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农药的研究

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农药的研究

一、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类农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钱四化[1](2019)在《新型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农药残留与白酒鉴别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为了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收,农药不可避免地被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然而,随着农药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使用量的逐渐增加,农药的毒性危害及其所引起的3R问题(农药残留、抗药性、再猖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因此,如何实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药残留的快速、简便、高灵敏性辨别分析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具有快速高效、可实现对多组分同时检测等优势,比色阵列传感器技术极适于农药残留的辨别分析应用。但是,受限于当前大多农药分子的弱反应性特征,且具有强化学相互作用及交叉响应能力的指示剂难以合成,这已严重掣肘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辨别分析领域的应用拓展。所以,本论文以比色阵列传感技术为基础,首先通过设计并筛选恰当的预处理技术,将惰性的农药分子活化转变为易于发生变色反应的目标分子,进而围绕目标分子筛选指示剂并构造阵列传感器,最终实现对弱反应性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与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残留的单一类别及多类别的间接辨别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第一章内容中,首先概述了多维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策略以及在生物活性分子、生物标志物、微生物、食品饮料等方面的分析应用。然后,讨论了多维化学传感器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意义。在第二章内容中,以五种市售廉价的硫代胆碱和H2O2敏感指示剂构建了一种可用于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识别检测的比色阵列传感器。阵列的传感机理是基于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不可逆抑制能力,从而阻止硫代胆碱和H2O2的产生,最终导致硫代胆碱和H2O2敏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减弱或没有颜色变化。通过模式识别和标准统计方法,所开发的阵列传感器不仅可以将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其他类型农药区别出来,而且还能够将它们彼此之间准确地区分开来。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所开发的阵列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在实际样品中分析测定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潜力。第三章基于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碱性介质中可以分解成活性酚类物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强碱预处理方法,并联合比色阵列传感器技术,间接实现对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与鉴别。这种阵列传感器由五种市售廉价的酚类敏感指示剂构建而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比色阵列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维数,因此,能够从其他类型的农药和潜在的干扰物中鉴别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而且可以将各种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彼此区分开来。此外,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和相应的拟合曲线,也可以实现半定量检测。总之,所开发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和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同时检测和鉴别多种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及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潜力等优势。在第四章内容中,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硫酸辅助高锰酸钾褪色策略的新型简单比色阵列传感器,用于农药的鉴别和测定。这种阵列传感器由不同浓度/比例的硫酸和高锰酸钾制备而成。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比色阵列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维数,对常见农药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另外,结合层次聚类分析及相应的拟合曲线,还可以实现半定量检测。最后,所制备的比色阵列传感器还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第五章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比色阵列传感器,可用于中国白酒的识别鉴定。首先以六种市售廉价的溶致变色染料作为阵列的传感单元。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阵列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鉴定21种不同品牌和不同风味的中国白酒。所开发的比色阵列传感器是第一个不用其他分析技术辅助,仅通过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就能够在液相中鉴别中国白酒的例子。此外,该比色阵列传感器还成功从掺水白酒中鉴别出了原酒。论文的最后一章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出了展望。本论文在农残检测和白酒鉴别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后续工作将着力探寻比色阵列传感技术更为实际有用的分析领域,以期发挥该技术最大限度的应用价值。

周厚煌[2](2019)在《聚3,4乙烯二氧噻吩和锆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中的杀虫剂,除草剂和灭菌剂和医疗中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农业生产和医疗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残留在水资源,土壤中,农副产品中的农药和抗生素是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农药和抗生素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大意义。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适合用于农药和抗生素检测的方法,由于采用电化学施加信号和反馈信号,电化学传感具有响应及时快速,灵敏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电化学传感器最重要的成分是电极材料,兼具待测物识别和信号转换的作用,影响着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文通过使用锆基纳米材料与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用作电极修饰材料,构建特异性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对甲基对硫磷有特异性吸附的氧化锆纳米颗粒和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合物,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氧化铟锡玻璃上沉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再复合氧化锆纳米颗粒与壳聚糖膜层,构建了用作检测甲基对硫磷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及电极表面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电极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效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电极对甲基对硫磷的电化学响应,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对甲基对硫磷的检测性能,考察了传感器的抗干扰性和重现性,进一步在实物样品中进行了检测。2)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锆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PCN-222,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zeta电位。将PCN-222用作氯霉素的固态吸附材料,与壳聚糖混合,复合修饰到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氧化铟锡玻璃表面修饰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表面,构建用于氯霉素电化学检测的传感器电极(PCN-222-CHIT/PEDOT/IT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电极表面形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电极对氯霉素的吸附作用。使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PCN-222-CHIT/PEDOT/ITO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和对氯霉素的电化学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PCN-222-CHIT/PEDOT/ITO传感器电极用于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氯霉素,得到其线性范围和检测极限,考察其抗干扰性和重现性,并进一步在实际样品中检测氯霉素。

张晓慧[3](2018)在《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的农残检测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农药以其高效的杀虫、杀菌、除草等能力,对农业、林业、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真正能作用到靶向生物的农药不及施用农药的1%,其余的都渗入到周围环境中,并随着物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最终会富集到人的体内,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引起病变。传统的农药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虽然准确性高,但样品前处理复杂,仪器昂贵,检测时间长,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满足大规模样品筛选与防控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保障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鉴于此,本论文着重研究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了其与农药的作用机理,构建出两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对农药进行检测,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相合成法,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基团制备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并对其进行表征;对油溶性硒化镉/硫化锌量子点(OA-CdSe/ZnS QDs)进行配体置换得到以MPA为稳定基团的MPA-CdSe/ZnS QDs(LR-CdSe/ZnS QDs),并对其进行表征;对商业化MPA为稳定基团的水溶性MPA-CdSe/ZnS QDs进行表征。通过三种量子点对100μg/mL乙硫磷进行检测分析,发现LR-CdSe/ZnS QDs检测效果最好,可降低60%的荧光。(2)通过配体置换法构建了一种基于LR-CdSe/ZnS QDs的传感体系,可对磷酸硫酯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通过农药的碱水解产物与量子点表面金属之间的配位相互作用造成的量子点荧光下降对农药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灵敏度高,在最优条件下,以乙硫磷为例,其在0.0001-160μg/mL浓度范围内与量子点的荧光呈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为0.0967 ng/mL(0.00012 mg/kg),远低于欧盟所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1 mg/kg)。该方法成功用于西红柿样品中乙硫磷的检测,为磷酸硫酯类农药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的新方法。(3)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点和纳米金的荧光传感体系,可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TCs)残留进行分析检测。利用农药与纳米金作用释放出的金属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与纳米金与量子点间的内滤效应(Inner filter effect,IFE)双重作用对DTCs灵敏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灵敏度高,在最优条件下,以福美锌为例,其在0.0156-1.22μg/mL浓度范围内与量子点的荧光呈分段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为0.00276μg/mL(0.00276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最大残留限量(5 mg/kg)。并且,该方法成功用于西红柿和大米样品中福美锌的检测,为DTCs残留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新方法。

郑琦琦[4](2018)在《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否超标等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庞大、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不适合家用或现场检测等问题,而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成本较低、检测时间短、适合现场检测等优点。因此,本课题以有机磷农药、重金属、碱性磷酸酶为检测对象,运用电化学分析法等快速检测方法,优化并开发用于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成本更低、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了一种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纳米银/乙酰胆碱酯酶/壳聚糖电极。银材料无需修饰就可在低电位下检测硫代胆碱,低氧化电位可以提高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对纳米银电极和微米银电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纳米银电极对硫代胆碱的安培响应约为微米银电极的两倍。1%壳聚糖溶液作为粘结剂用于固定纳米银和酶,使得电极能够在室温下制备。为解决传统绝缘油墨含有有机溶剂的问题,对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将3%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用于控制电极面积。用该电极对对氧磷进行检测,检测限可达到0.014μM。韭菜、卷心菜作为实际样本,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5.11%和96.41%。该电极制备过程无需商温,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安全环保。(2)开发了以氯解磷定为探针的有机磷农药电化学检测法。解磷定在0.8 V左右产生氧化峰,有机磷农药与解磷定发生反应,使得解磷定的氧化峰电流减小,但不改变峰电位。据此原理,以氯解磷定为探针,选取毒死蜱作为水解酶法的代表,倍硫磷作为酶抑制法的代表,甲基对硫磷作为直接氧化还原法的代表,对这三种农药进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018 μM,0.100 μM和0.215 μM,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通用性。以大白菜、青菜、玉米为实际样本对本方法进行可行性评估,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101.2%和105.0%。本方法首次将氯解磷定作为电化学探针检测有机磷农药,解决了直接氧化还原法适用性窄,酶抑制法操作复杂,酶不易储存、价格较高等问题。(3)开发了一种用于食用百合中镉含量检测的碳纳米点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碳纳米点通过离心烛灰的方式获得,直径约为几十纳米,将其修饰在碳工作电极表面,修饰后的电极表面结构更加均匀。电极性能表征时,修饰后的电极具有更小的峰电位差和更大的峰电流,说明碳纳米点的修饰可提高电极性能。用修饰后的电极对Cd2+进行溶出伏安检测,Cd2+的响应峰电流明显增大,检测限为0.91 μg/L。将该电极用于百合样本中镉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9.2%~100.8%。相较于其它纳米颗粒的合成方式,离心烛灰的方法更加简便,它能将燃烧废气转化为有用物质,用碳纳米点修饰电极后可提高检测灵敏度。(4)设计了一种基于核酸扩增反应的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方法。首先验证了 3’端封闭磷酸基团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3’P)可作为ALP的底物,并设计了两条不同的ssDNA-3’P作为不对称的双链模板,以此保证在没有ALP时,不发生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当体系中存在ALP时,磷酸基团被水解下来,脱掉磷酸的双链模板可进行正常的PCR扩增,扩增后的荧光信号可被检测到。对两条模板链的浓度进行优化后,用本方法测定ALP活性,检测限可达到0.03 U/L。用凝胶电泳法观察扩增产物,阳性条带在50 bp与100 bp之间,符合我们设计的70 bp的模板长度,说明扩增得到的是目标产物。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使用PCR的方法检测ALP,检测灵敏度高,且不需要使用任何探针和纳米颗粒,非常简便。(5)开发了一种抗钝化浆料用以解决在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中,电极易被对硝基苯酚钝化的问题。该浆料由石墨烯、离子液体、壳聚糖等组成。用该浆料制备工作电极,用银浆制备参比电极,用3%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控制电极面积。电极制备过程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对比玻碳电极、丝网印刷电极、修饰石墨烯的丝网印刷电极,本电极具有最优的表征性能,可降低对硝基苯酚的氧化峰电位,同时增加其响应电流。电极中的离子液体使其具有抗对硝基苯酚钝化的能力。

张亚[5](2017)在《基于肟修饰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有机农药残留的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被广泛的用于消灭昆虫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现在迫切需要一些精确、敏感、选择性高的有机磷残留物的检测方法。电化学分析可利用氧化还原分析方法的高灵敏性,简易性和低消耗传统分析方法是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和气相色谱结合质谱来鉴别和量化有机磷农药。由于仪器昂贵、耗时、复杂的预处理和需要在室内操作等条件而无法实现实时现场检测。因此,发展一种灵敏度高,便携的电传感器来检测有机磷农药被迫切需要。性特点在微量检测有机磷农药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但这仅限于检测一些自身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农药,诸如甲基对硫磷、对氧磷、杀螟松。因此,运用电化学方法检测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农药显得极为重要。肟作为一种超亲核基团,与有机磷农药之间有强的反应活性,被有机磷抑制的乙酰胆碱酯酶能够活化。研究人员利用此性质发展了一系列以肟为探针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的光谱传感器。但以肟为基材修饰电化学传感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很少被探究。因此,本论文以肟基材借助纳米材料的纳米特性构建有机磷电化学传感,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引入氮掺杂石墨烯作为基体材料,分别设计合成了Au/Ag、AuNPs以及AuNPs/Co3O4三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Au/Ag/NG、AuNPs/NG以及AuNPs/Co3O4/NG复合材料是与氮掺杂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其次,采用滴涂法将三种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待干燥后将电极浸泡在2-(4-丁巯基)-1-萘甲醛肟(MNO)有机溶液中,利用S-Au的成键,得到MNO功能化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制备MNO/Au/Ag/NG/GCE、MNO/AuNPs/NG/GCE以及MNO/AuNPs/Co3O4/NG/GCE电化学传感器。最后,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被用来研究三种传感对乐果的电化学行为特征。通过CV研究发现纳米复合材料对乐果有较强的电催化性质,而MNO有效的促进了复合材料对乐果的特异吸附能力。利用差分脉冲法(DPV)对检测条件、选择性、抗干扰性等方面做了研究。其中,MNO/AuNPs/Co3O4/NG/GCE电化学传感器富集时间最短、线性范围最宽、检出限最低。本论文成功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以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乐果的痕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哲欣[6](2017)在《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水样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环境水质监测作为防控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部分环境监测项目都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如COD,重金属、有机磷等。传统的预处理技术包含了高温高压消解、氧化法、微波消解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强酸,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些需要加热或微波辅助,需要专用设备,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难于实现自动化。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预处理技术,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的特点。微反应器技术顺应了分析系统的微型化、便携化发展趋势。两者结合产生的光催化微反应器技术,兼具了环保、无污染、便携的优点,能够使环境检测更加适于现场在线检测。本文工作主要是研究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水样中有机磷,重金属在线检测方面的应用。论文第一章从环境检测的常见预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技术与微反应器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环境检测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介绍了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以及溶胶凝胶法TiO2涂层的方法,并对制得的TiO2涂层光催化微反应器性能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水热流速、时间、涂层厚度和Si掺杂这几个方面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制得的光催化微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率,用亚甲基蓝进行检测时,初次降解效率可达97.1%。然而溶胶凝胶TiO2涂层稳定性较差(RSD=26.7%,n=7)。而粉末溶胶法制备的TiO2涂层稳定、光催化效率高,因此本文采用粉末溶胶法制备的TiO2涂层微流控芯片作为光催化微反应器,进行后续的有机磷及EDTA光降解研究。第三章制备了粉末纳米TiO2溶胶涂层的光催化微反应器,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检测器,建立了集成了光催化消解预处理功能与在线检测功能的微分析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水样有机磷光催化降解及在线检测。考察并优化了光照强度、反应液流速、抗坏血酸与钼酸盐溶液流速、反应液pH值等反应条件对有机磷降解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抗坏血酸与钼酸盐溶液流速,降低了有机磷的检出限。并考察了标准磷酸盐、毒死蜱、丙溴磷等两种有机磷在最佳条件下的浓度-吸光度曲线,标准磷酸盐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25x+0.1702,R2=0.9904,检出限为0.013mg/L,回收率为80.0%。完成一次测定(包括有机磷光降解和总磷在线检测)的时间约为40min。第四章建立了以粉末纳米TiO2溶胶涂层的光催化微反应器为反应器,以电化学分析系统为检测器的集成光催化消解预处理功能与在线检测功能的微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在重金属水样预处理与检测方面的应用。优化了光照强度、反应液流速、氧化剂流速、反应液pH值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最佳条件下Cd2+-EDTA的降解率可达92.6%,Cd2+峰电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p=13.22c+0.0001。R2=0.9994。检出限可以达到0.0025mg/L。测定一次所需的样品量仅为0.3m L,完成一次测定的时间约为60min。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主要创新点,并对光催化微反应器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薛瑞[7](2014)在《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农药残留检测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残留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尤其是快速检测技术,对及时监控环境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传感技术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化学传感器、酶生物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等。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来构建快速、高效、灵敏以及适合现场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碳纳米管、贵金属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等新型纳米材料电化学催化活性的考察,针对不同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来构建传感器界面,以期制得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稳定性好的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石墨烯-Nafion复合物作为固相吸附剂,修饰玻碳电极(Graphene-Nafion/GCE),制备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溶出伏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改进的Hummers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考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电化学特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考察该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2)以丝素蛋白(SF)为载体,通过非共价吸附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在修饰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玻碳电极上,制备用于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酶生物传感器AChE-SF/MWCNTs/GCE。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修饰电极表面的形貌特征。采用安培法研究了乙酰硫代胆碱在该生物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响应的分析方法,并将该酶传感器应用于蔬菜样品中甲基对硫磷的检测。(3)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将AChE和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静电力逐层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和微分脉冲伏安法分别考察了修饰电极的形貌特征以及电化学特性。考察酶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4)采用化学共沉淀技术制备磁性纳米粒子复合物Fe3O4-AuNPs,并以此磁性纳米复合物构建用于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生物传感器。通过磁力作用将Fe3O4-AuNPs纳米粒子固定在自制的磁性玻碳电极(MGCE)上,并以此作为AChE的载体。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磁性纳米粒子复合物Fe3O4-AuNPs的成分、磁性及其形貌特征。利用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表征了自制磁性玻碳电极以及修饰好的酶传感器(AChE/Fe3O4-AuNPs/CNTs/MGCE)的电化学特征。考察了该酶传感器对于对氧磷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5)采用竞争免疫分析法,基于半抗原对抗体的反应原性,建立了快速检测除草剂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的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将半抗原自组装在烷基化的玻碳电极上,与分析物竞争吸附酶标抗体。优化免疫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将免疫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

潘登[8](2012)在《介孔碳修饰电极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农药对提高农业产量的作用不可低估。但长期过量地使用杀虫剂和杀草剂,会使微量或痕量的农药残留在作物、蔬菜及水果等农产品上,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毒害。近几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及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农药残留问题也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对农药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介孔材料属于纳米尺度的范畴,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农药甲基对硫磷(含磷农药)和氨基三唑(含氯农药)作为对象,分别利用有序介孔碳(orderedmesoporouscarbon,OMC)和大介孔碳(largemesoporouscarbon,LMC)作为电极修饰物。我们研究了这两类农药的电化学性质,并用电化学伏安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们合成了有序介孔碳(OMC),并将其修饰到裸玻碳(GC)电极表面。由于OMC独特的性质,和裸GC电极相比,甲基对硫磷的还原电位降低了约219mV,峰电流增大了76倍。我们用计时电量法来检测了电极表面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证实OMC修饰的GC电极(OMC/GCE)上得到的Г值(2.34×10-9mol·cm–2)是GC电极上(2.47×10-10mol·cm–2)的9.5倍。该OMC/GC电极对甲基对硫磷表现出了协同的电催化和富集效应。开路富集5分钟后,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scanningvoltammetry,LSV)对甲基对硫磷实现了无酶检测,在0.09-61μM浓度间,阳极峰电流和甲基对硫磷的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低达7.6nM(S/N=3)。该OMC/GC电极被成功地应用于检测静湖水样中的甲基对硫磷。2.我们利用纳米CaCO3作模板、蔗糖作碳源,通过一种简单、绿色的方法合成出了大介孔碳(LMC)。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仪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对LMC材料进行了表征。由于大介孔碳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质,和裸GC电极相比,我们观察到在LMC修饰的电极上,氨基三唑的电氧化电位降低了259mV,峰电流增长了26倍。此外,我们用LSV和计时安培法计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系数(α)、催化速率常数(kc)和扩散系数(D)。作为一种氨基三唑传感器,我们得到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0×105-5.0×103M,检出限为2.7×107M,并且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我们利用该方法检测杂草样本中的氨基三唑,得到了满意的回收率结果。

向红霞[9](2008)在《抑菌作用及污染物生物修复、检测的电分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压电体声波传感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谱广、易于实现数字化、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等独特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生命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电化学方法,尤其是伏安法,由于具有使用费用低、易于操作、选择性良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分析。本文利用电分析技术对溶液中物质高灵敏度的响应,对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微生物治理和检测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采用串连式压电传感技术监测了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生长情况,并首次将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乐果浓度,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乐果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了一个反映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动力学模型。2.基于铜绿假单胞菌以葡萄糖作为生长碳源,能还原六价铬的特性,考察了中性环境中柠檬酸根存在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与柠檬酸共同还原六价铬的动力学情况。3.根据动态电阻与溶液粘密度的关系,采用压电阻抗声波技术考察了乳链球菌素Nis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动力学过程,通过考察Nisin用量与生长动力学参数(A、μm和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反映Nisin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阻抗响应模型,并通过Nisin浓度与最大阻抗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对未知样品Nisin的效价进行了测定。4.根据乐果在碱性环境中水解生成巯基化合物的原理,利用纳米金放大电化学信号,用金电极在KOH溶液中直接测定了乐果。电化学沉积法用于在电极表面制备颗粒小且分布均匀的纳米金来提高响应的灵敏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杨云慧[10](2005)在《新型酶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环境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生物传感器在临床诊断、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环境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酶传感器满足了现场环境监测和化学战剂快速检测的需要,已逐步应用于环境毒物的测定。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如何将生物分子稳定、高活性地固定到换能器表面。本文针对生物传感器固定技术中存在的生物分子失活的问题,发展了一系列固定基质材料和固定方法以提高固定化生物分子的活性,并以之为基础设计制备了过氧化氢、葡萄糖、尿素的酶传感器; 另外,利用聚电解质的尺寸排除效应解决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干扰; 利用纳米金的吸附-解吸作用对失活酶层进行更新,构建了一系列一体化的单酶电极用于环境毒物的测定。其次,本文还采用酶标杂交法研制了一种与结肠癌高度相关的基因传感器。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了4种固定生物分子的新方法并用于固定酶构建电化学酶传感器。(1)在第2章中,首次研制出一种基于纳米ZnO/壳聚糖有机-无机复合膜作为固定基质的酶生物传感器。该复合膜结合了无机材料纳米ZnO和有机材料壳聚糖的优点。酶的固定基于纳米ZnO的吸附作用,因此避免了使用戊二醛时对酶的化学损伤。选择典型的辣根过氧化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纳米ZnO/壳聚糖膜呈多孔状,可使辣根过氧化酶有效地包埋在膜中,比用戊二醛交联的酶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电极测定H2O2溶液的浓度线性范围是5.0×10-52.0×10-3 mol /L,灵敏度为43.8μA L mmol-1,在3σ处得检测下限为2.5 ×10-6 mol /L。此基质可用于其它生物分子的固定。(已成功用于固定抗体制得免疫传感器) (2)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从扫描电镜图中发现ZnO在壳聚糖中分散的均匀性有待提高。在第3章中报道了一种基于改性纳米ZrO2/壳聚糖复合膜作为固定基质的葡萄糖传感器。首次将纳米ZrO2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以处理以提高其在壳聚糖溶液中的分散性。当葡萄糖溶液浓度在1.25×10-59.50×10-3 mol /L变化时,电极呈线性响应,灵敏度为0.028μA Lmmol-1。在3σ处得检测下限为1.0×10-5 mol /L (3)在第4章中报道了一种新型尿素传感器。以胺化PVC(PVC-NH2)作基质的PVC膜pH电极为原电极,首先采用戊二醛将伴刀豆球蛋白交联到pH电极上,再利用伴刀豆球蛋白(Con A)与糖蛋白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Con A和酶表面的麦芽糖残基结合,采用交替沉积Con A和脲酶,进行多层酶膜的组装,电极在尿素浓度为6.9×10-51.0×10-3mol /L范围,响应电位与尿素浓度的对

二、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类农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类农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农药残留与白酒鉴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
    1.3 基于分子/纳米颗粒实验室的多维传感器
        1.3.1 原理和构建方法
        1.3.2 应用
    1.4 基于智能芯片的多维传感器
        1.4.1 原理和构建方法
        1.4.2 应用
    1.5 比色阵列传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5.1 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5.2 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5.3 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5.4 比色阵列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6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1.6.1 基于指示剂取代分析原理的比色阵列传感器
        1.6.2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比色阵列传感器
        1.6.3 基于主客体配位原理的比色阵列传感器
        1.6.4 比色传感器阵列的新型构建策略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酶抑制法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识别检测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农药检测实验过程
        2.2.4 实际样品中农残的分析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与原理
        2.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3 农药与阵列传感器的响应情况
        2.3.4 阵列对OPs和氨基甲酸类农药的识别能力
        2.3.5 阵列对单一农药的传感性能
        2.3.6 阵列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2.3.7 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强碱预处理技术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识别检测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农药检测实验过程
        3.2.4 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原理
        3.3.2 比色阵列传感器与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响应
        3.3.3 比色阵列传感器对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识别能力
        3.3.4 比色阵列传感器对单一农药的传感性能
        3.3.5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3.3.6 实际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硫酸辅助高锰酸钾褪色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多类别农药识别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农药检测实验过程
        4.2.4 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识别原理和构建过程
        4.3.2 比色阵列传感器与农药的响应
        4.3.3 比色阵列传感器对农药的识别能力
        4.3.4 比色阵列传感单元数目的优化
        4.3.5 比色阵列传感器对单一农药的传感性能
        4.3.6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4.3.7 比色阵列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一种简易设计策略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白酒鉴别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中国白酒鉴别的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比色阵列传感器的设计与构建
        5.3.2 比色阵列传感器对中国白酒的响应
        5.3.3 比色阵列传感器在白酒质量认证方面的应用潜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聚3,4乙烯二氧噻吩和锆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和抗生素概述
        1.1.1 农药及甲基对硫磷简介
        1.1.2 农药残留主要检测方法
        1.1.3 氯霉素简介
        1.1.4 氯霉素的检测
    1.2 聚3,4 乙烯二氧噻吩(PEDOT)概述
        1.2.1 聚3,4 乙烯二氧噻吩(PEDOT)结构与性能简介
        1.2.2 聚3,4 乙烯二氧噻吩(PEDOT)的应用
    1.3 PCN-222概述
        1.3.1 PCN-222结构和性能简介
        1.3.2 PCN-222的应用简介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ZrO_2-CHIT/PEDOT/ITO对甲基对硫磷的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ZrO_2-CHIT/PEDOT/ITO电极的制备
        2.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和形貌表征
        2.3.2 ZrO_2-CHIT/PEDOT/ITO电极对MP的吸附效果表征
        2.3.3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2.3.4 修饰电极对MP的电化学响应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6 ZrO_2-CHIT/PEDOT/ITO电极对MP的检测性能
        2.3.7 选择性和重现性
        2.3.8 实际样品的分析性能
    2.4 结论
第三章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对氯霉素的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PCN-222的制备和表征
        3.2.3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的制备
        3.2.4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CN-222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3.3.2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的形貌表征
        3.3.3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对CAP的吸附效果表征
        3.3.4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3.3.5 PCN-222-CHIT/PEDOT/ITO电极对CAP的电化学响应
        3.3.6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7 PCN-222-CHIT /PEDOT/ITO电极对CAP的检测性能
        3.3.8 抗干扰性和重现性
        3.3.9 实际样品的分析性能
    3.4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3)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的农残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农药的概述
        1.2.1 农药的使用及残留毒性
        1.2.2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1.3 量子点的概述
        1.3.1 量子点的光学特征
        1.3.2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3.3 量子点的表面功能化修饰
    1.4 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4.1 量子点直接检测法
        1.4.2 量子点-酶传感体系检测法
        1.4.3 量子点-适配体传感体系检测法
        1.4.4 量子点-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体系检测法
        1.4.5 量子点荧光免疫检测法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量子点的合成、修饰以及性能比较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CdTe QDs的制备与表征
        2.2.4 OA-CdSe/ZnS QDs的配体置换与表征
        2.2.5 MPA-CdSe/ZnS QDs的表征
        2.2.6 量子点对乙硫磷的初步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dTe QDs的表征
        2.3.2 LR-CdSe/ZnS QDs的表征
        2.3.3 MPA-CdSe/ZnS QDs的表征
        2.3.4 量子点的检测性能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量子点荧光探针对乙硫磷的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量子点传感体系的构建
        3.2.4 量子点传感体系对乙硫磷的荧光光谱检测
        3.2.5 干扰性实验
        3.2.6 实际样品中乙硫磷残留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乙硫磷的荧光光谱检测原理与表征
        3.3.2 检测pH条件优化
        3.3.3 磷酸硫酯类农药的检测性能
        3.3.4 实际样品中乙硫磷残留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量子点-纳米金传感体系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纳米金的制备
        4.2.4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检测
        4.2.5 实际样品中福美锌残留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金的表征
        4.3.2 量子点-纳米金传感体系的构建与检测原理
        4.3.3 量子点-纳米金传感体系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检测分析
        4.3.4 实际样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检测对象概述
        1.1.1 有机磷农药种类及残留危害
        1.1.2 重金属污染及残留危害
        1.1.3 碱性磷酸酶特性及应用
    1.2 标准检测方法
        1.2.1 色谱法
        1.2.2 质谱法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3 检测对象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3.2 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3.3 碱性磷酸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实验设想
        1.3.4 电化学免疫分析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机磷农药残留电化学检测
    2.1 引言
    2.2 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纳米银/乙酰胆碱酯酶/壳聚糖电极
        2.2.1 背景介绍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本节小结
    2.3 以氯解磷定为探针的有机磷农药电化学检测
        2.3.1 背景介绍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果与讨论
        2.3.4 本节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纳米点修饰电极检测重金属镉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碳纳米点修饰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法参数设置
        3.2.3 镉含量检测参数设置及食用百合预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性能对比分析
        3.3.2 食用百合中镉含量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性磷酸酶检测及电化学免疫分析
    4.1 引言
    4.2 以不对称核酸链为底物基于核酸扩增的碱性磷酸酶检测
        4.2.1 背景介绍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本节小结
    4.3 一种用于电化学免疫分析的抗钝化电极浆料
        4.3.1 背景介绍
        4.3.2 实验方法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有机磷农药检测
        5.1.2 重金属残留检测
        5.1.3 碱性磷酸酶检测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基于肟修饰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有机农药残留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磷农药概述
        1.2.1 有机磷农药介绍
        1.2.2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手段
        1.2.3 电化学检测
    1.3 电极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3.1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3.2 纳米金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3.3 磁性Co_3O_4纳米粒子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1.3.4 石墨烯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选题思路
        1.4.3 论文工作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4 创新点
2 MNO/Au/Ag/NG/GCE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MNO有机分子的合成
        2.2.3 MNO/Au/Ag/NG复合材料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NO/Au/Ag/NG复合材料表征
        2.3.2 MNO/Au/Ag/NG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
        2.3.3 实验条件优化
        2.3.4 MNO/Au/Ag/NG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MNO/Au NPs/NG/GCE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AuNPs/NG复合材料的合成
        3.2.3 MNO/AuNPs/NG修饰电极的制备
        3.2.4 电化学检测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uNPs/MNO/NG复合材料的表征
        3.3.2 不同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3.3 实验条件优化
        3.3.4 MNO/AuNPs/NG/GCE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检测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MNO/Au NPs/Co_3O_4/NG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MNO/AuNPs/Co_3O_4/NG复合材料制备
        4.2.3 MNO/AuNPs/Co_3O_4/NG修饰电极的制备
        4.2.4 电化学检测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NO/AuNPs/Co_3O_4/NG复合材料的表征
        4.3.2 MNO/AuNPs/Co_3O_4/NG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
        4.3.3 MNO/AuNPs/Co_3O_4/NG/GCE电化学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6)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水样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环境监测概况
        1.1.1 环境监测项目
        1.1.2 环境监测项目预处理技术
    1.2.光催化预处理技术
        1.2.1 光催化技术发展历史
        1.2.2 光催化的机理与制备方法
        1.2.3 对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1.2.4 提高光催化材料活性的途径
        1.2.5 光催化微反应器
    1.3 环境样品的监测方法
        1.3.1 有机磷常规监测方法
        1.3.2 重金属常规监测方法
        1.3.4 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及试剂
        2.2.2 微反应器主体制备
        2.2.3 TiO_2溶胶制备
        2.2.4 微流控芯片中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涂层
        2.2.5 微流控芯片中粉末溶胶法制备TiO_2涂层
        2.2.6 纳米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评价
    2.3.结果与讨论
        2.3.1 TiO_2涂层的处理方法
        2.3.2 水热流速对TiO_2薄膜光催化性的影响
        2.3.3 水热时间对TiO_2薄膜光催化性的影响
        2.3.4 涂层次数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2.3.5 Si的掺杂对于TiO_2薄膜光催化性的影响
        2.3.6 XRD分析
        2.3.7 粉末溶胶涂层芯片的光降解稳定性
    2.4 结论
第三章 光催化微反应器中有机磷的在线预处理及总磷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溶液配制
        3.2.3 光催化在线预处理与检测流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磷在线预处理及总磷测定原理
        3.3.2 显色条件选择
        3.3.3 光催化反应条件选择
        3.3.4 磷酸盐标准曲线
        3.3.5 光催化微反应器中有机磷的在线检测
    3.4 结论
第四章 光催化微反应器在重金属预处理及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金属离子
        4.2.3 光催化在线预处理及检测流程
    4.3 结果讨论
        4.3.1 EDTA水样中Cd~(2+)的伏安法测定
        4.3.2 氧化剂选择
        4.3.3 pH值的选择
        4.3.4 光照强度
        4.3.5 反应液流速
        4.3.6 Cd~(2+)标准曲线的绘制
    4.4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科研成果

(7)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农药残留检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药污染
        1.1.2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常规的仪器检测方法
        1.2.2 快速检测方法
    1.3 纳米材料
        1.3.1 石墨烯(graphene)
        1.3.2 碳纳米管(CNTs)
        1.3.3 金属纳米粒子
        1.3.4 磁性纳米粒子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石墨烯-Nafion 修饰电极检测有机磷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石墨烯的制备
        2.2.4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2.2.5 实验方法
        2.2.6 实验样品的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石墨烯和修饰电极的表征
        2.3.2 甲基对硫磷在 Graphene-Nafion/GCE 上的电化学行为
        2.3.3 石墨烯用量对甲基对硫磷溶出电流的影响
        2.3.4 富集时间的选择
        2.3.5 电解质 pH 值的选择
        2.3.6 工作曲线
        2.3.7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3.8 干扰实验
        2.3.9 蔬菜样品中甲基对硫磷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农药传感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丝素蛋白的处理
        3.2.4 碳纳米管预处理
        3.2.5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3.2.6 蔬菜样品的处理
        3.2.7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3.3.2 ATCl 在 AChE-SF/MWNTs/GCE 上的电化学行为
        3.3.3 AChE-SF/MWNTs/GCE 制备条件的优化
        3.3.4 分析测试条件的优化
        3.3.5 乙酰硫代胆碱的检测
        3.3.6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
        3.3.7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3.3.8 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层层自组装纳米金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
        4.2.2 试剂
        4.2.3 金溶胶的制备
        4.2.4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4.2.5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uNPs/PDDA/GCE 扫描电极显微镜表征
        4.3.2 传感器在制备过程中的交流阻抗表征
        4.3.3 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4.3.4 分析条件的优化
        4.3.5 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4.3.6 电极的重复性、稳定性及干扰实验
        4.3.7 蔬菜样品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Fe3O4-Au 磁性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修饰磁性电极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
        5.2.2 试剂
        5.2.3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5.2.4 磁性电极的制备及磁性电极的修饰
        5.2.5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磁性纳米粒子的表征
        5.3.2 MGCE 与 AChE/Fe_3O_4-AuNPs/CNTs/MGCE 的电化学特性
        5.3.3 AChE/Fe_3O_4-AuNPs/CNTs/MGCE 的电化学行为
        5.3.4 制备条件的优化
        5.3.5 分析条件的优化
        5.3.6 乙酰硫代胆碱的检测
        5.3.7 农药的检测
        5.3.8 AChE/Fe3O4-AuNPS/CNTs/MGCE 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5.3.9 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 2,4-二氯苯氧基乙酸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
        6.2.2 试剂
        6.2.3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6.2.4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修饰电极的表征
        6.3.2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6.3.3 底物浓度对响应电流的影响
        6.3.4 缓冲溶液 pH 值对响应电流的影响
        6.3.5 温育时间对响应电流的影响
        6.3.6 2,4-D 的检测
        6.3.7 应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介孔碳修饰电极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残留检测
        1.1.1 农药残留的危害
        1.1.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2 孔材料简介
        1.2.1 多孔材料概述
        1.2.2 介孔材料的合成、分类和表征
        1.2.3 介孔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3 化学修饰电极
        1.3.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1.3.2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4 本工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甲基对硫磷在有序介孔碳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灵敏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OMC修饰电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OMC的表征
        2.3.2 甲基对硫磷在OMC /GC电极上的电化学催化
        2.3.3 扫描速度对甲基对硫磷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5 甲基对硫磷的计时电量响应
        2.3.6 分析性能
        2.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介孔碳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和伏安检测氨基三唑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LMC的合成
        3.2.3 LMC/GC电极的制备
        3.2.4 杂草样品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MC材料的表征
        3.3.2 LMC/GC电极对氨基三唑的电化学催化
        3.3.3 扫描速度对氨基三唑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5 计时安培研究
        3.3.6 分析性能
        3.3.7 检测杂草样品中的氨基三唑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抑菌作用及污染物生物修复、检测的电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1.1.1 微生物对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1.1.2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1.1.3 微生物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研究
    1.2 电化学方法测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阻抗法与电导法
        1.2.2 伏安法
        1.2.3 电位电流分析法
    1.3 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1.3.1 压电气相传感及应用
        1.3.2 压电液相传感及应用
        1.3.3 压电生物传感
        1.3.3.1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1.3.3.2 压电生物传感器用于基因检测
        1.3.3.3 压电传感器应用于细胞和微生物研究
        1.3.3.4 压电生物传感器和纳米胶体金颗粒制备技术联用
    1.4 农药的应用现状
        1.4.1 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研究
        1.4.2 农药分析方法的研究
    1.5 本文构思
第2章 串联式压电体声波传感器与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研究乐果的微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
    2.1 前言
    2.2 压电阻抗技术的响应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试剂与细菌培养
        2.3.2 材料和仪器
        2.3.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培养基下细菌的生长曲线
        2.4.2 不同乐果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2.4.3 典型的乐果降解曲线
        2.4.4 细菌生长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估计及乐果降解模型的建立
    2.5 小结
第3章 铜绿假单胞菌和柠檬酸根共同作用下Cr(VI)降解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细菌培养
        3.2.2 六价铬溶液的准备及测定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Cr(VI)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情况
        3.3.2 葡萄糖浓度对Cr(VI)还原的影响
        3.3.3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3.4 铬离子初始浓度对铬还原率的影响
        3.3.5 不同浓度柠檬酸钠、Mn~(2+)对铬还原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压电阻抗分析技术用于乳酸链球菌素(Nisin)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研究及其效价的测定
    4.1 前言
    4.2 压电阻抗技术的响应原理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与溶液
        4.3.2 材料和仪器
        4.3.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细菌正常生长及乳酸链球菌素存在情况的阻抗响应
        4.4.2 乳酸链球菌素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4.4.3 细菌生长动力学及参数估计
        4.4.4 阻抗技术用于乳酸链球菌素抑菌效价分析
第5章 农药乐果的电化学性质及快速测定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
        5.2.2.1 电极预处理及活化
        5.2.2.2 纳米金在电极上的沉积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5.3.2 农药乐果的伏安特性
        5.3.3 检测条件优化
        5.3.4 乐果的标准曲线和检测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新型酶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环境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酶传感器
        1.1.1 电化学酶传感器
        1.1.1.1 基于人工合成电子媒介体的酶传感器
        1.1.1.2 第三代酶传感器
        1.1.2 光化学酶传感器
    1.2 酶传感器制作中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新技术
        1.2.1 纳米技术
        1.2.2 分子自组装技术
        1.2.3 树枝状化合物的放大技术
        1.2.4 溶胶-凝胶技术
        1.2.5 酶的定向取向技术
        1.2.6 聚电解质吸附组装技术
        1.2.7 碳纳米管技术
        1.2.8 提高酶传感器综合性能的其他技术
    1.3 酶传感器用于环境毒物分析
        1.3.1 酶抑制法的理论基础
        1.3.2 研究进展
        1.3.2.1 基于胆碱酯酶的传感器
        1.3.2.2 基于酪氨酸酶的传感器
        1.3.2.3 其他酶系统
    1.4 DNA电化学传感器
        1.4.1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1.4.2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1.4.3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1.5 本研究工作的构思
第2章 基于壳聚糖/纳米ZnO复合膜的安培型过氧化氢传感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壳聚糖/ZnO溶液的制备
        2.2.3 H_O_2传感器的制备
        2.2.3.1 GCE/ZnO/CHIT/HRP电极的制备
        2.2.3.2 GCE/CHIT/GLU/HRP电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ZnO/CHIT与其包埋的HRP的相互作用
        2.3.2 纳米ZnO/CHIT复合膜的表面形态
        2.3.3 循环伏安行为
        2.3.4 酶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2.3.5 测量条件的优化
        2.3.5.1 电子媒介的量的影响
        2.3.5.2 电位的影响
        2.3.5.3 pH的影响
        2.3.6 电极性能
        2.3.6.1 电极的响应性能
        2.3.6.2 HRP酶电极的重复性和重现性
        2.3.6.3 HRP酶电极的稳定性
        2.3.7 固定酶的活性
        2.3.8 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壳聚糖/改性纳米ZrO_2复合膜的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纳米ZrO_2的改性处理
        3.2.3 壳聚糖/改性ZrO_2溶液的制备
        3.2.4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3.2.4.1 Pt/ZrO_2/CHIT/GO_X/Nafion电极的制备
        3.2.4.2 Pt/CHIT/GLU/GO_x电极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ZrO_2/CHIT膜与其包埋酶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2 改性纳米ZrO_2/CHIT复合膜的表面形态
        3.3.3 循环伏安特性
        3.3.4 酶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3.3.5 测量条件的优化
        3.3.5.1 电位的影响
        3.3.5.2 pH的影响
        3.3.6 电极的响应性能
        3.3.6.1 Pt/ZrO_2/CHIT/GO_X电极的响应
        3.3.6.2 重复性和重现性
        3.3.6.3 电极的稳定性
        3.3.7 固定酶的活性
        3.3.8 干扰
        3.3.9 实际样品的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伴刀豆球蛋白-糖蛋白特异识别作用的脲酶生物传感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PVC膜pH电极的制备及使用
        4.2.3 脲酶电极的制备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VC膜pH电极的响应特性
        4.3.2 Ca~(2+)和Mn~(2+)对伴刀豆球蛋白的活化
        4.3.3 组装膜层数的影响
        4.3.4 与戊二醛交联固定酶法的比较
        4.3.5 电极的响应性能
        4.3.6 重现性及寿命
        4.3.7 回收率实验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纳米金直接催化的第三代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纳米金及金种子的合成的制备
        5.2.3 纳米金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
        5.2.4 HRP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5.2.5 测量方法
        5.2.6 样品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HRP的直接电化学
        5.3.2 纳米金对酶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
        5.3.3 Ca~(2+)和Mn~(2+)对伴刀豆球蛋白的活化
        5.3.4 循环伏安行为
        5.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5.3.5.1 纳米金尺寸的影响
        5.3.5.2 组装膜层数的影响
        5.3.5.3 工作电位和pH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5.3.6 传感器的响应性能
        5.3.7 重现性及寿命
        5.3.8 样品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抑制型胆碱氧化酶电极对尼古丁的测定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碳糊电极的制备
        6.2.3 胆碱氧化酶电极的制备
        6.2.4 测量方法
        6.2.4.1 胆碱的测定
        6.2.4.2 抑制剂的测定
        6.2.5 样品的预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循环伏安行为
        6.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6.3.2.1 电子媒介的用量影响
        6.3.2.2 工作电位对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
        6.3.2.3 pH值对胆碱测定的影响
        6.3.2.4 胆碱浓度对响应电流的影响
        6.3.3 电极的响应性能
        6.3.3.1 电极对胆碱的响应
        6.3.3.2 电极对尼古丁的响应性能
        6.3.4 重现性、重复性及寿命
        6.3.5 干扰
        6.3.6 烟草样品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抑制型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用于硫化物的测定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试剂和仪器
        7.2.2 金电极表面的预处理和半胱胺单层膜的修饰
        7.2.3 酶电极的组装
        7.2.4 对底物H_2O_2的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的测定
        7.2.5 酶抑制剂的测定步骤
        7.2.6 泉水样品的检测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原理
        7.3.2 循环伏安行为
        7.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7.3.3.1 电子媒介体的量
        7.3.3.2 工作电位的影响
        7.3.3.3 H_2O_2的浓度对硫化物测定的影响
        7.3.3.4 pH值的影响
        7.3.4 电极的响应性能
        7.3.4.1 HRP-SAM-修饰电极对H_2O_2的响应
        7.3.4.2 HRP修饰电极对硫化物的测定
        7.3.4.3 选择性
        7.3.4.4 重现性和寿命
        7.3.5 应用
    7.4 小结
第8章 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用于蔬菜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8.1 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仪器与试剂
        8.2.2 改性纳米ZrO_2/CHIT溶液的制备
        8.2.3 乙酰胆碱酯酶电极的制备
        8.2.4 测定方法
        8.2.4.1 巯基乙酰胆碱(ATCh)的测定
        8.2.4.2 抑制剂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8.2.4.3 蔬菜样品的处理及测定
    8.3 结果与讨论
        8.3.1 测定原理
        8.3.1.1 AChE催化巯基乙酰胆碱水解的机理
        8.3.1.2 有机磷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
        8.3.2 循环伏安行为
        8.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8.3.3.1 工作电位对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
        8.3.3.2 pH值对巯基乙酰胆碱测定的影响
        8.3.3.3 底物(ATCh)浓度对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影响
        8.3.4 乙酰胆碱酯酶电极的响应性能
        8.3.4.1 电极对巯基乙酰胆碱的响应
        8.3.4.2 电极对抑制剂有机磷农药的响应
        8.3.5 解磷定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恢复
        8.3.6 消除抗坏血酸对测定的影响
        8.3.7 样品分析
        8.3.8 重现性及寿命
    8.4 小结
第九章 基于自组装纳米金的可更新尿素生物传感器对汞离子抑制剂的测定
    9.1 引言
    9.2 实验部分
        9.2.1 仪器与试剂
        9.2.2 PVC膜pH电极的制备及使用
        9.2.3 纳米金的制备
        9.2.4 基于纳米金自组装的脲酶的固定
        9.2.5 基于共价键和的脲酶的固定
        9.2.6 分析程序
        9.2.6.1 pH值的测量
        9.2.6.2 脲酶底物的测量
        9.2.6.3 抑制研究程序
    9.3 结果与讨论
        9.3.1 纳米金的形态
        9.3.2 纳米金尺寸对尿素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9.3.3 不同固定化方法的比较
        9.3.4 脲酶修饰电极的响应特性
        9.3.4.1 脲酶修饰电极的尿素响应校正曲线
        9.3.4.2 脲酶修饰电极测定汞的校正曲线
        9.3.5 传感器的再生
        9.3.6 重现性和寿命
        9.3.7 干扰
        9.3.8 应用
    9.4 小结
第10章 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结肠癌DNA传感器的研究
    10.1 引言
    10.2 实验部分
        10.2.1 仪器与试剂
        10.2.2 用HRP标记DNA检测探针
        10.2.3 DNA捕获探针在金电极上的固定
        10.2.4 制备DNA传感器用于测定特定序列的目标DNA
        10.2.5 电化学检测10.3结果与讨论
    10.3 结果与讨论
        10.3.1 电化学测定原理
        10.3.2 实验参数的优化
        10.3.2.1 探针自组装时间
        10.3.2.2 杂交培育时间
        10.3.2.3 杂交温度
        10.3.2.4 反应溶液pH值的影响
        10.3.3 校正曲线
        10.3.4 电极的选择性
        10.3.5 电极的再生
        10.3.6 电极的重现性
    10.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类农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比色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农药残留与白酒鉴别中的应用[D]. 钱四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019
  • [2]聚3,4乙烯二氧噻吩和锆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 周厚煌. 武汉大学, 2019(06)
  • [3]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的农残检测研究[D]. 张晓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郑琦琦. 浙江大学, 2018(08)
  • [5]基于肟修饰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有机农药残留的检测研究[D]. 张亚. 重庆大学, 2017(06)
  • [6]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水样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 朱哲欣.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6)
  • [7]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农药残留检测应用[D]. 薛瑞. 北京工业大学, 2014(12)
  • [8]介孔碳修饰电极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潘登.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9]抑菌作用及污染物生物修复、检测的电分析技术研究[D]. 向红霞. 湖南大学, 2008(09)
  • [10]新型酶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环境毒物分析中的应用[D]. 杨云慧. 湖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二硫代磷酸酯农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