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单门血管成形术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肢瘫痪

颈后路单门血管成形术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肢瘫痪

一、颈椎后路单开门成形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瘫(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权,姚书眈,陆廷盛,欧阳北平,杨建文,王力航,蒲兴魏,罗春山[1](2021)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9-03诊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0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Tsuji轴性症状评分。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5.0(7~28)个月。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数、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Tsuji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简化手术步骤,术后可有效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罗春山[2](2021)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葛海龙[3](2021)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椎手术疗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MSCSM)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经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4例开展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实施后路单开门术,内固定方式中,对照组采取侧块或椎弓根钉棒法,观察组则采取微型钛板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水平、颈椎矢状面平衡性、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脊髓漂移距离及椎板开门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至末次随访,两组C2~7 SVA均有一定升高,颈椎活动度则呈下降趋势,观察组C2~7 SVA、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P<0.05),但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内固定方式中,侧块或椎弓根钉棒法及微型钛板法均可获有确切疗效,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较少。但颈椎活动度及颈椎矢状面平衡性保持方面,微型钛板法更具优势。

李攀[4](2021)在《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以期在临床中为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优的方法。方法:纳入山西省中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颈椎管狭窄症(cervical spinal stenosis,CS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致病因素、病变节段数)。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CPSOLP),记录术中连续减压节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对照组术后按病情需要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第二天开始加服丹芪活血胶囊。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随访时长和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行颈椎CT平扫了解门轴侧骨性融合情况,同时测量C5水平椎管矢状径并计算椎管扩大率。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功能改善率(Recovery Rate,RR)、FTT叩足实验(Foot Tapping Test)进行临床评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将术后与术前及两组同一时间点的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估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致病因素、病变节段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连续减压节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时长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术前C5水平椎管矢状径为(9.31±0.72)mm、对照组(9.14±0.88)mm,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均行颈椎CT平扫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轴侧植骨均已融合,测量C5水平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大,治疗组(16.17±1.04)mm、对照组(15.80±1.02)mm分别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C5水平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管扩大率(74.05±9.92)%与对照组椎管扩大率(73.48±8.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断裂、排异及术后感染、再关门、脑脊液漏、血肿、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治疗组出现1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治疗组出现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患者5例(14.3%),对照组出现14例(40%),两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轴性症状重症度量表,治疗组:I度2例(40%)、II度2例(40%)、III度1例(20%),对照组:I度4例(28.6%)、II度3例(21.4%)、III度4例(28.6%)、IV度3例(21.4%)。对照组C5神经根麻痹(Nerve Root Palsy,NRP)发生率(8.6%)稍高于治疗组(2.9%)(P>0.05);其中对照组共3例,分别为I度2例(66.7%)、III度1例(33.3%);治疗组1例,为I度(100%)。(5)两组术后1周、3月、末次随访时的NDI、VAS评分分别与术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DI、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较术后1周进一步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术后1周、3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8.74±1.54)分与对照组(8.51±1.6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JOA(9.94±1.39)分与对照组(9.63±1.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显着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为(73.72±12.22)%与对照组(63.52±18.18)%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颈椎功能改善率(RR)评定结果:治疗组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3%;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7%;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在随访时均行FTT叩足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叩足次数逐渐增加。两组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末次的FTT次数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T次数在术前、术后1周分别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叩足次数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1)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支撑内固定术后,椎管容积明显扩大,脊髓、神经压迫得到解除,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该手术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着,门轴侧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2)对于气虚血瘀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而言,术后早期服用丹芪活血胶囊,较单纯手术治疗能进一步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加速康复,降低轴性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徐荣锋[5](2021)在《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联合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期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治疗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提供新治疗思路和方案。方法选择2020年0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脊髓型颈椎病”住院,并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并符合标准、自愿参加该课题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收集25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均采用术后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预防感染、脱水消肿、营养神经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试验组使用电针联合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Tsuji评分、NDI评分,同时随访两组患者开始治疗3月后的颈椎轴性症状的复发率,评估远期疗效。并随访记录治疗前和开始治疗3月后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评估,统计分析运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Ρ>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Tsuji评分、NDI评分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Ρ>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Tsuj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Ρ<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Ρ<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轴性症状均得到改善。3、试验组在VAS评分、Tsuji评分、NDI评分以及中医症候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说明试验组治疗轴性症状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4、试验组与对照组开始治疗3月后的中医症候疗效指数分别为84%、72%,两组总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说明试验组治疗轴性症状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优。5、试验组与对照组开始治疗3月后的复发情况比较:开始治疗后持续随访3个月,两组间复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Ρ<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说明试验组的远期疗效比对照组更好。结论电针联合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及单纯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均能改善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但电针配合洛索洛芬钠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洛索洛芬钠,远期疗效也更佳,说明电针可改善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

黄景榕[6](2021)在《前后路颈椎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为前后路颈椎手术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2例行不同术式的多节段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入路组(A组)37例,后入路组(B组)25例。纳入A组的患者手术方式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或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HDF),纳入B组的患者手术方式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laminoplasty,LP)。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各项资料: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随访时长、受压脊髓节段数、K线表现;2.围术期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3.疗效相关信息:颈椎矢状位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值、颈椎椎管椎体矢状径Pavlov比值、视觉疼痛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脊髓功能改善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分及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术后并发症。结果:两手术组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的Cobb角、ROM值、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Pavlov比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133.15±27.94 min,B组为176.80±21.33min;A组术中失血量127.70±57.43ml,B组为245.00±35.12ml;A组住院时间9.91±3.72d,B组为15.70±2.67d,二者在围术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A组JOA评分13.85±1.42分、B组为14.42±1.12分;A组VAS评分2.48±0.43分,B组为2.54±0.74分;A组Pavlov比值82.24±6.25%,B组为79.08±5.49%;A组NDI评分为25.23±3.67分,B组为27.74±4.17分,二者在Pavlov比值、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随访时A组Cobb角15.24±5.66°,B组为8.94±3.45°;A组ROM值21.85±4.42°,B组为26.43±3.62°,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A组术后吞咽困难3例,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1例,椎管内亚急性血肿1例,食管迟发性损害1例,内固定下沉1例;B组发生轴性症状2例,颈5神经根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症状缓解不完全而加行前方短节段ACCF1例。结论:1.前后路颈椎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达到较好的中远期疗效,二者均能有效改善术后Pavlov比值、JOA评分及脊髓功能改善率,降低NDI评分和脊髓功能受损指数、VAS评分,促进颈部神经功能恢复及缓解疼痛。2.前入路手术有利于恢复颈椎形态,但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后入路颈椎手术减压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保留颈椎活动度,保护颈半棘肌能降低轴性痛的产生。

冯彦斌[7](2021)在《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成形术的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于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程度的影响。以期为术中开门角度选择和减轻患者术后颈部疼痛做出一定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89例,其中男56例,女33例;年龄36~69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手术节段为C3~C7,且均有完整且详细的影像资料;术后一周在CT图像中测量椎板角度,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30°)、B组(30°~45°)、C组(>45°),其中A组22例,B组41例,C组26例。统计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出血量、C2-C7 Cobb角度、颈椎活动度、轴性症状疼痛程度;通过使用JOA评分在末次随访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并计算恢复率。。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手术出血量、年龄、手术时间等)、术前JOA评分间以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VAS评分(A组:2.80±1.89;B组:2.73±1.98;C组:4.02±2.04)对比,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评分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A组:2.16±1.28;B组:1.94±1.18;C组:2.88±1.23)进行比较,A、B两组VAS评分显着低于C组(P<0.05);三组手术前后的C2-C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相对比,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的Cobb角及ROM均较术前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术后共有3例(3.3%)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A组1例(4.5%)、B组1例(2.4%)、C组1例(3.8%),各组间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JOA改善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恢复(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脊髓减压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但会使颈椎活动度及曲度造成明显的丢失。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程度会随着开门角度过大而变得更为严重。

曾祥鸿[8](2021)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ACHDF和PC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与使用微型钛板的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0年2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一病区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行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52例,为前路组;行微型钛板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7例,为后路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匹配出27对患者,再比较这27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2~7Cobb角、颈C2~7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C2~7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axial,C2~7SVA)、T1倾斜角(T1 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均术前均显着增加,NDI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N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和NDI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术前平均C2~7Cobb角、C2~7SVA、T1S、TI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术后1年C2~7Cobb角较术前增大,C2~7SVA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S、TIA和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路组术后1年C2-7Cobb角较术前减小,C2~7SVA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S、TIA和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路组和后路组术后1年平均C2~7Cobb角、C2~7SV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1S和TI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路组手术时间较后路组少,术中出血量较后路组少,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前路组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漏,2例吞咽不适、1例C5神经麻痹,1例轴性症状;后路组出现2例C5神经麻痹,2例轴性症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两种术式的近期JOA评分和NDI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2)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少。(3)颈前路减压术能较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颈椎生理曲度部分丢失。(4)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近期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蒲川成,高大新,周勇,陈东[9](2021)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结果 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矫正伤椎Cobb角、促进颈椎曲度恢复,但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毛威[10](2021)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1月份~2019年12月份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选择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的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3~74岁,平均为58.1岁。其中伴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病8例,COPD1例,糖尿病10例,均予以药物及相应处理控制后行手术治疗。一期前后路手术分两个部分: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椎板切除术,然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手术病人采取术后随访,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切口的总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状况,统计手术前以及手术后1天、3月、6月、12月以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等指标数据。结果:全部患者成功完成一期前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2.8±37.5min,手术出血量210.0±33.7ml;术后24h总引流量182.2±50.3ml;住院天数均值为13.7±2.1d。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值为19.2月。临床疗效:JOA评分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月以及末次平均评分分别为6.8±1.3;10.5±0.9;12.1±1.5;12.7±0.2;13.8±0.2;14.5±1.2;VAS平均评分分别为术前(7.8±1.3)、术后1天(5.1±0.8)、术后3个月(4.1±0.6)、术后6个月(3.4±0.7)、术后12月(2.8±0.8)、末次平均分别为(1.9±0.7);全部患者在术后各个随访期间的JOA评分、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评分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2月、末次平均分别为40.7±4.3;45.7±10.4;53.6±10.5;66.8±7.8;79.6±7.4。结论: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观感受均有不同水平的改善。一期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充分,固定牢靠,不但脊髓受压的症状得到充分缓解,同时病人住院天数大大的缩短,其临床疗效不错,是种有效的手术术式,因此值得推行。

二、颈椎后路单开门成形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椎后路单开门成形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瘫(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手术与随访
    2.3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2.4 两组JOA评分与改善率比较
    2.5 两组轴性症状评分比较
    2.6 典型病例
3 讨论
4 结论与启示

(3)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椎手术疗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颈椎矢状面平衡性比较
    2.3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3 讨论

(4)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治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症侯评价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2.8 脱落、剔除病例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及盲法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指标评定时点
    4 安全性观测
    5 不良事件的处理
    6 随访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1 治疗前后颈椎VAS评分比较
        3.2 治疗前后Tsuji评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3.4 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3.5 开始治疗3 月后的复发率比较
讨论
    1 西医学对颈后路术后AS的认识
        1.1 西医学对AS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AS发生的病因机制的认识及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AS的认识
        2.1 针灸选穴分析
        2.2 电针治疗
    3 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分析
        3.3 两组患者Tsuji评分结果分析
        3.4 两组患者NDI评分结果分析
        3.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3.6 两组患者开始治疗3 月后复发率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中医症候积分表
    附录 C 临床数据收集表
    附录 D VAS评分表
    附表1 Tsuji评分表
    附表2 NDI评分表
文献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前后路颈椎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症状体征
    2.3 影像学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前后路手术组的一般情况及术前各因素间的比较
    3.2 前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
    3.3 前后路手术组颈椎Cobb角、ROM值、Pavlov比值变化的比较
    3.4 前后路手术组的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变化的比较
    3.5 前后路手术组的中远期临床优良率比较
    3.6 前后路手术组的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手术相关的影像学变化
    4.2 前路手术的并发症表现
    4.3 后路手术的并发症表现
    4.4 手术术式的选择
    4.5 本次研究的不足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后路颈椎手术治疗MSCM的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及步骤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步骤
    2.3 评价方法与指标
        2.3.1 一般资料
        2.3.2 椎板开门角度
        2.3.3 神经系统恢复情况
        2.3.4 轴性症状
        2.3.5 影像学资料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资料情况
    3.2 神经系统恢复情况
    3.3 影像学结果
    3.4 轴性症状
    3.5 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轴性症状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ACHDF和PC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资料收集
    1.4 手术技术
    1.5 术后处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倾向性评分前各项基线参数
    2.2 两组患者倾向性评分后各项基线参数
    2.3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术中资料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和NDI评分
    2.5 两组患者术前颈椎矢状位参数
    2.6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
    2.7 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比较
    2.8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影响颈椎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倾向性评分匹配
    3.2 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和临床疗效
    3.3 手术并发症和术中资料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JOA评分表
综述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9)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术前准备
        2.1.4 手术方法
        2.1.5 手术器械、耗材等
        2.1.6 术后治疗
        2.1.7 术后随访
    2.2 疗效观察
        2.2.1 手术情况
        2.2.2 围手术期并发症
        2.2.3 临床疗效
        2.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结果
    3.2 围手术期并发症
    3.3 临床疗效
第4章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5.2 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
    5.3 前路和后路手术的顺序
    5.4 一期前后路手术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选择
    5.5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注意事项
    5.6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
    5.7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颈椎后路单开门成形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瘫(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赵国权,姚书眈,陆廷盛,欧阳北平,杨建文,王力航,蒲兴魏,罗春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09)
  • [2]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 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罗春山. 西部医学, 2021(08)
  • [3]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椎手术疗效的影响研究[J]. 葛海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4)
  • [4]丹芪活血胶囊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D]. 李攀.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荣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前后路颈椎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分析[D]. 黄景榕.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的影响[D]. 冯彦斌. 河北大学, 2021(09)
  • [8]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ACHDF和PC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D]. 曾祥鸿.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9]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 蒲川成,高大新,周勇,陈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05)
  • [10]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毛威. 南昌大学, 2021(01)

标签:;  ;  ;  ;  

颈后路单门血管成形术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四肢瘫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