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儿童球后注射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

弱视儿童球后注射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

一、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论文文献综述)

于婉荣[1](2016)在《视觉诱发电位诊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视觉诱发电位诊疗系统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空间频率弱视治疗训练的弱视患儿,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视力检测,待其瞳孔恢复正常、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后,两组分别采用以下方式治疗:试验组使用视觉诱发电位诊疗系统(DV-100VEP)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找出最敏感空间频率作为刺激源,并以此频率为标准,制作弱视训练软件并刻录光盘,让患儿在家长的监督以及弱视训练软件指导下进行训练;对照组不需要通过视觉诱发电位找出最敏感频率,而是直接从低频率到高频率依次进行CAM训练仪、光栅、增视能弱视训练光盘进行训练。结果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表现为开始治疗年龄越晚,疗效越差(P<0.05),其中36岁患儿治愈率和有效率最高,79岁患儿次之,1012岁患儿最低;重度弱视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最低,中度弱视组次之,轻度弱视组最高(P<0.05)。结论通过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找出敏感的个体化空间频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训练,治疗效果显着,且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较轻者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艳霞[2](2016)在《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联合综合性治疗与单纯综合性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程度及注视性质的弱视患儿应用多媒体联合综合性治疗方法与单纯应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在弱视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进而评价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207例(351眼)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门诊集中治疗的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先进行配镜矫治,科学遮盖。对照组(综合治疗组)173眼,给予综合治疗4项,包括后像、光刷、红闪和家庭治疗各15分钟,间隔5分钟。试验组(多媒体联合综合组)178眼,在综合组的治疗项目上,给予多媒体治疗2项,各10分钟,间隔10分钟。最后,对比分析多媒体联合综合性治疗和综合性治疗方法,对不同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患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建立和恢复的作用。结果多媒体联合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两组有显着差异(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0.01);轻中度弱视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有显着差异(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中远视型分组,总有效率两组有显着差异(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中(39)岁年龄段,两组有显着差异(P<0.01)。中心注视类型两组有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总有效率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12个疗程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治疗6个疗程与12个疗程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均为P<0.01)。两种方法进行视功能治疗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联合综合性治疗方法疗效明显高于综合性治疗方法法,尤其是对于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心注视者。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联合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与年龄、屈光类型及疗程有相关性,(39)岁远视患儿治疗时间超过6个疗程者疗效显着。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联合综合性治疗方法对视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综合性治疗方法。

马莉莉[3](2015)在《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综合性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与斜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山东省济宁市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58只眼)弱视与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29只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遮盖疗法、目力训练及视频训练进行视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训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按照无效、进步、基本痊愈和痊愈分为4类,以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及P-VEP100振幅情况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为13.79%(4/29),进步率为51.72%(15/29),基本痊愈率为34.48%(10/29),痊愈率为0.00%(0/29)。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为6.90%(2/29),进步率为34.48%(10/29),基本痊愈率为62.07%(18/29),痊愈率为0.00%(0.00),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01,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为(132.2±10.4)ms,观察组患者为(135.9±10.2)ms,治疗前两组患者PVEP100峰潜期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5,P1>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为(135.9±10.2)ms,观察组患者为(108.1±12.3)ms,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P1<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2<0.05);观察组患者的P-VEP100峰潜期时长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P3<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为(2.03±0.23)μV,观察组患者为(2.10±0.19)μV,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4,P1>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为(3.18±0.42)μV,观察组患者为(3.58±0.46)μV,观察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1,P1<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3,P2<0.05);观察组患者的P-VEP100振幅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5,P3<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视力为(0.32±0.17),观察组患者为(0.35±0.1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4,P1>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视力为(0.78±0.20),观察组患者为(0.97±0.1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P1<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2<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7,P3<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弱视及斜视患者的视力,且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但治疗过程需规范化,且持续时间较长。

张慧芝,王贝贝,张宁,孙惠斌,张颖[4](2015)在《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AION病例75例(10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治疗组1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2mL,肌内注射,1次/d;治疗组2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维生素B120.2mL,经Tenon囊球后注射治疗;均以14d为1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比较3组矫正视力、视野以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 3组视力、视野均显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8%及治疗组1的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AION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叶青[5](2013)在《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增加视觉诱发电位中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刺激信号,找出患者的最敏感空间,进行针对训练,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时间。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PVEP检测,找出最敏感空间频率作为刺激源进行弱视训练,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时再次用VEP检测出新的敏感空间作为刺激源进行训练。对照组:从低频率到高频率依次进行弱视训练。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7-9岁组,10-12岁组的治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弱视组、中度弱视组、重度弱视组之间的治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提供给弱视患者针对性训练,疗效显着,可用于弱视的临床治疗和推广,且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轻者疗效越好。

陈谦[6](2012)在《胞磷胆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胞磷胆碱为核苷衍生物,含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神经营养物质,对交感神经细胞有刺激生长作用,外源性给予胞磷胆碱,能通过增加磷脂的合成快速修复受损神经元细胞膜,降低大脑血管阻力,增加大脑血流量,并促进大脑的能量代谢,改善脑循环。该药在治疗脑外伤、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急性脑炎、肝性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面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妊娠剧吐、低龄弱视疾病中,得到肯定疗效。

雷迅文[7](2008)在《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和传统综合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视力、P-VEP、mf-ERG的变化,并对外斜视的患儿行手术治疗,观察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摸索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多维视觉训练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对244例400(各200)眼儿童弱视进行治疗;增视能训练组给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等不同的视觉训练方案:传统综合训练组采取遮盖、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后1月、3月、9月、12月的视力、p-VEP、mf-ERG的变化;对外斜视性弱视增视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分别治愈的30例患者行斜视手术治疗,术后增视能组行多维三级功能训练,综合训练组行家用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术前、术后1月、2月、3月、6月不同时间的双眼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弱视患儿中远视眼比近视眼和散光眼多见。轻、中度屈光不正多见。屈光不正性和斜视性弱视,轻度、中度弱视,中心注视性弱视增视能训练的有效率高于综合疗法组,而且同一疗程内增视能训练系统的弱视治愈率明显高于综合疗法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散光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重度弱视,旁中心注视性弱视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随着疗程的延长,增视能训练组轻、中度弱视同一时间P-VEPP100峰潜时缩短、P100振幅提高较综合疗法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f-ERG第一环P1波振幅密度的变化随着疗程的延长增视能训练组提高明显(P<0.05);增视能训练系统在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中明显高于综合疗法组(P<0.05)。术后6个月,增视能组20例查有近立体视觉,与综合疗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视能多维视觉训练系统对儿童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缩短了视觉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具有针对性强,方法简单明了、易操作、多样化、儿童乐意接受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弱视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李富馨,刘泊明[8](2007)在《弱视治疗的方法及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刘蓉,李淑琳,刘生荣,谢祥勇[9](2007)在《儿童弱视的治疗进展》文中指出

张青[10](2007)在《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杞芍颗粒是由枸杞、白芍、菊花、当归等六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肾填精,壮水滋阴,柔肝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肾精不充,肝血不足,目失濡养而形成的弱视等症。本课题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在制备工艺研究中,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优选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以芍药苷、总多糖、干浸膏的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工艺;以包合率、包合物产率、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以芍药苷、总多糖、干浸膏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水提液的高速离心工艺:并对甜味剂等辅料进行了筛选。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芍药苷的HPLC测定方法,制订了成品中芍药苷的含量限度:制定了枸杞、当归、菊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经3批中试生产、加速稳定性试验、留样观察试验,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稳定、合理、可行。

二、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论文提纲范文)

(1)视觉诱发电位诊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随访
    1.4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各年龄组之间疗效比较
    2.3 不同弱视程度之间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2)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联合综合性治疗与单纯综合性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弱视诊断及治疗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标准
    三、分组方法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判定
    六、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P-VEP P100峰潜期时长比较
    三、两组患者P-VEP P100振幅的比较
    四、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
讨论

(4)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硕士生导师简介
课题指导小组成员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检查仪器及材料
    3 检查方法
    4 实验安排
    5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胞磷胆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外伤
    1.1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防止急性脑肿胀
    1.2 治疗脑外伤迁延性昏迷
    1.3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
2 脑卒中
    2.1 急性脑梗死
    2.2 急性脑出血
3 其他脑部疾病
    3.1 急性脑炎
    3.2 血管性痴呆
    3.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3.4 肝性脑病
4 其他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4.1 面神经炎
    4.2 妊娠剧吐
    4.3 低龄弱视的早期疗效
    4.4 突发性耳聋

(7)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和传统综合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弱视、斜视的流行病学研究
        1,弱视的筛查
        2,流行病学调查
        3,弱视分类情况调查
    二,弱视形成的原因及分类
        1,弱视的概念
        2,弱视形成的原因
        2.1 视觉剥夺
        2.2 双眼相互作用
        2.3 脑皮层主动抑制
        3,弱视的分类
        3.1 斜视性弱视
        3.2 屈光不正性弱视
        3.3 屈光参差性弱视
        3.4 形觉剥夺性弱视
    三,弱视的研究进展
        1,弱视的分子机制研究
        2,弱视的电生理研究
        3,弱视的功能成像研究
        4,弱视的心理物理学研究进展
    四,弱视的治疗
        1,治疗时机
        1.1 视觉发育敏感期相关的动物研究
        1.2 视觉发育敏感期后可塑性的基础及动物研究
        1.3 人类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后可塑性的研究
        2,治疗方法
        2.1 治疗前检查
        2.2 综合治疗
        2.3 药物治疗
    五,斜视双眼视功能的基础和研究进展
        1,双眼视觉的生理基础
        2,双眼视觉的维持需要具备的条件
        3,婴幼儿斜视引起的异常双眼视现象
        4,斜视的治疗
    六,增视能的简介和研究进展
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电生理的检查方法
    4,外斜视的处理
        4.1.1 检查设备
        4.1.2 检查方法
        a,斜视定量检查
        b,立体视检查
        4.1.3 手术设计
    5,参考标准
    6,复诊
    7,家用同视机训练的方法
    8,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弱视眼屈光类型与程度分布
    2,屈光类型与疗效的关系
    3,弱视类型与疗效
    4,弱视程度与疗效关系
    5,初诊年龄与疗效关系
    6,注视性质与疗效关系
    7,不同疗程与疗效
    8,不同疗程P-VEP P100的变化
    9,不同疗程P-VEP P100振幅变化
    10,弱视眼与健眼的mfERG一阶反应P1波振幅密度、波潜伏期变化
    11,不同时间mfERG第一环P1波振幅密度的变化
    12,外斜视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远)恢复情况
    13,外斜视术前术后近立体视的恢复情况
讨论
    1,初诊年龄与疗效
    2,屈光类型与疗效
    3,弱视程度与疗效
    4,弱视类型与疗效
    5,不同疗程与疗效
    6,电生理的变化
    7,斜视的情况
图1 增视能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时P-VEP P100的变化
图2 增视能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时mfERG第一环P1波振幅密度的变化
图3 外斜视术前、术后(6个月)的眼位情况
增视能训练系统
    图4 视刺激训练
    图5 精细训练
    图6 双眼视觉训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附录

(9)儿童弱视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药治疗
    1.1 物理疗法
        1.1.1 矫正屈光不正:
        1.1.2 遮盖治疗:
        1.1.3 压抑疗法:
        1.1.4 增视疗法:
    1.2 西药治疗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2.2.1 眼针疗法[31]:
        2.2.2 皮内针[32]:
    2.3 按摩法
3 小结与展望

(10)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中西医治疗弱视的现状
        1.2.1 西医疗法
        1.2.1.1 非药物疗法
        1.2.1.2 药物疗法
        1.2.1.3 综合疗法
        1.2.2 中医疗法
        1.2.2.1 针灸、按摩疗法
        1.2.2.2 药物疗法
        1.2.3 中西医结合疗法
    1.3 处方来源、组成及分析
        1.3.1 处方来源
        1.3.2 处方组成及分析
        1.3.3 功能主治
        1.3.4 中医药理论对弱视理论的阐述
    1.4 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1.4.1 枸杞
        1.4.2 白芍
        1.4.3 当归
        1.4.4 蒺藜
        1.4.5 熟地
        1.4.6 菊花
2 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剂型选择
        2.2.2 工艺路线的选择
        2.2.3 提取工艺研究
        2.2.3.1 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2.2.3.2 水提工艺研究
        2.2.4 除杂工艺研究
        2.2.5 浓缩与干燥工艺选择
        2.2.6 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2.2.6.1 包合物中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
        2.2.6.2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2.2.6.3 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选
        2.2.6.4 验证实验
        2.2.6.5 包合物中挥发油的TLC检查
        2.2.7 制粒工艺研究
        2.2.7.1 甜味剂的筛选
        2.2.7.2 糊精用量的筛选
        2.2.7.3 制剂处方的确定
        2.2.8 颗粒的吸湿性考查
        2.2.8.1 吸湿平衡时间的测定
        2.2.8.2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2.2.9 包装
        2.2.10 制法
        2.2.11 中试研究
    2.3 小结与讨论
3 杞芍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2.1 性状
        3.2.2 鉴别
        3.2.2.1 枸杞的鉴别
        3.2.2.2 菊花的鉴别
        3.2.2.3 当归的鉴别
        3.2.3 检查
        3.2.4 含量测定
        3.2.4.1 系统适应性试验
        3.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4.4 线性关系考察
        3.2.4.5 阴性对照试验
        3.2.4.6 精密度试验
        3.2.4.7 稳定性试验
        3.2.4.8 重现性试验
        3.2.4.9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4.10 含量测定
    3.3 小结与讨论
4 杞芍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2 方法与结果
        4.2.1 留样观察试验
        4.2.2 加速稳定性考察
结语
    1.主要研究成果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球后注射治疗儿童弱视(论文参考文献)

  • [1]视觉诱发电位诊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J]. 于婉荣. 西南国防医药, 2016(09)
  • [2]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联合综合性治疗与单纯综合性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 郭艳霞. 郑州大学, 2016(03)
  • [3]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马莉莉.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05)
  • [4]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张慧芝,王贝贝,张宁,孙惠斌,张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8)
  • [5]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观察[D]. 叶青. 济南大学, 2013(05)
  • [6]胞磷胆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陈谦. 天津药学, 2012(05)
  • [7]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和传统综合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D]. 雷迅文. 兰州大学, 2008(01)
  • [8]弱视治疗的方法及进展[J]. 李富馨,刘泊明. 中国妇幼保健, 2007(31)
  • [9]儿童弱视的治疗进展[J]. 刘蓉,李淑琳,刘生荣,谢祥勇. 湖北中医杂志, 2007(09)
  • [10]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张青. 浙江大学, 2007(07)

标签:;  ;  ;  ;  

弱视儿童球后注射多巴胺和维生素B_(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