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的关系研究

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的关系研究

一、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郑凌琦[1](2021)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ed ovarian reserve,DOR)的研究逐渐深入。DOR患者的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明确影响了女性生殖功能。线粒体能量代谢决定卵细胞质量,AMPK是细胞内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临床研究DOR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素辨证规律,为临床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提供依据。实验研究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AMPK/PGC-1α通路,探讨补肾调肝法之乌萸汤改善DOR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机制。临床部分目的:初步研究DOR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素辨证规律,并为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病例回顾,制定《DOR患者信息采集表》,对DOR患者患病情况、发病诱因、病程病史、症状体征、舌脉、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据《DOR证候统计表》、《DOR证素统计表》和《DOR证素统计权值表》对患者进行证候、证素的统计判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有64.79%的患者存在情志因素,以压力大、工作紧张为主。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是患者就诊的主要诉求,分别占50.70%、35.21%。74.65%的患者病程大于1年以上,56.34%患者不孕,46.48%患者有流产/手术史。2、患者月经改变主要是月经夹块(43.66%)、月经量少(39.44%)、经色暗红(29.58%)、痛经(26.76%)、月经推迟(15.49%)、月经提前(11.27%)、月经量多(11.27%)、月经错乱(9.86%)、闭经(5.63%)。其他相关症状还包括睡眠不实(23.94%)、经常便溏(22.54%)、腰膝酸软(21.13%)、倦怠乏力(19.72%)、失眠(16.90%)、经前乳胀(16.90%)、经常便秘(14.08%)、小腹痛(14.08%)、腰痛(12.68%)、四末凉(11.27%)。舌象主要是舌暗红(74.65%)、舌淡(15.49%)、舌赤(15.49%),苔薄白(70.42%),脉象有脉细(98.59%)、脉滑(78.87%)、脉沉(12.68%)、脉弦(8.45%)等。3、DOR患者病位证素主要为胞宫(55.43%)、肝(17.39%)、肾(14.13%),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20.81%)、气滞(18.50%)、血虚(15.03%)、阴虚(15.03%)、阳虚(12.72%)、气虚(11.56%)。同类证素常常兼夹致病,病位证素兼夹占46.55%,主要有胞宫与肝同病(19.71%)、胞宫与肾同病(14.08%);病性证素兼夹占66.18%,主要有血瘀兼气滞(35.21%)、血瘀兼阳虚(19.71%)、气滞兼阴虚(19.71%)、血虚兼气虚(18.31%)、气虚兼阳虚(18.31%)。4、患者证素与年龄、血清b-FSH、AMH、AFC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病位在肾的证素分布积分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情志因素是DOR的主要病因,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是患者就诊的主要诉求,该病主要影响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并引起月经改变;2、DOR病位主要在胞宫、肝、肾,出现了血瘀、气滞、血虚、阴虚、阳虚、气虚等病理变化,且同类证素常常兼夹致病;3、证素与年龄、血清b-FSH、AMH、AFC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实验部分目的:对以补肾调肝法立法组方的乌萸汤含药血清进行活性成分分析;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AMPK/PGC-1α通路对DOR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乌萸汤的疗效机制;采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探讨乌萸汤促进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进而证实乌萸汤改善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卵巢反应性,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方法:1、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对SD大鼠乌萸汤含药血清进行药物代谢后活性成分及药效物质分析;2、动物实验以DOR小鼠为研究对象,经乌萸汤干预后促排卵,检测小鼠动情周期、卵巢储备功能(血清AMH及卵巢组织形态)、卵巢反应性及生殖功能(卵母细胞形态、获卵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及受精率)、能量代谢及细胞增殖能力(卵母细胞ATP、线粒体含量形态、ROS含量、α-tubulin及Ki67表达量),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 AMPK/PGC-1α通路(AMPKα、PGC-1α、NRF1、NRF2)的 mRNA 和蛋白表达;3、细胞实验采用IVM技术,对DOR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乌萸汤体外干预,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线粒体能量代谢(ATP含量、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氧化应激水平(ROS含量、SOD酶活力)及AMPK/PGC-1α通路(AMPKα、p-AMPKα、PGC-1α、NRF1、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1、乌萸汤含药血清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显示,按质谱响应强度排序,前20种活性成分依次为:亚油酸、(2S)-2-氨基-3-苯基丙酸、亮氨酸、邻苯二甲酸双(6-甲基庚基)酯、柠檬酸、亚麻酸、十六酸乙酯、棕桐油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L-蛋氨酸-35S、2-单棕榈酸甘油、苯甲酸、芥酸酰胺、香豆素、亚油酸乙酯、杜松醇、肉豆蔻酸、硬脂酰胺、十六碳酰胺、芳-姜黄烯。2、动物实验发现DOR小鼠较正常组小鼠动情周期延长、血清AMH降低(P<0.05),促排后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受精率均降低(P<0.05),卵母细胞线粒体含量减少、ATP含量降低、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卵巢组织α-tubulin和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且卵母细胞、线粒体形态欠佳,AMPK、PGC-1α、NRF1及NRF2的mRNA含量及蛋白含量均表达下降(P<0.05)。乌萸汤可以提高DOR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升高血清AMH、卵母细胞ATP、线粒体和ROS含量(P<0.05),改善卵母细胞和线粒体形态,提高卵巢组织α-tubulin和Ki67阳性表达率(P<0.05),提高AMPK、PGC-1α、NRF1 及 NRF2 的 mRNA 含量及蛋白含量(P<0.05)。3、细胞实验发现DOR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下降,线粒体数目减少、膜电位变化减弱(P<0.05),产生的ATP减少、ROS增加、SOD酶活性降低(P<0.05),AMPKα、p-AMPKα、PGC-1α、NRF1蛋白表达降低(P<0.05);乌萸汤干预后的DOR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线粒体数量、产生的ATP含量、SOD酶活性均有明显升高(P<0.05),AMPKα、PGC-1α、NRF1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P<0.05),但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含量没有得到改善(P>0.05)。结论:1、乌萸汤含药血清内有效活性成分中脂肪酸类物质质量占比最高,提示乌萸汤含药血清中活性成分主要用来提供能量来源,促进能量代谢。2、动物实验证实乌萸汤能改善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增强小鼠生殖能力。3、细胞实验证实乌萸汤能促进DOR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改善卵细胞质量。4、乌萸汤对DOR小鼠的治疗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调控AMPK/PGC-1 α通路实现的。

冉梦竹[2](2018)在《未预料的子宫肉瘤(Unsuspected Uterine sarcoma,UUS)病例特点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未预料的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病例特点,制定术前评分表,以便术前较准确的评估子宫肉瘤的可能。方法:收集130名患者,其中6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肉瘤,6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65例子宫肉瘤中有56例为未预料的子宫肉瘤。1、对比分析未预料的子宫肉瘤及子宫肌瘤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术前血清学检查、盆腔彩超、妇产科手术史等特点;2、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未预料的子宫肉瘤临床特点,并制定术前评分表。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计算P值,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病理类型的未预料的子宫肉瘤中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最多,其次为子宫平滑肌肉瘤(LMS),腺肉瘤(AS)最少。2)各病理类型的未预料的子宫肉瘤平均发病年龄由大到小依次为:未预料的LMS、未预料的AS、未预料的ESS。3)实验组平均年龄46.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9.3岁,两组间患者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大。4)实验组中一半以上的患者于绝经前发病(38/56 67.9%)。17例绝经患者中LMS 8例、ESS 4例、AS 5例,39例未绝经患者中LMS 12例、ESS 26例、AS 1例,各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绝经状态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未预料的LMS及AS绝经比例较未预料的ESS高。5)56例未预料的子宫肉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21/56 17.4%)阴道不规则流血(12/56 21.4%)、阴道流液(2/56 3.6%)、下腹痛(8/56 14.3%)、无明显症状(20/56 35.7%),压迫症状(2/56 3.6%)。不同病理类型间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部分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不规则流血(P<0.001)、无症状(P<0.001)、月经紊乱(P=0.039)。6)术前血清CA125对子宫肉瘤的诊断无特异性,本研究中,未预料的ESS的CA125值偏高,高于正常值。7)未预料的LMS包块最大径线均值为9.56cm,未预料的ESS包块最大径线均值为6.60cm,未预料的AS包块最大径线均值为5.95cm。不同病理类型的未预料子宫肉瘤的包块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包块最大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6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已预料的子宫肉瘤患者均通过术前诊断性刮宫的病理证实为子宫肉瘤诊断,而56例未预料的子宫肉瘤患者中,33例患者进行了术前诊断性刮宫,其中30例患者诊刮病理提示阴性,术前诊断性刮宫对子宫肉瘤的诊断很必要,但其诊断率较低。9)制定术前可疑子宫肉瘤评分表,年龄≥45.5岁赋分2分,血小板计数≥290(10*9/L)赋分2分,彩超提示包块最大径线≥6.5(cm)赋分1分,若评分超过2分,应警惕子宫肉瘤的存在。结论:1)未预料的子宫肉瘤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最多,其次为子宫平滑肌肉瘤(LMS),腺肉瘤(AS)最少。2)未预料的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发病年龄较大(≥45.5岁),多发生在绝经前女性患者中。3)未预料的子宫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月经紊乱。不同病理类型间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4)未预料的子宫肉瘤彩超提示包块通常较大,而RI值的高低仍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子宫肉瘤。5)未预料的子宫肉瘤术前诊断困难,制定术前可疑子宫肉瘤评分表,评分超过2分,应警惕子宫肉瘤的存在。

章刚[3](2016)在《113例滑胎史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113例滑胎史患者进行“滑胎史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探讨滑胎史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临床常见症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论治该病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关流行病学的依据。[研究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各方专家意见完善优化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前来四川省中医院妇科就诊的滑胎史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共113例,建立资料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研究滑胎史患者的中医证型、临床表现分布规律;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研究肾虚证与年龄的相关性,自然流产次数与年龄、初潮年龄、人流次数、药流次数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职业、ABO血型对滑胎史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1.113例滑胎史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52±4.99岁,最小为23岁,最大为45岁。2.113例滑胎史患者主要为非体力劳动者,共72例(占63.7%),其次为待业者,共31例(占27.4%),体力劳动者比例最少,共10例(占8.8%)。3.113例滑胎史患者ABO血型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A型43例(占38.1%),B型35例(占31.0%),0型27例(占23.9%),AB型8例(占7.1%)。4.113例滑胎史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共17例,占15.0%,以甲减为主。5.113例滑胎史患者的丈夫精液常规检查,异常者共39例,占34.5%,以畸形精子症为主。6.113例滑胎史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型59例(占52.2%),肾虚肝郁证型30例(占26.5%),出现肾虚证的患者共107例(占94.7%),以肾阳虚(占34.6%)和肾阴阳两虚占(30.8%)为主。7.113例滑胎史患者按证候虚实分类,主要为虚实夹杂证,共105例(占92.9%)。8.滑胎史患者主要中医证型的症状聚类分析结果为:肾虚肝郁血瘀型中医辨证的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脱发、善忘、屡孕屡堕、易怒、情志抑郁、经前乳胀、经血夹块、经色黯红;肾虚肝郁证型中医辨证的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善忘、脱发、屡孕屡堕、易怒、经前乳胀。9.相关性分析初步结果为:肾虚证与年龄呈正向相关(P<0.05);自然流产次数与年龄及肾虚的类型有关(P<0.05),而与初潮年龄、体重指数、职业、ABO血型、人流次数、药物流产次数无关(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滑胎史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证以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主;肾虚和年龄呈正向相关;自然流产的次数与年龄及肾虚的类型有关,而与初潮年龄、体重指数、职业、ABO血型、人流次数、药物流产次数无关。

白艳,房繄恭,周雪琳,吴雪[4](2015)在《卵巢早衰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探讨卵巢早衰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收治的卵巢早衰门诊患者共80例,并对其血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早衰患者中,B型血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种血型,但是80例卵巢早衰患者的4种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的4种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52;PB=0.23;PO=0.16;PAB=0.27)。结论:卵巢早衰患者的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无显着差别,A、B、O、AB4种血型分别在卵巢早衰患者中的比例与卵巢早衰的患病率无关联。

范津博[5](2013)在《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根据香港卫生署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地区女性2011年的平均寿命已达到86.7岁,位居全球之首,打破了日本女性保持26年的长寿纪录(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女性2011年平均寿命为85.9岁)。然而香港人口密度高,工作节奏快,社会竞争大,生活负担重,居住空间小,使生活在这座繁华大都市的人们承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生存压力和负面影响。那香港女性为何仍能如此长寿?香港女性的体质状况又是否如想象般那么好?香港女性的体质究竟具有哪些特殊性?为了深入了解香港地区女性的体质类型与特征,本研究根据《黄帝内经》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首次专门针对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展开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目的:通过对香港成年女性人群的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香港地区成年女性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结合香港的地理气候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社会文化背景等个方面探讨香港地区成年女性所形成的“地域性体质差异”的各种因素,以期为香港女性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等个体化诊疗与个性化健康管理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香港女性人群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内经》中有关体质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阐明《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理论的内涵与特点。同时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从女性体质的生理特点、病机特点两个方面,对先秦至清朝历代着名医家以及主要医籍中关于女性体质特点的重要论述和观点进行总结概述。第二部分体质调查——运用流行病学、社会人口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场横断面的问卷调查方式,首次专门针对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展开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并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每一个体质类型,分析香港地区成年女性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以社会人口学变量分层分析香港女性的体质特征,采用x2(卡方)检验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从香港的地理气候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社会文化背景等几方面探讨香港地区成年女性所形成的“地域性体质差异”的各种因素。结果:第一部分——文献研究:(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体质学术理论的形成初期,这一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着作。《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以及“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思想,对体质现象从生理、病机、诊断、治疗、演变、转归、预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最早提出了多种体质分类的不同方法,从而为中医体质学术的初步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2)纵览先秦至清末诸位医家有关女性体质特点的论述虽已相当深入,内容也很丰富,但较分散,缺乏提炼、归纳后提纲携领样的总结。本次文献研究通过对着名医家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将女性体质特点总结为:生理上“以阴为主”,“以血为本”,“以肝肾共为先天”;病机上以“不足于血”,“情志多郁”,肝失疏泄”多见,并可用“阴”、“血”、“肝”、“郁”四字高度概括。(3)古人有女子“气有余而血不足”之论,指出女性常存在血虚的体质特点,笔者据此检索了《中华医典》古代妇产科类别医籍文献共62部,发现“血虚”共出现1274频次,内容涉及到经、孕、胎、产、乳等各个方面,可见血虚质是女性常见的体质特征之一第二部分——体质调查:(1)参与本次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的879例香港地区成年女性平均年龄为45.80±15.61岁,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90岁。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中,平和质占23.9%,大部分为偏颇体质(占76.1%),8种偏颇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依序为:阳虚质(15.2%)>血瘀质(12.1%)>气郁质(11.1%)>阴虚质(10.1%)>气虚质(9.6%)>痰湿质(8.9%)>湿热质(4.8%)>特禀质(4.3%)。不同年龄、血型、婚姻状况、职业的女性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01)。(2)将本调查结果与王琦等所做的基于全国9省26市21948例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显示出一定的一致性,如女性人群平和质比例均在2成左右,女性血瘀质、阳虚质均居偏颇体质的前三位;同时又显现出香港成年女性这一特定区域人群体质的分布有特殊性,如王琦调查结果中的全国女性人群以气虚质最多见(占14.45%),而本次调查结果中的香港成年女性人群以阳虚质最多见(占15.2%),且气郁质的出现率(11.1%)高于全国女性人群水平(9.25%)。结论:(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香港成年女性中平和质者比例仅占2成左右,近8成为偏颇体质,位居前三位的偏颇体质依序为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此结果体现了女性“阳微阴盛”、“以血为本”、“情志多郁”的体质特点,基本符合古人对女性体质特点的认识。(2)本调查结果揭示出香港女性人群的中医体质状况并非如想象好的客观事实,但香港女性的平均寿命目前却位居全球之首,究其原因可能与香港人的注重养生调补的生活行为方式有关,提示偏颇体质的调理有益于寿命的延长。(3)体质不一定与气候环境趋同,不能盲目地认为湿热地区的人群体质就一定湿热质多。在因地、因人制宜二者之间,因人制宜更为重要。(4)兼夹体质的判定尚无标准可循,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建议将“血虚质”纳入《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之中。

于玲[6](2013)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相关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关系及比较,为预防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寻求共同和不同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子宫腺肌病与2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中A型血、家族史、痛经、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例数与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例比56例、9例比36例、163例比71例、104例比79例,P<0.05),而两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既往妇科炎病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不孕、初孕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共同的发病因素是高雌激素刺激。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因素还与A型血、痛经、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有关。

钟月华,许瑞君[7](2010)在《广西壮族妇女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相关性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抗原分布关系。方法以912例壮族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以749例壮族妇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分析。结果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与ABO血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的发生与ABO血型无显着相关性关系。

王惠玲[8](2009)在《ABO血型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妇科肿瘤与ABO血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388例兰州籍女性住院病人血型与随机抽取兰州市同时期健康女性献血者10000例血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型、A型和B型血人群患妇科肿瘤的发生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1);B型血人群不同类型的妇科肿瘤患病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通过对血型的分析可以得知ABO血型与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一定的关系,且以O型、A型和B型血为主。

金花[9](2008)在《COMT、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子宫肌瘤是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易感基因的数量、各基因的致病风险度以及致病机制尚未被阐明。因此,确定子宫肌瘤易感基因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SNPs,进一步揭示子宫肌瘤的遗传背景及其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中国汉族30岁~50岁子宫肌瘤患者和排除子宫肌瘤及其他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分别位于22q11.2和15q22-24染色体区域的2个候选基因COMT和CYP1A1上的SNPs,筛检与子宫肌瘤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在2个候选基因上共选择4个SNPs作为遗传标记,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确定个体基因型。应用SPSS12.0和UNPHASED 3.0.12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显示COMT基因rs165774和rs308786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发病无关联,COMT基因rs165599位点和CYP1A1基因的rs464690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发病相关联。rs165599位点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易感位点,携带A/G基因型的女性可能是子宫肌瘤的易感人群。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阐明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在基因水平上预测个体发病风险,有效防治子宫肌瘤,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高静,杨兰泽,邱琳,李锋,陈来敏,郭险峰,王水兰[10](2000)在《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对 1831例子宫肌瘤的ABO血型分布进行相对危险性 (RR)及 χ2 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与对照组ABO血型分布一致 ,均为B >O >A >AB ,且P均 >0 .0 5。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子宫肌瘤与ABO血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二、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研究进展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1 卵巢储备及卵巢储备功能
        2 病因及致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能量代谢与卵细胞质量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认识
        2 证型分布
        3 治法用方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2 就诊情况
        3 辅助检查
        4 证候分布情况
        5 证素分布情况
        6 证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讨论
        1 疾病特点
        2 病因病机分析
        3 中医治则治法
        4 能量代谢与肝、肾、气血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乌萸汤含药血清制备及活性成分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乌萸汤对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乌萸汤对DOR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能量代谢相关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创新点与展望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未预料的子宫肉瘤(Unsuspected Uterine sarcoma,UUS)病例特点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研究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特征
    3.3 收集数据
    3.4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56例未预料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
    4.2 56例未预料子宫肉瘤病例(实验组)与65例子宫肌瘤(对照组)病例比较
5、讨论
    5.1 未预料的子宫肉瘤流行病学
    5.2 未预料的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
    5.3 术前肿瘤标志物及血常规
    5.4 术前彩超表现
    5.5 术前诊断性刮宫
    5.6 制定术前可疑子宫肉瘤评分表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113例滑胎史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地点、对象的选择及调查数量
        2.2.2 开展调查
        2.2.3 调查方法
        2.2.4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2.5 质量控制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分布
        2.3.2 既往孕产情况分布
        2.3.3 滑胎史患者常见中医症状分析
        2.3.4 滑胎史患者虚实证候频数分析
        2.3.5 滑胎史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2.3.6 滑胎史患者常见证型中医症状的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
        2.3.7 肾虚证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2.3.8 各相关因素对滑胎史患者自然流产次数的影响
    2.4 结论
        2.4.1 滑胎史患者常见证型分布特征
        2.4.2 滑胎史患者主要中医症状分布规律
        2.4.3 滑胎史患者肾虚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2.4.4 滑胎史患者流产次数与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滑胎史患者中医主要证型分布探讨
    3.2 年龄因素对滑胎的影响
    3.3 人流、药流对滑胎的影响探讨
    3.4 滑胎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探讨
    3.5 滑胎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3.6 滑胎与男方精子质量的相关性
    3.7 其他因素对滑胎的影响探讨
    3.8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及经验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1 存在的问题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滑胎的中西医病因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2.1 肾虚
        1.2.2 脾虚
        1.2.3 气血虚弱
        1.2.4 血热
        1.2.5 血瘀
        1.2.6 情志异常
    2. 西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2.1 遗传因素
        2.1.1 染色体异常
        2.1.2 单基因活性改变或突变
        2.2 生殖道解剖异常
        2.2.1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2.2.2 子宫获得性异常
        2.3 内分泌失调
        2.3.1 黄体功能不足
        2.3.2 甲状腺疾病
        2.3.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2.3.4 高泌乳素血症
        2.3.5 糖尿病
        2.4 免疫因素
        2.4.1 自身免疫异常型
        2.4.2 同种免疫型
        2.5 凝血因素
        2.6 感染性疾病
        2.7 男性因素
        2.8 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卵巢早衰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鉴定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种血型在卵巢早衰患者中的出现频率
    2.2 卵巢早衰患者与对照组各血型出现频率比较
    2.3 4种血型与卵巢早衰关系比较
3 讨论

(5)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医体质学概论
    1 体质的含义及概念
        1.1 体质的含义
        1.2 体质的概念
    2 中医体质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2.1 中医体质学的定义
        2.2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范畴
    3 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
        3.1 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
        3.2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内经》有关体质的学术思想
        1 “体质”名称的历史沿革
        2 《内经》有关体质的学术思想与内涵
        2.1 《内经》有关体质形成因素
        2.2 《内经》有关体质分型
        2.3 《内经》有关体质与疾病关系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着名医家医籍中有关女性体质特点的概述
        1 有关女性体质的生理特点
        1.1 以“七”为基
        1.2 以“阴”为主
        1.3 以“血”为本
        1.4 以“肝肾”共为先天
        2 有关女性体质的病机特点
        2.1 不足于血
        2.2 七情多郁
        2.3 肝失疏泄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我国女性人群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1 不同地域健康女性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研究情况
        1.1 华北及华中地区
        1.2 华东地区
        1.3 华南地区
        1.4 西北地区
        1.5 西南地区
        1.6 多个地域综合性调查
        小结
        2 不同年龄段女性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概述
        2.1 青、中年女性人群
        2.2 老年女性人群
        小结
        3 不同职业女性人群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概述
        3.1 轮班纺织女工
        3.2 女出租车司机
        3.3 高校女教师
        3.4 医院护理女工
        小结
        4 常见疾病或特殊状态下女性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概述
        4.1 亚健康女性人群
        4.2 妊娠期及早期先兆流产女性人群
        4.3 更年期女性人群
        4.4 乳腺增生女性人群
        4.5 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人群
        4.6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女性人群
        4.7 子宫肌瘤女性人群
        4.8 不孕症女性人群
        4.9 痛经女性人群
        4.10 冠心病女性人群
        4.11 抑郁症女性人群
        4.12 高尿酸血症女性人群
        4.13 原发性血脂异常女性人群
        4.14 超重肥胖女性人群
        4.15 痤疮成年女性人群
        4.16 高血压女性人群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体质的现代分类及评测方法研究概述
        1 体质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化研究
        1.1 二分法
        1.2 三分法
        1.3 四分法
        1.4 五分法
        1.5 六分法
        1.6 七分法
        1.7 八分法
        1.8 九分法
        1.9 十二分法
        2 中医体质量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调查时间与地点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1.3.2 调查员的选择
        1.3.3 调查员的培训
        1.3.4 赠品的准备
        1.3.5 调查方式
        1.3.6 质量控制
        1.4 调查内容
        1.4.1 一般情况调查
        1.4.2 中医体质调查
        1.4.3 既往史调查
        1.5 统计方法
        1.5.1 数据库的建立
        1.5.2 数据的录入
        1.5.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统计
        2.1 背景情况
        2.1.1 一般人口学特点
        2.1.2 行为生活方式特点
        2.1.3 工作情况
        2.1.4 既往史情况
        2.2 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2.2.1 总样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
        2.2.2 以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层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2.2.3 以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分层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2.2.4 以既往史分层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3 分析与讨论
        3.1 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分布
        3.2 人口学情况与中医体质间的关联性分析
        3.2.1 居住所属区与中医体质
        3.2.2 不同年龄与中医体质
        3.2.3 ABO血型与中医体质
        3.2.4 婚姻状况与中医体质
        3.2.5 不同职业与中医体质
        3.3 行为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
        3.3.1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
        3.3.2 生活习惯与中医体质
        3.3.3 运动习惯与中医体质
        3.4 既往史情况与中医体质
        3.4.1 慢性病史与中医体质
        3.4.2 月经史与中医体质
        3.4.3 过敏史与中医体质
        3.5 阳虚质居于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休质首位的原因分析
        3.5.1 地理气候环境方面
        3.5.2 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
        3.5.3 工作情况方面
        3.5.4 生活环境方面
    4 结语
    5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医体质调查表
附录2、《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
附录3、香港卫生署统计数据(平均预期寿命)
附录4、香港卫生署统计数据(睡眠时间)
附录5、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单张
致谢
个人简历

(8)ABO血型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COMT、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子宫肌瘤的概述
        1.1 子宫肌瘤的病因学
        1.2 子宫肌瘤的组织来源
        1.3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
    2 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2.1 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2.2 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3 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3 单核苷酸多态性
        3.1 SNPs 的特点和优点
        3.2 SNPs 检测方法
        3.3 SNPs 数据库
        3.4 SNPs 的医学意义及其应用
        3.5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样本收集
        1.1 样本来源及数量
        1.2 诊断标准
        1.3 质量控制
        1.4 血样收集与处理
    2 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器材
    3 TBE 缓冲液配制
    4 人类基因组DNA 提取
        4.1 步骤
        4.2 DNA 含量及纯度的检测
    5 确定候选基因及候选基因上的SNPs
        5.1 确定候选基因
        5.2 确定候选基因上的SNPs
        5.3 杂合度鉴定
    6 PCR 引物设计
    7 DNA 扩增
        7.1 DNA 反应体系
        7.2 PCR 反应循环条件
        7.3 PCR 产物的电泳鉴定
    8 SNPs 基因分型
        8.1 限制性酶切反应
        8.2 电泳及基因型判断
    9 建立数据库
        9.1 Excel Database
        9.2 SPSS Database
    10 统计学处理
        10.1 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
        10.2 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10.3 SNPs 位点与子宫肌瘤相关性分析
        10.4 多位点联合作用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分布
    2 遗传标记的选择
    3 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3.1 SNP1 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3.2 SNP2 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3.3 SNP3 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3.4 SNP4 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4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结果
    5 SNPs 与子宫肌瘤相关性分析
        5.1 SNP1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5.2 SNP2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5.3 SNP3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5.4 SNP4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5.5 多位点联合作用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子宫肌瘤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遗传标记的选择
        1.3 实验方法的选择
        1.4 研究方法的选择
    2 候选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特点
        2.1 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基因
        2.2 芳香烃水解酶基因
    3 SNPs 位点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3.1 SNP1、SNP2、SNP3 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3.2 SNP4 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3.3 SNP 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四、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D]. 郑凌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未预料的子宫肉瘤(Unsuspected Uterine sarcoma,UUS)病例特点的探讨[D]. 冉梦竹.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3]113例滑胎史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D]. 章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卵巢早衰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探讨[J]. 白艳,房繄恭,周雪琳,吴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2)
  • [5]香港地区成年女性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范津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6]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相关及对比研究[J]. 于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2)
  • [7]广西壮族妇女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相关性的探讨[J]. 钟月华,许瑞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05)
  • [8]ABO血型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分析[J]. 王惠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4)
  • [9]COMT、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D]. 金花. 吉林大学, 2008(10)
  • [10]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J]. 高静,杨兰泽,邱琳,李锋,陈来敏,郭险峰,王水兰. 洛阳医专学报, 2000(04)

标签:;  ;  ;  ;  ;  

1831例子宫肌瘤与ABO血型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