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套管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静脉套管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一、静脉套管针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利宁[1](2021)在《超声引导下腹壁外周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超声引导下后路的TAPB联合腹壁戳孔局部麻醉药浸润(Local anesthetic infiltration,LAI)和LAI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80例ASA分级为Ⅰ-Ⅱ极,年龄18-65岁,体重45-91kg,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三戳孔的LC患者,被纳入到这项随机、双盲、非劣效性研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0,每组60例),分别为LAI组、TL组(超声引导下后路TAPB联合LAI)和TR组(超声引导肋缘下TAPB联合RSB)。根据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局麻药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嘧啶使用,镇痛效果良好,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所用阻滞药物均为两者的混合液。所有的操作均在麻醉诱导结束后进行。LAI组:总量为30ml的0.5%罗哌卡因与1μg/kg右美托嘧啶混合液行三戳孔局部浸润麻醉。TL组:0.25%罗哌卡因与1μg/kg右美托嘧啶混合液共60ml,超声引导下双侧后路TAPB阻滞剂量为30ml,三戳孔局部麻醉药浸润剂量为30 ml。TR组:总剂量同TL组,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B使用剂量为40ml,双侧RSB阻滞剂量为20ml。记录各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h、4h、8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值(包括切口痛、内脏痛和肩部疼痛),VAS评分大于3分者,立即静脉缓慢注射地佐辛0.05mg/kg。同时记录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术后地佐辛总的使用量、无辅助行走的时间和术后48h对麻醉的总体满意度评分(Global Satisfaction score,GSS)。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无辅助行走时间和术后因为疼痛使用地佐辛的总剂量无统计学差异,LAI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低,三组在LC术后48 h内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然而,与TL组和TR组相比,LAI组患者术后48h的麻醉总体满意度评分GSS是最高的(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腹壁外周神经阻滞能够明显的缓解LC患者的术后疼痛,然而,接受腹壁戳孔浸润麻醉的患者术后48h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评分最高。腹壁戳孔浸润麻醉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效果确切,可以将这一临床实践操作广泛应用于术中未转为开腹手术的LC患者的术后镇痛。

李佳美[2](2021)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其成熟及首次穿刺使用时机在各地区间存在不同标准,我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建议内瘘穿刺时机术后8-12周最佳,可行4周后穿刺,使用套管针放宽至2-3周;2006美国版K/DOQI指南则推荐6-8周;欧洲血管通路指南推荐4周后使用,而日本血液透析指南则认为内瘘建立2周后即可安全地穿刺使用。在中国由于经济困难或排斥血液透析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初诊断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不能早期完善内瘘手术导致入院时需要紧急透析,在等待内瘘成熟时间内无涤纶套无隧道的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过渡方法被广泛使用,其易发生感染、出血、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且发生率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进而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不同时间段超声评估内瘘术后成熟进展情况,精准评估内瘘成熟指导内瘘首次穿刺,继而更有效安全地进行内瘘穿刺透析,并及时拔除或避免建立临时深静脉置管,规避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获益。方法:随访研究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有行血液透析指征且有意愿行上肢前臂内瘘的56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3周、4周、6周桡动脉直径、头静脉直径、肱动脉直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由同一术者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由有经验的血透室医生及护士经临床体格检查判断且满足术侧肱动脉血流量>500ml/min,头静脉管壁>4mm,穿刺血管皮下深度<6mm可考虑试行穿刺透析。满足顺利穿刺、透析血流量充分、穿刺后无明显血肿、可行1周3次规律透析认定为内瘘成熟。记录成熟内瘘透析后1年通畅情况、透析频率、狭窄、干预措施、并发症与否情况。根据内瘘成熟与否分成熟组和失败组。根据成熟组穿刺时间分早期穿刺组及晚期穿刺组。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位手术患者中46例内瘘成熟,10例未成熟,自然成熟率82.1%;10例手术干预后8例成熟,辅助成熟率96.4%。1例干预后不成功建立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另1例建立对侧手臂内瘘后成功透析。2.成熟组(46)和失败组(10)两组间术前基线资料及血管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1天及之后各监测时间点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头静脉内径有统计学差异。成熟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头静脉直径在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的相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周内指标变化迅速。3.术后1天、1周、2周肱动脉流量、头静脉直径可预测内瘘成熟,1周预测效果最好,术后1周肱动脉流量>305ml/min,头静脉直径>3.70mm可预测远期内瘘成熟。术后1天、1周肱动脉阻力指数可用于早期预测内瘘失败,术后1天预测价值最高,提示术后1天肱动脉RI>0.635,内瘘不成熟风险高。4.早期穿刺组(n=9)使用内瘘1年后与晚期穿刺组(n=37)相比,早期组狭窄1例,狭窄率11.1%,经干预后通畅,1年通畅率100%(9);晚期组狭窄5例,狭窄率13.5%,经干预后全部通畅;内瘘闭塞1人,经手术切除重建成功,内瘘1年通畅率97.2%(36)。两组间通畅率、狭窄率、干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内瘘建立14天后行早期穿刺(<28天)与晚期穿刺(>28天)相比,使用1年后内瘘狭窄率无显着差异,且早期穿刺组内瘘通畅率并未低于晚期组。当满足肱动脉流量>513.5ml/min,头静脉>4.25mm且体格检查符合成熟判断时,紧急透析患者无其他血管通路时可行2周后的早期内瘘穿刺透析。2.内瘘存在一定失败率,超声监测下成熟内瘘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在2周内大幅度增长,提示部分成熟内瘘在手术2周后即具备成功透析所要求的瘘管条件。3.术后早期肱动脉流量、头静脉直径可早期预测内瘘成熟,术后1周预测效果好;术后肱动脉RI可预测内瘘失功风险,术后1天预测效果好。

陆轲[3](2020)在《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材料和方法:通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比分析我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1例单侧胫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38例和髌下入路组4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冲洗量、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术后一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前痛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髌上入路组术中透视时间为81.74±14.49 s,髌下入路组术中透视时间为122.00±24.32 s,髌上入路组术中透视时间比髌下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髌上入路组术中所用生理盐水平均冲洗量为976.32 ml,比髌下入路组平均冲洗量581.40 ml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摄片结果显示髌上入路组平均冠状面移位为0.61 mm,与髌下入路组平均冠状面移位1.37 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平均冠状面成角为2.13°,明显小于髌下入路组平均冠状面成角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矢状面骨折对位对线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出现对位不良(成角大于5°)、对线不良(侧方移位大于10 mm)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一年平均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示髌上入路组得分为86.66,优于髌下入路组(80.09,P<0.05)。术后一年髌上入路组VAS平均得分为0.34,优于髌下入路组VAS评分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髌上入路组有6例(15.79%),髌下入路组有16例(37.21%)患者出现膝前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应用髓内钉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可以有效缩短术中透视时间,纠正冠状面成角和移位畸形,降低术后膝前痛,术后功能更佳。第二部分国人髌股关节解剖形态测量在胫骨骨折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中的意义目的:获取中国人髌股关节各项解剖参数指标,并比较其年龄、性别及人种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出更符合中国人解剖特征的个性化的保护套筒,以期增加髌上入路髓内钉手术技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对212例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双下肢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膝关节MRI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其中男性101例(47.6%),女性111例(52.4%),年龄41.42±13.91岁,年龄范围:18岁73岁。左膝106例,右膝106例。测量参数指标为髌骨面角、滑车沟角、滑车沟宽度和滑车沟深度。结果:髌骨面角为135.40±6.20°,滑车沟角为142.37±5.33°,滑车沟宽度为33.37±2.73mm,滑车沟深度为4.29±0.63 mm。以上参数各年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滑车沟角外,髌骨面角、滑车沟宽度、滑车沟深度女性均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髌骨面角与滑车沟角呈正线性相关(P<0.01,r(相关系数)=0.445(95%的可信区间(CI):0.3150.553));滑车沟角与滑车沟深度呈负线性相关(P<0.01,r=-0.431(95%CI:-0.539-0.311));滑车沟宽度与滑车沟深度呈正线性相关(P<0.01,r=0.474(95%CI:0.3610.573));其余指标之间不呈线性相关(P>0.05)。与西方相关研究相比,中国人的滑车沟深度比西方人种的滑车沟深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部分研究获取了国人髌股关节相关解剖参数,各参数没有年龄段差异。女性的髌骨面角、滑车沟深度和宽度显着小于男性,国人滑车沟深度显着小于西方人种。预示着中国人,尤其是体形较小的女性在接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髓内钉手术时,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未来需要设计更符合国人髌股关节解剖形态的专用工具来增加该技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第三部分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的胫骨髓内钉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与常规髌上入路比较研究目的:探究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CASS)系统的胫骨髓内钉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通过一项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比CASS系统髌上入路技术和常规髌上入路技术。自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33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接受了CASS系统髌上入路髓内钉手术,3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接受了常规髌上入路髓内钉手术。所有患者完成了至少一年的随访。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38.42岁(22岁69岁)。采用术中关节镜和术后磁共振评估两组患者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和碎屑残留情况。还比较两组的手术开始至胫骨开口时间、冲洗时间、术后X线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术后一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前痛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关节镜评估显示CASS组软骨损伤率为3%,常规髌上入路组软骨损伤率为26.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对危险度(RR)为0.114(95%可信区间(CI):0.0150.854),相对危险降低率(RRR)为0.886。术后一周MRI评估显示CASS组软骨损伤率为6.1%,常规髌上入路组为29.4%,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RR=0.206(95%CI:0.0490.870),RRR=0.794。术后一年MRI评估显示CASS组软骨损伤率为0%,常规髌上入路组为17.6%。比较两组术后一年MRI的软骨损伤率,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关节镜和术后一周MRI均显示CASS组术后碎屑残留率为3%,常规髌上入路组为14.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MRI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未发现碎屑残留或关节腔内游离体。CASS组的从手术开始到胫骨开口时间为5.9±1.5 min,比常规髌上入路组(9.8±2.0 min)短(P<0.001)。CASS组术中冲洗时间为6.9±0.8 min,比常规髌上入路组(16.7±0.9 min)短(P<0.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总分CASS组为87.00±5.80,常规髌上入路组为84.97±6.8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中爬楼梯项CASS组为8.91,常规髌上入路组为7.41,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X线骨折对位对线情况、VAS评分、膝前痛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具有定位简单、插入后稳定、关节软骨损伤小、术中冲洗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佳等优势。这种新颖的实用型改进可能会为髓内钉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尤其是对一些髌股关节较小的患者,带来一些有益的结果。

孙长杰[4](2018)在《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联合血管重建的胰腺根治手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探讨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分析机器人组和开腹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施行的38例胰腺切合联合血管重建手术病人资料.其中15例病人接受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手术,23例行开腹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分析病例的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ASA评分等,术中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血管阻断时间、病理、切缘阳性、淋巴结数量等,术后资料包括并发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等,以及肿瘤复发时间、生存时间等随访资料。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平均手术时间342.67±79.8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73.33±310.45ml,平均术中输血量433.33±301.58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9.80±27.66天,6(40.00%)例患者有并发症,2(13.33%)例胰瘘,1(6.67%)例病人再次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304.43±77.52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67.39±338.98ml,平均术中输血量656.52±476.57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8.56±16.55天,10(43.49%%)例患者有并发症,4(17.39%)例胰瘘,1(4.35%)例病人再次手术,1例(4.35%)病人围术期死亡。根据随访结果,绘制生存曲线,机器人组中位生存时间是26.00±1.57月,开腹组中位生存时间15.00±3.74月,P=0.087。机器人组无瘤中位生存时间是26.00±13.77月,开腹组无瘤中位生存时间17.00±2.25月,P=0.179。结论:机器人组和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胰瘘、出血、二次手术、围术期死亡率等方面无显着差异,认为机器人血管重建是安全可行的。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机器人组与开腹组的疗效、预后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王菁[5](2015)在《老年人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0引言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应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的静脉穿刺。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抢救病人易于用药,且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护士不受血液污染[1]等优点,深受广大护士的喜欢,被临床广泛应用。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已有大量报道,实际上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静脉炎、穿刺失败、液体外渗、套管针脱落、静脉增生性狭窄、套管针

沈开新[6](2014)在《手术室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套管针穿刺及小窍门》文中研究表明静脉套管针穿刺是手术室顺利开展手术的一项基本操作。如何在日常的锻炼中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操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的摸索,不断地总结,以便能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技艺,减轻病人的痛苦,让手术能更安全的完成。

何桂戴[7](2013)在《颈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颈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在急救中的应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在外伤的应用;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抢救中的应用;手术抢救中应用;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宫外孕抢救中的应用;在输液中的应用;在神经外科小儿患者中的应用;在抢救右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在CCU患者中的应用;在吸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在急救采血中的应用;在小儿中的应用。认为护理人员掌握好颈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和护理方法,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姜彦[8](2013)在《浅谈套管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成为手术室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套管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初步的探讨。

孙丽荣,梁红[9](2011)在《颈外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侧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侧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620例侧卧位手术病人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结果 620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605例,2次穿刺成功10例,穿刺失败5例,成功率达97%。结论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提高了外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节约了资源。

涂颖,廖文川,宗媛,陈英,刘英[10](2011)在《套管针在老年患者血管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套管针在老年患者血管中的应用,促进老年患者恢复健康。方法分析167例留置套管针置管患者资料,并与150例未置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套管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结果长期留置套管针的患者,可行有效穿刺血管面积逐渐变小;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老年患者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2d为最好。结论老年患者谨慎使用套管针,并在特殊情况下可合理使用套管针。

二、静脉套管针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套管针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腹壁外周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1.3 研究对象的分组
    2.2 麻醉方法
    2.3 神经阻滞技术
        2.3.1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
        2.3.2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技术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3.2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地佐辛总量、GSS 评分
    3.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右美托嘧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2)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动静脉内瘘成熟的血管变化及成熟判定标准
    2. 超声评估血管通路的科学性与获益
    3. 穿刺时机的合理选择
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研究器材
研究结果
    1.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2.内瘘成熟组与失败组
    3.早期穿刺组及晚期穿刺组
讨论
    1.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评估
    2.内瘘成熟后穿刺时机
    3.对于研究不足的总结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国人髌股关节解剖形态测量在胫骨骨折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中的意义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的胫骨髓内钉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与常规髌上入路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获得专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致谢

(4)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对照表
中文部分
    1 绪论
        1.1 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发展
        1.2 机器人系统的特点
        1.3 胰腺的解剖及血管分布
        1.4 胰腺癌的诊断
        1.5 胰腺肿瘤切除联合血管重建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准备
        2.2.1 实验室检查
        2.2.2 影像学检查
        2.2.3 其他准备
        2.3 手术指征及过程
        2.3.1 手术指征
        2.3.2 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手术
        2.3.2.1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重建
        2.3.2.2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动脉重建
        2.3.2.3 机器人胰体尾切除联合门静脉重建
        2.3.2.4 机器人胰体尾切除联合肝动脉重建
        2.3.2.5 机器人全胰切除联合门静脉重建
        2.4 术后管理
        2.5 术后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机器人手术组
        3.2 开腹手术组
        3.3 回顾性分析
        3.3.1 机器人组与和开腹组
        3.3.2 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系重建:机器人组和开腹组
        3.4 随访结果
    4 讨论
        4.1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
        4.2 胰腺癌侵犯血管分级和交界性可切除肿瘤
        4.3 血管重建方法
        4.4 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比较
        4.5 局限性
    5 结论
    6 展望
英文部分
    1. Introduction
        1.1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ic pancreatectomy with vascularreconstruction
        1.2 Features of the robotic system
        1.3 Pancreas anatomy and vascular distribution
        1.4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1.5 Pancreatectomy with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general information
        2.2 pre-operation preparation
        2.2.1 laboratory examination
        2.2.2 Imaging examination
        2.2.3 Other preparations
        2.3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procedures
        2.3.1 Surgical indications
        2.3.2 Robotic pancreatectomy with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2.3.2.1 Robotic pancreatoduodenectomy with PV/SMV reconstruction
        2.3.2.2 Robotic pancreatoduodenectomy with hepatic arteryreconstruction
        2.3.2.3 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PVreconstruction
        2.3.2.4 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hepatic arteryreconstruction
        2.3.2.5 Robotic total pancreatectomy with PVreconstruction
        2.4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2.5 Postoperative follow-up
        2.6 Statistical methods
    3. Result
        3.1 Robotic group
        3.2 Open group
        3.3 Retrospective analysis
        3.3.1 Robotic group and open group
        3.3.2 PD with PV/SMV reconstruction:robotic group andopen group
        3.4 Follow-up results
    4. Discussion
        4.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y of pancreatic cancer
        4.2 Inva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grading and borderline resectabletumor
        4.3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methods
        4.4 Comparison between robotic group and open group
        4.5 Limitations
    5 Conclusion
    6 Prospect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5)老年人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和静脉炎的评定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静脉炎的观察指标: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 静脉炎判断标准[2]
2 讨论
    2.2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2.3 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
    2.4 留置针的固定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系。
3 对策
    3.1 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范围。
    3.2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3.3 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方法。
    3.4 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健康教育。

(6)手术室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套管针穿刺及小窍门(论文提纲范文)

1 操作方法
    1.1 套管针的结构:
    1.2 静脉的选择:
    1.3 套管针的置入:
2 几种特殊情况下应注意的问题
    2.1 老年病人:
    2.2 休克病人:
3 操作时可采取的几个小窍门
    3.1 患者面部表情的观察:
    3.2 穿刺失贩后的补救:
    3.3 下肢静脉的穿刺:

(7)颈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范围
    1.1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
    1.2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1.3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外伤的应用
    1.4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抢救中的应用
    1.5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1.6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1.7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宫外孕抢救中的应用
    1.8 颈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的应用
        1.8.1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1.8.2 颈静脉穿刺置留置针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1.8.3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1.8.4 颈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1.9 颈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患儿中的应用
    1.10 颈外静脉穿刺术在抢救右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11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CCU患者中的应用
    1.12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吸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1.13 颈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
    1.14 颈静脉留置针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1.15 颈静脉留置针在急救采血中的应用
    1.16 颈静脉穿刺在小儿采血中的应用
2 留置针的选择
3 操作方法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4.2 预防感染
    4.3 加强巡视, 做好记录
    4.4 静脉炎的预防

(8)浅谈套管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物品的选择
2 血管的选择
3 操作方法、护理
    3.1 操作方法:
    3.2 护理:
4 封管液及方法
    4.1 封管液的选择:
        4.2.1 注射直接封管法:
        4.2.2 器间接封管法:
5 术中运用
6 留置时间
7 缺点评价
    7.1 优点:
    7.2 缺点:
8 注意事项
9 结论

(9)颈外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侧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用物准备
    1.3 操作方法及流程
2 结果
3 体会
4 讨论

四、静脉套管针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腹壁外周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D]. 吴利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D]. 李佳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应用中国型飞机样套筒系统经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研究[D]. 陆轲. 苏州大学, 2020(06)
  • [4]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临床分析[D]. 孙长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5)
  • [5]老年人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王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4)
  • [6]手术室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套管针穿刺及小窍门[J]. 沈开新.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0)
  • [7]颈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 何桂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07)
  • [8]浅谈套管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姜彦.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1)
  • [9]颈外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侧卧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 孙丽荣,梁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1(36)
  • [10]套管针在老年患者血管中应用的研究[J]. 涂颖,廖文川,宗媛,陈英,刘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5)

标签:;  ;  ;  

静脉套管针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