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一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一例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宗翰[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甘露消毒丹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探析甘露消毒丹证治规律,以促进温病名方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和中医客观化、现代化研究。方法:以“甘露消毒丹”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库检索1966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报道及医案文献,设定入组标准收集病例,以此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医案总样本数据仓库,并对总样本医案进行辨证分型建立各证型数据仓库,运用频数分析对总医案中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以及症状体征、处方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从各证型数据仓库抽取相关数据进行关联规则运算,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温病学理论对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运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认识甘露消毒丹的临床运用证治规律。结果:1.共收录338例甘露消毒丹医案,进行证型规范分类后,共获得5种证型。其中,医案例数>60例的证型有3种:湿热蕴阻证189例、湿热蕴毒证71例、湿热酿痰证65例。2.各证型症状体征出现频率>15%的频数分析结果:(1)湿热蕴阻证:舌苔腻、舌苔黄、纳呆、小便黄、脉数、舌红、发热、脉滑、脉弦、脉濡、恶心、腹胀、胸闷、口干、大便秘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口苦。(2)湿热蕴毒证:舌苔腻、舌苔黄、舌红、脉数、脉滑、小便黄、大便秘结、咽肿、咽痛、舌苔白、小便短少、口腔溃烂、口腔疼痛、疱疹。(3)湿热酿痰证:舌苔腻、舌苔黄、脉数、脉滑、咳嗽、咳痰、舌红、发热、纳呆、小便黄、泄泻、困倦、舌苔白、痰质稠、脉濡、胸闷、大便溏、口干、咳痰色黄。3.各证型用药频率>10%的频数分析结果:(1)湿热蕴阻证:茵陈、滑石、黄芩、连翘、藿香、石菖蒲、白豆蔻、木通、薄荷、射干、川贝母、甘草、柴胡、浙贝母、薏苡仁、大黄。(2)湿热蕴毒证:连翘、滑石、茵陈、藿香、黄芩、白豆蔻、薄荷、石菖蒲、射干、木通、浙贝母、川贝母、甘草、薏苡仁、大黄、板蓝根、通草。(3)湿热酿痰证:黄芩、藿香、连翘、滑石、白豆蔻、茵陈、石菖蒲、薄荷、射干、木通、川贝母、浙贝母、苦杏仁、厚朴、甘草。4.各证型症状体征关联结果:(1)湿热蕴阻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38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43条。(2)湿热蕴毒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55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71条。(3)湿热酿痰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41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46条。5.经关联规则运算后,甘露消毒丹各证型中高度关联的症状:(1)湿热蕴阻证:舌苔黄与舌苔腻共现,纳呆与舌苔腻共现,舌苔黄与纳呆共现,舌苔腻与小便黄共现等。(2)湿热蕴毒证:舌红与舌苔黄共现,咽肿与舌苔腻共现,咽肿与舌苔黄共现,脉滑与舌苔黄共现等。(3)湿热酿痰证:咳嗽与舌苔腻共现,脉数与舌苔腻共现,咳嗽与咳痰共现,脉数与舌苔黄共现等。6.各证型用药关联结果:(1)湿热蕴阻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102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433条。(2)湿热蕴毒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98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371条。(3)湿热酿痰证:关联2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103条;关联3项时共获得关联规则445条。7.经关联规则运算后,甘露消毒丹各证型中高度关联的药物组为:(1)湿热蕴阻证:茵陈与石菖蒲共现,白豆蔻与黄芩共现,连翘与藿香共现,白豆蔻与石菖蒲共现,茵陈与木通共现等。(2)湿热蕴毒证:黄芩与连翘共现,白豆蔻与连翘共现,白豆蔻与黄芩共现,射干与滑石共现等。(3)湿热酿痰证:白豆蔻与黄芩共现,白豆蔻与茵陈共现,射干与滑石共现,射干与白豆蔻共现等。结论:1.甘露消毒丹主治的证型主要有:湿热蕴阻证、湿热蕴毒证、湿热酿痰证。2.甘露消毒丹主治的证型中,以“湿”、“热”、“郁”为基本病机,常兼夹“痰”、“毒”病机。本方体现了分利湿邪、宣透郁热、化痰肃肺及解毒散结的组方思想。3.本方治疗湿热类病证,常以芳香化湿药、利湿药和辛凉清热药相配伍作为基本方药,同时配伍消肿散结药与苦寒清热药等,或配伍宣肺化痰药等,以祛湿、解郁、透热为基本治则,同时兼以解毒散结、肃肺祛痰,予湿热邪气以出路。

王春琛[2](2018)在《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患者分布特点、中医证素及针刺治疗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布特征和证素分析部分:其一,探讨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患者分布特点,包括 NMOSD的发病率、社会人口学特点、诊断分型、合并疾病、家族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前驱病史、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等进行临床资料记录,为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西医病因病机提供依据;其二,收集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四诊资料,探讨中医证素特征,包括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的特点,为阐明该疾病的中医诊断分型和证候类型间关系提供客观依据。临床研究部分:探讨针药联合治疗缓解期NMO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随机对照平行研究,评价治疗前后不同组别的患者EDSS(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疲劳量表评分、疾病年复发率、血清免疫抗体阳性率、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分析得出结论。方法:分布特征和证素分析部分:通过院内病例回顾和招募患者收集缓解期NMOSD患者54例,研究对象严格按入选排除标准予以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问卷调查和病例摘抄相结合方式收集病例资料,收集内容包括NMOSD的一般情况、发病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合并疾病、前驱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灶部位、处理结果、合并症、中医四诊信息等。所得数据以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于收集的54例缓解期NMOSD患者,根据《证素辨证学》中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诊断标准,对四诊资料证素单元予以整理分类统计,明确缓解期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分析其分布特征。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缓解期NMOSD患者45例,剔除5例,失访1例,完成39例。按纳入排除标准按1:1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以夹脊穴配合手足十二针并随症加减取穴,联合硫唑嘌呤2mg/(Kg.d)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进针约25mm,再行得气,留针30分钟,入组后每日针刺一次,每次2组穴位交替,每周治疗5天,连续2周,每月治疗2周休息2周,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单用硫唑嘌呤2mg/(Kg·d)口服3个月治疗。评价指标:治疗前后的EDSS评分、疲劳程度(FS-14量表)、年复发率、周围血清AQP4抗体水平、视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和血凝、心电图;随访6个月、12个月时EDSS评分、疲劳程度(FS-14量表)、年复发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分布特征部分:1、社会人口学:本研究统计显示54例缓解期NMOSD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7,平均发病年龄40.13±12.14岁;汉族占比重最大,为90.7%;专业技术人员发病率最高占22.2%;文化程度分布方面最多为大专及本科占37%;地域分布方面最多自北方地区占83.3%,自于南方占16.7%。2、诊断学资料:AQP4-IgG阳性患者为49例(占90.7%);曾检测出合并自身免疫疾抗体阳性的患者19例(占35.2%),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占20.4%,1例患者合并肿瘤;家族史分布情况除内科病肿瘤家族史占9.3%,自身免疫病家族占5.6%。3、病程:病程最长为21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发病病程为3.91±4.60年;发病次数最少为2次,最多发作次数为24次,平均发作次数为5.91±4.56次;神经系统受损部位,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视神经、视交叉和颈髓、胸髓;明确伴有前驱病史患者32例(59.3%),以感染类疾病、疲劳休息差、情绪应激所占比例较高。4、检查:血AQP4-IgG检测阳性的或曾经阳性的患者49例;MOG抗体检测患者5例,阳性1例;神经影像检查视神经受累12例,颈胸髓受累23例,颅内可见病灶16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视诱发电位异常的18例,体感诱发电位异常8例,以不能引出波形、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为主,或潜伏期及波幅降低合并存在。证素分析部分:1、研究统计显示缓解期NMOSD常见病位证素分布依次为:脾>肝>肾>三焦>胃。2、研究统计显示缓解期NMOSD常见病性分析中,常见实证分布依次为:湿>痰>血瘀>气滞>寒,其中以湿、痰、血瘀较多;常见虚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阳亢,其中以气虚、阴虚多见。3、缓解期NMOSD常见的主要证候分型为脾胃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及肾气不足为主,兼证以痰湿、血瘀、气滞、寒、风等多见。临床研究部分:缓解期NMOSD患者经针刺联合药物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治疗组EDSS评分(P<0.01)及FS评分(P<0.05)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效果持续至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年复发率下降(P<0.01),周围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视诱发电位检查P100比潜伏期均降低(P<0.05)、波幅升高(P<0.05),体感诱发电位中波幅引出率增加,N13、N13-N20间期、N18、N18-P40间期潜伏期下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均为一过性。结论:1、本研究对缓解期NMOSD患者分布特征分析显示:发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汉族所占比重大,脑力劳动者发病高于体力劳动者,平均文化水平较高,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可溯源到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家族史,多数伴有前驱病史,神经系统受累以视神经、视交叉和颈髓、胸髓最常见,周围血AQP4-IgG检测阳性率高,神经影像检查以视神经、颈胸髓、颅内病灶为多见,神经电生理诱发电位多以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为主或二者皆有,重者不能引出波形。2、本研究对NMOSD缓解期的中医证素分析提示本病的病位证素在脾、肝、肾,本病的虚性证素前三位为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证素前三位为湿、痰、瘀;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归纳为中焦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为本病发病基础,其实性证素多有痰湿、血瘀、气滞等兼证。3、针刺组方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缓解期NMOS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年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疲劳状态,且效果持续。可降低视诱发电位P100的潜伏期,提高P100波幅,增加体感诱发电位的引出率,减低体感诱发N13、N18、N13-N20、N8-P40的潜伏期,短期内并不改善周围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客观证实针刺治疗NMOSD的有效性。且针刺安全,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郑秀芬(TEH SIEW HOON)[3](2018)在《小柴胡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药,为六经辨证中少阳病的代表方,也是治疗少阳病的基础方。小柴胡汤的临床范围极广,方证复杂多样,后世医家注家们对其论述很多,各有其独特见解而缺乏统一性。此外,《伤寒论》中记载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也较多样,由其变化的类方记载也较多。而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界对小柴胡汤的研究及新用探讨也有突破性的研究,对其应用多有扩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医文献中所报导的治疗验案,总结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与加减用药,通过系统整理,从中寻找出组方用药与随症加减变化规律,以发掘临证新思路,进一步扩大临床治疗范围,并促进加减规范指南的形成。方法:本研究设计,制定了统一性的纳入标准,包括发病日期、发病病程、用药疗程,小柴胡汤方药、加减药物及药物剂量等。搜集互联网上近11年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医家对小柴胡汤临床运用的验案符合纳入标准者,运用统计学计算机软件,分析各验案中所记录小柴胡汤方证的症状、用药、剂量等。使用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方法,结合黄金分割定律,探讨小柴胡汤方证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及总结其临床用药、加减规律以及常用量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得出,咳嗽和感冒病例最多,而按内科分系,则肺系疾病的频次最高,脾胃、妇科、肝系排名在后,男科病历最少。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口苦和不欲饮食,主要舌质为舌红,而白苔和黄苔皆列为主要苔色。弦脉(包括含脉弦的复合脉)为主要脉象。505例病例中有100例少阳七大主症中只见其中一症者,目眩最少,不欲饮食最多。病程上,本次统计结果,小柴胡汤证的病程以2周以内和一年以上为两个高峰,而疗程主要为2周,用药15剂以内。方剂组成小柴胡汤的核心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参,而生姜、大枣为主要药物。加味药物以清热药最多,补虚药次之,而解表、利水和理气药排名三、四和五。攻毒、涌吐和驱虫类的药物加味最少。而原方减味主要为原方去参枣姜的组合。在性别的统计上,小柴胡汤证多发生在女性。小柴胡汤证发病年龄以30-50岁为高峰,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季。关联分析结果发现症状之间相互置信度者超过38.2者有口苦-咽干、口苦-胸胁苦满、口苦-苔黄、口苦-舌淡,不欲饮食-苔黄、不欲饮食-口苦、不欲饮食-咽干、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咽干-胸胁苦满、咽干-苔黄、咽干-舌淡、心烦-夜寐欠安、胸胁苦满-苔白胸胁苦满-舌淡,而其中口苦和咽干是关联度最大者。药味之间相互置信度者超过38.2者有及黄芩-半夏、黄芩-甘草、黄芩-参、黄芩-大枣、黄尊-生姜、半夏-甘草、半夏-参、半夏-大枣、半夏-生姜、甘草-参、甘草-大枣、甘草-生姜、参-大枣、参-生姜、大枣-生姜、茯茶-白术、当归-川芎、连翘-金银花及赤芍-丹皮。症与药之间相互置信度者超过38.2者有黄芩-口苦、半夏-不欲饮食、半夏-口苦、甘草-不欲饮食、甘草-口苦、参-不欲饮食、参-口苦、生姜-不欲饮食、生姜-口苦、生姜-胸胁苦满、大枣-不欲饮食、大枣-口苦、大枣-胸胁苦满及杏仁-咳嗽。各加味药与原方有许多不同的加减组合,其中茯苓、白芍、白术、陈皮、当归、川芎、枳壳、桂枝、厚朴、防风、泽泻、丹参、香附及石膏在应用时多与原方全方配伍,而桔梗、杏仁、大黄、赤芍、山栀、丹皮、金银花及苡仁则以原方去参枣姜为主。不同的药物组合主要关联症状不同,原方或原方加减,主要关联症状有口苦、不欲饮食、咽干及喜呕。原方去参枣姜主要关联症状有咽干及胸胁苦满。原方加茯苓主要关联症状为喜呕、胸胁苦满、心烦、咽干、夜寐欠安、不欲饮食及口苦。原方加白芍主要关联症状有心烦、胸胁苦满、口苦及不欲饮食。原方加白术主要关联症状有口苦、头晕、咽干、夜寐欠安、喜呕、不欲饮食及胸胁苦满。原方加当归主要关联症状见心烦、腹满痛及胸胁苦满。原方去参枣姜加桔梗主要关联症状有咽干、咳嗽、胸胁苦满及不欲饮食。原方去参枣姜加苡仁主要关联症状见疼痛及发热。原方加茯苓白术主要关联症状见喜呕、咽干、头晕、口苦、夜寐欠安,不欲饮食及胸胁苦满。原方加川芎当归主要关联症状见腹满痛、夜寐欠安、胸胁苦满、心烦及疼痛。结论:通过搜集各地区各医家应用小柴胡汤的报导,研究统计其组方用药,可以有效发现小柴胡汤方证的特点及其用药规律。本次统计结论:1.小柴胡汤证出现以女性为多,春季多见,30-50岁为高峰。2.小柴胡汤的疗程以2周以内和一年以上为两个高峰,但疗程则在2周,服用15剂以内者为多。3.其治疗病症主要是咳嗽,以肺系疾病为高发,且肺系疾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4.小柴胡汤证主要见症有口苦、不欲饮食、舌红、苔薄黄或白和脉弦(包括含脉弦的复合脉)。5.“但见一症”者,经统计可见少阳七大主症皆有应用的例子,以但见不欲饮食为最高频次,目眩为最小频次。6.加味药以清热类药最多而少配伍攻毒、涌吐和驱虫类药等驱邪类药。7.各主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支持度不大,提升值不高,提示各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各主药之间存在关联,但提升值不高,提示各药之间加减配伍有一定灵活性。8.个别药物与主症关联支持度和置信度高,值得深入研究其关系。9.原方与加味药之间的不同加减组合,其所对应的关联症状不同,体现小柴胡汤加减的应用范围广泛,用药灵活。

赵宁,马序竹[4](2014)在《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3060岁多见,占8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10月;患者均有发热及相应感染的表现。颈部不适及甲状腺触痛的患者占72.2%;血白细胞升高患者占40.7%;全部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94.4%的患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31%的患者有典型的甲状腺超声表现。非甾体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对发热伴咽痛表现的患者应注意仔细查体,特别是伴无其他病因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的患者应完善实验室检查除外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程娜,连小兰[5](2013)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急性甲状腺炎占就诊甲状腺疾病患者的5%,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的炎症过程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明显的颈部疼痛和触痛、轻中度弥漫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功能的演变过程。但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各异,常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防误诊误治。该文以临床表现为主线,结合辅助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进行阐述。

胡东鹏[6](2012)在《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文中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古代先贤智者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有责任也必须学习、掌握它,并做好传承工作,使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为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的继承人,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薛伯寿教授,努力“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以期学习继承薛师的临床经验,通过再读经典,反复临床锤炼,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中医的认识,从而做好中医药的继承、传播、发扬工作。本研究本着全面继承、重点突出、科学论证的原则,采用临诊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实践应用法等,分别对薛伯寿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诊病应用小柴胡汤的合方、加减用药与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规律及临床验案9则进行了研宄整理工作,同时在薛师的指导启发下,对有关中医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工作,借鉴薛师经验,应用小柴胡汤合方酸枣仁汤、黄精丹采用前瞻、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7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总结部分本人应用薛师经验的临床验案个案5例。结果表明:首先,薛师学术思想及思辨特点为:1、善用和法,和法亦有兼他法之需;2、内伤七情肝先损,内伤五脏脾为先;3、痹证的外邪合侵,深入于里,内外重病;4、形寒于外,寒饮于内,重寒伤肺;5、升降出入,治病之本;6、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7、大气一转,其“邪”乃散;8、治病求本;9、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等;其次,通过应用频数法对薛师临床首诊应用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及疾病证候分析,显示薛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及合方、加减药物规律:1、在本次小柴胡汤相关临床研究中显示:应用小柴胡汤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比例为:1.45:1;患者年龄集中在20岁到60岁之间共427例,占所有708例患者的60.3%;平均主诉时间近2年;2、本次研究中共治疗中医疾病79种,统计主诉症状103种,牵涉西医诊断多达233种,因此,小柴胡汤不为外感少阳病专设,相关合方加减变化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3、从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总症状表前20个症状及中医治疗疾病排序前9种疾病分症状表前20个症状中均可显示小柴胡汤证五大证,说明各种疾病中均有小柴胡汤证表现,“有是证,用是方”原则,为小柴胡汤变方的理论根据,亦说明薛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认证准确,严格遵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候;4、本研究小柴胡汤涉及合方118种,基本合用方涉及各类方剂,具体体现薛师善用和法,而和法亦需兼用其他七法,小柴胡汤作为和法祖方,可以和汗、下、和、温、清、消、补各类方剂合方加减形成复方治疗疾病。对复杂疾病症候群的处理上除对小柴胡汤方证辨证拿捏准确到位外,对合用各方的方证的症状群亦了如指掌,当患者临床症候群表现出多组方证表现时,薛师采用方证辨证方法,灵活采取小柴胡汤合方加减治疗,即“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依靠多年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底及临床反复实践的经验,抓主证,定方证,结合时方及各代名方灵活合方加减。薛师在临床中诊治疑难病时往往考虑数方并用,通过2方或3方相合形成复方是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复杂疾病的关键因素;5、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后加减药物达185种,涉及除涌吐药合拔毒化腐药外所有现在中药学门类,体现薛师加减药物采用“有是症,用是药”,对症用药,对病用药,专药专用,密切配合主方,临床灵活加减使用。如:失眠加茯苓、炒枣仁;失眠大便干者加用柏子仁;严重失眠者加用龟板;胆囊炎、胆石症胁部不适者者加用郁金、鸡内金、茵陈、金钱草;肝功转氨酶升高者加用茵陈、栀子、丹参、五味子;癫痫病者加用郁金、白矾;妇科疾病加用当归、川芎、白芍、益母草;宫血淋漓偏寒者加炮姜;不孕不育者加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茺蔚子等以子求子;去除湿邪常用杏仁、厚朴、茯苓;消食积症瘕常用三棱、莪术、白术、木瓜、鸡内金;肝脾肿大常用鳖甲、穿山甲、牡蛎、白芍、甘草;风寒咳喘痰多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清湿中之热用连翘;腹痛用川楝子、元胡,可加用肉桂加强止痛之力;用石膏加用天花粉增加药力;颈椎病项背不舒者加用葛根、白芍、威灵仙;高血压病头晕不适者加用天麻、葛根、牛膝、杜仲、桑寄生、石决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加用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总之,在传统辨证,如阴阳、八纲、气血、三焦、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的基础上,充分掌握方证的主证,在临床诊病过程中抓主证,抓住主要证候群,应用方证辨证法灵活合方“有是证,用是方”;加减药物,“有是症,用是药”,对症用药,对病用药,专药专用;善用和法,亦兼用其他七法,圆机活法治疗疾病;2方、3方相合形成复方增加临床疗效,从而治疗疑难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第三,对薛师临床治疗发热、积聚、瘰疬、痛经、疳积、痫证、失眠18则验案加以整理分析展示薛师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的具体应用;第四,通过再次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金元四大家的相关着作,《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案》、《继承心悟》等中医经典及先贤恩师等着作,并在薛师的谆谆教诲启发指点下,分别对1、阳气衰于中,经脉满而络脉衰;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3、《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学习体会;4、《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5、《温病条辨》温病初起用桂枝汤;6、“柴胡证”;7、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瘟疫”学说;8、“推陈致新”;9、风药亦为活血药等做了理论探讨和思想继承工作;第五,由于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日益增重。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中国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总热量摄入增加而运动的减少)、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及中国人的易感性等原因,导致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己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60]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作为患者心理评估及治疗的重要方面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江苏数家医院糖尿病患者门诊问卷调查患病率达50%,其中有4%左右是需要治疗的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满意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但某些抗抑郁药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通过总结薛师经验,应用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疏郁安神,益气养阴对57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糖尿病抑郁状态住院患者进行前瞻、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具有:1、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情绪抑郁、心悸心烦、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大便秘结具有显着缓解作用;同时在情绪抑郁、心悸心烦、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2、在缓解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降低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析表明: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虽然四级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66),但考虑本临床试验样本较小,以二级(有效、无效)疗效分级评定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44);4、对于主要疗效评定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治疗组不但可以疗后明显降低SDS标准分,HAMD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而且对于SDS标准分,HAMD总分疗前疗后下降幅度亦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的影响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7、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肌酐)方面疗后与疗前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在尿素氮方面治疗组疗后为5.49±2.57mmol/l,较治疗前6.05±3.54mmol/l有所下降,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0);总之,本临床试验显示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是安全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第六,将跟师3年来体会应用薛师经验自己的临床验案5例(少阴三急下证的临床应用、以汗法治汗症、风药取汗疗发热、风药亦活血的临床应用及流感治验二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展示自己继承学习应用薛师学术思想工作成果。

董红[7](2007)在《非牙源性牙痛的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附24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蔚庆玲,杜月英[8](2002)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文中研究表明

耿芹[9](2000)在《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误诊分析》文中指出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甘露消毒丹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甘露消毒丹的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
    1 甘露消毒丹方剂来源
    2 甘露消毒丹的方剂组成及用法
    3 历代医家对甘露消毒丹的方义论述
        3.1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
        3.2 甘露消毒丹宣解三焦表里湿热
        3.3 甘露消毒丹为清解气营的要方
        3.4 甘露消毒丹为宣透郁热之主方
    4 甘露消毒丹的现代药理研究
        4.1 抗炎作用
        4.2 免疫调节
        4.3 保肝作用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甘露消毒丹证治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规范化
        1.5 数据库建立
        1.6 数据清洗
        1.7 统计学方法与数据挖掘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统计
        2.2 甘露消毒丹医案总样本统计分析结果
        2.3 甘露消毒丹医案分样本数据挖掘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一般统计结果讨论
    2 甘露消毒丹总医案频率分析结果讨论
        2.1 症状体征
        2.2 原方药物
        2.3 加味药物
    3 甘露消毒丹分样本频率分析及关联规则结果讨论
        3.1 湿热蕴阻证的运算结果讨论
        3.2 湿热蕴毒证的运算结果讨论
        3.3 湿热酿痰证的运算结果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甘露消毒丹医案的证候分类调查表
综述 甘露消毒丹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患者分布特点、中医证素及针刺治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现状
        一、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简介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基础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性评价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前驱与感染的关系
        九、急性期治疗
        十、预防发作的治疗
        十一、新兴疗法
        十二、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一、关于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医病名
        二、历代医家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认识
        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中医病机及辩证治则
        四、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一 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证素证候研究
        1. 研究设计
        2. 研究方案
        3. 数据管理
        4. 统计方法
        5. 结果与统计
        6. 分析与讨论
    研究二 针刺治疗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2. 研究方案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5. 结果与统计
        6. 分析与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件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个人简介

(3)小柴胡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 小柴胡汤方证研究的必要性
    2. 小柴胡汤方证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
        1.1 呼吸系统临床观察报导
        1.2 消化系统临床观察报导
        1.3 泌尿系统临床观察报导
        1.4 心脑循环系统临床观察报导
        1.5 妇科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6 儿科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7 皮肤外科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8 五官科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9 免疫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10 精神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11 肿瘤疾病临床观察报导
        1.12 内分泌系统疾病
    2. 小柴胡汤证的方证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1. 统计研究
        1.1 频次频率统计
        1.2 黄金分割法
        1.3 统计关联分析
    2. 资料采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病例
        2.3 资料来源
        2.4 资料统计
    资料检索与分析流程图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诊断
    2. 症状与体征分析
        2.1 症状与体征的分类统计
        2.2 症状与体征的统计分析
    3. 病程疗程分析
        3.1 病程
        3.2 疗程
    4. 药物统计
        4.1 药物加减统计分析
        4.2 药量统计分析
    5. 性别
    6. 年龄
    7. 发病季节
    8. 关联分析
        8.1 症与症之间的关联分析
        8.2 药味之间的关联分析
        8.3 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联统计
        8.4 加味药物与原方七味药的关系统计
第五部分 讨论
    5.1 少阳生理的探讨
    5.2 少阳病理的探讨
    5.3 小柴胡汤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探讨
        5.3.1 小柴胡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3.2 小柴胡汤在脾系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3.3 小柴胡汤在杂病中的应用探讨
        5.3.4 小柴胡汤在肝系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3.5 小柴胡汤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3.6 小柴胡汤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3.7 小柴胡汤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5.4 小柴胡汤证的症状探讨
        5.4.1 小柴胡汤证的症状统计分析
        5.4.2 小柴胡汤“但见一症”的统计分析
    5.5 小柴胡汤证的病程与疗程探讨
    5.6 小柴胡汤用药规律与药症关系的探讨
        5.6.1 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加减的统计分析
        5.6.2 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加减与症状的关联统计分析
    5.7 本次统计分析与过去类似研究的对比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治疗
讨论

(5)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颈部疼痛及触痛
    1.1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2 其他痛性甲状腺疾病
    1.3 甲状腺外疾病
2 甲状腺肿大或结节
    2.1 桥本甲状腺炎
    2.2 单纯性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2.3 甲状腺癌
3 甲状腺毒症
    3.1 Grave病
    3.2 无痛性甲状腺炎及产后甲状腺炎
4 发热
5 结语

(6)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医传承的重要意义
    1.2 薛伯寿教授的简要介绍
    1.3 跟师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1.3.1 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1.3.2 学习的基础与方法
        1.3.2.1 临诊学习法
        1.3.2.2 案例分析法
        1.3.2.3 文献分析法
        1.3.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1.3.2.5 实践应用法
第二章 薛伯寿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小柴胡汤相关的临床研究
    2.1 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
        2.1.1 善用和法,和法亦有兼他法之需
        2.1.2 内伤七情肝先损,内伤五脏脾为先
        2.1.3 痹症的外邪合侵,深入于里,内外重病
        2.1.4 形寒于外,寒饮于内,重寒伤肺
        2.1.5 升降出入,治病之本
        2.1.6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
        2.1.7 大气一转,其“邪”乃散
        2.1.8 治病求本
        2.1.9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2.2
        2.2.1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文献综述
        2.2.1.1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认识
        2.2.1.2 小柴胡汤的现代扩展应用
        2.2.2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2.3 薛伯寿教授临床验案赏析
        2.3.1、小柴胡汤变方八法疗发热
        2.3.2、积聚验案一则
        2.3.3、瘰疬验案一则
        2.3.4、痛经验案一则
        2.3.5、疳积验案一则
        2.3.6、痫症验案一则
        2.3.7、内伤发热验案一则
        2.3.8、外感发热验案一则
        2.3.9、失眠验案三则
第三章 理论继承和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思想继承与理论探讨
        3.1.1、阳气衰于中,经脉满而络脉衰
        3.1.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体会
        3.1.3、《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学习体会
        3.1.4、《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之我见
        3.1.5、《温病条辨》温病初起用桂枝汤之我见
        3.1.6、“柴胡证”之我见
        3.1.7 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温疫”学说
        3.1.8、“推陈致新”之我见
        3.1.9、风药亦为活血药谈
    3.2 小柴胡汤变方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
    3.3 学习薛师经验治疗其他疾病的典型验案
        3.3.1 验案一:《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应用体会
        3.3.2 验案二:以汗法治汗症体会
        3.3.3 验案三:风药取汗出疗发热
        3.3.4 验案四:风药亦活血临床应用体会
        3.3.5 验案五:流感临床治验二则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非牙源性牙痛的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附2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典型病例
3. 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
4. 讨论

四、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甘露消毒丹证治规律研究[D]. 杨宗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患者分布特点、中医证素及针刺治疗临床研究[D]. 王春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6)
  • [3]小柴胡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D]. 郑秀芬(TEH SIEW HOO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4]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J]. 赵宁,马序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11)
  • [5]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进展[J]. 程娜,连小兰. 医学综述, 2013(20)
  • [6]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D]. 胡东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6)
  • [7]非牙源性牙痛的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附24例报告[J]. 董红. 北京口腔医学, 2007(01)
  • [8]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1例[J]. 蔚庆玲,杜月英.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2(12)
  • [9]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误诊分析[J]. 耿芹. 临床误诊误治, 2000(04)

标签:;  ;  ;  ;  ;  

亚急性甲状腺炎致牙痛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