设计,为临床上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了直观的、立体的、数字化的前提,尤其是对修复脱套伤所需要的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外形的构建,使手术设计更加直观、充分。基于3D-DSA造影技术与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相结合可准确、有效地构建足部血管的数字化设计,整个的构建过程能准确的显示出足部的血管分型、口径、形态学分布及变异情况。可以满足临床上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设计需要,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即能轻松获取所需皮瓣的面积与形状、足部血管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规划,使手术设计更加精准化。临床上采用CT扫描重建伤情数字化设计,供区足部3D-DSA造影三维可视化重建足部血管,设计了多种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可以在术前明确足部血管信息、模拟手术操作以及精准的显微外科修复,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的损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周鹏飞[6](2019)在《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后的疗效。统计并分析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术后患指活动及感觉恢复方面的差异,为临床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更适合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7年至2018年,我院运用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以下简称缝合神经皮瓣组)20例20指,其性别构成:男性14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为16~60岁;致伤原因:切割伤5例,机器冲压伤12例,机器绞伤3例,皮瓣大小1.5cm×1.8cm~2.2cm×2.7cm。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以下简称不缝合神经皮瓣组)25例25指,其性别构成:男性16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为18~53岁;致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冲压伤14例,机器绞伤8例,皮瓣大小1.6cm×1.5cm~3.2cm×2.2cm。对术后两组患指皮瓣存活、伤指关节活动、感觉及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恢复、供受区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比较。手指感觉恢复评定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定标准分级(1954),患指功能评定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详见附录)。结果:术后两组患指皮瓣均存活,供、受区I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两组皮瓣外形均较饱满,质地柔软,供区植皮存活,无明显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无明显疼痛及活动障碍。缝合神经皮瓣组20例患指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手功能评定:优16例,良4例。不缝合神经皮瓣组25例患指皮瓣感觉恢复至S3~S3+;手功能评定:优19,良6。缝合神经皮瓣组术后随访12~19个月,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4.8~8.0mm;不缝合神经皮瓣组术后随访15~120个月,仅20例患指测得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其值为6.8~15.0mm,5例患者未测得皮瓣两点分辨觉,其中包括一例患指随访时间长达120个月患指,也未测得两点分辨觉。结论: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患指活动功能恢复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在术后感觉恢复评定及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恢复方面,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疗效优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更适合于临床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张衡,官建中,周建生[7](2017)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3月,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同一组医师应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无周围血管疾病,所有撕脱皮肤均为逆行撕脱,无明显挫伤或仅有轻度挫伤,撕脱皮肤均较完整,有较好的软组织床或虽伴有肌肉断裂但经修复后软组织床良好,所对应的皮下组织无大面积的骨和肌腱外露,皮瓣撕脱面积为:(4 cm×5 cm)15 cm×1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调整负压,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敷料的颜色、管型、气味,保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持续负压吸引通畅、有效,术后1周打开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记录皮瓣的颜色、质地、弹性、感觉情况,评估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0个月,2例失访。3例皮瓣远端局部发黑经换药后愈合。成活皮瓣近端及中部色泽、质地、弹性、感觉等与正常皮肤无异,远端皮瓣色泽暗,质薄,弹性差,皮肤感觉迟钝或无感觉。结论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学习曲线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沈泳,施海峰,吴权,张志海,钱俊,吴柯,芮永军[8](2016)在《不同层次手掌皮肤软组织逆行撕脱伤的处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手掌软组织在不同层次的逆行撕脱伤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和总结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掌软组织逆行撕脱伤患者共113例,在掌腱膜以浅逆行撕脱的37例,采用原位回植,局部加压包扎,26例辅以高压氧舱治疗;在掌腱膜以深掌浅弓以浅逆行撕脱的43例,将撕脱皮瓣修薄后原位回植、局部加压打包32例,吻合撕脱皮瓣远端静脉11例,共27例辅以高压氧舱治疗;在掌浅弓以深逆行撕脱的33例,先修复掌浅弓,吻合皮瓣边缘的静脉28例,并将皮瓣减张拉拢缝合。结果在掌腱膜以浅逆行撕脱的完全存活33例,部分坏死4例,完全成活率89%;在掌腱膜以深掌浅弓以浅逆行撕脱的完全存活31例,部分存活6例,坏死6例,完全成活率72%;在掌浅弓以深逆行撕脱的皮瓣存活9例,部分存活12例,坏死12例,完全成活率27%。坏死后二期植皮7例,皮瓣修复17例。结论手掌不同层次的软组织逆行撕脱伤,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治疗有利于撕脱皮肤的成活。

卢明江,王春暖,付京尧,王伟杰[9](2016)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采取皮瓣游离再回植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8.6%(χ2=4.082, P=0.043)。研究组皮肤平均存活率为(95.62±4.23)%,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20±6.48)%(t=15.331, P=0.000)。研究组皮肤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χ2=4.909, P=0.027)。结论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皮肤活力, 改善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

刘江华,滕国栋[10](2015)在《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急诊手外伤中,指端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并常伴有骨、肌腱等深部组织的外露。拇指占手部功能的40%[1],而拇指指端又是拇指最精细的部位。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尽量保留拇指的长度,饱满的外形以及良好的感觉。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是若想从功能和外形两方面同时取得较好疗效,则需要非常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否则只能采取耗时耗力的换药治疗或选择令人遗憾的残端修整术。组织工程学方法可能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二、吻合静脉的前臂逆行套脱皮肤原位回植的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吻合静脉的前臂逆行套脱皮肤原位回植的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肤原位回植技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疗效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植皮成活有效率
    2.2 临床指标
    2.3 炎性因子指标
    2.4 并发症
3 讨论

(4)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及方法
    2.1 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分组
    2.2 手术资料
        2.2.1 手术方法
        2.2.2 观察指标
第3章 结果
    3.1. 手部组
    3.2. 非手部四肢组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皮肤撕脱伤的治疗进展
    6.1 撕脱皮瓣回植术
        6.1.1 原位缝合
        6.1.2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回植
        6.1.3 吻合血管再植术
        6.1.4 冷冻后二期利用
    6.2 植皮术
        6.2.1 异位植皮术
        6.2.2 反取皮植皮术
    6.3 皮瓣移植术
        6.3.1 随意推进皮瓣
        6.3.2 游离皮瓣
        6.3.3 带蒂皮瓣
    6.4 人工皮肤
    6.5 药物辅助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伤情的数字化重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五、今后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论
综述一:手部皮肤脱套伤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3D可视化设计在穿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附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发表论文四
    发表论文五
    发表论文六
致谢

(6)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统计分析
结果
典型病例
    病例A
    病例B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清创
        1.2.2 皮瓣的制备
        1.2.3 皮瓣覆盖VSD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讨论

四、吻合静脉的前臂逆行套脱皮肤原位回植的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肤原位回植技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的疗效探究[J]. 刘杰,胡军,罗俊,谌文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3)
  • [2]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环形创面[J]. 周荣,巨积辉,柳志锦,刘胜哲,郭礼平,刘跃飞,胡昌庆,杨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1)
  • [3]打薄回植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研究[J]. 李艳军,张锡平,徐红,黄美全.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0)
  • [4]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D]. 殷强. 山东大学, 2021(12)
  • [5]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9(04)
  • [6]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后疗效观察[D]. 周鹏飞. 扬州大学, 2019(02)
  • [7]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疗效分析[J]. 张衡,官建中,周建生. 中华全科医学, 2017(04)
  • [8]不同层次手掌皮肤软组织逆行撕脱伤的处理体会[J]. 沈泳,施海峰,吴权,张志海,钱俊,吴柯,芮永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6(04)
  • [9]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 卢明江,王春暖,付京尧,王伟杰. 中国基层医药, 2016(03)
  • [10]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治疗进展[J]. 刘江华,滕国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06)

标签:;  ;  ;  

前臂逆行袖带脱离吻合静脉原位再植疗效观察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