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

一、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边恩敬[1](2019)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价值及可推广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符合单纯性肥胖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32例和常规针刺疗法组32例。两组患者取穴相同:中脘、天枢(双侧)、关元、气海、曲池(双侧)、足三里(双侧),加辨证取穴。穴位埋线疗法组:每隔2周1次穴位埋线治疗,1次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常规针刺疗法组:每周3次常规针刺治疗,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总有效率的变化,及两种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分布及治疗前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大幅度下降,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穴位埋线疗法组与常规针刺疗法组治疗后比较,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总有效率:1月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体重和BMI(体重指数)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显示:(1)体重值有效率:穴位埋线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针刺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均有疗效,但穴位埋线疗法组效果高于常规针刺疗法组效果。(2)BMI(体重指数)有效率:穴位埋线疗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常规针刺疗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均有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1、穴位埋线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均可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疗效,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穴位埋线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李钰[2](2018)在《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埋线治疗组(以下简称埋线组)、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即饮食控制与运动),在此基础上,埋线组在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足三里(双)、丰隆(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及带脉(双)进行胶原蛋白线埋线治疗,间隔14天埋线一次,连续埋线2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组予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口服治疗,一日一剂,连续28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及血脂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组内、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前后差异及疗效差异。涉及需要统计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1、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BMI、W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体重、BMI、W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埋线组患者体重、BMI、WC均比中药组要低。2、血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有效人数22例,无效人数6例,有效率为78.57%;中药组有效人数15例,无效人数13例,有效率为53.57%,对两组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穴位埋线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均可减轻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且穴位埋线作用优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2、穴位埋线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均可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血脂状况。

郭秀兰[3](2014)在《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及学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影响,评价其疗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为优化本病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埋线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6例。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均选取相同穴位治疗,针刺组每周治疗五次,穴位埋线组每周埋线一次,治疗周期均为两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年龄段分布、病程及肥胖程度(包括体重、体重指数、体围)等各方面均衡性较好(P>0.05),基线可比。2.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3.两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普通针刺法和穴位埋线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均有较好的疗效。2.穴位埋线法较普通针刺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的有效率更高。3.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

欧阳强波[4](2012)在《针灸治疗肥胖病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选取主穴和配穴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对近5年(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新加坡广惠肇留医院中医门诊中心(KWONG WAI SHIU HOSPITAL TCM CENTRE)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胃肠实热、肝郁气带、脾虚湿盛、气虚血瘀等四个证型的单纯性肥胖针灸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对辨证论治的临床病例作出总结和归纳。观察主穴和配穴频率的出现,作为主穴,频率出现较高的穴位依次是那些穴位,作为配穴,出现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是那些穴位;所选穴位的归经大多那些经脉;临床分型以那些证型较常见,而那些穴位分别是四个证型的单纯性肥胖中频率出现较多的穴位,这也从另一角度提示我们,治疗这四个证型肥胖患者的时候,在处方上选择一些具有清胃泄火通腑、健脾涤痰祛湿、调畅经络气机的穴位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围。并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性。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来分析结果。[结果]1肥胖患者不同证型在穴位选取的频率分布,总共涉的30个穴位,其中频率出现最高的腧穴是基本主穴(1)腹部八穴围针(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2)交会穴(即带脉、五枢、维道、足临泣)(3)体针(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和支沟,共25.9%,其次是太白、合谷、太冲、公孙,各出现的频率为7.4%,接下来是丰隆、血海、曲泉、阳陵泉、太溪、水道、内庭、上巨虚、曲池、梁丘、水分、阴陵泉各占3.7%。2在经络的选取方面以人体足部经络最多,穴位在任脉上的频率出现最高,其次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具有益气健脾、扶正固体,滋补强壮的作用,提示治疗时要关注肥胖患者修复自身的正气,调节机体阴阳的基本观念。3肥胖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MI)观察,治疗前以体重指数BMI23.0-27.9(超重)和体重指数BMI28.0-32.9(1度肥胖)患者最多(85.9%),经针刺治疗后疗效显着,达到体重指数(BMI)18.5-22.9正常值的有71.2%.说明经30次针刺治疗后能有效降低体重指数(BMI)。4临床以胃肠湿热型患者最多,疗效最好,总有效率达到100.0%.接着是肝郁气滞型,96.4%,这两型都是实证。其次是脾虚湿盛型总有效率是65.2%。气虚血瘀型效果较差治总有效率是54.3%。实证的疗效好于虚证,P<0.01。说明针灸治疗肥胖症能有效地改善各证型的病情和体重指数。各症型疗效比较依次为:胃肠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气虚血瘀型。[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和体重。而四个证型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后以胃肠湿热型疗效最好,其次是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与气虚血瘀型效果不明显。总结出实证的疗效好于虚证。

李骏霖[5](2012)在《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应用温针结合拔罐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并对此方法与传统单纯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的客观疗效进行总结比较,以期对此作出系统、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价,试图探究一个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优佳方法。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将5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温针结合拔罐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其中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取穴:主穴:脐周八穴(水分、阴交、天枢(双)、水道(双)、大横(双))。配穴:辨证选穴,脾虚湿阻证可加丰隆、阴陵泉;胃热湿阻证可加曲池、内庭;肝郁气滞证可加太冲、支沟;阴虚内热证可加内庭、三阴交;脾肾阳虚证可加太溪、足三里。主穴采用温针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医者手持毫针直刺入0.8-1寸,针刺得气后,取约2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艾条的尾端距皮肤2-3cm,留针30分钟后起针;配穴采用普通针刺法;腹部起针后,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搽适量万花油,用闪火法将罐吸住,在背部正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上来回推拉罐数次,至皮肤潮红即可起罐,一般约5分钟。(2)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治疗方法采用普通针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具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的毫针,以上穴位均直刺或斜刺入上述穴位0.5-1.0寸,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手法,每5分钟行针1次,共留针30分钟后出针。3.疗程:以上疗法均隔日操作1次,每周操作3次后休息1天,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4周后及8周后观察并评估疗效。疗效评定包括:肥胖度、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腰臀比值等指标评分。研究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肥胖度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F%)的比较组内比较:(1)治疗组:男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男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臀比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疗效评定结果及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结果证实温针结合拔罐和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的疗效,两组结果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温针结合拔罐和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的疗效。(2)温针结合拔罐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两组间的疗效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显着,提示本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稀,魏清琳[6](2011)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综述》文中提出目的:肥胖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针灸疗法在单纯性肥胖症治疗中形成许多新方法、新理论,本文就单纯性肥胖症针灸治疗方法及机理研究进行综合述评。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MFD等资料库,检索时间自2000~2009年,获取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结果:共有20篇文献纳入分析范围,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一定疗效,方法各异,但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一定疗效,方法多样灵活,但孰优孰劣尚难判定,临床机理研究相对实验室机理研究展开不足,期待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

李宜欣[7](2011)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肥胖症临床疗效的观察可以发现,各种针刺疗法均可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具有健脾理气、利湿化浊的作用,且不同的针刺疗法具有自身不同的临床优势。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数字,全球15岁以上成人就有至少4亿人肥胖。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7亿人肥胖。近年来各种研究证据表明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某些癌症密切相关,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具有最佳疗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显着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对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利用SPSS 11.5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并制作随机分配卡片,置入不透光信封密封进行随机分组,将合格的单纯性中心型肥胖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治疗组Ⅰ30例予电针+耳穴贴压+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组Ⅱ30例予电针+耳穴贴压疗法,对照组30例予电针治疗,电针疗法取穴同治疗组,共治疗1个疗程(8周)。两组均配合饮食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测量患者BMI值、腰围等数值,以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并将两组治疗前BMI值、腰围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年龄在30.73±9.24岁,平均病程6.09±4.87年。1.自身前后对照:三组治疗后BMI值、腰围等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三种疗法均对肥胖有治疗作用。2.组间对照:治疗组Ⅰ、治疗组Ⅱ与对照组相比,其BMI值、腰围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相比,其治疗前后BMI值、腰围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Ⅰ临床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50.0%,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93.3%;治疗组Ⅱ临床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36.6%,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20.0%,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73.3%。对三组总体疗效做两两比较发现,治疗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Ⅱ与对照组、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电针疗法、综合疗法Ⅰ与综合疗法Ⅱ均对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三种疗法均可使肥胖患者BMI值及腰围下降,且以综合疗法Ⅰ的疗效最佳,电针疗法、耳穴贴压、穴位埋线疗法三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但于综合疗法Ⅰ与综合疗法Ⅱ之间、单纯电针疗法与综合疗法Ⅱ之间,其总体疗效未显示出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含量不足有关。

黄玲玲[8](2011)在《薄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增加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以及癌症等15种疾病的发病率,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大敌。在我国城市,肥胖有10%~15%左右的发病率,而且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随着肥胖发病率的迅速增加,与肥胖相关性疾病也呈增长趋势,因此对肥胖病的治疗和研究是目前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目前,减肥方法众多,各种减肥法均有一定的适宜人群。然而,近几年来屡屡出现有关药物减肥导致出现各种副作用的报导,反映了在肥胖的治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而针灸减肥因其独有的疗效,极少的副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腹针疗法近廿余年越来越盛行,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发展前景可观。但是,在对各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法研究中,单一种疗法的研究较多,各疗法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尚无确切的实验室观察结果,故不利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最优化方案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本课题基于大量古籍和文献研究,拟开展薄氏腹针和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对比性研究,找出对单纯性肥胖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更有力、科学的依据。一、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及SCL90量表评分的变化等指标,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针灸减肥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二、研究方法将61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薄氏腹针治疗,B组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薄氏腹针组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加双侧天枢、大横穴;选用太极牌一次性32号1.5寸毫针,避开毛孔和血管进针,施术时要求轻而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以免伤及内脏,留针30min。常规针刺组选取曲池、天枢、中脘、阴陵泉、丰隆、太冲,并随证配穴:脾虚湿阻加足三里、阴陵泉;胃热湿阻加阴陵泉、内庭、曲池;肝郁气滞加阳陵泉、太冲、合谷;脾肾阳虚加太溪;阴虚内热加太冲、合谷、三阴交;选用太极牌32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行提插捻转手法,要求有酸胀麻重感,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针刺治疗每周2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测评与记录。测量两组病人的身高、治疗前后体重,以此计算出相应的BMI值;参照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体重指数下降到26以下,相关症状消失;显效:体重指数下降大于等于4,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体重指数下降大于等于2而小于4,相关症状减轻;无效:体重指数下降值不到2,相关症状未减轻;从而得出各组别相应的疗效分布人数。此外,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腰围、臀围、腰臀比及SCL90量表评分变化。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用秩和检验。三、研究结果1.两组疗效分布显示,薄氏腹针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常规针刺组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18例,无效5例,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组疗效差别无显着性意义(Z=-0.032,P=0.974)。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例治疗后在体重、BMI、腰围和腰臀比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薄氏腹针组体重比较t=9.100,P=0.000;BMI比较t=11.562,P=0.000;腰围比较t=14.958,P=0.000;腰臀比比较t=12.059,P=0.000。常规针刺组体重比较t=11.867,P=0.000;BMI比较t=12.19,P=0.000;腰围比较t=9.524,P=0.000;腰臀比比较t=8.041,P=0.000),且两组病人的体重与BMI变化经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变化F=0.424,P=0.518;BMI变化F=0.035,P=0.852);但在腰围和腰臀比变化上,薄氏腹针组显着大于常规针刺组(腰围变化F=6.650,P=0.012;腰臀比变化F=7.871,P=0.007)。3。统计显示,两组治疗前的SCL90总分均大于160,因子分超过2分的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其它项;治疗后两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经配对t检验所有p值=0.000),且两组间的因子分变化除抑郁外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协方差分析,两组总分变化比较F=2.986,P=0.089;抑郁变化F=9.404,P=0.003;焦虑变化F=1.021,P=0.316;人际关系变化F=0.622,P=0.433;其它变化F=0.478,P=0.492)。四、研究结论1。薄氏腹针对单纯性肥胖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减少腰围和腰臀比方面,比常规针刺疗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2.单纯性肥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针灸减肥不仅可以减轻体重,对缓减患者因肥胖带来的社会心理压力亦具有重要意义。3。由于病例数量的限制,本课题无法保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般的总体预测性,对腹针减肥的治疗机理尤其是实验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与实施。

张景尭[9](2011)在《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身体质量增加或脂肪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加重全身各系统的负担,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如可以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目前是世界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方法十分多样,常见减肥疗法包括药物减肥、手术减肥、节制饮食减肥、体育运动减肥等。但这些减肥疗法有的副作用大,有的则效果不甚理想。针灸疗法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肥胖”这一病名,所以在临床研究中均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丹溪心法》指出“肥人多湿痰”,提出调理脾胃、升清降浊的治法。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背腰部;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临床上可以用针刺作用于俞募穴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故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普通针刺为对照,观察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台湾明师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中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的57例单纯性肥胖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以针刺脾胃俞募穴为主,即脾俞、章门、胃俞、中脘,对照组穴位选择以脾、胃经穴为主,选天枢、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选取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为20次/秒,隔日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指数,并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15例(显效率为51.7%),有效10例(有效率为34.5%),无效4例(无效率为13.8%),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显效16例(显效率为57.1%),有效7例(有效率为25%),无效5例(无效率为17.9%),总有效率为8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指数(BMI):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数由治疗前的26.07±3.0和27.6±4.3降低至24.1±2.6和25.2±3.1,两组体重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显着。说明俞募配穴针刺治疗法能显着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3.腰围、臀围: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腰围、臀围均有所减小。其中治疗组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减小腰围、臀围方面效果较好。研究结论采用电针治疗脾胃的俞穴和募穴可以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尤其是对腰腹部肥胖的患者,可明显减小腰围、臀围。

郭人嫚[10](2011)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的疾病。其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平常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这种肥胖。这类肥胖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两类。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功能,运化不利,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使人臃肿肥胖,久坐少动,久坐伤气,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先天禀赋野也对肥胖的影响:七情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也大,一则心宽体胖,二则肝郁脾虚,水谷精徽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成肥胖.肥胖患者从表面来看形体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肾虚为其本,痰、湿、浊、瘀为其标。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原因有遗传,下丘脑病变,内分泌,代谢因素,营养和心理等因素引起,肥胖病者脂肪积蓄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突,横膈上升,心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及换气”心脏周围有大量脂肪影响心脏舒张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采用饮食疗法和有氧运动,饮食疗法是肥胖治疗的最基本方法,可分为节食疗法、低热量疗法和极低热量疗法。前两种疗法主要适用于轻、中度肥胖者,极低热量疗法主要适用于重度和恶性肥胖患者,但必须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进行。有氧运动是指消耗时间较长的耐力性运动,不仅可以维持减重的长期疗效,而且能够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肥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药物疗法是许多肥胖症患者的首选,但迄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达到迅速减轻体重并长期维持减重效果。因此外科手术仍然在肥胖症的治疗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外科手术疗法包括Bariatric手术、去脂整形术和胃内水球疗法。Bariatric手术根据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减少食物吸收型和限制食物摄入型两种类型。减少食物吸收型手术,主要通过减少小肠长度以达到吸收不良效果来减轻体重,但吸收不良往往先于体重减轻发生,可引起顽固性腹泻、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已被废除使用。限制食物摄入型手术,主要是通过缩减胃的有效容积,减少患者的进食量来达到减肥目的。去脂整形术(lipoplastic):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局部去脂能够减少肥胖危险因子对胰岛素抵抗及冠心病的影响,但是作为局部肥胖治疗效果最理想的外科手段,去脂整形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分为脂肪切除术与吸脂整形术两类。脂肪切除术(lipoectomy):现仅用于局部皮肤褶皱较多的患者,多应用于下腹壁整形,可与肿胀吸脂技术联合应用以达到最佳塑形效果。吸脂整形术(liposuction):主要包括负压吸脂、超声吸脂、振动吸脂及高频电场吸脂。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且皮肤无明显松弛患者。胃内水球术(intragastric balloon):目前较成熟的胃内水球为BIB (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已在欧洲上市,适用于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作用,旨在探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A组(穴位埋线结合中药组)、B组(穴位埋线组)、C组(中药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饮食和运动,为使施加因素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仅进行一般性饮食控制,不要求节食、忌暴饮暴食;运动方面规定每日快速步行30分钟。A组实施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穴位选择:脾俞募穴为主,即脾俞、章门、阴陵泉、足三里为主穴,双侧交替;B组实施穴位埋线治疗,选穴及治疗方法同A组;C组仅使用中药治疗,处方及用量同A组。穴位埋线治疗为每周1次,共治疗6次后观察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记录。研究结果:在性别构成方面,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其中女性多于男性(经统计学分析P<0.05),在年龄构成方面,30-55岁居多。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比较,P均>0.05,提示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A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A组与B组、C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在血脂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P均>0.05,提示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等结果相符,三组患者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A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A组与B组、C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在空腹血糖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均略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安全性方面,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或因不能耐受干预措施而退出研究。研究结论: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二、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临床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与分组
    2.2 样本量计算
    2.3 治疗方法
        2.3.1 穴位埋线疗法组
        2.3.2 常规针刺疗法组
        2.3.3 基础健康宣教
    2.4 观察指标
        2.4.1 身体数据测量及方法
        2.4.2 心身状况调查问卷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处理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比较结果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身高
        3.1.4 治疗前体重
        3.1.5 治疗前BMI
        3.1.6 治疗前腰围
        3.1.7 治疗前臀围
        3.1.8 治疗前股围
        3.1.9 治疗前SF-36
        3.1.10 治疗前PSQI
        3.1.11 治疗前SAS
        3.1.12 治疗前SDS
    3.2 量表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3.2.1 体重值
        3.2.2 BMI值
        3.2.3 腰围值
        3.2.4 臀围值
        3.2.5 股围值
        3.2.6 SF-36评分
        3.2.7 PSQI评分
        3.2.8 SAS评分
        3.2.9 SDS评分
    3.3 临床疗效评价
        3.3.1 体重值有效率
        3.3.2 BMI值有效率
    3.4 小结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1.1 基线分析
        4.1.2 结果分析
        4.1.3 疗效分析
        4.1.4 安全性分析
    4.2 选穴依据
    4.3 治疗方法的选择
        4.3.1 现代医学认识
        4.3.2 常规针刺的选择
        4.3.3 穴位埋线的选择
        4.3.4 其他方法的选择
    4.4 穴位埋线对肥胖症的作用
    4.5 穴位埋线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文献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2 一般资料
附录 3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附录 4 PSQI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附录 5 SAS、SDS 自评量表
附录 6 健康调查简表 SF-36

(2)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6 分组方法
    7 质量控制
    8 治疗方法
        8.1 基础治疗
        8.2 分组治疗
        8.3 疗程
    9 观察指标
        9.1 临床观察指标
        9.2 生化检查
    10 疗效判断标准
    11 统计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观察指标比较
        2.1 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2.2 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比较
        2.3 治疗前后腰围比较
        2.4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
        2.1 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原因
        2.2 治疗方面
        2.3 肥胖症的危害
    3 脾虚湿阻证型的选择依据
    4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选择依据
        4.1 穴位埋线概况
        4.2 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
    5 穴位选取依据
    6 对照组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的选择依据
    7 观察指标选取依据
        7.1 选取体重指数的依据
        7.2 选取腰围的依据
        7.3 选取血脂的依据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项目(体重、体重指数、腰围)结果分析
        8.2 血脂结果分析
        8.3 临床疗效分析
    9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1.7 剔除/脱落病例的解决办法
        1.8 终止试验标准
    2 试验设计
        2.1 技术路线
        2.2 样本量估算
        2.3 病例分组
        2.4 随机方法
        2.5 对照方法
        2.6 盲法
        2.7 治疗方法
        2.7.1 穴位定位
        2.7.2 器具
        2.7.3 穴位埋线组操作
        2.7.4 普通针刺组操作
        2.8 观察指标
        2.9 临床疗效评价
        2.10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2.11 安全性评价
        2.12 随访
        2.13 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完成情况分析
        3.2 基线情况分析
        3.2.1 两组性别比较(见表3)
        3.2.2 两组年龄比较(见表4)
        3.2.3 两组年龄段分布比较(见表5)
        3.2.4 两组病程比较(见表6)
        3.2.5 两组治疗前体重比较(见表7)
        3.3 疗效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1.1 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对肥胖(脾虚湿盛)的认识
    2 西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3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4. 针灸及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原理
    5. 穴位的选择
    6. 本试验的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量表)
        附表一
        附表二 脾虚症状积分表
    附录3 (CRF表)
    附录4

(4)针灸治疗肥胖病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临床病例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WHO)诊断标准
        1.2.3 体重指数(BMI)与肥胖度
        1.2.4 腰围
        1.2.5 腰臀比
        1.2.6 体脂肪率
        1.3 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主要观察指标
        2.2 重点观察指标
        2.3 质量观察指标
        2.4 疗效观察要求
        2.5 研究操作方式
        2.5.1 测量腰围
        2.5.2 测量腰臀围之比例
        2.5.3 肥胖指数之测定
        2.5.4 肥胖度的测定
        2.5.5 针刺穴位之选择与调控
    3. 指标观察与疗效标准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2.1 单纯性肥胖疗效标准定
        3.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3 近期疗效评价
    4. 病例选择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治疗方法
        5.1.1 基本主穴
        5.1.2 随证配穴治疗
        5.2 辨证论治取穴
        5.2.1 胃肠实热
        5.2.2 脾虚湿盛
        5.2.3 肝郁气滞
        5.2.4 气虚血瘀
        5.3 针刺方法
        5.3.1 针灸治疗
        5.4 治疗方式
    6. 记录内容
        6.1 M.S.EXCEL数据库(DATABASE)
    7.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8. 研究结果
    9. 治疗前基础数据与研究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9.1 治疗前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
        9.1.1 性别、年龄比较
        9.1.2 身高、体重比较
        9.1.3 教育程度比较
        9.1.4 病情、疗程比较
        9.1.5 肥胖病四个证型比较
        9.1.6 四种证型肥胖病患者的BMI比较
        9.1.7 有家族遗传史与尝试减肥比较
        9.1.8 婚姻状况与健康状况比较
        9.1.9 喝酒状况与吸咽状况比较
        9.2 研究结果分析
        9.2.1 肥胖病的用穴统计分析
        9.2.2 肥胖患者不同证型在经络的选取分析
        9.2.3 胃肠实热型肥胖的疗效指标分析
        9.2.4 脾虚湿盛型肥胖的疗效指标分析
        9.2.5 肝郁气滞型肥胖的疗效指标分
        9.2.6 气虚血瘀型肥胖的疗效指标分析
        9.2.7 三个疗程治疗后疗效频数分布比较
        9.2.8 体重与体重指数BMI分析
        9.2.9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BMI疗效观察
        9.2.10 肥胖患者不同证型的疗效分析
        9.3 男女肥胖病患者在年龄、病程和病情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9.3.1 男女各证型肥胖病患者年龄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9.3.2 男女各证型组患者病情的轻中重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9.3.3 男女各证型组患者疗程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9.4 男女各证型的体重指数(BMI)与有饮酒和吸咽的相关性分析
        9.4.1 男女各证型患者与有饮酒者的相关性分析
        9.4.2 男女各证型患者与有吸咽者的相关性分析
    10. 讨论
    11. 体会
    1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传统中医学对于肥胖病的认识
        1. 中医学对肥胖病研究的历史概况
        1.1 秦汉时期
        1.2 唐宋时期
        1.3 金元时期
        1.4 明清时期
        2. 历代医家治疗肥胖的方剂
        2.1 秦汉时期
        2.2 唐宋时期
        2.3 明清时期
        3. 传统中医治疗肥胖病常用方剂
        4. 传统中医学对有关针灸减肥的记载
        5. 中医学关于肥胖病因病机的论述
        5.1 从中医观点归纳肥胖病因病机
        5.1.1 饮食不节
        5.1.2 先天禀赋的体质
        5.1.3 作息、运动与年龄
        5.1.4 肥胖人多痰浊水湿
        5.1.5 七情所伤
        5.1.6 受年龄因素影响
        5.1.7 地理区域因素
        5.1.8 劳逸失常因素
        5.1.9 外感湿邪与内生湿浊
        参考书目
    综述二 现代针灸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1. 现代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2. 肥胖症的针刺治疗机理
        3. 肥胖症的针刺治疗方式
        4. 针灸治疗肥胖的理论依据
        4.1 针灸治疗肥胖病的机理研究
        4.1.1 对调整神经系统作用
        4.1.2 对代谢及内分泌调整作用
        4.1.3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4.1.4 对体内活性物质的影响
        4.2 穴位研究
        4.3 针刺手法
        5. 组穴依据及选穴意义
        5.1 组穴依据
        5.2 穴位组成及意义
    综述三 肥胖病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1.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1.1 体针疗法
        1.2 针刺的综合治疗法
        1.3 推拿疗法
        1.3.1 常规推拿法
        1.3.2 经络推拿法
        1.3.3 体针配合推拿疗法
        1.3.4 电针结合推拿法
        1.4 灸法
        1.5 电针治疗法
        1.5.1 单纯电针疗法
        1.5.2 电针结合穴位埋线疗
        1.6 单纯耳穴贴压
        1.6.1 耳穴贴压配合体
        1.6.2 耳穴贴压与电针结
        1.7 头体针结合疗法
        1.8 穴位埋线埋针法
        1.8.1 埋线疗
        1.8.2 埋针疗
        1.8.3 电针与穴位埋线结
        1.9 其他治疗法
        1.9.1 加走罐闪罐治疗
        1.9.2 电针与火罐结合
        1.9.3 贴压磁珠疗法
        1.9.4 芒针法
        1.9.5 穴位照射
        1.9.6 腕踝针
        2. 针刺穴位对体重的影响及其减肥机制分析
        3. 针刺治疗肥胖病实验研究进展
        3.1 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调整作用
        3.2 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作用
        3.3 对物质代谢改善的影响
        3.4 对某一类基因影响的表达
    综述四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及研究进
        1. 现代医学对于肥胖症
        2. 现代医学对于肥胖病因的研究
        2.1 肥胖症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基因
        2.2 中枢神经系统对食欲的调节
        2.3 内分泌系统
        2.4 营养因素的影响
        3. 单纯性肥胖病的现代研究
        3.1 肥胖具有遗传性因素
        3.2 瘦素(Leptin,LP)对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
        3.3 基因突变导致肥胖
        3.4 座生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的因素
        3.5 生活的习惯,膳食的结构,以及环境的因素
        3.6 内分泌与神经因素
        3.7 复杂心理的因素
        4. 单纯性肥胖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疗法
        4.1.1 中枢性减肥药--抑制食欲剂
        4.1.2 脂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4.1.3 减肥药如神经肽NPY受体拮抗剂与消脂素(Leptin)
        4.2 低热能饮食的疗法
        4.3 体育运动的治疗法
        4.4 外科手术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
致谢
个人简介

(5)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病因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病机的认识
        1.3 单纯性肥胖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1.4 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1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的研究进展
        2.2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其他
    3 疗效评定
        3.1 体重及肥胖度测算
        3.2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算
        3.3 脂肪百分率(F%)测算
        3.4 腰臀比值(WHR)测算
        3.5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5.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肥胖度的比较
        5.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的比较
        5.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F%)的比较
        5.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臀比的比较
        5.6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及比较
    6 讨论
        6.1 关于本研究中选穴的探讨
        6.2 关于温针灸及拔罐疗法的讨论
        6.3 关于针灸减肥作用机理的探讨
        6.4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治疗方法
    1.1 体针疗法
        1.1.1 单纯体针疗法
        1.1.2 体针加耳穴贴压疗法
        1.1.3 体针加电针疗法
        1.1.4 温针灸法
    1.2 单纯耳穴贴压疗法
    1.3 灸法
    1.4 拔罐法
    1.5 穴位埋线法
2 针灸减肥临床及实验室机理研究
    2.1 临床机理研究
    2.2 实验室机理研究
3 结语

(7)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
    1.3 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肥胖并发症
    1.6 中医治疗肥胖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1.7 药物治疗治疗肥胖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2.1 肥胖的流行病学
    2.2 肥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肥胖的分类
    2.4 肥胖的诊断
    2.5 肥胖与相关疾病
    2.6 治疗
三.针灸治疗肥胖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3.1 临床研究
    3.2 针灸疗法治疗肥胖病的机理研究
    3.3 耳穴疗法治疗肥胖病的机理研究
    3.4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病的机理研究
四.结语 下篇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随机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分组治疗
4. 观察方法
5. 疗效标准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7.1 基线资料
    7.2 三组病例观察指标的自身前后对照
    7.3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对照
    7.4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总体疗效比较
8. 讨论
    8.1 结果分析
    8.2 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的依据
    8.3 研究方案分析
    8.4 穴位的治疗作用分析
    8.5 综合疗法的优势分析
    8.6 各种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薄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3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方法
    4 观察结果
    5 分析讨论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病例观察量表
附录三 90项症状清单
附录四 统计学审稿证明书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1.1.1 肥胖症的定义
        1.1.2 肥胖的分类
        1.1.3 肥胖的成因
        1.1.4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治疗
    1.2 中国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1.2.1 中国医学对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2.2 中国医学对肥胖症的治疗概况
    1.3 中国针灸医学治疗肥胖症的研究现况
        1.3.1 针刺治疗肥胖症的机理研究
        1.3.2 针灸治疗肥胖症的现状
        1.3.3 综合治疗
    1.4 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辨证分型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治疗
        2.2.2 治疗组
        2.2.3 对照组
        2.2.4 疗程
    2.3 疗效观察
        2.3.1 观察指标
        2.3.2 观察方法
        2.3.3 疗效评价
        2.3.4 安全性分析
        2.3.5 意外情况的处理
        2.3.6 统计方法
    2.4 治疗结果
    2.5 讨论与分析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10)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1 药物疗法
        2 外科手术疗法
    第二节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进展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妇科疾病
        4 皮肤科疾病
        5 五官科疾病
        6 儿科疾病
        7 骨科疾病
        8 体会
    第三节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
        1 普通针灸方法
        2 电针疗法
        3 耳穴压籽法
        4 灸法
        5 芒针
        6 中药治疗
        7 其他疗法
        8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制研究
        9 结语
    第四节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1 取穴研究
        2 临床研究进展
        3 实验研究进展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针刺意外的处理
    6 治疗方法
        6.1 基础治疗
        6.2 选穴方法
        6.3 操作方法
        6.4 中药处方及用法
        6.5 治疗方法
        6.6 疗程
    7 疗效观察
        7.1 观察方法及指标
        7.2 测量方法
        7.3 检测方法
        7.4 安全性评价
        7.5 疗效判定标准
        7.6 统计方法
    8 研究结果与分析
        8.1 一般资料比较
        8.2 三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结果
        8.3 血脂检查结果
        8.4 空腹血糖结果
        8.5 临床疗效
        8.6 安全性评价
    9 讨论
        9.1 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9.2 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
        9.3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机理
        9.4 中药的作用
        9.5 取穴依据
        9.6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9.7 穴位埋线的优势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评价[D]. 边恩敬.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7)
  • [3]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郭秀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4]针灸治疗肥胖病临床回顾性研究[D]. 欧阳强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5]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李骏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综述[J]. 张稀,魏清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11(07)
  • [7]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临床疗效的研究[D]. 李宜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薄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对照研究[D]. 黄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 [9]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 张景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 郭人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