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专用尿标本采集及其影响因素

泌尿系统疾病专用尿标本采集及其影响因素

一、泌尿系统疾病特殊尿标本的留取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李敏,潘家琪,张道秀[1](2021)在《品管圈在提高不卧床患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提高不卧床患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17年1月至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不卧床患者中各抽选53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尿液标本留取正确率、圈员成长情况、患者对标本留取的理解程度。结果研究组的尿液标本留取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责任荣誉感、团队精神及对留取尿标本重视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标本留取理解的优良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提高不卧床患者尿常规和尿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并可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脑力开发及对品管圈手法的应用,利于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责任荣誉感、团队精神及对留取尿标本重视程度,同时完全掌握正确留取标本的方式可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前提保障。

霍光研,战艳,王聪,李瑞,刘瑾,安宁,张爽,石丽东,刘慧蕊,王悦[2](2020)在《应用专案改善在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中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并实施相关改进措施。方法对2019年1—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成立专案改善小组,培训护士对住院患儿尿便标本及时留取的标准、留取环节,梳理工作流程与细节等方面进行改进并使用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应用专案改善后的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住院患儿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专案改善方法提高了住院患儿的尿便标本及时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孔清玉[3](2020)在《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的最常见类型。患儿反复出现晕厥、头晕、胸闷等症状,在体位改变、情绪紧张、长时间站立等情况时症状加重,平卧位后症状减轻,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诊断困难、预后良好等特点。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有助于缩短诊疗周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VVS及POT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VVS及POTS患儿进行简单快速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儿茶酚胺直接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状态,VVS患者晕厥前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NE)水平升高,晕厥发生时进一步快速升高;POTS患儿晕厥等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直立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有关,推测高水平儿茶酚胺可能是VVS及POTS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降低儿茶酚胺水平,理论上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临床实践中疗效偏差较大。目前临床上缺乏对患儿儿茶酚胺状态评价及指导β-受体阻断剂应用的有效生物学指标。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反复或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精神负担。对VVS及POTS患儿心理状态的评估及干预是此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OI症状评分量表目前主要用于OI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与患儿情绪障碍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相关性尚未见报道。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是花生四烯酸经过细胞色素P450途径产生的一种内皮超极化因子,作用于临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产生超级化和血管松弛作用,从而引起血管舒张,血压下降。VVS及POTS患儿存在外周血管过度舒张导致血压下降,推测引起血管舒张的因子可能参与了WS及POTS的发病过程,但目前尚未见EETs是否参与VVS及POTS发病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1.分析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心率、血压变异率并描绘ROC曲线,以期发现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指标。2.LC-MS/MS测定患儿24h尿儿茶酚胺水平,探讨NE水平指导β-受体阻断剂精准治疗VVS和POTS的临床价值;探讨儿茶酚胺、01症状评分对评估VVS和POTS患儿合并情绪障碍的预测价值,指导临床及早联合心理干预。3.测定患儿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4,15-EETs水平,并与尿儿茶酚胺水平做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EETs指导儿童VVS及POTS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血压、心率变异性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VVS和(或)POT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诉时间、主诉症状、伴随症状、诱因、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基础心率、HUTT期间症状、HUTT阳性发作的时间、阳性发作时血压、阳性发作时心率、阳性发作时症状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了所有入组患儿HUTT过程中血压及心率数据,包括患儿平卧位(1、5、10min)、直立位(1、5、10min)、倾斜后(1、5、10、15、20、25、30、3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评估VVS和/或POTS患儿HUTT过程中的心率及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阴性组、正常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患儿在HUTT过程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时回复至平卧位,则数据计入至回复平卧位前一次(未出现VVS阳性反应)时间节点的心率及血压数据。根据试验结果,患儿数据分为VVS组、POTS组、POTS合并VVS(VVS+POTS)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计算各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异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儿茶酚胺指导VVS和POTS患儿精准治疗的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反复晕厥或先兆晕厥患儿38例,均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的38例VVS患儿均在明确诊断后次日开始留取24h尿标本,采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法检测24h尿NE水平,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美托洛尔(0.5mg/kg.d,bid,口服3月)。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周期为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治疗的依从性及药物耐受情况等并详细记录。本研究还回顾性分析了43 例 POTS 及 VVS+POTS 患儿的临床资料(POTS 19 例,VVS+POTS 24 例),均检测24h尿NE水平。19例POTS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美托洛尔(用法同上)治疗,疗效判断同VVS。VVS+POTS患儿的治疗采用了包括基础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干预。所有患儿均于3月后进行最终效果评估。以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的发作频率作为主要的疗效判断指标。参与评分的症状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双手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共8个症状,当症状总评分降低大于50%时定为治疗有效。采用ROC曲线分析24h尿NE指导VVS及POTS选用美托洛尔的预测价值。3.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本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存在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儿童42例,年龄9~14岁,均经HUTT确诊为VVS或POTS。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对患儿进行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评估,采用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进行症状评分。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焦虑及非焦虑组,抑郁及非抑郁组。以上量表评分均在入组儿童确诊并取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之后,由入组儿童自行填写。SCARED所得各样本均数与全国常模组比较,CDI所得各样本均数与2010年王君等进行的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CDI评估数据比较。所有患儿均在明确诊断后次日开始留取24尿标本,采用LC-MS/MS法检测24h尿儿茶酚胺水平,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VVS及POTS患儿的心理量表评分与01症状评分进行关联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症状评分量表对VVS和POTS患儿合并情绪障碍的预测价值。4.EETs指导VVS和POTS患儿准治疗价值的初步探讨本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存在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儿童38例,均经HUTT确诊为VVS或POTS(VVS 26例,POTS 12例)。采用ELISA检测患儿 24h尿14,15-EET(DHET)水平,并将患儿24h尿14,15-EET水平与年龄、体重、24h尿量、14,15-EET浓度、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基础心率、24h尿Na+、K+、CL-、Ca2+、24h尿儿茶酚胺、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心率、血压变异性分析结果(1)当患儿存在OI症状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应行HUTT明确是否为VVS及POTS,VVS及POTS患儿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卧、立位试验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VVS组直立倾斜及卧、立位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POTS组(P<0.05),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低于POTS组(P<0.01);VVS组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低于VVS+POTS组(P<0.01),卧、立位舒张压变异系数低于 VVS+POTS 组(P<0.05)。(3)POTS组直立倾斜位收缩压变异系数低于VVS+POTS组(P<0.05),卧、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低于VVS+POTS组(P<0.05),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VVS+POTS组(P<0.01)。(4)VVS组、POTS组、VVS+POTS组、阴性组患儿组内比较,直立倾斜位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10.47%时,可作为行HUTT检查的参考指标。2.VVS及POTS患儿24h尿去甲肾上腺素结果及临床价值(1)VVS患儿24h尿NE水平有明显个体差异(离散系数44.63%),且与其基础收缩压、舒张压显着相关(r=0.604;P<0.001)和(r=0.400;P<0.05)。(2)依据美托洛尔的疗效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848到1),当24h尿NE=34.84μg/24h时,其预测美托洛尔对VVS有效的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100%。(3)VVS+POTS患儿24h尿NE水平低于单纯POTS患儿(P<0.01);男性患儿更易出现单纯的POTS,而女性POTS患儿则较容易合并VVS(P=0.01)。美托洛尔治疗单纯POTS的有效性为84.21%。3.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1)VVS患儿SCARED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高于常模组(P<0.01),VVS焦虑组SCARED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1);焦虑组OI症状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1)。(2)Pearson分析显示VVS组症状评分与SCARED评分呈显着相关(r=0.691,P<0.001)。根据患儿的OI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焦虑,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95%置信区间为0.804到1),当VVS患儿症状评分=8.5时,其预测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评估VVS患儿合并焦虑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91.7%。(3)VVS组CDI评分与常模组比较(P>0.05);VVS抑郁组CDI评分高于合肥常模组(P<0.01),VVS抑郁组OI症状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01)。(4)Pearson分析显示VVS患儿的OI症状评分与CDI评分有相关性(r=0.46,P<0.05)。根据患儿的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抑郁,ROC曲线下面积为0.688(95%置信区间为0.476到0.899),当VVS患儿症状评分=7.5时,其预测儿童OI评分量表评估VVS患儿合并抑郁的灵敏度87.5%,特异度为55%。(5)POTS组患儿SCARED评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POTS焦虑组患儿SCARED总分、躯体化/惊恐、简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1),“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各项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5)。POTS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学校恐怖症。POTS焦虑障碍患儿NE水平低于非焦虑患儿(P<0.05),降低的人数比率高于非焦虑患儿(P<0.05)。(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TS患儿的0I症状评分与SCARED评分呈显着相关(r=0.71,P<0.01)。根据患儿的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焦虑障碍,ROC曲线下面积为1(95%置信区间为1),当POTS患儿症状评分=8.0时,其预测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评估POTS患儿合并焦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TS患儿的0I症状评分与CDI评分有相关性(r=0.625,P<0.05)。4.EETs指导VVS和POTS患儿稍准治疗的初步探讨(1)VVS患儿24h尿14,15-DHET(EETs)水平与24小时尿量相关,与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弱相关。(2)POTS患儿24h尿14,15-DHET水平与患儿24小时尿量相关,与24h尿Na+呈强相关(r=0.668,P=0.018),与 24h 尿 Ca2+呈中度相关(r=0.485,P=0.11),与24h尿CL-呈中度相关(r=0.539,P=0.07);与24小时尿多巴胺呈中度相关(r=0.512,P=0.089),与 24 小时尿NE 呈弱相关,(r=0.346,P=0.271)。结论1.心率及血压的变异系数可作为VVS及POTS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判断的参考指标;当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10.47%时,可以建议行HUTT检查。2.VVS患儿24h尿NE个体差异明显,24h尿NE水平可作为选择美托洛尔治疗VVS的参考指标。3.POTS+VVS患儿24h尿NE水平低于单纯POTS的患儿。单纯POTS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儿POTS+VVS更多见;β-受体阻断剂治疗单纯POTS患儿的有效性高,但剂量需个体化。4.VVS及POTS患儿合并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的比率较高;POTS合并焦虑障碍儿童24h尿NE低于非焦虑儿童。5.情绪障碍与患儿直立不耐受症状评分呈正相关,OI症状评分高的患儿存在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更大,症状也更为严重。6.EETs可能对VVS及POTS患儿体内的升压因素起到一定的拮抗效应,对POTS患儿效应可能更为明显。

方香[4](2020)在《儿童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的高分辨质谱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是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其病理以IgA肾小球沉积为主要特征,IgA肾小球沉积也具有其他肾脏疾病的特征,包括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以及其他的慢性肝病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等。近年来研究认为IgAN与HSPN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尽管预后不完全相同。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IgAN和HSPN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性和出血风险性不宜为基层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掌握及重复操作,临床亟需无创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目前,尿蛋白组学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本研究首次利用非数据依赖型(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探测 IgAN 和 HSPN 患儿的尿液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其结果将为两者机制、进展、预后提供重要线索,也为两者寻找尿液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金陵医院儿科就诊并经肾活检证实IgAN(A组,n=54)和HSPN(B组,n=54)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理、治疗转归以及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IgA、血清IgE、血清IgM、血清肌酐等实验室指标)。另选取无基础疾病的健康志愿儿童(C组,n=34)作对照组。采集所有参与者晨起中段尿,其中,尿标本A组4例,B组4例及C组4例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获得的A组和B组尿液蛋白质谱分别与C组进行比较,以定义两组疾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即疾病特异性蛋白),随后对两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此外,尿标本 A 组 50 例,B组50例及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被筛选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初步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与上述临床病理常用评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276个尿液蛋白质成分在IgAN组中差异表达(P<0.05),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显着富集于细胞粘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和胆固醇代谢(P<0.05),此外,差异表达蛋白还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激活、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路径;(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125个尿液蛋白质成分在HSPN组中差异表达(P<0.05),G0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显着富集于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P<0.05),此外,差异表达蛋白还涉及细胞粘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激活、胆固醇代谢、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路径;(3)上述质谱信息整合,我们发现IgAN组与HSPN组有90个共同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74个参与这些通路的共同尿液差异表达蛋白。选取与IgAN与HSPN机制相关的核心蛋白ITGB1、TNC、A1BG及AFM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尿ITGB1和TNC水平在IgAN组和HSPN组较健康组显着下调,尿A1BG及AFM水平在IgAN组和HSPN组较健康组显着上调,其结果与质谱分析结果一致(P<0.05)。此外,IgAN组和HSPN组中尿A1BG及AFM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IgAN组中尿A1BG水平与肾小球节段硬化有相关性以及尿AFM水平与新月体形成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文阐明了 IgAN和HSPN患儿尿液差异表达蛋白质及其涉及的生物信号通路,并发现了两者共同的生物路径及其差异蛋白。本研究为两者发病机制、进展、预后评估以及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出了新的见解。

帕提古丽·玉苏普[5](2020)在《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160例新生儿尿标本应用智能尿布检测与实验室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智能尿布检测与实验室检测尿常规结果的一致率,同时探讨智能尿布检测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科因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等原因住院的新生儿160例,所有待测对象入院后24-36h内留取尿液5ml。所留取的尿标本半小时内送去实验室,一半尿标本立即进行实验室尿检获得数据,同时另一半尿标本倒入尿布检测区用智能扫描软件获得数据,对比两种方法所得的尿检结果。同时入选新生儿采取股静脉采血3ml,及时送检血肌酐、血尿素氮等。通过诊断标准分为急性肾功能损伤组和对照组。分析智能尿布检测尿常规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种方法检测160例尿标,其尿常规各项指标的一致率分别为:亚硝酸盐97.5%、尿胆原96.88%、尿蛋白95.63%、酸碱度96.88%、潜血95.63%、比重98.75%、酮体97.50%、胆红素98.13%、葡萄糖95%、总一致率为96.88%;2)尿常规对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效能评价,其各项灵敏度分别为尿蛋白59.70%、潜血55.22%,亚硝酸盐43.28%、尿胆原52.24%、酸碱度50.75%、比重49.25%、酮体53.73%、胆红素47.76%、葡萄糖49.25%。其中尿蛋白和潜血两者预测AKI的灵敏度较其他指标高,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达到76.12%,明显高于任何一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智能尿布检测和实验室尿液检测尿常规有较高一致性,为临床可以提供便捷、快速、准确新生儿尿液检测;2)尿常规九项中尿白蛋和尿潜血两者比其他指标对AKI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智能尿布检测对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以达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龚丽英[6](2019)在《持续质量改进在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尿标本保存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肾脏内科近些年来住院患者的尿标本留取情况,分析不合格留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医院于2018年12月组建尿标本留取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尿标本留取情况分析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2018年7~11月)与改进后(2018年12月~2019年4月)的尿标本留取情况,评估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尿标本合格率由应用前的85.6%升高至99.0%(P<0.05);医生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满意度由80.0%升至93.3%,差异显着(P<0.05);管理应用前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平均日为13d,人均花费为7 200元,应用后已缩短至10.2d,人均花费为6 012元,差异显着(P<0.05)。结论: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明显,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成本,有效提高尿标本留取合格率,护理工作质量显着提高,该管理方法值得在尿标本留取管理中应用。

冯敏亚[7](2019)在《UC-3500与UF-5000尿液分析系统联合MALDI-TOF MS技术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评估UC-3500与UF-5000组合的尿液流水线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在筛查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7月-9月收集151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用于传统细菌培养;另一份做质谱鉴定及尿白细胞脂酶(LEU)、亚硝酸盐(NIT)、白细胞计数(WBC)、细菌计数(BACT)、细菌革兰分型(BACT-Info)和酵母样菌计数(YLC)分析。最终以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判定标准。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尿沉渣WBC、BACT诊断尿路感染的阈值(cut-off)和准确度,并比较BACT-Info与培养结果的一致性。另外,将尿液常规标本差速离心后富集微生物,再用MALDI-TOF MS直接鉴定微生物,并与中段尿培养结果比对。结果:1510例标本中培养出488株病原微生物。UF-5000的BACT-Info与中段尿培养结果比较,革兰阴性菌符合率93.2%,革兰阳性菌符合率87.8%,细菌总符合率为75.4%;YLC符合率为84.93%。诊断尿路感染的最佳指标为NIT+WBC+BACT,准确度为89.74%。尿沉渣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cut-off值WBC为63.85/μl,BACT为407.4/μl。与培养比较,MALDI-TOF MS技术直接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的正确率达92.3%。结论:使用UC-3500与UF-5000组合的尿液流水线联合MALDI-TOF MS直接鉴定技术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它可为尿路感染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王宇坤[8](2019)在《基于16SrRNA测序的肾结石患者结石及尿液微生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首位。据最近一项国内横断面调查,目前中国成人肾结石患病率为5.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5%,女性患病率为5.1%。目前认为结石的形成是饮食结构改变、肥胖、全球气候改变、性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肾结石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严重等特点,尤以感染性结石生长速度最快。微生物群落越来越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和某些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肾结石形成与微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患有肾结石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人更容易患尿路感染;另一方面,产脲酶细菌(比如奇异变形菌)是造成感染性结石的一种病因;新的研究提出纳米细菌以及肠道内的草酸代谢菌同样能够影响肾结石的形成。16SrRNA是细菌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一段序列,同时其V1-V9区拥有足够的特异性,通过16SrRNA测序能够获得标本中完整的微生物组信息。因此探究肾结石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且寻找预防肾结石的方法,是治疗肾结石病的关键,16SrRNA测序则为肾结石中微生态的研究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研究方法:1.16SrRNA测序方法与中段尿培养方法检测肾结石患者尿路微生物群。我们采集了 36例临床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结石患者术前中段尿液和术中结石标本。对中段尿液进行中段尿培养,对肾结石标本,提取结石中的总DNA,通过Illumina对细菌16S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结石样本中的微生物群。并将测序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2.不同成分肾结石样本中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和微生态组成分析。通过结石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根据结石成分对36例结石标本进行分组。通过物种成分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以及功能预测分析,比较不同成分结石之间尿路微生物群的物种组成差异、物种丰度等层面的差异。寻找在不同成分结石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菌种。3.尿液微生物菌群与结石微生物菌群比较。采集13例在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标本、术中肾盂尿液标本、肾结石标本。进行中段尿培养、肾盂尿培养、结石培养,并对术前中段尿标本进行全DNA提取,通过Illumina对细菌16S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对13例标本的培养结果与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比较肾结石患者尿液测序结果与结石测序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结石患者结石测序阳性率远高于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变形菌门是结石微生物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2.不同成分肾结石中微生物群组成不同。磷酸铵镁结石中微生物的丰度显着低于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物种多样性低于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不同成分肾结石中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都被认为与尿路炎症和结石形成有关。3.肾结石患者的尿液测序和结石测序阳性率均为100%,高于中段尿培养、肾盂尿培养以及结石培养的阳性率。尿液微生物群与结石微生物群存在组成差异。尿液中的优势物种与结石形成有关。研究结论:本研究首先证实了 16SrRNA测序方法相对于传统尿培养技术对肾结石患者尿路微生态的分析具有更高的阳性率,肾结石患者尿路中存在完整的微生物群。进一步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探索了不同成分肾结石之间微生物群组成和结构的差异,证实了尿路微生态与肾结石之间确实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发现肾结石微生物群中的优势菌种与尿路炎症和结石形成相关。此外我们进一步通过分析肾结石患者尿液和结石标本16SrRNA测序结果,发现尿液和结石中的微生态存在一定的差异。

张莉莉,藤燕萍[9](2018)在《尿标本分析前因素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尿液检验是住院病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常规检查项目,也可以间接反映全身代谢性及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尿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从而成为尿液检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难点[1]。然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最易出现问题、最难控制的环节[2]。据报告,尿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郜迎雪,成守珍,郭志东,刘珂,高明榕,郑莹,邱素芬,郑晓风,吴欣娟[10](2018)在《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知识和态度,为临床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降低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知识、态度问卷》对广东省8所医院795名护士进行调查,得出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的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护士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得分的差异。结果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总分分别为(9.49±1.06)分和(27.53±2.67)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84.90%和86.03%。不同级别医院、是否为手术科室、最高学历、职称、职务护士的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态度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的知识、态度尚可。各级医院,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分级培训,同时,注重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无职务护士的知识水平和预防意识。

二、泌尿系统疾病特殊尿标本的留取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尿系统疾病特殊尿标本的留取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品管圈在提高不卧床患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留取正确率比较
    2.2 两组圈员的成长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对标本留取的理解程度比较
3 讨论

(2)应用专案改善在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专案改善小组
        1.2.2 现状调查
        1.2.3 原因分析
        1.2.4 制订专案改善措施
        1.2.4. 1 确立尿便标本及时性的范围
        1.2.4. 2 加强护士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责任心的培养
        1.2.4. 3 工作细节、流程的梳理与改进
        1.2.4. 4 进行多样化宣教确保正确留取标本
        1.2.5 改进措施质量控制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原因分析
    2.2 专案改善前后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比较
3 讨论
    3.1 留取尿便标本的临床意义
    3.2 专案改善可提高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3.3 应正确认识及时留取尿便标本的重要性
    3.4 健康宣教是提高标本留取及时率的保障
    3.5 规范工作细节、明确交接流程与尿便流程的标准化

(3)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VVS和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血压、心率变异性分析
    前言
    1.0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0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VV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3 POT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4 VVS合并POT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5 阴性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6 临床中其他晕厥或疑似晕厥病因总结
        2.7 VVS、POTS、VVS并POTS、阴性组临床数据
        2.8 各组患儿变异系数统计及比较
    3.0 讨论
    4.0 结论
第二部分 儿茶酚胺指导VVS及POTS患儿精准治疗的价值
    前言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检测
        1.5 判断标准
        1.6 治疗及随访
        1.7 疗效判断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VVS组资料分析
        2.1.1 VVS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
        2.1.2 VVS组与对照组各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2.1.3 VVS患儿24h尿NE与基础血压及心率的相关性分析
        2.1.4 VVS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对比分析
        2.1.5 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对比分析
        2.1.6 ROC曲线对美托洛尔疗效的预测分析
        2.2 POTS与VVS并POTS组资料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
    前言
    1.0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方法
    2.0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VVS组相关资料分析
        2.3 POTS在相关资料分析
    3.0 讨论
    4.0 结论
第四部分 EETs水平指导VVS和POTS患儿精准治疗价值的初步探讨
    前言
    1.0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1 研究对象
        1.1.2 筛选标准
        1.1.3 研究分组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直立试验、BHUTT
        1.2.2 SNHUTT操作步骤同前
        1.2.3 VVS及POTS诊断标准
        1.2.4 24h尿14,15-DHET留取及检测方法
        1.2.5 统计学分析
    2.0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VVS患儿基本资料
        2.1.2 POTS组患儿基本资料
        2.1.3 VVS及POTS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
        2.2 VVS患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2.1 VVS患儿24小时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2.2 VVS患儿尿14,15-DHET浓度关联因素分析
        2.3 POTS患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3.1 POTS患儿24小时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3.2 POTS患儿尿14,15-DHET浓度关联因素分析
    3.0 讨论
    4.0 结论
附正文图表
    第一部分 图表
    第二部分 图表
    第三部分 图表
    第四部分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儿茶酚胺、EETs在儿童OI发病机制及指导诊治的研究进展
    引言
    1.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直立体位中的作用
        1.1 交感神经系统在直立体位中的作用
        1.2 直立位的神经体液变化
    2.VVS的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VVS相关性晕厥及先兆晕厥的评估
        2.2 反常性代偿反射
        2.3 对直立应力的交感神经反应及VVS中的交感神经失活
        2.4 交感神经蛋白在VVS中的缺陷
        2.5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
    3.POTS的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3.1 POTS的评估
        3.2 交感神经去神经支配可能与POTS有关
        3.3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与POTS有关
        3.4 POTS患者NET表达的改变
    4.心理因素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VVS及POTS
        4.1 心理因素与VVS、POTS
        4.2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4.3 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在儿童心理疾病中的作用
        4.4 5-羟色胺(5-HT)系统与焦虑和抑郁
    5.EETs、过敏性疾病与VVS和POTS
        5.1 EETs的来源及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5.2 过敏性疾病、EETs与VVS和POTS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部分

(4)儿童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的高分辨质谱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儿童IGA肾病尿液蛋白质的质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儿童紫癜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的质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儿童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尿液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初步验证及临床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
成果
致谢

(5)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诊断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标准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样本收集
        2.3 仪器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持续质量改进在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2.2 实施阶段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应用前后尿标本合格情况比较
    2.2 应用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
    2.3 应用前后人均住院时间与花费比较
3 讨论

(7)UC-3500与UF-5000尿液分析系统联合MALDI-TOF MS技术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材料和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2. 主要试剂与耗材
    3. 试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尿液干化学试验和尿沉渣定量试验
        3.3 质谱技术直接鉴定尿液中微生物
        3.4 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
        3.5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3.6 16S rRNA鉴定
    4.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 男、女UTI感染比例分析
    2. 1510例中段尿培养结果
    3. 常见UTI感染菌散点图分析
    4. 培养结果与尿液流水线结果的比较
    5. 质谱鉴定
    6. 基因测序
三、讨论
四、结论
五、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尿路感染实验室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研究所获的基金资助
致谢

(8)基于16SrRNA测序的肾结石患者结石及尿液微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引言
1 第一部分 16SrRNA测序与常规尿培养方式的比较
    1.1 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主要材料与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实验结果
    1.6 小结
2 第二部分 不同成分肾结石之间微生态组成存在差异
    2.1 背景
    2.2 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2.3 材料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实验结果
    2.6 讨论
3 第三部分 同一患者的尿液16SrRNA测序结果与结石16SrRNA测序结果相符合
    3.1 背景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 主要材料与仪器
    3.4 实验方法
    3.5 结果
    3.6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尿标本分析前因素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尿标本不合格现状
2 尿标本分析前因素的控制
    2.1 尿标本采集
    2.1 尿标本的储存和运输
3 小结

(10)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护士对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的得分
    2.3 护士对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态度的得分
    2.4 护士获得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的途径 (表3)
    2.5 不同特征护士对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得分的比较
3 讨论
    3.1 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的知识总体掌握较好
    3.2 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的态度较积极
    3.3 三级医院的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态度较好;三级医院、手术科室、硕士及以上学历、主任/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知识掌握较好
4 结论

四、泌尿系统疾病特殊尿标本的留取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管圈在提高不卧床患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J]. 王颖,李敏,潘家琪,张道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1)
  • [2]应用专案改善在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中的实践[J]. 霍光研,战艳,王聪,李瑞,刘瑾,安宁,张爽,石丽东,刘慧蕊,王悦. 中国医刊, 2020(09)
  • [3]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D]. 孔清玉. 山东大学, 2020(08)
  • [4]儿童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的高分辨质谱分析及临床研究[D]. 方香.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5]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D]. 帕提古丽·玉苏普.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持续质量改进在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的应用[J]. 龚丽英.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23)
  • [7]UC-3500与UF-5000尿液分析系统联合MALDI-TOF MS技术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D]. 冯敏亚. 苏州大学, 2019(05)
  • [8]基于16SrRNA测序的肾结石患者结石及尿液微生态研究[D]. 王宇坤. 浙江大学, 2019(03)
  • [9]尿标本分析前因素控制的研究进展[J]. 张莉莉,藤燕萍. 全科护理, 2018(21)
  • [10]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J]. 郜迎雪,成守珍,郭志东,刘珂,高明榕,郑莹,邱素芬,郑晓风,吴欣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18(07)

标签:;  ;  ;  ;  ;  

泌尿系统疾病专用尿标本采集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