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

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

一、用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皓程[1](2021)在《黑木耳寡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益气补血,清肺润肠的功能。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是黑木耳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和防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较大的分子量和粘度使得黑木耳多糖的制备标准化和结构研究困难重重。通过将黑木耳多糖水解得到低聚糖片段,以此降低分子量和粘度,进而表征黑木耳寡糖的结构及生物功能,将为黑木耳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证据。为了建立黑木耳寡糖的制备及分离纯化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地区的黑木耳为原料,采用热爆后加入乳酸菌的预处理法获得黑木耳发酵原浆。采用热水浸法从黑木耳发酵原浆中提取黑木耳粗多糖(Crude Auricularia heimuer polysaccharide,CAHP)。进一步,本研究以化学氧化降解和物理降解联用的方法水解黑木耳粗多糖CAHP。通过优化H2O2浓度、超声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建立了快速高效CAHP降解方法。将降解产物进一步通过阴离子交换和凝胶排阻层析,分离得到黑木耳寡糖组分1(Auricularia heimuer oligosaccharide,AHO1),得率约为30%。单糖组成分析结果显示,CAHP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五种单糖组成,相应摩尔比为1:0.22:0.12:0.12:0.01。AHO1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和岩藻糖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0.24:0.12:0.12:0.02:0.02。使用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CAHP和AHO1结构进行表征。谱图解析证明,CAHP为含有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两种构型的杂多糖。AHO1是由α-糖苷键连接,聚合度为2~10的低聚糖。本研究还对黑木耳寡糖AHO1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AHO1对大肠杆菌DH5α、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具有与氨苄青霉素近似的抑菌活性。同时,AHO1还能显着抑制氨苄抗性的基因工程菌DH5α/p GEX-6P-1的生长,提示AHO1的抑菌机制与抗生素类药物不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AHO1能够在有效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通过建立H2O2诱导的Hep 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本研究分析了AHO1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AHO1的预处理对H2O2诱导的Hep 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低聚合度黑木耳寡糖AHO1的提取方法,表征了AHO1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为低分子量黑木耳寡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实验基础。

陈青[2](2019)在《乳酸菌发酵对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影响》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采矿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也日益遭到破坏,大量的废气和废渣污染水体和土壤。在这些有害物质当中,重金属由于具有富集性、难降解性等特点,对我国土壤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危害。镉是一种极易聚集在大米中的重金属,长期摄入对人的肾脏、心血管、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有损害,它不仅会导致骨痛病,甚至还会致癌。我国是大米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解决大米镉超标问题刻不容缓。目前,学术界对于镉在稻米等农作物体内的储藏和转运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蛋白质对镉在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体内的储存和代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本课题对镉和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前人研究更多侧重在如何对大米进行加工从而降解大米中的镉,以及镉在稻谷各部位中的分布规律。目前仍缺乏大米蛋白中镉结合蛋白的种类、结构以及功能性质的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采用三种含镉量不同的籼米作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降镉,将降镉前后的大米采用Osborne分级法提取四种大米蛋白,即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大米蛋白在降镉前后结构及功能性质的改变,旨在研究镉大米的降镉机制。最后,采用有机酸浸泡法对大米进行降镉,探究大米中的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阐述降镉的原理,并对酸法降镉的大米粉进行品质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Osborne法分级提取大米中的4种蛋白,发现镉在大米中的分布是不均一的,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淀粉中分布较少。镉与4种大米蛋白的结合能力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并且镉结合蛋白的分子量特征为16 kDa、32 kDa等。2.原料大米经乳酸菌发酵降镉,提取4种大米蛋白后采用傅里叶红外色谱法分析其二级结构,发现无论在降镉前或降镉后,大米蛋白均主要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居多。经乳酸菌发酵降镉后,α-螺旋含量略微下降,β-折叠含量下降明显,可能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类物质,使得大米蛋白结构延展性增强。3.原料大米经乳酸菌发酵降镉,提取4种大米镉蛋白采用圆二色谱法分析其二级结构,发现经乳酸菌降镉后大米蛋白β-折叠含量减少较为明显,这也说明酸性条件会使得大米蛋白肽链变得更加延展。降镉后α-螺旋含量下降,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多,说明大米蛋白趋向无序化发展,结果与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一致。4.提取降镉前后的4中大米蛋白,测定其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性质。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镉量越高,其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越差,在经过乳酸菌发酵降镉后,大米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有所增加。5.用5种不同种类的有机酸,在不同浓度、时间、温度、料液比下浸泡并以150 r/min速度振荡含镉大米。结果表明苹果酸降镉效果最佳,最优条件是时间2.5 h,浓度0.4 mol/L,温度35℃,料液比1:4。并且随着大米中镉的去除,大米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在降镉效果最佳时,大米蛋白的溶出量为20%。6.对酸浸前后的大米进行品质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酸浸后大米粉变得疏松,淀粉分子之间的孔径增大,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溶出引起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酸浸后大米粉的糊化温度降低,其糊化温度从73.19℃降低到了72.35℃,吸热焓从11.08 J/g升高至11.33 J/g。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经酸浸后,大米粉糊化温度降低,最终黏度减小,回生值减小,这说明酸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米粉的食味品质。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苹果酸浸泡大米粉对于大米淀粉的晶体构型破坏性小,酸浸过程中没有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的化学键或基团。

胡乔迁[3](2019)在《酶解芝麻蛋白肽及其亚铁螯合物的制备与特性》文中提出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缺乏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无机铁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有一定毒副作用,而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可通过小肠直接吸收,吸收率高、安全无消化道刺激,无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补铁剂。芝麻粕是芝麻榨油后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我国芝麻粕资源丰富,但通常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未能进一步综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以芝麻粕为原料,探讨酶解芝麻蛋白肽及其亚铁螯合物的制备与特性,为新型铁补充剂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芝麻粕进行脱脂处理,采用碱式酸沉法提取芝麻蛋白。选取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芝麻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亚铁离子螯合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最佳酶源。采用碱性蛋白酶,对酶解的影响因素(酶解时间、底物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pH值)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分别以亚铁离子螯合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制备具有亚铁螯合活性芝麻蛋白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4.5%、加酶量1500 U/g、酶解温度45.5℃、pH 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芝麻蛋白肽亚铁离子螯合率为62.02%,DPPH·清除率为53.05%;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芝麻蛋白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4.2%、酶添加量1400 U/g、酶解温度为47℃、pH 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芝麻蛋白肽DPPH·清除率为55.42%,亚铁离子螯合率为55.09%。由于以亚铁离子螯合率为指标优化后的最佳酶解条件与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优化后的酶解条件结果比较相近,而且在酶解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能力最高时其DPPH·清除率达到了 53.05%,与抗氧化活性肽最优酶解条件下的DPPH·清除率相近,因此确定芝麻蛋白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4.5%、酶添加量1500 U/g、酶解温度45.5℃、pH 10。将芝麻蛋白酶解液与氯化亚铁进行螯合,制备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 Vc与亚铁盐的质量比、肽与亚铁盐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乙醇体积倍数对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螯合率和产品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到制备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优工艺参数为:Vc与亚铁盐的质量比0.2:1、肽与亚铁盐质量比3:1、pH 7.41、时间17 min、温度32℃、乙醇添加量为反应液体积的6倍。在此条件下,螯合率和产品得率的理论值分别为72.42%、44.60%,在同样的条件下做验证实验,得到螯合率和产品得率分别为72.36%、44.68%,与理论值相近。以芝麻蛋白酶解液为原料,经超滤与离子交换层析两步分离得到亚铁螯合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芝麻蛋白肽。利用超滤法分离纯化芝麻蛋白肽,得到F1(>10 kDa)、F2(3kDa-10 kDa)、F3(<3kDa)三个组分,三个组分的亚铁离子螯合率和DPPH·清除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组分F3的亚铁离子螯合率最高,为77.64%,其次是组分F2,为68.51%;组分F1的亚铁离子螯合率最低,为56.60%;组分F3的DPPH·清除率最高,为62.22%,其次是组分F2,为57.02%,组分F1的DPPH·清除率最低,为48.80%。组分F3再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三个组分:F3-1、F3-2及F3-3。三个组分的亚铁离子螯合率和DPPH·清除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组分F3-2的亚铁离子螯合率最高,为84.82%,其次是组分F3-3,为76.63%,组分F3-1的亚铁离子螯合率最低,为64.64%;组分F3-1的DPPH·清除率最高,为67.98%,其次是组分F3-2,为63.22%,组分F3-3的DPPH·清除率最低,为58.05%。通过硫化钠法对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确定螯合物中不存在游离的蛋白肽,进而确定蛋白肽与亚铁离子已充分螯合;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芝麻蛋白肽及其亚铁螯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螯合产物的生成,同时推测铁可能与肽结构的氨基、羰基和羧酸基团结合有关。氨基酸组分分析的结果显示芝麻蛋白肽螯合前后氨基酸比例发生变化,其中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与胱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增加,表明酸性氨基酸的羧基与氨基酸残基的吲哚基、咪唑基等活性基团对亚铁螯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环境,考察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对比葡萄糖酸亚铁以及无机铁(FeSO4)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于葡萄糖酸亚铁及FeSO4:胃中消化2 h后,Fe2+的释放率达90%以上;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依赖于胃酸的酸化能缓慢释放Fe2+,对胃的刺激性弱于葡萄糖酸亚铁和无机铁;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受pH影响小于葡萄糖酸亚铁和无机铁,稳定性较高;胃肠中消化8 h后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溶解度和透析率均在40%以上,溶解度和透过率均高于葡萄糖酸亚铁和FeSO4。

冯伟[4](2019)在《米蛋白与镉结合的分子机制及解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早在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曾显示,我国2-6岁儿童和7-14岁少年平均镉(Cd)摄入量已经超过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所制定的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其中膳食Cd的来源主要是谷类,尤其是大米,贡献率接近50%。稻米Cd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与土壤治理、低Cd水稻品种培育相比,在稻米加工过程中进行除Cd更为切实可行。然而目前针对稻米除Cd尚缺乏基于热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配位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无法为现有除Cd技术的筛选、工艺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探明Cd在大米中的存在形式,随后从热力学角度筛选出与Cd结合最稳定的米蛋白组分,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蛋白质结构表征,揭示米蛋白与Cd结合的典型分子机制,最后从配位化学的角度探明酸效应和配位竞争效应影响米蛋白-Cd结合物解离的规律,并对酸法和螯合法两种除Cd技术在米蛋白中应用的实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开发绿色、高效的稻米除Cd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1)Cd在大米中的存在形式及与蛋白结合的热力学特征。Cd在糙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Cd含量0.32 mg/kg糙米为例,糠层中Cd含量为0.52 mg/kg,向内逐渐减少,中心胚乳只有0.29 mg/kg,这与蛋白质分布规律一致。碱提米蛋白(ARPS)和酶提米蛋白(ERPS)的Cd含量分别为2.70、1.85 mg/kg,远高于大米粉的Cd含量(0.30 mg/kg),表明大米中的Cd主要与蛋白相结合。醇溶蛋白、清蛋白的L值(单位蛋白Cd含量)分别为2.46、2.09 mg/kg,大于谷蛋白和球蛋白,表明Cd更易与二者相结合。以ERPS、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为研究对象,考察Cd结合量q随反应时间、温度及初始Cd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米蛋白快速与Cd发生结合,反应5 min后,四种蛋白的q值就分别达到了各自平衡吸附量的89.56%、59.06%、70.9%和90%,30 min即可达到平衡,此时醇溶蛋白的q值最高,达到了23.78 mg/g。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谷蛋白、ERPS均呈致密的片状结构,因此推测结合反应主要发生在蛋白表面。四种米蛋白与Cd的结合过程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说明了反应是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对四种蛋白的等温吸附线均具有很好的拟合性,表明了Cd是以单分子层形式结合在蛋白表面。四种米蛋白与Cd的结合反应都是自发的(ΔG°<0)、吸热的(ΔH°>0),醇溶蛋白与Cd结合的ΔH°值最大(58.75 kJ/mol),推测是与Cd形成了多齿配位结构;四种米蛋白的qmax值与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之和的相关性系数R2达到0.967,推测米蛋白主要是通过Glu和Asp与Cd进行结合。(2)米蛋白与Cd结合的典型分子机制。通过改良奥斯本分类法获得分子量为13 kDa的醇溶蛋白,此蛋白具有单一电泳条带及高效液相排阻色谱出峰。利用蛋白酶裂解,将其打碎为特征肽片段,并采用质谱分析,获得13 kDa醇溶蛋白总离子流图(TIC)。将TIC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获得可信亚基组成并从中筛选出3种主要亚基的序列信息。对丰度最高的亚基(PDB ID为Q0D840)进行结构解析,发现该亚基是一种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特征的蛋白质,序列中含有10个谷氨酸残基,其质量含量为11.17%,9个天冬氨酸,其质量含量为9.1%,和组氨酸残基(12及112位)。在分子动力学模拟(MD)中,上述三种氨基酸残基(Glu75、Asp34和His12)参与Cd的配位过程,从而导致亚基Q0D840的二级结构发生转角-折叠转变,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分子致密性提高。最后,通过荧光光谱、远紫外圆二色谱及X-射线能谱对13 kDa醇溶蛋白与Cd的结合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与MD模拟过程相吻合。(3)米蛋白-Cd结合物的解离规律。酸效应显着影响醇溶蛋白、ERPS与Cd的结合,两种蛋白的q值随pH下降呈S形曲线减小,从pH7.5时的5.75、3.76 mg/g,降低到pH3.0时的0.51、0.21 mg/g。Na+离子强度对米蛋白-Cd结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在高浓度条件下,还略有促进。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抑制作用,EDTA-2Na>焦磷酸钠>柠檬酸钠,EDTA-2Na在0.0001 mol/L浓度下,即可使醇溶蛋白、EPRS的q值分别从5.75、3.76 mg/g降低到2.16、0.66 mg/g,而醋酸钠则略有促进作用。本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抑制作用,受到金属离子水解效应的影响,体现出Zn2+>Cu2+>Ca2+>Fe3+的趋势,Zn2+在0.001 mol/L浓度下,即可使醇溶蛋白和ERPS的q值分别从5.75、3.76 mg/g降低到0.68、2.06 mg/g。配位体对ERPS与Cd结合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醇溶蛋白,金属离子则相反。(4)米蛋白的Cd脱除工艺及蛋白理化功能性质变化。酸法除Cd速度快,反应5 min除镉率RCd即达到86.7%;温度升高对RCd影响不大;蛋白颗粒粒径变化对RCd影响较小,平均中粒径D50从169μm降低到20μm,RCd只是从88.6%升高到92.3%,证实了Cd主要结合在蛋白表面。酸洗或水洗一次均能有效提高RCd,水洗可以使RCd从75.2%提高到92.3%,再增加洗涤次数,RCd提升有限;酸液中Cd初始浓度的增加会导致RCd降低,但在0.4 mg/L时,RCd仍然保持在85.0%以上,说明了酸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循环使用;pH对RCd的影响最大,蛋白浓度增加RCd降低显着,主要是因为溶液中蛋白对pH的缓冲能力也同步增加。中性条件下,EDTA-2Na在40 mg/L时,即可以使Rcd达到92.0%,表明EDTA-2Na能与Cd形成非常稳定的螯合物;酸性条件下,EDTA会与Cd和米蛋白形成共轭配合物,导致RCd大幅降低。两种除Cd方法对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均无显着影响;螯合法除Cd更加具有特异性,对蛋白其他性质的影响也较小;酸法对蛋白中矿物元素、功能特性、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相对较大。

郑梅霞,朱育菁,刘波,高宪枫,陈峥[5](2018)在《β-葡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具有来源广、可再生和安全等优点。β-葡聚糖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糖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特殊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同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β-葡聚糖相关文献,对其分子结构、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β-葡聚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程龙[6](2018)在《南瓜籽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南瓜籽(pumpkin seeds),是南瓜成熟的种子,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酸、甾醇、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化痰、消痛以及利尿等功效,不仅可以预防和缓解心血管疾病,而且在预防和治疗前列腺以及驱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为止,很少有关于南瓜籽多糖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南瓜籽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价值,本文对裸仁南瓜籽多糖的提取,功能性质,结构以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提取南瓜籽多糖,在提取时间43 min,提取温度60℃,酶量2.5%以及pH为6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22±0.04%。利用响应面法优化Sevage法脱南瓜籽多糖蛋白工艺,在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3:1、震荡时间22 min、样品溶液与Sevage试剂比3:1和脱蛋白次数6条件下,蛋白脱除率为32.77±1.23%。功能性质测定表明南瓜籽多糖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吸水性以及吸油性,且在65℃条件下分别为23.10±0.03%,1.58±0.03(g/g)和2.18±0.04(g/g)。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表明南瓜籽多糖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当质量浓度为1%(w/v)时,乳化能力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4±0.06和89.72±0.54%。此外,南瓜籽多糖还具有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南瓜籽粗多糖经DEAE cellulose DE-23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多糖PSP-1,多糖含量为86.43%,蛋白含量为7.85%。PSP-1水溶解性较好,在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不溶解,不含糖醛酸、淀粉以及酚类物质。当温度低于150℃,PSP-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表明PSP-1重均分子量Mw为3728 g/mol,分子量较为均一。气相色谱分析表明PSP-1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糖糖组成且物质量的比为1.00:4.26:5.78。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PSP-1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3.14μg/mg,赖氨酸含量最低为0.05μg/mg。糖肽键特征分析表明肽链与糖链的连接键型为O-型糖肽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SP-1主要由吡喃环构成,有α型和β型两种糖残基,不含糖醛酸。结合高碘酸氧化,1D核磁以及2D核磁分析,确定PSP-1糖链中主链主要由(1→6)-β-D-Galp,(1→6)-α-D-Glcp和(1→3,6)-β-D-Manp组成,支链的糖残基为α-D-Glc和(1→4)-α-D-Gal。刚果红实验表明PSP-1不具有三股螺旋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SP-1表面有褶且具有不定型性。PSP-1对DPPH、·OH和O2-·自由基以及亚硝酸根离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PSP-1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测定α-淀粉酶抑制机理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体外消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经胃液和肠液消化前后PSP-1的分子量未发生显着变化,PSP-1不被模拟胃液和小肠液消化分解,可能进入大肠被肠道细菌分解利用。

孙勇,王丰玮,徐晓燕[7](2018)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豆腐渣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对检测豆腐渣中植物雌激素含量的方法展开研究,然后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具体应用。选取染料木素作为研究的标准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豆腐渣中的植物雌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段光辐射吸收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建立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该方法用于物质含量的测定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仅操作较为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的检验之中。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到豆腐渣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测量上,也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田兴[8](2018)在《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育酚因为其独特的抗氧化能力和提高生育能力的功效而广受欢迎,天然生育酚因为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更受人们青睐。其中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但是目前从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混合生育酚,其总含量一般只有50%左右,其中α-生育酚的含量只有10%15%,经济效益差,生物利用度低。远不能和高纯度高活性的天然α-生育酚相提并论,无法满足人们对天然高活性生育酚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关于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后处理阶段均关系到分子蒸馏系统,分子蒸馏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导致研究进展缓慢。因此,研究一种高效经济的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制备工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生育酚提取工艺过程中普遍使用酸性液体催化剂,不仅会腐蚀设备,增加企业成本,还分离回收困难,污染环境,加大企业负荷。而固体超强酸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具有催化功能的介孔分子筛利用氯磺酸改性后制成膜反应器应用于生育酚制备工艺,实现了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有效分离,兼具了催化与分离双重功能,实现反应与分离过程的耦合。提高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回收利用简单,简化后续操作,节省资源。本文采用超声波协同与酯化-皂化相结合的方法,去除杂质彻底,操作简单,避免使用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节约成本。在利用脱臭馏出物为原料,提取生育酚的过程,同时制备重要的化工原料锌皂。实现对脱臭馏出物的综合利用,为油脂的综合利用拓宽途径,给企业生产带来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采用氯甲基化-氢化还原与离子交换的方法相结合,将非α-生育酚转化成α-生育酚,提高生育酚活性的同时,提高生育酚的纯度,实现了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的制备。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两步合成法和直接磺酸化和以及浓硫酸酸浸渍法制备介孔分子筛MCM-41-1、MCM-41-2、和MCM-41-3,并采用BET、XRD、FT-IR和酸强度测试等手段对进行了表征分析:BET表征得到介孔分子筛结构参数,XRD结果表明制备及改性后的介孔分子筛具备六方孔道结构,结构稳定。FI-IR结果表明,典型特征吸收峰没有发生改变,说明介孔分子筛结构稳定。出现了磺酸基团的特征峰,说明成功将磺酸基团接枝在介孔分子筛表面。酸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两步合成法制成的的磺酸型催化剂MCM-41属于固体超强酸,酸强度优于浓硫酸浸渍法,在氯磺酸用量达到1.0 ml/g时,酸密度达到10.4 mmol/g。(2)利用超声辅助磺酸型催化剂催化酯化脱臭馏出物的实验过程,探究反应时间、料液比、反应温度、催化剂添加量、超声波处理对酯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酯化反应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3(g/ml)、反应温度100℃、催化剂添加量为4%。(3)通过磺酸型MCM-41催化剂与与液体催化剂浓H2SO4进行酯化对照实验,得出磺酸型MCM-41催化剂无论是催化效率还是考虑催化剂可能对生育酚造成破坏等因素,均优于液体催化剂,超声波辅助MCM-41催化酯化可以将酯化时间由4 h缩短至2 h,酯化率由92.4%上升至97.36%,且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稳定性好,重复使用,反应5次,测得酯化率分别为97.36%、93.18%、91.16%、89.54%、87.38%。(4)通过利用对皂化工艺进行改良,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天然混合生育酚,同时制备锌盐。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碱添加量、料液比、皂化时间、加碱方式、超声波功率密度对工艺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最佳反应温度75℃、过量碱为皂化值1.02倍、料液比为1:4(g/ml)、皂化时间1.5 h、碱分三次加入、盐析两次,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得到超声波功反应时间58 min,超声波功率密度0.93(W/ml)和料液比1:3.8(g/ml),得到生育酚提取率最高达93.22%,生育酚纯度56.32%,锌皂脂肪酸含量0.37%,(一般规定:一级品,游离酸含量≤0.5%;二级品,游离酸≤1%。),锌皂符合一级品标准。(5)采用氯甲基-氢化还原的方法将天然混合生育酚中非α-生育酚转化成α-生育酚,提高生育酚的活性。分析了溶剂的选择、催化剂用量、料液比、氯甲基化温度、氢化还原时间对工艺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采用乙醚为溶剂、催化剂用料为物料的6%,料液比为1:5左右,氯甲基化反应温度为50℃、氢化还原时间为4 h。氯甲基-还原法存在中间产物难以控制,造成α-生育酚纯度不高,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可以有效的实现α-生育酚的纯化。得到纯度80.32%天然α-生育酚,提取率53.28%。实现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的制备。

王彩虹[9](2018)在《竹笋膳食纤维的提取、理化性质及降血脂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竹笋为原料,研究了提取方法不同对竹笋总膳食纤维的成分、结构、物化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酶解法和化学法两种方法提取竹笋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并对其性质进行测定;此外,探究了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及总膳食纤维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效果的影响。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竹笋附加值,为开发降血脂食品和保健品提供一些理论支持。采用酶解法制备得到竹笋总膳食纤维(BSEDF)和化学法制备得到竹笋总膳食纤维(BSCDF),并对其成分、结构进行比较。采用四种孔径不同(40、80、120、200目)的筛对上述两种膳食纤维进行筛分,并对其物化特性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BSEDF含有较高的总膳食纤维而BSCDF含有较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BSEDF和BSCDF均显示出较好的性质,持水能力、吸水膨胀能力、油脂吸附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葡萄糖阻滞指数分别达到15.13 g/g和14.49 g/g、28.75 m L/g和16.72 mL/g、8.00 g/g和10.15 g/g、2.37 mmol/g和6.89 mmol/g、42.22%和40.92%。此外,BSEDF和BSCDF的持水能力随着筛网目数(40-200)的增加而降低;吸水膨胀能力和持油能力随着筛网目数(40-120)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20目时降低。采用酶解法提取得到的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E-SDF)和用化学法提取得到的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均体现出了较好的水溶性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在抗氧化方面,C-SDF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比E-SDF强,E-SDF对Fe3+的还原能力较强,二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当浓度达到5 mg/mL时,E-SDF、C-SDF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3.78%、80.50%。在25-400℃的温度范围内,E-SDF和C-SDF的变性温度分别为143.25℃和128.52℃;焓变值分别为189.3 J/g和180.4 J/g,即E-SDF的峰值温度较高、热焓较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竹笋膳食纤维降血脂效果研究表明: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对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肝脏指数(LI)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一定的效果,其中TDF对高血脂小鼠作用最佳,TDF组小鼠的TC、TG和LDL-C分别下降了22.46%、29.21%和42.23%,HDL-C则升高了35.8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DF组小鼠的AI和LI呈现出显着性的差异,说明TDF具有良好的辅助降血脂效果。

李婷婷[10](2017)在《超声辅助酶解高温豆粕制糖肽技术研究与构效分析》文中认为高温豆粕作为大豆提油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45%,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大宗植物蛋白资源,然而高温豆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经过高温长时处理,豆粕中的蛋白质发生高度变性,其溶解度仅是1215%,蛋白质提取率较低,导致应用范围较窄,加工工序复杂,成本高,严重降低了高温豆粕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及其使用价值,限制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超声波复合酶制剂处理高温豆粕,依次利用乙醇沉淀、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xe G-25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高温豆粕水溶性糖肽,探究高温豆粕糖肽理化特性和构效分析,拓展了高温豆粕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强高温豆粕的高附加值,丰富活性糖肽的种类和功能,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纤维素酶处理高温豆粕技术研究超声波同步纤维素酶酶解,在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20 min,底物浓度8.36%、纤维素酶添加量646 U/g、酶解pH值为4.1时,可溶性多肽含量为18.51±0.36%,可溶性多糖含量为10.83±0.32%。(2)碱性蛋白酶酶解技术研究蛋白酶添加量61200 U、酶解pH 9、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6.4°C,可溶性多肽含量为25.47±0.81%,可溶性多糖含量为13.22±0.49%。(3)高温豆粕糖肽提取工艺采用无水乙醇(加入量为75%V/V)沉淀粗品糖肽,透析、浓缩,利用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三种成分:糖肽a1、糖肽a2、糖肽a3,并对三种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选择具有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糖肽a2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Sephadex G-25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筛选具有糖肽a2b1、糖肽a2b2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糖肽a2b1为本研究所提取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水溶性高温豆粕糖肽。(4)高温豆粕糖肽特性分析高温豆粕糖肽的蛋白含量为61.28±0.83%,糖含量为29.76±0.26%;SDS-PAGE电泳试验表明高温豆粕糖肽为单一条带,分子量为4383 D。高温豆粕糖肽溶解性较高,NSI值高于80%;DSC测定分析,高温豆粕糖肽的热变性温度为109.9°C,变性热焓值为150.2 J/g;高温豆粕糖肽的FRAP和抑制O2-能力显着高于高温豆粕和高温豆粕大豆肽。(5)高温豆粕糖肽结构浅析高温豆粕糖肽含量最多三种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β-消除反应,表明高温豆粕糖肽存在O-糖肽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糖肽的糖环为吡喃环、糖苷键为α-型糖苷键结构;圆二色谱分析,糖肽的α-螺旋4.7%、β-折叠25.6%、β-转角19.2%、无规则卷曲51.5%,高温豆粕糖肽与天然蛋白质二级结构存在差别。本研究利用超声波复合酶制剂处理高温豆粕,分离纯化制备一种高品质的活性功能助剂——高温豆粕水溶性糖肽,拓展了高温豆粕在食品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二、用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黑木耳寡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黑木耳及黑木耳多糖
        1.1.1 黑木耳简介
        1.1.2 黑木耳的生物活性成分
        1.1.3 黑木耳多糖
    1.2 生物来源寡糖的提取及结构表征
        1.2.1 生物来源寡糖概述
        1.2.2 寡糖的提取
        1.2.3 寡糖的纯化
        1.2.4 寡糖的结构表征
    1.3 寡糖的生物活性
        1.3.1 寡糖的抑菌活性
        1.3.2 寡糖的抗氧化活性
        1.3.3 寡糖的抗肿瘤活性
        1.3.4 寡糖的益生元作用
        1.3.5 寡糖的增强免疫作用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 黑木耳寡糖AHO1 的提取和纯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黑木耳发酵原浆制备
        2.3.2 黑木耳粗多糖提取
        2.3.3 黑木耳粗多糖提取前后成分变化
        2.3.4 黑木耳粗多糖降解的单因素试验
        2.3.5 黑木耳寡糖分离纯化
    2.4 实验结果
        2.4.1 黑木耳寡糖AHO1 的提取纯化制备流程
        2.4.2 黑木耳粗多糖CAHP的提取
        2.4.3 黑木耳粗多糖CAHP降解条件优化
        2.4.4 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脱蛋白
        2.4.5 Bio Gel P6 凝胶柱纯化得到AHO1
    2.5 讨论
    2.6 小结
3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多糖和寡糖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黑木耳粗多糖 CAHP 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单糖组成分析方法
        3.3.2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
        3.3.3 黑木耳粗多糖 CAHP 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3.3.4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单糖组成分析
        3.4.2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3.4.3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红外光谱分析
        3.4.4 黑木耳粗多糖 CAHP和黑木耳寡糖 AHO1 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4 黑木耳寡糖AHO1 的生物活性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菌株和寡糖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牛津杯法测定黑木耳寡糖AHO1 抑菌活性
        4.3.2 黑木耳寡糖AHO1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4.3.3 黑木耳寡糖AHO1 体外自由基清除检测
        4.3.4 黑木耳寡糖AHO1 的细胞内抗氧化活性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黑木耳寡糖AHO1 的抑菌活性评价
        4.4.2 黑木耳寡糖AHO1 的最小抑菌浓度分析
        4.4.3 黑木耳寡糖AHO1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4.4.4 黑木耳寡糖AHO1对Hep G2 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4.4.5 Hep G2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建立
        4.4.6 黑木耳寡糖AHO1 的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4.5 讨论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乳酸菌发酵对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米镉污染现状
        1.1.1 镉元素的毒性和危害
        1.1.2 我国大米镉污染现状
        1.1.3 镉超标大米的降解方法
    1.2 稻米籽粒中镉元素的来源和分布
        1.2.1 稻米籽粒中镉元素的来源
        1.2.2 稻米籽粒中镉元素的分布规律
    1.3 金属结合蛋白及镉结合蛋白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大米中镉的分布规律及存在形式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2.1 原料大米中镉的测定
        2.2.2 原料大米中主要成分的测定
        2.2.3 大米蛋白的提取制备
        2.2.4 大米淀粉的提取制备
        2.2.5 大米蛋白和淀粉中镉含量的测定
        2.2.6 大米蛋白含量、纯度及提取率的计算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原料大米中镉及主要成分的含量
        2.3.2 大米蛋白的含量、纯度及提取率
        2.3.3 大米蛋白及淀粉中镉的含量分布
    2.4 本章小结
3 乳酸菌发酵对大米镉结合蛋白结构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内容及方法
        3.2.1 乳酸菌发酵降镉工艺
        3.2.2 大米蛋白的提取制备
        3.2.3 大米镉结合蛋白分子量分析
        3.2.4 大米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大米镉结合蛋白分子量分析结果
        3.3.2 大米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乳酸菌发酵对大米镉结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1 大米总蛋白的提取制备
        4.2.2 大米蛋白持水性的变化
        4.2.3 大米蛋白持油性的变化
        4.2.4 大米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变化
        4.2.5 大米蛋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大米蛋白持水性的变化结果
        4.3.2 大米蛋白持油性的变化结果
        4.3.3 大米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4.3.4 大米蛋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有机酸降解大米镉工艺及机理初探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内容及方法
        5.2.1 不同有机酸浸泡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2.2 苹果酸浓度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2.3 浸泡时间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2.4 浸泡温度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2.5 浸泡料液比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2.6 酸浸大米镉含量的测定
        5.2.7 酸浸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有机酸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3.2 苹果酸浓度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3.3 浸泡时间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3.4 浸泡温度比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3.5 浸泡料液比对大米降镉的影响
        5.3.6 酸浸后大米中的镉与大米蛋白之间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6 酸浸脱镉对大米粉品质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1.2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内容及方法
        6.2.1 酸浸脱镉大米粉的制备
        6.2.2 酸浸前后大米粉微观结构观察
        6.2.3 酸浸前后大米粉热力学特性分析
        6.2.4 酸浸前后大米粉糊化特性分析
        6.2.5 酸浸前后大米淀粉结构分析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酸浸前后大米粉微观结构观察结果
        6.3.2 酸浸前后大米粉热力学特性分析结果
        6.3.3 酸浸前后大米粉糊化特性分析结果
        6.3.4 酸浸前后大米淀粉结构分析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酶解芝麻蛋白肽及其亚铁螯合物的制备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活性肽的概述
        1.1.1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1.2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
        1.1.3 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1.2 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概述
        1.2.1 铁的功能及铁缺乏
        1.2.2 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特点
        1.2.3 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1.2.4 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1.3 芝麻概述
        1.3.1 芝麻的营养成分和功能
        1.3.2 芝麻粕的利用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芝麻蛋白酶解工艺的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芝麻粕基本组分的测定
        2.3.2 芝麻蛋白的制备
        2.3.3 芝麻蛋白的酶解工艺
        2.3.4 蛋白酶的筛选
        2.3.5 芝麻蛋白酶解单因素实验
        2.3.6 芝麻蛋白酶解响应面实验设计
        2.3.7 芝麻蛋白水解度的测定
        2.3.8 芝麻蛋白酶解产物亚铁螯合能力的测定
        2.3.9 芝麻蛋白酶解产物DPPH·清除率的测定
        2.3.10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芝麻粕的基本组分测定结果
        2.4.2 蛋白酶的筛选
        2.4.3 芝麻蛋白酶解单因素实验结果
        2.4.4 以亚铁离子螯合率为目标的酶解条件优化
        2.4.5 以DPPH·清除率为目标的酶解条件优化
    2.5 小结
第三章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
        3.3.2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3.3.3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制备的响应面实验
        3.3.4 铁含量测定
        3.3.5 螯合率测定
        3.3.6 产品得率测定
        3.3.7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制备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3.4.2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制备的响应面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3.4.3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性状
    3.5 小结
第四章 芝麻蛋白肽的分离纯化及其亚铁螯合物表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芝麻蛋白肽的分离纯化
        4.3.2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表征
        4.3.3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4.3.4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芝麻蛋白肽的分离纯化结果
        4.4.2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表征
        4.4.3 芝麻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4.5 小结
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米蛋白与镉结合的分子机制及解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Cd污染稻米的现状
    1.2 Cd在大米中的存在形式
    1.3 米蛋白结构及组成
        1.3.1 清蛋白结构及组成
        1.3.2 球蛋白结构及组成
        1.3.3 醇溶蛋白结构及组成
        1.3.4 谷蛋白结构及组成
        1.3.5 碱提蛋白
        1.3.6 酶提蛋白
    1.4 蛋白与Cd结合机制的研究
        1.4.1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基础特性
        1.4.2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结合构象的表征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4.3 蛋白与Cd结合的分子学机制
        1.4.4 影响蛋白质与Cd结合的因素
    1.5 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5.1 立项依据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Cd在大米中的存在形式及与蛋白结合的热力学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及仪器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糙米的碾磨及碾磨程度的划分
        2.3.2 不同米蛋白的提取方法
        2.3.3 米蛋白与Cd结合反应方法及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建立
        2.3.4 Cd浓度的测定
        2.3.5 理化指标测定
        2.3.6 扫描电镜(SEM)
        2.3.7 氨基酸分析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d和蛋白在糙米各层中的分布
        2.4.2 Cd在不同米蛋白中的分布
        2.4.3 Cd与不同米蛋白吸附动力学研究
        2.4.4 Cd与不同米蛋白结合的吸附等温线
        2.4.5 Cd与不同大米蛋白吸附热力学分析
        2.4.6 不同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Cd结合量的相关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米蛋白与Cd结合的典型分子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及仪器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米蛋白各组分及醇溶蛋白-Cd结合物制备
        3.3.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3.3.3 体积排阻色谱(HPSEC)
        3.3.4 蛋白质结构定性分析
        3.3.5 分子动力学模拟
        3.3.6 远紫外圆二色谱(Far-UVCD)
        3.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8 荧光光谱分析
        3.3.9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醇溶蛋白的分离及纯度鉴定
        3.4.2 醇溶蛋白的亚基结构分析
        3.4.3 亚基Q0D840与Cd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4.4 醇溶蛋白-Cd结合物的分子结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米蛋白-Cd结合物的解离规律
    4.1 引言
    4.2 材料及仪器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米蛋白与Cd的结合反应
        4.3.2 pH对米蛋白-Cd结合物的影响
        4.3.3 离子强度对米蛋白-Cd结合物的影响
        4.3.4 配位体对米蛋白-Cd结合物的影响
        4.3.5 金属离子对米蛋白-Cd结合物的影响
        4.3.6 金属离子的测定
        4.3.7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酸效应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影响
        4.4.2 离子强度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影响
        4.4.3 不同配位体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影响
        4.4.4 不同金属离子对米蛋白与Cd结合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米蛋白的Cd脱除工艺及蛋白理化功能性质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及仪器
        5.2.1 材料
        5.2.2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不同细度米蛋白的制备
        5.3.2 米蛋白酸浸除Cd工艺优化及样品制备
        5.3.3 米蛋白EDTA螯合除Cd工艺优化及样品制备
        5.3.4 粒度分析方法
        5.3.5 Cd浓度的测定
        5.3.6 EDTA-2Na的测定
        5.3.7 理化成分的测定
        5.3.8 矿物元素分析
        5.3.9 氨基酸分析
        5.3.10 乳化性和起泡性测定
        5.3.11 持水性和持油性测定
        5.3.12 体外消化性的测定
        5.3.1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粉碎时间对米蛋白粒径的影响
        5.4.2 米蛋白酸浸除Cd的影响因素
        5.4.3 米蛋白EDTA螯合除Cd的影响因素
        5.4.4 不同除Cd方法对米蛋白理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5.4.5 不同除Cd方法对米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5.4.6 不同除Cd方法对米蛋白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成果清单

(5)β-葡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与β-葡聚糖相关论文发表统计分析
3 β-葡聚糖的结构
4 β-葡聚糖的来源及制备
    4.1 植物中提取β-葡聚糖
    4.2 真菌中提取β-葡聚糖
    4.3 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
5 β-葡聚糖的检测
6 β-葡聚糖的生理功能
    6.1 降低胆固醇功能
    6.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6.3 调节血糖功能
    6.4 抗营养特性
7 β-葡聚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及展望

(6)南瓜籽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多糖概述
    1.2 多糖提取方法
        1.2.1 热水浸提法
        1.2.2 酸碱提取法
        1.2.3 酶辅助提取法
        1.2.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2.5 微波辅助提取法
        1.2.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3 多糖分离纯化技术
        1.3.1 除蛋白质
        1.3.2 除色素
        1.3.3 透析法
        1.3.4 沉淀法
        1.3.5 柱层析法
        1.3.6 膜分离法
        1.3.7 多糖纯度鉴定
    1.4 多糖结构分析技术
        1.4.1 水解法
        1.4.2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1.4.3 甲基化法
        1.4.4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法
        1.4.5 气相色谱法
        1.4.6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7 质谱法
        1.4.8 核磁共振法
        1.4.9 原子力显微镜
        1.4.10 动态光散射仪和静态光散射仪
    1.5 多糖的生物活性
        1.5.1 降血糖活性
        1.5.2 降血脂活性
        1.5.3 抗氧化活性
        1.5.4 抗肿瘤
        1.5.5 抗病毒活性
        1.5.6 免疫调节性
        1.5.7 抗疲劳
        1.5.8 多糖的其他活性
    1.6 南瓜籽概述
    1.7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研究的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3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南瓜籽粗多糖提取
        2.2.2 多糖含量测定
        2.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2.2.4 复合酶法优化提取南瓜籽多糖工艺
        2.2.5 PSP脱蛋白工艺优化
        2.2.6 南瓜籽粗多糖的功能性质
        2.2.7 南瓜籽多糖柱层析纯化
        2.2.8 南瓜籽多糖PSP-1的理化性质
        2.2.9 南瓜籽多糖PSP-1分子量的测定
        2.2.10 南瓜籽多糖PSP-1的结构分析
        2.2.11 南瓜籽多糖PSP-1的体外活性研究
        2.2.1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南瓜籽多糖复合酶辅助提取优化工艺
        3.1.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3.1.2 复合酶辅助提取单因素的确定
        3.1.3 酶辅助提取南瓜籽粗多糖的响应面分析
    3.2 南瓜籽粗多糖脱蛋白率的工艺优化
        3.2.1 蛋白质标准曲线
        3.2.2 单因素条件的确定
        3.2.3 南瓜籽多糖脱蛋白率的响应面分析
    3.3 南瓜籽粗多糖功能性质测定结果分析
        3.3.1 溶解性分析
        3.3.2 持水性和持油性分析
        3.3.3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分析
        3.3.4 阳离子交换能力分析
        3.3.5 讨论
    3.4 南瓜籽多糖的分离纯化
    3.5 南瓜籽多糖PSP-1的理化性质分析
    3.6 南瓜籽多糖PSP-1的分子量分析
    3.7 南瓜籽多糖PSP-1的结构分析
        3.7.1 南瓜籽多糖紫外光谱测定
        3.7.2 南瓜籽多糖红外光谱分析
        3.7.3 PSP-1单糖组成分析
        3.7.4 PSP-1氨基酸组成分析
        3.7.5 PSP-1糖肽键特征分析
        3.7.6 PSP-1高碘酸氧化分析
        3.7.7 PSP-1刚果红实验分析
        3.7.8 核磁分析
        3.7.9 PSP-1扫描电镜分析
        3.7.10 讨论
    3.8 南瓜籽多糖PSP-1DE的活性分析
        3.8.1 PSP-1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
        3.8.2 PSP-1对·OH清除作用
        3.8.3 PSP-1对O_2~-·清除作用
        3.8.4 PSP-1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
        3.8.5 PSP-1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
        3.8.6 PS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3.8.7 PSP-1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3.8.8 PSP-1对α-淀粉酶活力抑制动力学分析
        3.8.9 体外模拟消化分析
        3.8.10 讨论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豆腐渣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雌激素的相关性质
    1.1 植物雌激素的概念
    1.2 植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
    1.3 植物雌激素的特点
        1.3.1 双向调节作用
        1.3.2 具有选择性
    1.4 不同加工方法对植物雌激素含量的影响
        1.4.1 热处理
        1.4.2 水处理
        1.4.3 发酵工艺
        1.4.4 凝固工艺
        1.4.5 加工提取方法
    1.5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
        1.5.1 改善肤质, 缓解更年期不适
        1.5.2 改善经期紊乱
        1.5.3 延缓衰老
        1.5.4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5.5 防治骨质疏松症
        1.5.6 预防乳腺癌
        1.5.7 改善产后精神障碍
    1.6 植物雌激素的前景与展望
2 豆腐渣的介绍
    2.1 豆腐渣的来源
    2.2 豆腐渣对人的益处
        2.2.1 消油降脂
        2.2.2 治疗便秘
        2.2.3 减肥消脂
        2.2.4 降血糖
        2.2.5 抑制癌症
        2.2.6 预防骨质疏松症
3 植物雌激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
    3.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3 毛细管电泳法
    3.4 薄层扫描色谱法
    3.5 气相色谱法
    3.6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实验部分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4.2.3 波长的选择
        4.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5 豆腐渣样品中植物雌激素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4.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3.3 精密度试验
        4.3.4 重复性试验
        4.3.5 稳定性试验
        4.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4.4 实验结果
5 结论
    5.1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
        5.1.1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5.1.2 不需要样品分离装置
        5.1.3 有多种定量方法
    5.2 植物雌激素相关研究

(8)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生育酚概述
        1.1.1 生育酚的结构与性质
        1.1.2 生育酚的功用
        1.1.3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
        1.1.4 高活性天然生育酚
    1.2 高活性生育酚制备工艺概述
        1.2.1 脱臭馏出物预处理
        1.2.2 天然混合生育酚的制备
        1.2.3 高活性α-生育酚的制备
    1.3 负载固体催化剂
    1.4 金属皂
        1.4.1 金属皂的制备
    1.5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固体催化剂催化酯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讨论与分析
        2.2.1 表征结果
        2.2.2 超声波辅助固体催化剂催化甲酯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脱臭馏出物同步制取生育酚及锌盐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讨论与分析
        3.2.1 生育酚标准曲线的的绘制
        3.2.2 皂化方式及条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α-生育酚的转化和纯化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讨论与分析
        4.2.1 氯甲基化还原反应条件
        4.2.2 生育酚提纯工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1)参加的科研项目
    2)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9)竹笋膳食纤维的提取、理化性质及降血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竹笋简介
    1.2 竹笋的研究现状
        1.2.1 竹笋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1.2.2 竹笋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1.3 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1.3.1 膳食纤维简介
        1.3.2 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1.3.3 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及功能性质的测定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1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提取和筛分
        2.2.2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测定
        2.2.3 竹笋总膳食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2.4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X-射线衍射扫描
        2.2.5 竹笋总膳食纤维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2.2.6 竹笋总膳食纤维单糖组成测定
        2.2.7 竹笋总膳食纤维粒径分布测定
        2.2.8 竹笋总膳食纤维物化及功能性质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分析
        2.3.2 竹笋总膳食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3.3 竹笋总膳食纤维X-射线衍射(XRD)扫描
        2.3.4 竹笋总膳食纤维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5 竹笋总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分析
        2.3.6 竹笋总膳食纤维粒径分布
        2.3.7 竹笋总膳食纤维物物化及功能性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2.1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和工艺
        3.2.2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水解度测定
        3.2.3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乳化稳定性和乳化活性的测定
        3.2.4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性测定
        3.2.5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热特性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解度结果
        3.3.2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3.3.3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体外抗氧化性测定结果
        3.3.4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热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笋膳食纤维的降血脂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试验动物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高血脂模型小鼠的建立
        4.2.2 饲料的制备及试验分组
        4.2.3 小鼠摄食情况及体重的变化
        4.2.4 TG、TC、HDL-C、LDL-C、AI的测定及肝脏指标的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造模试验前后小鼠血清TC、TG的变化
        4.3.2 竹笋膳食纤维对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4.3.3 竹笋膳食纤维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3.4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C、TG、HDL-C和LDL-C的影响
        4.3.5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AI的影响
        4.3.6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LI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中出现的缩略词列表
附录2 补充图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超声辅助酶解高温豆粕制糖肽技术研究与构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高温豆粕概述
        1.1.1 高温豆粕基本情况
        1.1.2 高温豆粕制取工艺
    1.2 高温豆粕提取大豆蛋白
        1.2.1 物理改性法提取大豆蛋白
        1.2.2 酶改性法提取大豆蛋白
    1.3 糖肽(糖蛋白)概述
        1.3.1 糖肽基本情况
        1.3.2 糖肽制备
        1.3.3 糖肽分离纯化
    1.4 糖肽构效研究
    1.5 糖肽生物活性研究
        1.5.1 抗氧化
        1.5.2 抗肿瘤
        1.5.3 免疫调节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和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技术路线
        2.2.2 高温豆粕基本成分的测定
        2.2.3 高温豆粕前处理选择
        2.2.4 超声波-纤维素酶处理高温豆粕工艺技术优化
        2.2.5 蛋白酶水解高温豆粕工艺技术优化
        2.2.6 高温豆粕糖肽分离、纯化工艺
        2.2.7 高温豆粕糖肽理化性质的研究
        2.2.8 高温豆粕糖肽结构初探
        2.2.9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声波前处理技术的选择
    3.2 超声波-纤维素酶处理高温豆粕工艺技术研究
        3.2.1 超声条件对高温豆粕水解效果的影响
        3.2.2 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优化
    3.3 纤维素酶-蛋白酶协同水解高温豆粕工艺技术研究
        3.3.1 蛋白酶的选择
        3.3.2 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协同水解高温豆粕的工艺技术优化
    3.4 高温豆粕制取糖肽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3.4.1 高温豆粕制取糖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3.4.2 高温豆粕制取糖肽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3.5 高温豆粕糖肽特性研究
        3.5.1 糖肽理化特性研究
        3.5.2 糖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3.6 高温豆粕糖肽结构初探
        3.6.1 高温豆粕糖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6.2 高温豆粕糖肽键特征分析
        3.6.3 高温豆粕糖肽的红外光谱分析
        3.6.4 高温豆粕糖肽的圆二色谱分析
4 讨论
    4.1 辅助提取高温豆粕蛋白质技术分析
    4.2 高温豆粕提取糖肽分析
    4.3 高温豆粕糖肽特性研究及结构初探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用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木耳寡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 胡皓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乳酸菌发酵对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影响[D]. 陈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3]酶解芝麻蛋白肽及其亚铁螯合物的制备与特性[D]. 胡乔迁. 扬州大学, 2019(02)
  • [4]米蛋白与镉结合的分子机制及解离规律研究[D]. 冯伟. 江南大学, 2019(04)
  • [5]β-葡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J]. 郑梅霞,朱育菁,刘波,高宪枫,陈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16)
  • [6]南瓜籽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的测定[D]. 程龙.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7]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豆腐渣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J]. 孙勇,王丰玮,徐晓燕.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04)
  • [8]高含量天然α-生育酚制备工艺研究[D]. 田兴.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9]竹笋膳食纤维的提取、理化性质及降血脂效果研究[D]. 王彩虹.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10]超声辅助酶解高温豆粕制糖肽技术研究与构效分析[D]. 李婷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酸浸醇洗法提取浓缩大豆蛋白及产品营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