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一、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亮,彭丽姿,周兵[1](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本院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时期的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取两组病灶组织检测并比较Smac、TLR(TLR-2、TLR-4及TLR-5)、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者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mac、TLR、VEGF及VEGFR-2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Smac、TLR、VEGF及VEGFR-2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mac、TLR-2、TLR-4、TLR-5、VEGF及VEGFR-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者的Smac、TLR-2、TLR-4、TLR-5、VEGF及VEGF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mac、TLR-2、TLR-4、TLR-5、VEGF及VEGFR-2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mac、TLR-2、TLR-4、TLR-5、VEGF及VEGFR-2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王剑锋[2](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金金[3](2021)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采用陈氏评分法[1]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中医证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关系。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分析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的关系,探讨VEGF是否可作为肺癌血瘀证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从新生血管的角度,初步分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是否为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舌诊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我院12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舌下络脉图片,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调查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辨证分型、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临床信息及凝血、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数值,根据陈氏舌下络脉评分法将舌下络脉的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等项目进行量化,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中医证型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等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分析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及舌下络脉评分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索肺癌患者舌下络脉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20例肺癌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61:1;患者年龄在36~90岁之间,其中<60岁患者19例;≥60岁101例;病理类型中腺癌54例,鳞癌24例,小细胞癌16例;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8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例;临床分期属Ⅰ、Ⅱ期者27例,Ⅲ、Ⅳ期者93例;肺癌远处转移者74例,无远处转移者46例。120例肺癌患者中,舌色为淡红舌者21例,淡白舌16例,红绛舌21例,青紫舌62例;舌苔中薄苔者19例,白腻苔63例,黄腻苔22例,少苔者16例;中医证型中,肺癌患者中属气血瘀滞证者53例,气阴两虚证者35例,痰湿蕴肺证者19例,阳虚水泛型者13例。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正常组舌下络脉评分(P<0.05);肺癌组患者主干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及其外带各项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各项评分(P<0.05);不同舌色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P<0.0001),青紫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淡红舌(P<0.05)及红绛舌(P<0.0001);不同舌苔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气血瘀滞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患者(P<0.0001),气阴两虚证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型及阳虚水泛证(P<0.05),痰湿蕴肺型与阳虚水泛证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001)。舌下络脉评分在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P<0.05);APTT、TT、D-二聚体含量在舌下络脉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络脉分级为4级的患者PT含量低于分级为3级的患者(P<0.05),FIB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舌下络脉2级>3级>4级(P<0.05);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CC值在各舌下络脉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舌下络脉4级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分级为2级(P<0.05)和3级的患者(P<0.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172.5(pg/mL);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59.86(pg/mL),肺癌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001)。肺癌中属气血瘀滞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血清VEGF水平(P<0.05),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瘀证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血瘀证VEGF水平;不同舌下络脉分级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显着(P<0.0001),4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3级(P<0.0001)和2级患者(P<0.001),而2级和3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结果显示,rs=0.661(P<0.05),表明舌下络脉评分与VEGF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1.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显着高于正常组,且在主干形态、主干长度、主干充盈度、色泽、宽径及舌下络脉外带方面评分均较正常人高,表明肺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异常。2.瘀血证与非瘀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进一步证实舌下络脉为辨证瘀血证候的重要参考依据。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无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凝血指标PT及FIB含量、肿瘤标志物CEA有关。转移越多、临床分期越晚,则舌下络脉评分越高,舌下络脉诊察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4.肺癌患者血清VEGF高于正常人,且与中医血瘀证候明显相关,血清VEGF的异常可作为肺癌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5.血清VEGF表达量与舌下络脉评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积分越高,血清VEGF表达量越高,推断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参与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过程。

刘亚群[4](2020)在《miR-320a、ANGPTL2与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小RNA-320a(micro RNA-320a,miR-320a)、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2,ANGPT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胸腔镜活检、电子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并于同期收集93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检测各组miR-320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ANGPTL2与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20a、ANGPTL2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miR-320a与ANGPTL2、VEGF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中miR-320a、ANGPTL2、VEGF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miR-320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健康组血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PTL2、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浓度显着高于正常健康组血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iR-320a、ANGPTL2、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年龄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水平均有关(P均<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iR-320a与ANGPTL2表达呈负相关(r=-0.801,P<0.05),miR-320a与VEGF表达也呈负相关(r=-0.753,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iR-320a、ANGPTL2与VEGF的联合检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986(95%CI:0.979~0.99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89、0.918。结论:1.miR-320a、ANGPTL2、VEGF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2.通过对miR-320a、ANGPTL2与VEGF三者联合检测对NSCLC的筛查及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梦婷[5](2020)在《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1-cell lung caner,NSCLC)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状态与接受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1)选取我院2018年1?1?至2019年12?31?经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的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连续?选,收集?选患者的组织?蜡标本,采?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中VEGF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分为VEGF低表达组和VEGF高表达组。(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每组分别进行GP方案化疗和GP+LMWH联合方案化疗效。GP组化疗方案:顺铂(75mg/m2,d1)/吉?他滨(l.0-1.25g/m2,d1,d8)(每21天1周期);GP+LMWH组:在GP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LMWH,即每个化疗周期开始前1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3)全部患者化疗满2周期时进?疗效评价,分析患者VEGF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LMWH与VEGF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采?Cox单因素分析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4)应?ELISA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生物化学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比较化疗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180例?选患者中平均年龄59.45±1.65岁(年龄范围1875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男性患者118例(65.56%),女性患者62例(34.44%),吸烟患者111例(61.67%),不吸烟患者69例(38.33%),VEGF低表达患者66例(36.67%),VEGF高表达患者114例(63.3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05例(58.33%),淋巴结转移阴性者75例(41.67%),VEGF高表达阳性在远处转移和淋巴结患者中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患者PFS的比较:患者中有173例可评价PFS,其中VEGF高表达患者中GP组与LMWH+GP联合化疗组两组中位PFS分别为(5.53个月vs 3.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PFS延长(5.99个月vs 4.13个月,P<0.001),而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对PF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疗效评价:180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满2周期时接受疗效评价。180例患者的疾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0.5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0.56%。其中VEGF高表达患者中GP组与LMWH+GP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9.23%vs 23.01%),DCR(33.85%vs 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GP方案化疗中,VEGF低表达患者与VEGF高表达患者的ORR(36.49%vs 9.23%)比较,DCR(79.82%vs 3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P与GP+LMWH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改变:VEGF高表达患者采用LMWH+GP联合化疗组,第3次化疗前血清VEGF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此组第1次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LMWH组患者的PT、FIB、D-D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并发症情况:治疗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GP组与GP+LMWH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EGF表达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VEGF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即VEGF表达越高,化疗疗效越差;3.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抑制VEGF表达,抑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出血风险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夏露花[6](2020)在《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和探讨nm23基因与其他基因(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靶向逆转nm2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探讨使用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方法对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1)选取180例nm23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列为研究组。选取上述研究组中的53例非小细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m23和EGFR、VEGF基因的表达,对比其差异。对上述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方面nm23、EGFR、VEGF三者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2)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细胞株H1299中nm23 mRNA中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株A549给予照射处理,实验组则将过表达nm23重组质粒转染A549后给予照射处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nm23 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3)选取213例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图像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CT组与增强CT组。在PET/CT组中,对比nm23表达强阳性(>++)组nm23表达阳性(≤++)组的SUVmax及GTVPET/CT。观察对比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下,肿瘤分期改变情况、靶区勾画的体积大小、危及器官靶区的照射剂量,评估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对分期及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1)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癌组中的EGFR、VE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nm23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VEGF和nm2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在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EGFR、VEGF、nm2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方面:腺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组;VEGF、nm23阳性表达率在腺癌、鳞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分期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组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nm23在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淋巴结转移方面:EGFR、VEGF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EGFR不存在明显相关性;VEGF和nm23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EGFR与nm23与之间呈负相关性。2)A549和H1299非小细胞癌细胞株中nm23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m23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MLD值和SF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放疗剂量下,细胞存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nm2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PET/CT组中,nm23表达强阳性组SUVmax与GTVPET/CT均低于nm23表达阳性组。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相比,两组在非小细胞癌分期改变、大体靶区体积(GTV)、危及器官的放疗照射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nm23、EGFR和VEG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靶向逆转nm23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3)了解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能够为放疗靶区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有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使患者获益。

代婉清[7](2020)在《肺癌患者血清CEA、VEGF联合Ki-67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早期筛查的常用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高表达在肺癌细胞,在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肿瘤浸润、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Ki-67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程度,广泛用于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分析CEA、VEGF、Ki-67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血清CEA、VEGF联合Ki-67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EA、VEGF、Ki-67表达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肺癌患者,入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并多次就诊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位患者首次入院时未经任何治疗,抽取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血清CEA、VEGF,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记录Ki-67值,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确诊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CEA、VEGF、Ki-67表达水平对PFS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155例肺癌患者,男107例,女48例;年龄27-81岁,其中≥60岁97例,<60岁58例;有吸烟史者99例,无吸烟史者56例;腺癌组77例,鳞癌组35例,小细胞癌组43例;高分化者60例,中、低分化者9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TNM分期Ⅰ、Ⅱ期者33例,Ⅲ、Ⅳ期者122例。确诊手段以气管镜为主(88,56.8%),其次为CT引导下(55,35.5%)经皮肺穿刺,术后标本(7,4.5%)。2、CEA高表达患者在病理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CEA高表达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在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高表达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患者在病理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Ki-67阳性发生率最高,肺鳞癌、肺腺癌患者Ki-67阳性发生率依次降低,在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EA高表达患者(56.8%,88/155)PFS(17.3±5.7个月)与CEA低表达患者(13.6±6.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3,P=0.326);VEGF高表达患者(34.8%,54/155)PFS(14.5±6.0个月)与VEGF低表达患者(16.4±6.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125);Ki-67阳性患者(41.9%,65/155)PFS(13.6±6.2个月)低于Ki-67阴性患者(17.3±6.2个月)(χ2=14.312,P<0.001)。4、155例肺癌患者中,CEA高表达者Ki-67阳性表达率(37.5%,33/88)与CEA低表达者(47.8%,3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5,P=0.200)。VEGF高表达者Ki-67阳性表达率(46.3%,25/54)与VEGF低表达者(39.6%,40/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5、155例肺癌患者中,外周血中CEA水平与肺癌组织的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92,P=0.256);外周血中VEGF水平与肺癌组织的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95,P=0.239);外周血中CEA水平与VEGF水平无相关性(r=0.130,P=0.108)。结论1、高CEA表达在肺腺癌中发生率最高,Ki-67阳性在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最高,VEGF高表达在肺癌病理类型上无倾向性。2、Ki-67阳性者PFS低于Ki-67阴性者,Ki-67对肺癌患者PFS有预测作用,Ki-67阳性患者生存期更短,CEA、VEGF对PFS无预测作用。3、CEA、VEGF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Ki-67阳性表达无相关作用,三者之间无相关性。

滕继平[8](2018)在《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肺癌仍然是全球常见的第二位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70%。在过去的20年中针对NSCLC尤其是肺腺癌中多种驱动癌基因的分子畸变及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及深入的研究。依据基因突变情况采用相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和一定的疗效,但仍有大量未知的癌基因未被发现或作用不明。至今肺癌依旧是一种异质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难治性恶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总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致病原因、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早期诊断、监测和治疗肺癌的相关标记物和基因及免疫治疗靶点,依旧是研究重点、热点和研究的方向。ARHGAP10与Ras基因同源,同属于G蛋白超家族的其中一员,在多种人体正常组织及恶性肿瘤实验细胞系中表达阳性。ARHGAP10的过表达或缺失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迁移具有调控作用。但由于ARHGAP10结构的复杂性和其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区域和调控方式有其独特性,目前人们对ARHGAP10在肺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还未有研究报道。深入研究ARHGAP10在NSCLC中的表达与调控功能对于阐明ARHGAP10与NSCLC之间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有望为ARHGAP10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靶点,促进相关药物的研发。第一部分: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良性肺肿瘤组织和早、中、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NSCLC组织中ARHGAP10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分析不同阶段的肺癌组织中ARHGAP10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循环血肿瘤细胞及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RHGAP10在NSCLC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初步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方法选取120例样本,良性肺肿瘤组织和早、中、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NSCLC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P53、EGFR、VEGF、ARHGAP10四组中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富集及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循环血肿瘤细胞(CTC)计数情况,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及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并对实验结果根据样本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类汇总。结果:1)ARHGAP10表达在良性肺肿瘤组织与NSCLC间有明显差异;随着肿瘤分期的严重程度ARHGAP10蛋白表达强度值逐渐降低,极个别甚至表达缺失。2)ki67、P53、EGFR、VEGF与ARHGAP10五项指标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彼此独立3)VEGF与ARHGAP10在四组中强阳性表达情况线条图有明显反向趋势。4)CTCS四组间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92.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HGAP10阳性表达与CTCs>l之间两组比较无明显的相关性(P<0.01)。5)ARHGAP10阳性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GFR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ARHGAP10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及其突变类型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本实验提示ARHGAP10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存在某种联系但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VEGF强阳性表达与ARHGAP10强阳性表达在不同NSCLC临床分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负相关的可能性较大,在后续的实验中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联。CTCS检测阳性对于NSCLC患者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免疫组化的EGFR阳性结果并不能预测NSCLC一定存在EGFR基因突变,ARHGAP10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提示ARHGAP10可能与EGFR酪氨酸激酶途径信号通路关联性不高,在该信号通路是否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的价值需要仔细斟酌。第二部分: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的基础研究目的基于第一部分ARHGAP10与肺癌的不同阶段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ARHGAP10与人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相关性。方法首先通过对选用的4种肺癌细胞系(A549、NCI-1975、NCI-H1299和NCI-H460)中ARHGAP10的蛋白水平和mRNA 水平进行检测。并在ARHGAP10低表达的细胞中转染ARHGAP10慢病毒表达质粒,随即通过WB和RT-PCR检测技术验证转染效果。同时观察ARHGAP10低表达的细胞中转染ARHGAP10慢病毒表达质粒后,取不同时间点检测该细胞系的增殖速率、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ARHGAP10在影响细胞生理功能改变的机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GSEA对其影响通路进行预测,并对信号通路中一些重要的关键因子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还通过裸鼠荷瘤模型——转染前后的A549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肺组织癌灶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4种人肺癌细胞(A549,NCI-1975,NCI-H1299,NCI-H460)中ARHGAP10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显示NCI-1975和NCI-H1299两组细胞ARHGAP10表达水平相对较高,NCI-H460和A549两组细胞ARHGAP10表达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构建表达ARHGAP10的慢病毒质粒转染慢病毒,进而感染低表达的两组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ARHGAP10低表达的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组其ARHGAP10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强。野生型细胞和转入慢病毒载体的两者增值速度在24h、48h和72 h皆高于ARHGAP10慢病毒转染组细胞(A549和NCI-H460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发现,感染过表达ARHGAP10慢病毒的A549和NCI-H460细胞组细胞数量减低,且侵袭抑制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GSEA方法检测结果提示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与ARHGAP10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检测ARHGAP10高表达的对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关键因子(MMP-2 MMP-9和VEGF)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c-myc 和 p21)。ARHGAP10 过表达 A549 细胞组的 MMP-9,MMP-2,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皆显着降低,p21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RHGAP10 过表达 NCI-H460 细胞组的 MMP-9,MMP-2,β-catenin 和 c-myc 蛋白表达水平皆显着降低,p21表达增加,差异各自具有统计学意义。用10mM氯化锂刺激过表达ARHGAP10的A549细胞组β-catenin在氯化锂刺激后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尾静脉注射转染Vector的A549+肺癌细胞裸鼠组分离出肺组织后,肉眼可见肺部肿瘤结节形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呈现圆形,核仁明显,可见分裂象,胞浆丰富;尾静脉注射转染ARHGAP10过表达病毒的A549+肺癌细胞裸鼠组分离出肺组织后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实验通过GSEA确定ARHGAP10可能在肺癌中调节的确切途径。应用富集分析发现远处转移(metastasis)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与ARHGAP10表达呈负相关。本实验通过生物技术转染病毒质粒,验证了高表达ARHGAP10对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MP-9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 Wnt 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c-myc 和 p21)的影响。证实ARHGAP10的过表达可显着抑制多株人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在恶性肿瘤的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ARHGAP10或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或可作为临床肺癌的治疗靶标。

谭才宏[9](2016)在《IL-2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表达特征及其与自噬和转移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导致癌症死亡最高的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大量研究表明白介素24(IL-24)可抑制肿瘤组织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然而IL-24抑制肿瘤的作用存在选择性。目前为止,IL-24在NSCLC患者体内的表达特征以及与自噬和侵袭转移的关系,国内外均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利用NSCLC临床标本结合体外细胞实验,从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就IL-24对NSCL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寻找治疗NSCLC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NSCLC患者IL-24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自噬、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关联性研究目的:研究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L-24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自噬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LC3,Beclin-1,MMP-9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IL-24分别与LC3,Beclin-1,MMP-9和VEGF之间的关联性。方法:(1)用Elisa方法检测健康人(n=56)和NSCLC患者(n=58)血清中IL-24的含量,分析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IL-24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2)采用Real-time PCR检测NSCLC患者正常组织(n=72)和肿瘤组织(n=72)IL-24的m RNA表达;用显微切割法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肿瘤细胞(n=16),Q-PCR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细胞IL-24的m RNA表达。分析IL-24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m RNA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3)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IL-24(正常组织n=72;肿瘤组织n=72),LC3(正常组织n=33;肿瘤组织n=33),Beclin-1(正常组织n=72;肿瘤组织n=72),MMP-9(正常组织n=33;肿瘤组织n=33)和VEGF(正常组织n=33;肿瘤组织n=33)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中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IL-24与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VEGF之间的关联性;(4)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SCLC患者病理组织芯片进行IL-24和LC3免疫组化染色和评分(n=92)。进一步分析IL-24和LC3在患者肿瘤组织的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及IL-24与LC3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NSCLC患者血清中IL-24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与TNM分期(IA-B→IIIA-B)呈正相关;(2)NSCLC患者肿瘤细胞中IL-24 m RNA的表达与T分期(T0→T3)呈负相关;(3)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IL-24,LC3和Beclin-1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鳞癌组织中IL-24表达水平高于腺癌;IL-2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有关;MMP-9表达与TNM分期(IA-B→IIIA-B)、T分期(T0→T3)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TNM分期(IA-B→IIIA-B)正相关;IL-24与Beclin-1、LC3呈正相关;LC3-II/LC3-I与MMP-9呈负相关;IL-24和LC3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患者IL-24血清含量、肿瘤细胞中IL-24的m RNA水平及组织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肿瘤的进展有关;IL-24抑制NSCLC肿瘤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上调细胞自噬水平,抑制MMP-9和VEGF表达有关。第二部分IL-24对A549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及侵袭迁移的影响目的:从细胞水平验证IL-24与自噬和侵袭转移的关系,初步探讨IL-24抑制NSCLC侵袭转移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重组腺病毒IL-24转染的NSCLC细胞株A549的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重组腺病毒IL-24和LC3-GFP转染A549细胞后IL-24,LC3,MMP-9和VEGF表达情况;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观察Ad-IL-24和LC3-GFP转染的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情况。结果:(1)大剂量转染IL-24,后A549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2)A549细胞分别过表达IL-24和LC3,以及A549细胞无血清培养诱发自噬后,IL-24和LC3具有相似的调节趋势;(3)A549细胞过表达IL-24可降低VEGF和MMP-9的蛋白表达;A549细胞分别过表达一定量IL-24和LC3后其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穿过基膜细胞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IL-24与LC3相互诱导,下调MMP-9和VEGF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

王银霞[10](2015)在《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一、DCE-MRI/DWI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前瞻性地评估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同步放化疗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55例连续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平均年龄65.1岁,34-82岁,男性45例,女性10例)。每位患者于同步放化疗后使用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进行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所有入组患者根据局部复发情况分为两组,局部控制组(n=11)和局部失败组(n=44)。每例患者于DCE-MRI检查后生成相应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最大相对增强率(MER)及增强斜率(slope),DWI检查后计算肿瘤ADC值,并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两组区别。为了确定上述MR参数在组间区别上的可行性阈值,进行了以ROC为基础的阳性检测。最后,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按上述阈值分组后的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经同步放化疗后局部控制组平均生存期显着长于局部失败组(P=0.013)。局部控制组的最大增强比及增强斜率均显着低于局部失败组(P=0.017,P=0.033)。基于ROC阳性检测区分局部控制组和局部失败组的最大增强比阈值确定为1.334(≤1.334为局部控制组),斜率阈值确定为0.028/sec(≤0.028/sec为局部控制组),ADCs(b=300)阈值确定为1.676×10-3mm2/s(>1.676×10-3mm2/s为局部控制组)。以最大增强比1.334为阈值分为两组,则两组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2.7%,70.5%和70.9%;以斜率0.028为阈值为阈值分为两组时,则两组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93.1%和92.7%;以ADCs(b=300)1.676×10-3mm2/s为阈值分为两组,则两组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93.2%和92.7%;。且斜率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优于最大增强比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06,0.003)。可见斜率≤0.028/sec组其平均生存期显着长于斜率>0.028/sec组(P=0.009)。ADCs(b=300)>1.676×10-3mm2/s组其平均生存期显着长于ADCs(b=300)≤1.676×10-3mm2/s组(P=0.033)。结论:DCE-MRI与DWI扫描序列具有潜在的对同步放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研究结果与同步放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DCE-MRI与DWI扫描序列可作为评估同步放化疗后NSCLC患者的重要工具。二、基于DCE-MRI/DWI研究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前、后肿瘤血管生成变化情况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DCE-MRI与DWI多项指标和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值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2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平均年龄62.7岁,34-77岁,男性23例,女性5例)。每位患者于同步放化疗前、后使用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行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8例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富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5-PE-Cy5、CD146-PE、CD31-FITC抗体为标记物,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28例NSCLC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ECS进行检测,成熟CECs占全血细胞百分比=R1%(CD45-/dim细胞)×R2%(CD146+CD31+细胞群),所有结果以CD31+CD146+CD45-/dim细胞的百分比表示。结果:NSCLC同步放化疗后最大增强比(1.556±0.415)、斜率(0.030±0.010(/sec))均显着低于同步放化疗前(1.242±0.400、0.022±0.002/sec)(P=0.000、0.000),ADC值b=300(1.136±0.287(×10-3mm2/s))、b=600(1.140±0.278(×10-3mm2/s))均显着高于同步放化疗前(1.571±0.339、1.503±0.068(×10-3mm2/s))(P=0.000、0.000),VEGF(756.18±65.22(ng/L))、HIF1-α(47.28±10.07(ng/L))水平,CECs百分比(0.58±0.32)均低于同步放化疗前(599.11±85.49(ng/L)、33.96±11.82(ng/L)、0.45±0.27)(P=0.000、0.000、0.023)。NSCLC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在同步放化疗前(r=0.506,P﹤0.01)、同步放化疗后(r=0.525,P﹤0.01)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VEGF、HIF1-α以及外周血CECs水平与MRI各项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DCE-MRI与DWI可能成为预测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二、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Smac、TLR、VEG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
    2.3 观察组中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者Smac、TLR、VEG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
    2.4 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者的Smac、TLR、VEG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
    2.5 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者Smac、TLR、VEG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
    2.6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分析
3 讨论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进展
    综述二 VEGF与肺癌及舌象的关系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 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果
    七、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结果
    六、讨论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miR-320a、ANGPTL2与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iR-320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5)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中英文术语缩略词缩写对照表
    附录B:评价标准及检测?法
    附录C:个人简介
    附录D:综述
        参考文献

(6)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m23、EGFR、VEGF在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靶向逆转nm23 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PET/CT对 nm23 表达的NSCLC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观测指标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nm23 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肺癌患者血清CEA、VEGF联合Ki-67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血清VEGF及 Ki-67 在肺癌中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二、循环血肿瘤细胞检测实验结果
        三、EGFR突变检测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基础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离体细胞实验结果
        二、活体动物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ARHGAP10与肿瘤的相关性
    1. Rho GTP酶家族
    2、ARHGAP 10的基本结构
    3、ARHGAP 10与Rho GTP酶家族的关系
    4、ARHGAP 10在正常组织的表达
    5. ARHGAP 10在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6. ARHGAP 10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
    7.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致谢

(9)IL-2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表达特征及其与自噬和转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NSCLC患者IL-24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自噬、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NSCLC患者肺组织IL-24蛋白的表达特征
    第二节 NSCLC患者肺组织及细胞IL-24 mRNA的表达特征
    第三节 NSCLC患者血清中IL-24含量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第四节 NSCLC患者肺组织自噬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特征
    第五节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IL-24与自噬、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关联性
    小结
第二部分 IL-24对A549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及侵袭迁移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IL-24诱导A549细胞自噬
    第二节 IL-24与LC3相互调控对A549细胞株迁移的影响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IL-24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文章和获得的研究资助
致谢

(10)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DCE-MRI/DWI对放化疗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放化疗方案
        1.1.3 MRI扫描、图像处理及指标计算方法
        1.1.3.1 DCE-MRI扫描方法
        1.1.3.2 DWI扫描方法
        1.1.3.3 DCE-MRI图像处理
        1.1.3.4 DWI图像处理及ADC值的计算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病例特点
        1.2.2 DCE-MRI结果
        1.2.2.1 按分组比较各项指标间的差异
        1.2.2.2 ROC分析确定最大增强比及斜率的阈值
        1.2.2.3 按所得阈值分组进行生存分析
        1.2.3 DWI结果
        1.2.3.1 按分组比较各项指标间的差异
        1.2.3.2 ROC分析确定ADCs
        1.2.3.3 按所得阈值分组进行生存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基于DCE-MRI/DWI研究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肿瘤血管生成变化情况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放化疗方案
        2.1.3 MRI扫描、图像处理及指标计算方法
        2.1.3.1 DCE-MRI扫描方法
        2.1.3.2 DWI扫描方法
        2.1.3.3 DCE-MRI图像处理
        2.1.3.4 DWI图像处理及ADC值的计算
        2.1.4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2.1.4.1 血清标本的采集及VEGF、HIF1-α检测
        2.1.4.2 外周血的采集及CECs检测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血清VEGF、HIF1-α及外周血CECs水平的动态变化
        2.2.2 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血清VEGF、HIF1-α及外周血CECs水平的相关性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预测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mac、TLR、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研究[J]. 王晨亮,彭丽姿,周兵.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5)
  •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D]. 金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miR-320a、ANGPTL2与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刘亚群.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5]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张梦婷.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D]. 夏露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肺癌患者血清CEA、VEGF联合Ki-67检测的临床意义[D]. 代婉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滕继平. 苏州大学, 2018(04)
  • [9]IL-2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表达特征及其与自噬和转移的关系[D]. 谭才宏. 苏州大学, 2016
  • [10]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D]. 王银霞.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