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动式雷达自动架撤系统的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科[1](2020)在《伸缩臂驱动的大阵面车载雷达关键机构设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阵面车载雷达的机动性能对于现代战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极大的提高车载雷达的综合性能,避免出现天线阵面分块运输、对接拼装的中间环节,在保证具备大阵面的情况下,本课题提出了一种仅靠单车运输,通过伸缩臂驱动实现大型天线阵面折叠展收的雷达装置。提出了基于伸缩臂驱动的可展收大阵面车载雷达总体结构方案,对展开装置和起竖装置进行了详细的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分析了伸缩臂的受力情况,并进行了刚强度校核。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展开装置和伸缩臂的有限元模型,得出了极限风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力和变形,验证了其静力学特性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对展开装置的模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前6阶振型和频率,为监测雷达系统与外界设备发生共振提供依据。建立了反射网柔性折展机构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反射网柔性单元动力学方程,通过约束方程完成了单元的组集,得到了柔性折展机构系统动力学方程组。基于广义α方法推导了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反射网折展机构展开和撤收工况算例分析,得到了反射网展收过程中动力学参数。对反射网工作状态下和撤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弯曲与自锁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可以通过控制反射网夹角或在铰点处增加扭簧的方式来解决反射网弯曲和自锁问题,保证反射网折展机构在不同工况下均能正常工作。建立了起竖机构运动学模型,推导出起竖油缸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显式表达式以及机构位于死点位置时承力杆铰点坐标,对天线阵面举升速度进行优化,得到合理举升方案,减小了天线阵面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建立起竖连杆之间的运行限位碰撞动力学模型,通过ADAMS仿真分析得到了起竖油缸驱动力、承力杆之间的碰撞力、底部基座支反力以及天线阵面的振动特性等力学性能参数,验证了机构起竖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样机运动功能测试试验与力学性能实验,验证了机构各项运动功能以及伸缩臂的力学性能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伸缩臂驱动的可展收大阵面雷达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课题提出的大阵面雷达结构新型方案及推导的关键机构设计计算方法,可为该类产品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付璐[2](2019)在《某车载气象雷达总体结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不同于常规固定式气象监测雷达,车载雷达由于其较强的机动、灵活等特点,往往广泛应用于救灾抢险或者国家重大气象保障等特殊领域,是常规监测方式的有力补充。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部分地区常规气象监测手段难以开展,不仅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大大提升抢险救灾的难度。因此,结果准确有效、手段多样化的监测方式的推广迫在眉睫。移动式车载气象雷达工作时安装架设快速方便,对不同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应急抢险时,可灵活安装在目标区域附近进行短时气象监测,并对后续出现的气象灾害快速有效的进行预警,大幅降低监测成本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监测效率。本文从项目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已有车载气象雷达相关经验,对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车载气象雷达展开研究。首先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在分析车载气象雷达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完成雷达载车选型及其他模块设计,并对架设机动性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车载调平系统的结构设计并建立调平过程数学建模,并就调平过程中支腿受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出现虚腿现象的平台质心分布范围。接着从本项目雷达天线质量较轻的特点出发,简化传统的臂式液压举升机构,以实现车载雷达机动性的提升。然后对车载雷达的天伺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包含天线座、方位/俯仰传动机构、气象雷达天线等,最终实现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最后考虑风载荷对车载雷达的影响,对平均风及脉动风进行分析计算,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天线结构的风载荷有限元分析以此验证本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设计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车载气象雷达结构紧凑、机动性高,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也为车载雷达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及借鉴意义。
李杨,王兴[3](2019)在《机动式S模式航管二次雷达结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车载式二次雷达设计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提高二次雷达的机动性能,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论述了车载式航管二次雷达机动性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并对机动式航管雷达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天线阵面折叠的新方法。同时指出了设计要点和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其他人员参考。
江远[4](2019)在《基于CAN总线的雷达调平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雷达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车载雷达机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平系统是车载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车载雷达就位进入工作状态之前,根据水平传感器信号对支撑腿进行自动调节,使雷达座车平台快速地达到高精度水平状态。研制一种可靠性高、扩展性强、测试性和维修性优良的调平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CAN总线通信方式设计雷达调平控制系统,旨在保证调平精度与调平速度的同时,增强调平系统的可扩展性、可测试性与可维护性,同时进一步提高调平系统的可靠性。论文首先通过分析雷达调平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为调平控制系统搭建嵌入式硬件平台,设计并制作了基于CAN总线的调平系统主控板,主要包括开关量驱动模块和CAN总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对开关量电磁阀组的通断控制以及与CAN总线网络中其它节点间的数据交换。其次通过详细研究CAN总线通信原理与同步机制,对CAN控制器驱动进行设计与编程,并利用CAN分析仪对CAN总线接口的通信速率、实时性以及可靠性进行测试,同时,根据调平系统的通信特征设计了CAN总线的应用层协议。然后基于四点追逐式调平算法为调平控制系统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实现了自动调平、自动撤收、自动举升、自动倒伏等操作功能,以及通信模块等功能,并采用Qt4.7为嵌入式终端设计了图形用户界面,主要包括手动控制界面和自动控制界面。最后利用AMESim建立液压调平系统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元部件的参数,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不同调平速度下平台倾角的动态变化特性。经过系统联调,调平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响应终端界面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在任务执行期间基于测量系统的检测值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实现对液压缸的伸缩动作控制。同时,终端界面可以对系统各项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更新显示,并在系统工作出现异常时,提供异常信息查询功能。此外,液压调平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证明在复杂工况下采用四点追逐式调平算法达到了调平系统的精度要求,为实际的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王虎[5](2019)在《某机动式雷达自动架设液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某机动式雷达天线阵面大、载荷重等结构特点,文章重点阐述了自动架设液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及功能实现,并对液压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校核计算。
张新宇,唐为民[6](2018)在《一种自动收纳防护罩结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介绍了一种自动收纳防护罩结构,采用自动化的剪刀叉同步机构,实现防护罩的快速收缩/展开,使用自动翻转机构对收纳仓进行翻转。该机构同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相比,在减少操作人员人数并降低作业强度的同时,也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极大地提高了雷达设备的机动性,同时能够提供更好的防护作用。
马保宁,徐俊东,罗震[7](2017)在《机动式大载荷举升平台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机动式高架举升平台可以使阵面克服近地阻拦,从而提升雷达探测距离,平台应用前景广泛。基于某大型雷达阵面架高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机动式大载荷举升平台设计方案。方案主要采用套叠式高塔、随动平台技术实现阵面载荷举升,通过自稳定斜拉杆联合设计技术实现雷达的稳定性工作要求,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举升平台进行了刚强度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将10 t雷达阵面举升到24.6 m高度、在25 m/s风速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樊雷[8](2017)在《某机动式米波雷达架撤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自二战期间雷达诞生以来,雷达作为一种电子装备,经过近80年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情报、反导、电子对抗、遥测、通信及气象探测领域。90年代初,随着隐身飞机的出现,具有反隐身功能的米波雷达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随着现代战争新的形势和作战需要,快速响应能力成为雷达的重要战术技术指标,故雷达整机的自动架设和自动撤收技术是雷达工程的重要课题,机动式雷达有限的收藏空间和重量要求与雷达天线的大口径、高增益要求之间的固有矛盾进一步加剧。雷达架撤系统的设计成为调和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机动型雷达研制的关键技术。本课题的工程背景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的成都中电锦江公司某机动型米波三坐标雷达。该雷达中的机动性关键技术指标要求:1小时16人完成雷达整机的架设和撤收。设计工作重点是解决该雷达大型阵列天线的展开和收藏的难题。与常规雷达相比,该雷达天线外观结构是不规则的平板结构,天线内部集成了大量的收发电子设备,自动收藏展开均不易实施,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故该雷达的技术指标要求非常高。本文根据雷达的总体研制要求,确定了该雷达的设备组成及总体布局设计。对架撤机构设计、液压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最后借助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及分析理论,验证了架撤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设计中利用MSC.software公司的Adams软件及LMS公司的AMEsim软件对天线举升机构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执行机构的仿真分析模型,设定了液压缸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并采用试验设计方法对机构进行了设计仿真。
张义军[9](2015)在《某二次雷达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某机动式雷达要求能够快速机动,方便运输和架设,而二次雷达是整个雷达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结构、重量、折叠方式有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某二次雷达的结构设计和优化,达到了设计要求。
孙书鹏[10](2014)在《全自动调平试验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自动调平系统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不同的车体有各自特有的调平系统,同时部分调平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调平的需求。考虑到车体的调平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车体通用的调平系统,实现快速调平,保持高精度以及保证可靠的稳定性,这对调平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调平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结合车辆实际情况对调平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主要解决调平系统的机械结构和控制部分。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调平试验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对常见调平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液压和机电调平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确定选择机电调平控制系统。通过对比各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选用单片机控制系统;然后,设计调平试验系统的机械总装配图、单支腿支腿装配图以及零件图,对主要传动机构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对调平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其主要的性能参数,建立起调平系统平台的数学模型,对调平系统进行建模研究并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最终得出各个支腿的受力与水平倾角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对比各种调平方法、调平策略,综合其优缺点,选出最合适的调平方法以及调平策略,寻求有效解决虚腿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对各种控制方法的研究、对比,最终确定使用单片机控制系统。建立调平试验系统,主要针对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实现调平的模拟试验。本文通过对调平系统的研究分析,对其进行微型化处理,设计出合适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有效缩短调平时间,提高调平精度,最终实现机电联调。对调平试验系统展开研究,对以后调平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二、机动式雷达自动架撤系统的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动式雷达自动架撤系统的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伸缩臂驱动的大阵面车载雷达关键机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高机动大阵面雷达研究现状 |
1.2.2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3 车载雷达架撤机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雷达机构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结构静力分析 |
2.1 引言 |
2.2 总体设计技术指标要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展开装置结构设计 |
2.3.2 起竖装置结构设计 |
2.4 关键结构静力学计算 |
2.4.1 系统载荷分析 |
2.4.2 伸缩臂强度计算 |
2.4.3 伸缩臂刚度计算 |
2.4.4 伸缩臂局部稳定性计算 |
2.5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展开装置有限元分析 |
2.5.1 展开装置静力学仿真分析 |
2.5.2 关键结构静力学仿真分析 |
2.5.3 展开装置模态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展开装置反射网柔性折展机构动力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反射网柔性折展机构系统动力学建模 |
3.2.1 柔性折展机构单元运动学方程 |
3.2.2 柔性折展机构单元动力学方程 |
3.2.3 柔性折展机构系统动力学方程 |
3.3 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及算例验证 |
3.3.1 基于广义α 方法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 |
3.3.2 展开工况数值算例 |
3.3.3 撤收工况数值算例 |
3.4 反射网折展机构异常状况分析及解决方案 |
3.4.1 反射网反向弯曲异常分析及解决方案 |
3.4.2 折展机构越过死点位置异常分析及解决方案 |
3.4.3 反射网撤收自锁分析及解决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起竖装置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
4.1 引言 |
4.2 起竖机构运动学建模 |
4.2.1 起竖机构运动学方程 |
4.2.2 起竖机构运动速度规划 |
4.2.3 起竖机构驱动方式对比分析 |
4.3 支撑连杆机构动力学建模 |
4.3.1 支撑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4.3.2 支撑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4.3.3 承力杆接触碰撞建模 |
4.4 基于ADAMS的起竖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4.4.1 ADAMS仿真软件分析方法 |
4.4.2 起竖机构ADAMS仿真建模 |
4.4.3 起竖机构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样机与试验 |
5.1 引言 |
5.2 样机功能试验 |
5.3 伸缩臂力学性能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某车载气象雷达总体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车载气象雷达分类与应用 |
1.3 车载雷达研究现状 |
1.3.1 调平系统研究现状 |
1.3.2 举升系统研究现状 |
1.3.3 天伺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车载气象雷达总体结构设计 |
2.1 车载气象雷达系统组成 |
2.2 总体结构设计 |
2.3 雷达载车系统设计 |
2.3.1 牵引车选型 |
2.3.2 车载底盘选型 |
2.4 雷达系统工作方舱设计 |
2.5 工模块化机箱机柜及其减震设计 |
2.6 机动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平系统设计 |
3.1 调平结构模型 |
3.2 支撑腿调平数学模型 |
3.3 虚腿现象研究 |
3.3.1 总体方案设计 |
3.3.2 虚腿现象 |
3.4 机电式调平系统设计 |
3.4.1 总体方案设计 |
3.4.2 调平系统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举升系统设计 |
4.1 升降装置方案设计 |
4.1.1 升降装置工作原理 |
4.1.2 主要技术参数 |
4.2 液压系统设计 |
4.3 液压缸结构设计 |
4.3.1 主液压缸结构设计 |
4.3.2 副液压缸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天伺系统设计 |
5.1 天伺系统组成 |
5.2 天线结构设计 |
5.2.1 天线总体结构 |
5.2.2 天线主反射面的设计 |
5.2.3 前馈馈源支撑系统 |
5.3 天线座设计 |
5.3.1 设计原则 |
5.3.2 天线座结构 |
5.3.3 驱动电机选型 |
5.3.4 方位传动设计 |
5.3.5 俯仰传动设计 |
5.3.6 其它结构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风载对车载雷达的影响分析 |
6.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6.2 风载特性介绍 |
6.2.1 风的自然特性 |
6.2.2 风载对天线系统的影响 |
6.2.3 平均风载近似计算 |
6.3 天线结构有限元分析 |
6.3.1 位移边界条件 |
6.3.2 网格划分 |
6.3.3 有限元计算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基于CAN总线的雷达调平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2.1 调平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2.2 调平控制系统发展动态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调平控制系统嵌入式硬件设计 |
2.1 系统硬件总体框架设计 |
2.2 PADS VX.2 设计工具介绍 |
2.2.1 PADS Logic使用说明 |
2.2.2 PADS Layout/Router使用说明 |
2.3 主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2.3.1 核心控制模块 |
2.3.2 开关量驱动模块 |
2.3.3 CAN通信模块 |
2.4 PCB设计与制作 |
2.4.1 主控板PCB |
2.4.2 调试板PCB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AN总线通信设计 |
3.1 CAN通信原理 |
3.1.1 CAN总线特性与层次结构 |
3.1.2 CAN总线同步机制 |
3.2 CAN控制器驱动设计 |
3.2.1 SPI工作原理简介 |
3.2.2 Linux驱动设计架构 |
3.2.3 MCP2515 字符设备驱动实现 |
3.3 CAN应用层协议设计 |
3.3.1 29 位标识符分配 |
3.3.2 雷达调平系统控制命令 |
3.3.3 数据存储方式定义 |
3.4 CAN通信接口性能测试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平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交叉开发环境搭建 |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
4.3 调平控制应用程序开发 |
4.3.1 主控与通信模块设计 |
4.3.2 调平与撤收模块设计 |
4.3.3 举升与倒伏模块设计 |
4.4 显控终端Qt应用程序开发 |
4.4.1 Qt/Embedded开发环境搭建 |
4.4.2 Qt自定义控件的制作与使用 |
4.4.3 手动/自动控制界面设计 |
4.4.4 Qt应用程序编译与运行 |
4.5 系统联合调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雷达调平系统仿真分析 |
5.1 AMESim仿真软件介绍 |
5.2 调平系统控制原理 |
5.3 平台调平液压系统建模 |
5.3.1 液压系统参数设置 |
5.3.2 液压系统模型设计 |
5.4 液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某机动式雷达自动架设液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指标要求 |
2 液压系统方案 |
2.1 组成及原理 |
2.2 阵面自动架设 |
2.2.1 阵面0°~70°动作 |
2.2.2 阵面70°~90°动作 |
2.2.3 边块0°~90°折叠动作 |
2.2.4 油缸运动的同步性协调 |
2.2.5 到位减速功能 |
2.3 液压主要参数计算 |
2.3.1 油缸推力计算 |
2.3.2 油缸拉力计算 |
2.3.3 油缸流量计算 |
2.3.4 油泵电机功率 |
3 结语 |
(6)一种自动收纳防护罩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剪刀叉同步伸缩机构 |
2 自动收纳防护罩结构 |
3 自动收纳/展开过程 |
4 结语 |
(7)机动式大载荷举升平台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举升平台技术要求及难点 |
2 举升平台布局设计与优化 |
3 结构刚强度校核分析 |
3.1 计算需求 |
3.2 有限元模型简化 |
3.3 载荷工况 |
3.4 计算结果和优化 |
3.5 模态分析 |
4 结束语 |
(8)某机动式米波雷达架撤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概述 |
1.1.2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机动式雷达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实际应用价值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论文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总体布局设计 |
2.1 自动架撤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2.1.1 机动能力 |
2.1.2 架设/撤收时间 |
2.1.3 雷达调平、定位和定北能力 |
2.1.4 雷达开机时间 |
2.1.5 天线转速 |
2.1.6 可靠性和维修性 |
2.1.7 保障性 |
2.1.8 测试性 |
2.1.9 安全性 |
2.1.10 电磁兼容性 |
2.1.11 使用环境条件 |
2.2 雷达总体布局 |
2.3 设备组成 |
2.4 天线车 |
2.5 天线车总体结构设计 |
2.5.1 天线分块设计 |
2.6 机构布置 |
2.7 雷达架设撤收 |
2.7.1 架撤准备工作 |
2.7.2 天线车调平、中块展开 |
2.7.3 边块与中块对接 |
2.7.4 面阵翻转 |
2.7.5 边块展开 |
2.8 雷达公路运输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架撤机构设计 |
3.1 折叠机构设计 |
3.1.1 主要功能及指标要求 |
3.1.2 技术方案 |
3.1.3 关键构件校核计算 |
3.2 锁紧机构 |
3.2.1 主要功能及指标要求 |
3.2.2 技术方案 |
3.2.3 关键构件校核计算 |
3.3 中块翻转机构设计 |
3.3.1 主要功能及指标要求 |
3.3.2 技术方案 |
3.3.3 关键构件校核计算 |
3.4 面阵翻转机构设计 |
3.4.1 主要功能及指标要求 |
3.4.2 技术方案 |
3.4.3 关键构件校核计算 |
3.5 对接平台 |
3.5.1 主要功能及指标要求 |
3.5.2 技术方案 |
3.5.3 对接流程 |
3.5.4 分离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架撤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
4.1 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4.2 Adams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4.2.1 Adams多刚体的自由度 |
4.3 折叠机构运动仿真 |
4.3.1 折叠机构动力学建模 |
4.3.2 折叠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 |
4.4 中块翻转机构运动仿真 |
4.4.1 动力学建模 |
4.4.2 运动学仿真分析 |
4.5 面阵举升机构运动仿真 |
4.5.1 动力学建模 |
4.5.2 运动学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压系统设计 |
5.1 功能概述 |
5.2 主要性能指标 |
5.3 总体设计方案 |
5.4 调平子系统 |
5.5 翻转/折叠子系统 |
5.5.1 天线翻转模块仿真 |
5.6 边块、中块对接子系统 |
5.7 液压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某二次雷达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构总体简介 |
二、设备布局与结构设计 |
三、力学分析 |
四、风险分析和控制 |
五、结论 |
(10)全自动调平试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2 本课题研究目标 |
第2章 调平试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概述 |
2.2 调平系统的研究 |
2.3 常见调平系统结构比较与分析 |
2.3.1 机电式调平系统 |
2.3.2 液压式调平系统 |
2.3.3 两种调平系统的对比与选择 |
2.4 调平系统总体方案 |
2.4.1 机械结构 |
2.4.2 控制系统类型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调平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3.1 调平系统机械结构的设计 |
3.1.1 主要传动机构的设计 |
3.1.2 主要零件图的设计 |
3.1.3 装配图的设计 |
3.2 平台的静力学分析 |
3.2.1 系统平台水平状态下的静力学模型 |
3.2.2 系统平台非水平状态下的静力学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调平策略研究 |
4.1 常见调平策略 |
4.1.1 最高点不动调平法 |
4.1.2 最低点不动调平法 |
4.1.3 中心点不动调平法 |
4.1.4 设定点不动调平法 |
4.1.5 角度误差调平法 |
4.2 虚腿问题研究 |
4.2.1 最高支腿的判断 |
4.2.2 最低支腿的判断 |
4.3 常见调平策略的比较 |
4.3.1 调节距离 |
4.3.2 调平精度 |
4.4 常用调平方法的选择 |
4.4.1 多点调节 |
4.4.2 单点调节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调平试验台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 |
5.1 概述 |
5.2 传感器的介绍与安装 |
5.3 调平试验系统主要元件的选取 |
5.3.1 步进电机 |
5.3.2 电源 |
5.3.3 水平倾角传感器 |
5.3.4 力传感器 |
5.3.5 限位传感器 |
5.3.6 单片机 |
5.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5.1 系统软件的工作原理 |
5.5.2 系统软件组成 |
5.6 对调平系统进行试验调试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机动式雷达自动架撤系统的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伸缩臂驱动的大阵面车载雷达关键机构设计与分析[D]. 黄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2]某车载气象雷达总体结构设计[D]. 付璐. 东南大学, 2019(01)
- [3]机动式S模式航管二次雷达结构设计[J]. 李杨,王兴. 科技经济市场, 2019(04)
- [4]基于CAN总线的雷达调平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江远. 东南大学, 2019(06)
- [5]某机动式雷达自动架设液压系统设计[J]. 王虎. 无线互联科技, 2019(09)
- [6]一种自动收纳防护罩结构设计[J]. 张新宇,唐为民. 无线互联科技, 2018(10)
- [7]机动式大载荷举升平台可行性分析[J]. 马保宁,徐俊东,罗震. 电子机械工程, 2017(04)
- [8]某机动式米波雷达架撤系统设计[D]. 樊雷.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7)
- [9]某二次雷达结构设计研究[J]. 张义军. 信息系统工程, 2015(04)
- [10]全自动调平试验系统研究[D]. 孙书鹏.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3)